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姐說話間聲音又低了幾分:“你二哥哥還說了, 隻要跟內務府搭上關係, 那後宮娘娘們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眼睛裏。”
迎春聞言愣一愣,心中劃算,二哥哥若是早一年走這步, 是不是就可以把寶釵送進宮去陪伴皇上了?想到此處,迎春不由抬眸看一眼黛玉, 心中祈求,林妹妹, 萬萬不要喜歡誰啊!
這話卻是能想不能出唇, 迎春見鳳姐盯著自己眼眸閃爍,便也壓低聲音:“二哥哥聽沒聽說大姐姐消息?過得好不好,或是有無身孕之類?”
鳳姐點頭:“有, 似乎我們大姑娘並不十分得當今緣分, 倒是皇後跟前走得勤便些,這身孕隻怕......”
迎春知道, 後宮進位, 除了本人得了皇帝青眼,就是憑著家庭背景。元春進宮九年始封貴人,說明家庭背景祖宗福蔭對她並無多大裨益。亦即榮國府並不在聖上眼裏。
這一晚,迎春夜裏又失眠了,整夜糾結元春封妃之事, 大姐姐前生乃是無子封妃,應該相當得寵才是,如今消息且說她不得皇帝緣法, 那前生妃位從何而來?難不成元春姐姐後來對皇帝立了奇功?
這個問題不是迎春重生就可以想得明白。時光也不會因為迎春心情鬱悶,就滯留不前。轉眼進了冬月,葳莛軒已經架起了熏籠。
冬日手冷,迎春黛玉不比男兒,冬日裏還要三九練字,增長學問,鍛煉意誌。孫姑姑也不教導刺繡了,羅姑姑也不盯著學子練字了,不過說些典故,大家玩玩詩句續接,對對聯,說笑一折也就散了。
迎春黛玉便雙雙倚著熏籠,閑閑翻書,偶爾遇到精美詞句,姐妹便細語交談幾句,吃著丫頭們遞上剝好皮兒水果,瓜子,核桃仁兒。
這一份冬日裏的慵懶閑適,正好掩蓋迎春心中因為元春兒引起的鬱悶與不安。
這一日正是冬月半,房中燒了暖炕,不似外邊那般寒風凜冽。
午後時光,迎春與黛玉姐妹又圍著熏籠說話翻書,懨懨思睡。丫頭們也一個個縮手縮腳,懶懶的圍著熏籠,有一針無一針的做著針線,或是懶心無常翻著花樣子。
慵懶閑適彌漫整個葳莛軒。
忽然間,厚厚門簾被搭起,張氏跟前大丫頭木香走了進來,見了迎春喜滋滋一俯身:“二姑娘,太太讓請姑娘快些上去,張府杜府都來了報喜婆子,張家二奶奶與姑奶奶都有了喜訊呢。”
這個消息對於鬱悶的迎春來說,無異雄雞啼叫東方白,迎春鬱悶心情頓時充滿歡喜,瞬間就興奮起來,興衝衝起身牽起黛玉手:“走,我們瞧瞧去。”
姐妹一高興抬腳就要出門去,繡橘紫鵑慌忙叫住,各自幫著替各自主子披上鬥篷,攏緊了毛皮圍脖,瞬間迎春黛玉就被遮蔽的隻剩下一雙眼睛了。晴雯雪雁則忙著替主子們遞上手爐抱在懷裏。
迎春偕同黛玉進得榮禧堂正廳東廂房張氏所居,小丫頭打起簾子忙忙通報:“二姑娘林姑娘來了!”屋內張氏聞言一驚笑顏如花了。一見二人進房,更是喜不自勝,忙著喚人扶她姐妹上炕暖和著,緊著將燙金喜帖遞於二人觀看:“前個你舅母還在著急,說到你兩位表嫂,一個表妹,愁得不行,你大表嫂呢,說是先開花後結果,結果一個女兒都四歲了,還沒動靜了。你二表嫂跟表姐又是一個個沒動靜兒,急得你舅母四處觀音廟中施舍香油。”
迎春微笑:“舅母也太著急了過了,這不好了呢!”
張氏笑道:“人哪有前後眼呢,你舅母也不是沒道理,自己媳婦無子,自己可以體諒,張家也有四十不納妾的規矩,你兩位表嫂是不怕的。隻是著急你表姐,雖說杜家也有家訓,且不是自己做主,焉能不急呢,這可好了,你舅母高興得都落了淚了。”
迎春笑微微道:“我早就勸過,外祖母與舅母都是樂善好施之人,菩薩必定護衛,何須愁煩!舅母直不信,如今怎麽樣?”
“你舅母還誇你呢,說你是金口!”張氏說這話看著迎春:“記得你表姐比你大三歲,今年整十七了。”
黛玉歪歪腦袋:“大舅母之意,是不是說明年該給二姐姐辦及笄禮了?”
張氏撫撫黛玉:“是啊,辦了及笄禮,再舍不得也留不得幾年了,所幸玉兒尚小,翻年才十一。”
迎春便捏黛玉:“都是你,惹得太太說這些。”
黛玉則笑眯眯哄張氏:“憑誰都去,玉兒舍不得老祖宗大舅母,情願一輩子陪老祖宗舅母說話解悶兒。”
張氏聞言笑吟吟摩挲黛玉手:“還是我們玉兒貼心,你看看玨兒那個小子,也十歲了,成天滿嘴不是大馬金刀弓箭騎射,就是之乎者也,要麽就討論哪兒蛐蛐叫得響亮,哪兒鹵味肘子最好吃。哪有女兒說話讓人心疼順氣呢!”
卻說張家一次兩樁喜事,張氏心裏歡喜不迭,原本有些不虞,這一下卻精神起來,興叨叨張羅起來,不顧鳳姐迎春勸止,親自上門給母親嫂嫂道喜,娘兒們一高興就吃了幾杯小酒。卻不料這一去,張氏回家夜半就咳嗽起來,驚動了鳳姐迎春一個個守著,雪梨膏吃了整瓶,隻不見輕鬆。
天色微明就請了太醫過府請脈,卻說是吃了酒吹了冷風,寒氣入體,涼了肺了。雖不是大症候,卻是痼疾發作,張氏便遵醫囑,臥病休養。
卻說張氏這一病,直到臘月方才輕鬆些。鳳姐迎春再不敢讓張氏些許操勞。日子進了臘月,迎春便停閨學,除了幫辦家務,餘下時間,日日泡在嫡母跟前伺候著。
這一日正是臘八,家庵送了粥來,說是師太念著平安經五穀熬製。迎春以為這個意思好,正在伺候張氏用粥,張氏並提逐漸康複,竟然用了大半碗,迎春十分高興:“母親自此要好生養著,且別輕易出這門,萬事吩咐女兒鳳姐姐就是了,且別耽擱出息拈香拜祖宗就是了。”
張氏微笑點頭:“都聽迎丫頭!”
母女細細說話,迎春便把擬定年禮單子給張氏過目。張氏正在細細查驗,天不刪減,並細細將增減緣由說與迎春。忽聽聽小丫頭葉兒與這屋裏小丫頭跟哪兒笑嘻嘻議論,說是門房裏來個姥姥,兀自好笑的緊,走路也好笑,說話也好笑,那那都好笑。
迎春心頭一動,說話有趣的老婆子?難道是是劉姥姥來了?便問她:“可知道是誰家親戚?一行幾人?誰人引見?”
葉兒脆生生言道:“她自個說是王家老親,隻是二太太精神不大好,也不愛見她,她原是求了周瑞家裏門子,現如今,二太太也不大作興周瑞家裏,不過為著他女婿才留著她。周瑞家裏便自作主張引她去見了那邊大奶奶,隻是大奶奶沒得二太太吩咐,隻說怕是借著幌子打秋風來外四路,也沒見她。”
迎春揚眉:“這會子人呢?”
葉兒道:“那周瑞家裏見主子都不作興,趁便溜了,把老婆子晾下了。那婆子還不知道,在門口傻等。門房因見那姥姥寒風抖索,拉著個孫子怪可憐見,允她在門房避風,就這麽會子功夫,她便東一句西一句跟人扯上了,逗得大家夥笑得人仰馬翻。”
迎春聽了直皺眉,這個大嫂子,看著慈和,如何能這樣呢?人家幾百裏路程投奔來了,她倒這般不作興,還不如當初那個狠辣鳳辣子。
誰還沒有草鞋親呢?
迎春招手,悄悄吩咐葉兒:“去告訴門房,留下她們祖孫吃一杯熱茶點心,就說二奶奶一準有賞賜。”回頭又吩咐繡橘:“你去告訴二奶奶,就說那婆子大老遠來了,憑他是不是王家親戚,都仔細問問,若是有難處,幫她一把,就是過路的,到了門房,這冰天寒地,也該幫助她幾個銀錢回家去。我們家裏還缺她十兩二十兩銀子呢!”
繡橘忙著去了。
迎春想了想又吩咐晴雯:“你們今年不是新換了蠶綿被褥,那舊的還有六成新,還有你們穿小棉袍子,找幾件送給那個孩子去,這大冷的天出門子可不易。再有,吩咐司棋姐姐與她十兩銀子吧。”
晴雯也點頭去了:“知道了。”
大約半個時辰,繡橘回來說道:“平兒姐姐去問了,問明白了,卻是王家老親,雖不是血親,確實大家都姓王,大家連了宗。二奶奶正在招呼他用餐,一切都會打點齊全,叫姑娘別擔心。”
一時,晴雯也來了,回道:“東西都送到二奶奶屋裏去了,紫鵑也收了自己不要一包袱衣衫送了去,把個老婆子當時就哭了。”
外頭迎春主仆說話,屋裏頭何嫂子悄悄跟張氏言笑:“二姑娘真是菩薩心腸,一個外八路的婆子也這樣照應著,將來必定福分不淺呢!”
張氏歎息:“明年又是三年選,我讓璉兒替他妹子報免選不知能成不能,總要經過這一關才能謀將來!”
何嫂子便笑;“太太謀算二爺進六部看來是對路子了,二爺如今可是興頭呢,應該不是難事。”
這日臨晚,鳳姐來見張氏,見迎春也在,便笑道:“今天難為二妹妹提醒,否則我就要落不是了,人家背後還不罵我們眼裏沒祖宗呢?隻是這大嫂子,不是我背後說他,雖是我王家親眷,錯不過她是二太太媳婦,竟然這般不聞不問,也不知會我一聲兒。真是叫人......”
張氏一笑:“臘月臘時,她不比你,外頭有璉兒,內力有你妹子,她那邊沒有幫著,你二太太還要成天跟她蹌蹌,心裏毛躁也是有的,也怪可憐,你多擔待些吧!”
鳳姐就笑:“太太說的是,這話外人麵前我也不說,不過仗著太太疼我,嘀咕幾句罷了。”緊著便問迎春呈上年下單子可有什麽變動沒有,沒有就該啟動了,外省親眷,相視金陵老家那邊,林家甄家的都該回了。”又壓低聲音:“林家姑父去年讓璉兒帶回來五萬,太太讓給妹妹在東省地買了萬畝中田養著。不想姑父今年給妹妹的生活靡費銀子漲到......”
鳳姐說著伸出一隻手來翻了番。
張氏愕然:“十萬?”
鳳姐點頭:“恩呢!太太看著要如何處理?還是置田,還是?”
張氏心頭一沉變了臉色,眼神不自覺瞟眼迎春,母女相視愣愣的,各自心頭翻滾。迎春也是心頭一陣亂跳,這個林姑父的架勢像是托孤之態。迎春張氏想法各自不同,迎春想著姑父病症隻怕不得好了。張氏卻想起兄長之花,江南官場凶險,不是披枷帶鎖,就是馬革裹屍。
張氏心頭直發悶:“你林姑父那邊回禮跟往年一般處理,林姑父寄來銀錢,一概交給老太太手裏存著,土地太多就打眼了,我們侯府也隻敢幾百畝幾百畝添置呢。”
鳳姐見個人麵色沉重,咳嗽一聲:“還有兩件事情說於太太知道,一件是東府蓉哥媳婦珍大嫂子約我明天樂一天去,說是臘梅花兒花了。請太太示下,去是不去呢?”
張氏笑:“這兩府原是你與蓉兒媳婦出頭露麵,你們和氣也是好事,她單單請你,也是一片孝心,焉能不去呢!家裏有你妹子看著,安心吧!”
鳳姐笑著道謝:“那就勞累妹妹了。”迎春一挑眉:“鳳姐姐就到就好咯!”鳳姐笑笑又道:“還有就是周瑞家裏女婿跟人打官司,求到我名下,我原是不理會,隻是周瑞家裏說了,這內裏有二太太份額。”
張氏皺眉,半晌方道:“這個二太太,不知道老太太厭惡典當行麽?怎的還在沾手?”
鳳姐歎息:“我也是這般說法,隻是二太太眼下情形,誰在眼裏呢!”
張氏點頭:“這話也是,如此,你讓璉兒去看一看,倒地是單純典當還是涉及其他,若是單純典當官司,且有冤屈,你二太太再不濟也是賈府人,不能叫人踩在頭上不吭聲兒。若是有其他貓膩,速速回明老太太,一舉蕩平了。”
鳳姐答應一聲:“是,媳婦記下了。”
張氏頓一頓又道:“若無甚大事兒,叫璉兒告訴他二叔一聲,人是他屋頭裏,典當行老太太雖厭惡,也不算違法亂紀,我們也管不著,二房如何處理,讓他們自己看著辦吧。”
卻說臘月間,寶玉賈玨也放了假,聽聞東府置辦賞梅宴單請鳳姐一人,如何能依,一個個守在老祖宗麵前膩歪挑唆,讓老祖宗發話,家仆鳳姐帶了自己們去。
翌日鳳姐來辭行,兩個粉嫩的小叔子在一旁暗送秋波,老祖宗又一力促成,獨行俠成了三人行了。鳳姐沒帶三歲巧姐兒,倒把一雙俊俏小叔子一左一右摟著上了馬車了。
賈母帶著一班姐妹笑盈盈的逗趣兒,唯有迎春看著直皺眉頭,心裏想著,這家夥,一個十三了,一個十一歲了,還這樣奶裏奶氣。二哥哥已經往商路上去了,光靠別人扶持三五年或許能成,一生一世一輩子,都能靠在別人身上麽?
迎春袖管裏握緊拳頭,眼眸也虛眯起來,不成,明年務必要把這兩人送回金陵磨練去。
迎春聞言愣一愣,心中劃算,二哥哥若是早一年走這步, 是不是就可以把寶釵送進宮去陪伴皇上了?想到此處,迎春不由抬眸看一眼黛玉, 心中祈求,林妹妹, 萬萬不要喜歡誰啊!
這話卻是能想不能出唇, 迎春見鳳姐盯著自己眼眸閃爍,便也壓低聲音:“二哥哥聽沒聽說大姐姐消息?過得好不好,或是有無身孕之類?”
鳳姐點頭:“有, 似乎我們大姑娘並不十分得當今緣分, 倒是皇後跟前走得勤便些,這身孕隻怕......”
迎春知道, 後宮進位, 除了本人得了皇帝青眼,就是憑著家庭背景。元春進宮九年始封貴人,說明家庭背景祖宗福蔭對她並無多大裨益。亦即榮國府並不在聖上眼裏。
這一晚,迎春夜裏又失眠了,整夜糾結元春封妃之事, 大姐姐前生乃是無子封妃,應該相當得寵才是,如今消息且說她不得皇帝緣法, 那前生妃位從何而來?難不成元春姐姐後來對皇帝立了奇功?
這個問題不是迎春重生就可以想得明白。時光也不會因為迎春心情鬱悶,就滯留不前。轉眼進了冬月,葳莛軒已經架起了熏籠。
冬日手冷,迎春黛玉不比男兒,冬日裏還要三九練字,增長學問,鍛煉意誌。孫姑姑也不教導刺繡了,羅姑姑也不盯著學子練字了,不過說些典故,大家玩玩詩句續接,對對聯,說笑一折也就散了。
迎春黛玉便雙雙倚著熏籠,閑閑翻書,偶爾遇到精美詞句,姐妹便細語交談幾句,吃著丫頭們遞上剝好皮兒水果,瓜子,核桃仁兒。
這一份冬日裏的慵懶閑適,正好掩蓋迎春心中因為元春兒引起的鬱悶與不安。
這一日正是冬月半,房中燒了暖炕,不似外邊那般寒風凜冽。
午後時光,迎春與黛玉姐妹又圍著熏籠說話翻書,懨懨思睡。丫頭們也一個個縮手縮腳,懶懶的圍著熏籠,有一針無一針的做著針線,或是懶心無常翻著花樣子。
慵懶閑適彌漫整個葳莛軒。
忽然間,厚厚門簾被搭起,張氏跟前大丫頭木香走了進來,見了迎春喜滋滋一俯身:“二姑娘,太太讓請姑娘快些上去,張府杜府都來了報喜婆子,張家二奶奶與姑奶奶都有了喜訊呢。”
這個消息對於鬱悶的迎春來說,無異雄雞啼叫東方白,迎春鬱悶心情頓時充滿歡喜,瞬間就興奮起來,興衝衝起身牽起黛玉手:“走,我們瞧瞧去。”
姐妹一高興抬腳就要出門去,繡橘紫鵑慌忙叫住,各自幫著替各自主子披上鬥篷,攏緊了毛皮圍脖,瞬間迎春黛玉就被遮蔽的隻剩下一雙眼睛了。晴雯雪雁則忙著替主子們遞上手爐抱在懷裏。
迎春偕同黛玉進得榮禧堂正廳東廂房張氏所居,小丫頭打起簾子忙忙通報:“二姑娘林姑娘來了!”屋內張氏聞言一驚笑顏如花了。一見二人進房,更是喜不自勝,忙著喚人扶她姐妹上炕暖和著,緊著將燙金喜帖遞於二人觀看:“前個你舅母還在著急,說到你兩位表嫂,一個表妹,愁得不行,你大表嫂呢,說是先開花後結果,結果一個女兒都四歲了,還沒動靜了。你二表嫂跟表姐又是一個個沒動靜兒,急得你舅母四處觀音廟中施舍香油。”
迎春微笑:“舅母也太著急了過了,這不好了呢!”
張氏笑道:“人哪有前後眼呢,你舅母也不是沒道理,自己媳婦無子,自己可以體諒,張家也有四十不納妾的規矩,你兩位表嫂是不怕的。隻是著急你表姐,雖說杜家也有家訓,且不是自己做主,焉能不急呢,這可好了,你舅母高興得都落了淚了。”
迎春笑微微道:“我早就勸過,外祖母與舅母都是樂善好施之人,菩薩必定護衛,何須愁煩!舅母直不信,如今怎麽樣?”
“你舅母還誇你呢,說你是金口!”張氏說這話看著迎春:“記得你表姐比你大三歲,今年整十七了。”
黛玉歪歪腦袋:“大舅母之意,是不是說明年該給二姐姐辦及笄禮了?”
張氏撫撫黛玉:“是啊,辦了及笄禮,再舍不得也留不得幾年了,所幸玉兒尚小,翻年才十一。”
迎春便捏黛玉:“都是你,惹得太太說這些。”
黛玉則笑眯眯哄張氏:“憑誰都去,玉兒舍不得老祖宗大舅母,情願一輩子陪老祖宗舅母說話解悶兒。”
張氏聞言笑吟吟摩挲黛玉手:“還是我們玉兒貼心,你看看玨兒那個小子,也十歲了,成天滿嘴不是大馬金刀弓箭騎射,就是之乎者也,要麽就討論哪兒蛐蛐叫得響亮,哪兒鹵味肘子最好吃。哪有女兒說話讓人心疼順氣呢!”
卻說張家一次兩樁喜事,張氏心裏歡喜不迭,原本有些不虞,這一下卻精神起來,興叨叨張羅起來,不顧鳳姐迎春勸止,親自上門給母親嫂嫂道喜,娘兒們一高興就吃了幾杯小酒。卻不料這一去,張氏回家夜半就咳嗽起來,驚動了鳳姐迎春一個個守著,雪梨膏吃了整瓶,隻不見輕鬆。
天色微明就請了太醫過府請脈,卻說是吃了酒吹了冷風,寒氣入體,涼了肺了。雖不是大症候,卻是痼疾發作,張氏便遵醫囑,臥病休養。
卻說張氏這一病,直到臘月方才輕鬆些。鳳姐迎春再不敢讓張氏些許操勞。日子進了臘月,迎春便停閨學,除了幫辦家務,餘下時間,日日泡在嫡母跟前伺候著。
這一日正是臘八,家庵送了粥來,說是師太念著平安經五穀熬製。迎春以為這個意思好,正在伺候張氏用粥,張氏並提逐漸康複,竟然用了大半碗,迎春十分高興:“母親自此要好生養著,且別輕易出這門,萬事吩咐女兒鳳姐姐就是了,且別耽擱出息拈香拜祖宗就是了。”
張氏微笑點頭:“都聽迎丫頭!”
母女細細說話,迎春便把擬定年禮單子給張氏過目。張氏正在細細查驗,天不刪減,並細細將增減緣由說與迎春。忽聽聽小丫頭葉兒與這屋裏小丫頭跟哪兒笑嘻嘻議論,說是門房裏來個姥姥,兀自好笑的緊,走路也好笑,說話也好笑,那那都好笑。
迎春心頭一動,說話有趣的老婆子?難道是是劉姥姥來了?便問她:“可知道是誰家親戚?一行幾人?誰人引見?”
葉兒脆生生言道:“她自個說是王家老親,隻是二太太精神不大好,也不愛見她,她原是求了周瑞家裏門子,現如今,二太太也不大作興周瑞家裏,不過為著他女婿才留著她。周瑞家裏便自作主張引她去見了那邊大奶奶,隻是大奶奶沒得二太太吩咐,隻說怕是借著幌子打秋風來外四路,也沒見她。”
迎春揚眉:“這會子人呢?”
葉兒道:“那周瑞家裏見主子都不作興,趁便溜了,把老婆子晾下了。那婆子還不知道,在門口傻等。門房因見那姥姥寒風抖索,拉著個孫子怪可憐見,允她在門房避風,就這麽會子功夫,她便東一句西一句跟人扯上了,逗得大家夥笑得人仰馬翻。”
迎春聽了直皺眉,這個大嫂子,看著慈和,如何能這樣呢?人家幾百裏路程投奔來了,她倒這般不作興,還不如當初那個狠辣鳳辣子。
誰還沒有草鞋親呢?
迎春招手,悄悄吩咐葉兒:“去告訴門房,留下她們祖孫吃一杯熱茶點心,就說二奶奶一準有賞賜。”回頭又吩咐繡橘:“你去告訴二奶奶,就說那婆子大老遠來了,憑他是不是王家親戚,都仔細問問,若是有難處,幫她一把,就是過路的,到了門房,這冰天寒地,也該幫助她幾個銀錢回家去。我們家裏還缺她十兩二十兩銀子呢!”
繡橘忙著去了。
迎春想了想又吩咐晴雯:“你們今年不是新換了蠶綿被褥,那舊的還有六成新,還有你們穿小棉袍子,找幾件送給那個孩子去,這大冷的天出門子可不易。再有,吩咐司棋姐姐與她十兩銀子吧。”
晴雯也點頭去了:“知道了。”
大約半個時辰,繡橘回來說道:“平兒姐姐去問了,問明白了,卻是王家老親,雖不是血親,確實大家都姓王,大家連了宗。二奶奶正在招呼他用餐,一切都會打點齊全,叫姑娘別擔心。”
一時,晴雯也來了,回道:“東西都送到二奶奶屋裏去了,紫鵑也收了自己不要一包袱衣衫送了去,把個老婆子當時就哭了。”
外頭迎春主仆說話,屋裏頭何嫂子悄悄跟張氏言笑:“二姑娘真是菩薩心腸,一個外八路的婆子也這樣照應著,將來必定福分不淺呢!”
張氏歎息:“明年又是三年選,我讓璉兒替他妹子報免選不知能成不能,總要經過這一關才能謀將來!”
何嫂子便笑;“太太謀算二爺進六部看來是對路子了,二爺如今可是興頭呢,應該不是難事。”
這日臨晚,鳳姐來見張氏,見迎春也在,便笑道:“今天難為二妹妹提醒,否則我就要落不是了,人家背後還不罵我們眼裏沒祖宗呢?隻是這大嫂子,不是我背後說他,雖是我王家親眷,錯不過她是二太太媳婦,竟然這般不聞不問,也不知會我一聲兒。真是叫人......”
張氏一笑:“臘月臘時,她不比你,外頭有璉兒,內力有你妹子,她那邊沒有幫著,你二太太還要成天跟她蹌蹌,心裏毛躁也是有的,也怪可憐,你多擔待些吧!”
鳳姐就笑:“太太說的是,這話外人麵前我也不說,不過仗著太太疼我,嘀咕幾句罷了。”緊著便問迎春呈上年下單子可有什麽變動沒有,沒有就該啟動了,外省親眷,相視金陵老家那邊,林家甄家的都該回了。”又壓低聲音:“林家姑父去年讓璉兒帶回來五萬,太太讓給妹妹在東省地買了萬畝中田養著。不想姑父今年給妹妹的生活靡費銀子漲到......”
鳳姐說著伸出一隻手來翻了番。
張氏愕然:“十萬?”
鳳姐點頭:“恩呢!太太看著要如何處理?還是置田,還是?”
張氏心頭一沉變了臉色,眼神不自覺瞟眼迎春,母女相視愣愣的,各自心頭翻滾。迎春也是心頭一陣亂跳,這個林姑父的架勢像是托孤之態。迎春張氏想法各自不同,迎春想著姑父病症隻怕不得好了。張氏卻想起兄長之花,江南官場凶險,不是披枷帶鎖,就是馬革裹屍。
張氏心頭直發悶:“你林姑父那邊回禮跟往年一般處理,林姑父寄來銀錢,一概交給老太太手裏存著,土地太多就打眼了,我們侯府也隻敢幾百畝幾百畝添置呢。”
鳳姐見個人麵色沉重,咳嗽一聲:“還有兩件事情說於太太知道,一件是東府蓉哥媳婦珍大嫂子約我明天樂一天去,說是臘梅花兒花了。請太太示下,去是不去呢?”
張氏笑:“這兩府原是你與蓉兒媳婦出頭露麵,你們和氣也是好事,她單單請你,也是一片孝心,焉能不去呢!家裏有你妹子看著,安心吧!”
鳳姐笑著道謝:“那就勞累妹妹了。”迎春一挑眉:“鳳姐姐就到就好咯!”鳳姐笑笑又道:“還有就是周瑞家裏女婿跟人打官司,求到我名下,我原是不理會,隻是周瑞家裏說了,這內裏有二太太份額。”
張氏皺眉,半晌方道:“這個二太太,不知道老太太厭惡典當行麽?怎的還在沾手?”
鳳姐歎息:“我也是這般說法,隻是二太太眼下情形,誰在眼裏呢!”
張氏點頭:“這話也是,如此,你讓璉兒去看一看,倒地是單純典當還是涉及其他,若是單純典當官司,且有冤屈,你二太太再不濟也是賈府人,不能叫人踩在頭上不吭聲兒。若是有其他貓膩,速速回明老太太,一舉蕩平了。”
鳳姐答應一聲:“是,媳婦記下了。”
張氏頓一頓又道:“若無甚大事兒,叫璉兒告訴他二叔一聲,人是他屋頭裏,典當行老太太雖厭惡,也不算違法亂紀,我們也管不著,二房如何處理,讓他們自己看著辦吧。”
卻說臘月間,寶玉賈玨也放了假,聽聞東府置辦賞梅宴單請鳳姐一人,如何能依,一個個守在老祖宗麵前膩歪挑唆,讓老祖宗發話,家仆鳳姐帶了自己們去。
翌日鳳姐來辭行,兩個粉嫩的小叔子在一旁暗送秋波,老祖宗又一力促成,獨行俠成了三人行了。鳳姐沒帶三歲巧姐兒,倒把一雙俊俏小叔子一左一右摟著上了馬車了。
賈母帶著一班姐妹笑盈盈的逗趣兒,唯有迎春看著直皺眉頭,心裏想著,這家夥,一個十三了,一個十一歲了,還這樣奶裏奶氣。二哥哥已經往商路上去了,光靠別人扶持三五年或許能成,一生一世一輩子,都能靠在別人身上麽?
迎春袖管裏握緊拳頭,眼眸也虛眯起來,不成,明年務必要把這兩人送回金陵磨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