第一百三十六章引蛇出洞(3)
聽完禦營禁衛軍護衛的通報,皇上的心情好像突然好了許多,從登上城頭到現在第一次見到一絲淡淡的笑容掛在了他的臉上,於是他轉過身來對王振說道:“王愛卿總是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作之事,安排如此周密,看來今日班師朕無憂也。”
聽皇上朱祁鎮如此說來,大家都無語了,這就等於皇上同意王振今日下午撤軍了,別人再說什麽幾乎都是多餘的了。
這時在王振的吩咐下,兩名禦營禁衛軍護衛將一把太師椅抬上城來,放到皇上朱祁鎮身邊,但是皇上並沒有坐下,而是扶著太師椅的後背站在那裏,雙目凝望著瓦刺軍消失的那片蔥綠色的遠山。
因為皇上是王振從小一手帶大的,所以在伺候皇上方麵他還是無微不至的。
但是為了皇上的人身安全,為了大明的社稷穩定,兵部尚書鄺埜還是站了出來,他向前一步彎腰對皇上說道:“陛下,即使沒有瓦刺軍的威脅,下午撤軍也得不償失,一下午的時間充其量能走上百八十裏,天黑後又要安營紮寨,吃飯過夜,三十多萬人,談何容易,倒不如今晚好好休息一下,明日早點起程,這樣一天可以輕鬆走二百裏以上。最要緊的是,那時侯瓦刺軍會離我們更遠,這樣會更安全。還請陛下三思。”
“鄺大人所言甚為有理,班師回朝絕不差半天時間,為確保陛下的安全,臣以為還是明日走更為穩妥,請陛下慎思。”戶部尚書王佐上前進言道。
“皇上,也先覬覦我大明朝江山久矣,其狼子野心天下皆知,他在如此大好形勢之下竟然輕易退兵,其中一定有詐。我想他退兵是假,騙我大軍出城是真,然後派重兵圍而殲之。”大學士曹鼑也上前進言,向皇上陳說今日撤兵之利害。
聽完幾位大臣的進言,皇上沒有馬上表態,他好像有意想聽聽王振的見解,於是抬頭看了王振一眼。
“適才我已說的很明了,瓦刺軍隨時都在我們監控之下,如有風吹草動,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采取行動。另外我覺得諸位大人好像被瓦刺軍嚇破膽了,別說他追不上我們大明軍隊,即使能追上,我三十多萬大軍豈能害怕他們區區兩萬瓦刺人。這次他若是再來,我們大明軍隊正好一雪前恥,讓他兩萬瓦刺軍有來無回。”此時王振見皇上在身邊,於是對幾位大臣信誓旦旦地說道,儼然自己是一位民族大英雄——這是大太監王振這次慫恿皇帝禦駕親征的唯一目的。
聽完王振的慷慨陳詞,皇上朱祁鎮輕輕地點點頭沒有說話。
眾大臣聽後有幾人在後麵掩麵偷笑,因為在整個被瓦刺軍追趕和被圍困土木堡的過程中,表現最怕死的就是大宦官王振。被圍困土木堡裏時,他作為總指揮,當時不僅不敢登上土木堡城頭觀察一下敵情,甚至都很少從大營裏出來,即使出門也要穿上盔甲,以防不測,因為當時土木堡上空不時有亂箭橫飛,他深怕不幸被亂箭射殺。
因為他一旦死了,他所貪汙的大量財產沒有後人繼承,所以王振平時總是在告誡自己,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既然今生不能享有美色,除此之外要享盡人間所有快樂。他平日裏對膳食非常考究,凡是能延年益壽,有益身體健康的各種補品及藥材他無一不食,甚至他的食譜都和皇上一樣,為此他給自己定的長壽目標最少要活到七十歲以上,一定要超過明太祖朱元璋(70歲),以彌補今生不能近女色的缺憾。
雖然在生理上他不能近女色,但是在心理上卻依然喜歡女色,他死後據傳,王振在後宮裏曾與多名宮女有染。
對於王振在皇上及眾臣麵前吹牛,性格耿直的兵部尚書鄺埜終於又忍不住了,於是他對王振譏諷道:“既然王大人有如此膽量,這次作為五十萬大軍的總指揮卻為何率軍躲進土木堡裏?和也先簽什麽撤軍合約啊?為何不率領五十萬大軍與區區兩萬瓦刺軍決一死戰呢?讓瓦刺軍有來無回,這樣也好樹我大明軍威,揚你宦官王振一世英名啊。”
聽到兵部尚書鄺埜不依不饒地挖苦自己,根本不給自己一點麵子,太監王振氣壞了,於是他在心裏罵道:好你個鄺埜,讓你處處和我作對,等這次回到京師,我一定要在皇上麵前好好奏上你一本,讓你吃不了兜著走,即使死不了,也要把兵部尚書的兵權給你免了。
想到這裏,太監王振陰笑了一下,然後用他特有的腔調對鄺埜說道:“和也先所簽訂的撤軍合約隻不過是緩兵之計,作為飽讀兵書,身經百戰的兵部尚書大人你應該懂的,如今一紙合約,已經解了土木堡之圍,現在我們這三十多萬大軍,稍加整治,必然如歸山的猛虎,入海的蛟龍。如果瓦刺軍再敢來犯,定讓他有來無回,以揚我大明國威軍威。”
說到最後太監王振頗有些精神振奮,慷慨激昂。
說完他眯縫著小眼睛偷眼看了皇上一眼,隻見皇上在默默地點頭,臉色比剛才好看多了。
見太監王振大言不慚地在皇上麵前胡說八道。鄺埜氣得有些哭笑不得,剛要反唇相譏,這時又有禦營禁衛軍匆匆來報:“各位大人,宋千總又派人來報:兩萬多敵軍已向北撤軍近四十裏。”
“怎樣?我說也先不能有詐嗎?你們就是不信。”說到這裏他扭頭看了一眼剛才反對他的幾位大臣,臉上不乏得意之色。然後他麵朝皇上卑躬屈膝地說道:“皇上,你看我們下午未時開始撤軍如何?”
“正合我意。”皇上點點頭低聲回道。
既然皇上同意了,大太監王振根本不再理睬身邊的幾位大臣,直接命令禦營禁衛軍馬上通知下去,中午吃完飯未時開始撤軍。
聽完禦營禁衛軍護衛的通報,皇上的心情好像突然好了許多,從登上城頭到現在第一次見到一絲淡淡的笑容掛在了他的臉上,於是他轉過身來對王振說道:“王愛卿總是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作之事,安排如此周密,看來今日班師朕無憂也。”
聽皇上朱祁鎮如此說來,大家都無語了,這就等於皇上同意王振今日下午撤軍了,別人再說什麽幾乎都是多餘的了。
這時在王振的吩咐下,兩名禦營禁衛軍護衛將一把太師椅抬上城來,放到皇上朱祁鎮身邊,但是皇上並沒有坐下,而是扶著太師椅的後背站在那裏,雙目凝望著瓦刺軍消失的那片蔥綠色的遠山。
因為皇上是王振從小一手帶大的,所以在伺候皇上方麵他還是無微不至的。
但是為了皇上的人身安全,為了大明的社稷穩定,兵部尚書鄺埜還是站了出來,他向前一步彎腰對皇上說道:“陛下,即使沒有瓦刺軍的威脅,下午撤軍也得不償失,一下午的時間充其量能走上百八十裏,天黑後又要安營紮寨,吃飯過夜,三十多萬人,談何容易,倒不如今晚好好休息一下,明日早點起程,這樣一天可以輕鬆走二百裏以上。最要緊的是,那時侯瓦刺軍會離我們更遠,這樣會更安全。還請陛下三思。”
“鄺大人所言甚為有理,班師回朝絕不差半天時間,為確保陛下的安全,臣以為還是明日走更為穩妥,請陛下慎思。”戶部尚書王佐上前進言道。
“皇上,也先覬覦我大明朝江山久矣,其狼子野心天下皆知,他在如此大好形勢之下竟然輕易退兵,其中一定有詐。我想他退兵是假,騙我大軍出城是真,然後派重兵圍而殲之。”大學士曹鼑也上前進言,向皇上陳說今日撤兵之利害。
聽完幾位大臣的進言,皇上沒有馬上表態,他好像有意想聽聽王振的見解,於是抬頭看了王振一眼。
“適才我已說的很明了,瓦刺軍隨時都在我們監控之下,如有風吹草動,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采取行動。另外我覺得諸位大人好像被瓦刺軍嚇破膽了,別說他追不上我們大明軍隊,即使能追上,我三十多萬大軍豈能害怕他們區區兩萬瓦刺人。這次他若是再來,我們大明軍隊正好一雪前恥,讓他兩萬瓦刺軍有來無回。”此時王振見皇上在身邊,於是對幾位大臣信誓旦旦地說道,儼然自己是一位民族大英雄——這是大太監王振這次慫恿皇帝禦駕親征的唯一目的。
聽完王振的慷慨陳詞,皇上朱祁鎮輕輕地點點頭沒有說話。
眾大臣聽後有幾人在後麵掩麵偷笑,因為在整個被瓦刺軍追趕和被圍困土木堡的過程中,表現最怕死的就是大宦官王振。被圍困土木堡裏時,他作為總指揮,當時不僅不敢登上土木堡城頭觀察一下敵情,甚至都很少從大營裏出來,即使出門也要穿上盔甲,以防不測,因為當時土木堡上空不時有亂箭橫飛,他深怕不幸被亂箭射殺。
因為他一旦死了,他所貪汙的大量財產沒有後人繼承,所以王振平時總是在告誡自己,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既然今生不能享有美色,除此之外要享盡人間所有快樂。他平日裏對膳食非常考究,凡是能延年益壽,有益身體健康的各種補品及藥材他無一不食,甚至他的食譜都和皇上一樣,為此他給自己定的長壽目標最少要活到七十歲以上,一定要超過明太祖朱元璋(70歲),以彌補今生不能近女色的缺憾。
雖然在生理上他不能近女色,但是在心理上卻依然喜歡女色,他死後據傳,王振在後宮裏曾與多名宮女有染。
對於王振在皇上及眾臣麵前吹牛,性格耿直的兵部尚書鄺埜終於又忍不住了,於是他對王振譏諷道:“既然王大人有如此膽量,這次作為五十萬大軍的總指揮卻為何率軍躲進土木堡裏?和也先簽什麽撤軍合約啊?為何不率領五十萬大軍與區區兩萬瓦刺軍決一死戰呢?讓瓦刺軍有來無回,這樣也好樹我大明軍威,揚你宦官王振一世英名啊。”
聽到兵部尚書鄺埜不依不饒地挖苦自己,根本不給自己一點麵子,太監王振氣壞了,於是他在心裏罵道:好你個鄺埜,讓你處處和我作對,等這次回到京師,我一定要在皇上麵前好好奏上你一本,讓你吃不了兜著走,即使死不了,也要把兵部尚書的兵權給你免了。
想到這裏,太監王振陰笑了一下,然後用他特有的腔調對鄺埜說道:“和也先所簽訂的撤軍合約隻不過是緩兵之計,作為飽讀兵書,身經百戰的兵部尚書大人你應該懂的,如今一紙合約,已經解了土木堡之圍,現在我們這三十多萬大軍,稍加整治,必然如歸山的猛虎,入海的蛟龍。如果瓦刺軍再敢來犯,定讓他有來無回,以揚我大明國威軍威。”
說到最後太監王振頗有些精神振奮,慷慨激昂。
說完他眯縫著小眼睛偷眼看了皇上一眼,隻見皇上在默默地點頭,臉色比剛才好看多了。
見太監王振大言不慚地在皇上麵前胡說八道。鄺埜氣得有些哭笑不得,剛要反唇相譏,這時又有禦營禁衛軍匆匆來報:“各位大人,宋千總又派人來報:兩萬多敵軍已向北撤軍近四十裏。”
“怎樣?我說也先不能有詐嗎?你們就是不信。”說到這裏他扭頭看了一眼剛才反對他的幾位大臣,臉上不乏得意之色。然後他麵朝皇上卑躬屈膝地說道:“皇上,你看我們下午未時開始撤軍如何?”
“正合我意。”皇上點點頭低聲回道。
既然皇上同意了,大太監王振根本不再理睬身邊的幾位大臣,直接命令禦營禁衛軍馬上通知下去,中午吃完飯未時開始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