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鄧山暗槍殺害李神炮
梁過子幫助李神炮打跑了歡子,卻沒有放鬆警惕,他的“線人”一直跟著歡子走進石鷹溝,歡子的一舉一動都在梁過子的視線中。
然而,梁過子忽略了一個人,鄧山。
鄧山離開龍頭山的時候,是在他們敗出北溝的當天晚上。梁過子沒有想到,在這麽短的時間裏鄧山就脫離了綹子,單獨返回了北溝。所以,後來鄧山在北溝裏和李神炮的爭鬥,梁過子一點都不知道。
老根兒帶著兩個胡子回到了龍頭山那個“熟哢拉”家。
他來晚了,兩天前鄧山帶著三位弟兄剛離開了這裏,臨走的時候,表情十分沮喪。
老根兒知道鄧山的謀略又失算了,不是因為他臨走時的沮喪,而是,歡子給他留下來的五位兄弟,現在變成了三位。這讓老根十分擔心。
老根兒帶著兩位兄弟翻過龍頭山走進了北溝,他心裏明白,此次鄧山徹底失敗就是他的死期。歡子給他下了死命令,如果鄧山再度失敗,就地“蹦”了他。幾個人沒有在北溝裏找到鄧山的人,也沒有見到李神炮。晚上的時候,找了個窩風的小山窪圍著火堆過了一夜。
李神炮打死了三個胡子,太陽出來的時候,和巴彥兀立回到了屯子裏,巴彥老頭兒的家。
老人累了,一覺睡到太陽落山,醒來的時候仍覺得頭暈腦脹的。起身洗把臉,又倒下睡著了。老人病了,半夜的時候發起了高燒,渾身滾燙滾燙的。巴彥兀立找來了楊秀英,又去小城子請來了張大夫,給老人用了些藥。楊秀英用白酒在老人的前後胸搓了一會,高燒總算退下去了。楊秀英望著老人蒼白的臉,心裏不是滋味。偌大年紀整天跑山裏打獵,還和胡子做生死較量,真讓做晚輩的心疼。
北大荒人都說“七十三.八十四不死掉根刺”這兩個年齡段是老年人的坎兒,所以,這兩個年齡段的老人都要格外注意身體。今年李神炮恰好是七十三歲,楊秀英的確在為老人的身體狀況擔憂。
老人在炕上躺了八天,第九天的早上,他起來了。在院子裏活動一下筋骨,感覺還可以,就是身上沒勁兒。楊秀英給老人端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湯,裏邊還打了兩個“荷包蛋”。老人一口氣全都吃了下去,感覺好多了。“沒事了,你們不用擔心我,病好了,一會兒可以上山打獵了。”很顯然,李神炮的精神不錯。
楊秀英見公公能吃飯了,心裏踏實了許多。隻是,上山打獵是萬萬不能的。兒媳婦和巴彥一家再三勸阻下,李神炮沒有走出這個家門。
巴彥兀立每天白天晚上在房子周圍轉悠,沒有好好睡覺的機會。年輕人連續幾天休息不好,就犯困。見李爺爺病情好轉了,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就躺在炕上呼呼的睡著了。
北大荒的冬末偶爾會有陽光明媚的好天氣,溫暖的陽光讓人感覺到春天已經到來。今天就是個好天氣,走出院子,陽光灑在身上,暖呼呼的。李神炮坐在大門口的石頭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心情格外舒暢。老人靠在土牆上,點燃了旱煙,掏出了那本《演禽三世相法》仔細的翻閱著。
一個一瘸一拐的要飯花子蹣跚的向李神炮走來。
李神炮沒有覺察到危險的到來,隻是抬眼瞄了一眼那個要飯的瘸子。繼續在他的“寶貝”裏尋找幸福的蹤影……
巴彥兀立在睡夢中被一聲清脆的槍聲驚醒!身邊沒有李爺爺,他急忙拎起槍衝了出去。已經晚了,李爺爺躺在了血泊中,一個高大的身影向東溝的方向跑去。巴彥兀立大聲呼喊著李爺爺,然而,隻有鮮紅的血從老人的頭上咕咕的流出……
巴彥兀立把已經死去的李爺爺交給母親和爺爺,憤憤的追進東溝。
這時,小城子孫建清的侄子孫大業來了,是來看李爺爺的。小夥子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李神炮,拎起老人的獵槍跟在巴彥兀立的身後一起向東溝奔去。
那個高大的身影步履輕盈,身法敏捷,根本不是瘸子。在東溝的大甸子上奔跑如飛,很快就消失在東溝的小樹林中。巴彥兀立不停的擦掉流下來的眼淚,兩隻腳努力的向前邁進,恨不得長上翅膀飛到仇人的跟前撕碎這個令他恨之入骨的惡魔。
孫大業十分冷靜,不停的喊著前邊的蒙古小弟弟:“快站下,前邊危險!”
巴彥兀立停下來了,他也意識到了林子裏危險的存在。兩個人停止了追擊,分成兩路向這個不大的林子兩側小心翼翼的接近,身後邊屯子裏的十幾個年輕人也向這邊圍過來。
孫大業突然發現,南邊光禿禿的的“老馮山”上,那個高大的身影正向山上攀爬。兩個人快速的衝過去,就在進入獵槍射程距離的時候,孫大業舉起了獵槍。這時,身後突然響起了槍聲。後邊的巴彥兀立倒在了地上,他受傷了。三個端著槍的人正向他撲過來。孫大業蹲下身子,“啪啪”兩槍,準確的撂倒了那個跑在前邊的胡子,他沒有子彈了。也就在這個時候,幾個胡子的背後又響起了槍聲。又一個胡子被打倒在地上,那個跑在中間的的小個子,轉身跑進林子,消失了。最後開槍的是梁過子派出的“線頭子”,一直跟在老根兒的後邊,及時趕到,救了孫大業兩個人。
孫大業和十幾個年輕人一起背著受傷的巴彥兀立回到了屯子。
兩個人追出屯子的時候,有人看見先後有四個拎著槍的人,一直跟在他們的後邊。
天依然那麽晴朗,陽光依然那麽溫暖,老人在溫暖的陽光下顯得那麽安詳慈愛。隻是,眼睛沒有完全閉上,半睜著的那雙獵人的眼睛,依然那樣炯炯有神,依然透露出一絲殺氣。那是對凶手的憎恨,和對那卑鄙的殺人手段的厭惡。老人的眼神定格在凶手開槍的一刹那,也定格在了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最後一瞬間。
老人走了,沒有給兒子和兒媳婦留下任何遺言。被老人視為生命的兩件寶貝,那顆跟隨幾十年的老獵槍和那本《演禽三世相法》成為了留給孫子珍貴的遺物。
屯子裏的鄉親幫助楊秀英把老人安葬在那個山窪,和老伴兒葬在了一起。老人累了,終於可以踏實的睡一覺了。然而,這覺是永遠的,永遠不能醒來的,睡的讓親人撕心裂肺。
北大荒終於刮起了春風,“毛咕嘟花”開的最早,漫山遍野的黃色還沒有退去,它已經在枯黃中盡顯春的生機。
李三爺跪在父親的墳前,泣不成聲。老人永遠的離開了他深愛著的兒子和鄉親,他卻沒有離開這片深愛著的土地,他永遠屬於這片深愛著的土地。老人走了,沒能等到孫子出生的那天,沒能親手抱起自己的小孫子,是老人一生最大的遺憾。老人走了,那雙半睜著的眼睛是對逃亡中的兒子不放心?還是對仇人的憎恨?沒人能讀懂。隻知道,老人走了,留下了很多遺憾和沒有做完的事。
李神炮的墳前,那條大黃狗沒有離開,一直守在墳前,不時的對著墳裏發出悲哀的嚎叫,那嚎叫催人淚下。也許它還不知道主人已經死去,還在傻傻的等待主人從裏邊走出來,帶它走進身後的大山圍捕山上的獵物……
那個殺死父親的高大的身影不是歡子,但肯定和歡子有關係。歡子和他都得死,這是必須的!
李三爺沒有留在家裏為父親守孝,也沒有走進那間小土屋,甚至沒有多看一眼懷孕的妻子,毅然走進石鷹溝……
梁過子幫助李神炮打跑了歡子,卻沒有放鬆警惕,他的“線人”一直跟著歡子走進石鷹溝,歡子的一舉一動都在梁過子的視線中。
然而,梁過子忽略了一個人,鄧山。
鄧山離開龍頭山的時候,是在他們敗出北溝的當天晚上。梁過子沒有想到,在這麽短的時間裏鄧山就脫離了綹子,單獨返回了北溝。所以,後來鄧山在北溝裏和李神炮的爭鬥,梁過子一點都不知道。
老根兒帶著兩個胡子回到了龍頭山那個“熟哢拉”家。
他來晚了,兩天前鄧山帶著三位弟兄剛離開了這裏,臨走的時候,表情十分沮喪。
老根兒知道鄧山的謀略又失算了,不是因為他臨走時的沮喪,而是,歡子給他留下來的五位兄弟,現在變成了三位。這讓老根十分擔心。
老根兒帶著兩位兄弟翻過龍頭山走進了北溝,他心裏明白,此次鄧山徹底失敗就是他的死期。歡子給他下了死命令,如果鄧山再度失敗,就地“蹦”了他。幾個人沒有在北溝裏找到鄧山的人,也沒有見到李神炮。晚上的時候,找了個窩風的小山窪圍著火堆過了一夜。
李神炮打死了三個胡子,太陽出來的時候,和巴彥兀立回到了屯子裏,巴彥老頭兒的家。
老人累了,一覺睡到太陽落山,醒來的時候仍覺得頭暈腦脹的。起身洗把臉,又倒下睡著了。老人病了,半夜的時候發起了高燒,渾身滾燙滾燙的。巴彥兀立找來了楊秀英,又去小城子請來了張大夫,給老人用了些藥。楊秀英用白酒在老人的前後胸搓了一會,高燒總算退下去了。楊秀英望著老人蒼白的臉,心裏不是滋味。偌大年紀整天跑山裏打獵,還和胡子做生死較量,真讓做晚輩的心疼。
北大荒人都說“七十三.八十四不死掉根刺”這兩個年齡段是老年人的坎兒,所以,這兩個年齡段的老人都要格外注意身體。今年李神炮恰好是七十三歲,楊秀英的確在為老人的身體狀況擔憂。
老人在炕上躺了八天,第九天的早上,他起來了。在院子裏活動一下筋骨,感覺還可以,就是身上沒勁兒。楊秀英給老人端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湯,裏邊還打了兩個“荷包蛋”。老人一口氣全都吃了下去,感覺好多了。“沒事了,你們不用擔心我,病好了,一會兒可以上山打獵了。”很顯然,李神炮的精神不錯。
楊秀英見公公能吃飯了,心裏踏實了許多。隻是,上山打獵是萬萬不能的。兒媳婦和巴彥一家再三勸阻下,李神炮沒有走出這個家門。
巴彥兀立每天白天晚上在房子周圍轉悠,沒有好好睡覺的機會。年輕人連續幾天休息不好,就犯困。見李爺爺病情好轉了,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就躺在炕上呼呼的睡著了。
北大荒的冬末偶爾會有陽光明媚的好天氣,溫暖的陽光讓人感覺到春天已經到來。今天就是個好天氣,走出院子,陽光灑在身上,暖呼呼的。李神炮坐在大門口的石頭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心情格外舒暢。老人靠在土牆上,點燃了旱煙,掏出了那本《演禽三世相法》仔細的翻閱著。
一個一瘸一拐的要飯花子蹣跚的向李神炮走來。
李神炮沒有覺察到危險的到來,隻是抬眼瞄了一眼那個要飯的瘸子。繼續在他的“寶貝”裏尋找幸福的蹤影……
巴彥兀立在睡夢中被一聲清脆的槍聲驚醒!身邊沒有李爺爺,他急忙拎起槍衝了出去。已經晚了,李爺爺躺在了血泊中,一個高大的身影向東溝的方向跑去。巴彥兀立大聲呼喊著李爺爺,然而,隻有鮮紅的血從老人的頭上咕咕的流出……
巴彥兀立把已經死去的李爺爺交給母親和爺爺,憤憤的追進東溝。
這時,小城子孫建清的侄子孫大業來了,是來看李爺爺的。小夥子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李神炮,拎起老人的獵槍跟在巴彥兀立的身後一起向東溝奔去。
那個高大的身影步履輕盈,身法敏捷,根本不是瘸子。在東溝的大甸子上奔跑如飛,很快就消失在東溝的小樹林中。巴彥兀立不停的擦掉流下來的眼淚,兩隻腳努力的向前邁進,恨不得長上翅膀飛到仇人的跟前撕碎這個令他恨之入骨的惡魔。
孫大業十分冷靜,不停的喊著前邊的蒙古小弟弟:“快站下,前邊危險!”
巴彥兀立停下來了,他也意識到了林子裏危險的存在。兩個人停止了追擊,分成兩路向這個不大的林子兩側小心翼翼的接近,身後邊屯子裏的十幾個年輕人也向這邊圍過來。
孫大業突然發現,南邊光禿禿的的“老馮山”上,那個高大的身影正向山上攀爬。兩個人快速的衝過去,就在進入獵槍射程距離的時候,孫大業舉起了獵槍。這時,身後突然響起了槍聲。後邊的巴彥兀立倒在了地上,他受傷了。三個端著槍的人正向他撲過來。孫大業蹲下身子,“啪啪”兩槍,準確的撂倒了那個跑在前邊的胡子,他沒有子彈了。也就在這個時候,幾個胡子的背後又響起了槍聲。又一個胡子被打倒在地上,那個跑在中間的的小個子,轉身跑進林子,消失了。最後開槍的是梁過子派出的“線頭子”,一直跟在老根兒的後邊,及時趕到,救了孫大業兩個人。
孫大業和十幾個年輕人一起背著受傷的巴彥兀立回到了屯子。
兩個人追出屯子的時候,有人看見先後有四個拎著槍的人,一直跟在他們的後邊。
天依然那麽晴朗,陽光依然那麽溫暖,老人在溫暖的陽光下顯得那麽安詳慈愛。隻是,眼睛沒有完全閉上,半睜著的那雙獵人的眼睛,依然那樣炯炯有神,依然透露出一絲殺氣。那是對凶手的憎恨,和對那卑鄙的殺人手段的厭惡。老人的眼神定格在凶手開槍的一刹那,也定格在了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最後一瞬間。
老人走了,沒有給兒子和兒媳婦留下任何遺言。被老人視為生命的兩件寶貝,那顆跟隨幾十年的老獵槍和那本《演禽三世相法》成為了留給孫子珍貴的遺物。
屯子裏的鄉親幫助楊秀英把老人安葬在那個山窪,和老伴兒葬在了一起。老人累了,終於可以踏實的睡一覺了。然而,這覺是永遠的,永遠不能醒來的,睡的讓親人撕心裂肺。
北大荒終於刮起了春風,“毛咕嘟花”開的最早,漫山遍野的黃色還沒有退去,它已經在枯黃中盡顯春的生機。
李三爺跪在父親的墳前,泣不成聲。老人永遠的離開了他深愛著的兒子和鄉親,他卻沒有離開這片深愛著的土地,他永遠屬於這片深愛著的土地。老人走了,沒能等到孫子出生的那天,沒能親手抱起自己的小孫子,是老人一生最大的遺憾。老人走了,那雙半睜著的眼睛是對逃亡中的兒子不放心?還是對仇人的憎恨?沒人能讀懂。隻知道,老人走了,留下了很多遺憾和沒有做完的事。
李神炮的墳前,那條大黃狗沒有離開,一直守在墳前,不時的對著墳裏發出悲哀的嚎叫,那嚎叫催人淚下。也許它還不知道主人已經死去,還在傻傻的等待主人從裏邊走出來,帶它走進身後的大山圍捕山上的獵物……
那個殺死父親的高大的身影不是歡子,但肯定和歡子有關係。歡子和他都得死,這是必須的!
李三爺沒有留在家裏為父親守孝,也沒有走進那間小土屋,甚至沒有多看一眼懷孕的妻子,毅然走進石鷹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