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之琴(葛老太婆)、明善佛陀、邢小蠻、還有魯漢一行四人無奈走出了劉軍長的官邸。這四個人圍繞那兩尊銅鼎使盡手段,想不到鶴蚌相爭漁人得利,兩尊銅鼎最終留在劉軍長那裏。不過劉軍長也說得客觀,他隻是對那兩尊銅鼎“暫時保管”。走出劉軍長官邸明善佛陀氣憤不過,一禪杖打得那魯漢一隻胳膊脫臼。靳之琴又使手段使得那魯漢的胳膊複位。魯漢方才見識了這幾個人的手段,撲通一下子給幾位師傅下跪,口稱:“師傅饒命!”


    葛老太婆朝魯漢擺手:“還不快滾!”


    可那魯漢偏不滾,魯漢也不怕邢小蠻怪罪,麵朝明善師傅叩首,要跟上明善師傅學藝。


    明善師傅還是看上了魯漢,這魯漢也算得一位神偷,暫且收下,說不定以後有用。四個人依舊來到精武館,精武館隻有板蘭花一人看門,小姑娘蓄起了長發,穿一身青衣,經過一年多的調養,已經出落得端莊秀麗。好似已經看透了人世間的風刀霜劍,一心一意跟上邢小蠻師傅學藝,雖然還不能獨當一麵,卻也基本上能夠防身。明善師傅一雙慧眼從板蘭花臉上掠過,衷心讚道:“小姑娘有誌氣。”


    春節將至,明善師傅不可能在鳳棲久居,唯一不放心的還是那兩尊銅鼎。古往今來稀世珍寶之爭引伸出多少殺戮和戰爭!最著名的當屬和氏之璧,為了一塊璞玉引伸出七國爭雄。這兩尊銅鼎比起那和氏之璧來毫不遜色,隻是還沒有被人發覺,還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


    明善師傅從隨身攜帶的褡褳裏掏出一把糍粑,放進嘴裏嚼著,要邢小蠻給他端一缽水喝。魯漢看得癡呆,這邢小蠻也不知道給師傅管一頓飯!其實不是大家不管飯,而是明善佛陀不食人間煙火。那糍粑肯定是上乘的素食,佛家不食葷腥。


    明善師傅吃飽喝足,隨即告辭,魯漢要跟明善同行,明善說:“貧僧過完正月十五就來,這段時間內魯漢先安頓好自己的老婆孩子,麻煩師姐跟小蠻多多留意那兩尊銅鼎。”


    明善說罷用禪杖挑著褡褳走出東城門外,轉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明善走得心急,冷不防從樹上跳下一個人來,擋住明善師傅的去路,明善定睛一看,原來是給邢小蠻看門的那個小姑娘。


    原來板蘭花聽說那明善師傅是山西五台山佛陀,遂起了跟上師傅上山學藝的念頭。其實邢小蠻對待板蘭花不錯,但是板蘭花心裏清楚,師娘滿盈一直對板蘭花心懷戒備。這也難怪,板蘭花從一開始就打算對邢小蠻獻身,隻要邢小蠻提出要求,板蘭花就會立即毫不猶豫,板蘭花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女兒之身早已經被無數男人踐踏,板蘭花把自己看得很輕,板蘭花隨時準備找一個靠得住的男人托付終身。誰知道那邢小蠻不知道咋想,對待板蘭花的投桃送李不為心動,這個殺人不眨眼的混混一旦立地成佛,卻也蛻變得刀槍不入。板蘭花心灰意冷,遂產生了脫離邢小蠻另謀生路的念頭。


    佛陀的心裏掠過一絲不為人知的悸動,佛陀也是肉身,不可能沒有七情六欲,所謂覷透人間冷暖事隻是一種神話,誰也沒有坐懷不亂的定力。常常大殿內誦經琅琅,禪房裏驚聞嬰兒的啼哭,禿驢們表麵上弘揚仁義道德,實際上滿肚子男盜女娼!


    是不是有點言重?也不盡然。那佛陀基本上沒有考慮,順手拉起女弟子,帶著板蘭花風塵仆仆遠去。


    黃河像一條玉帶,橫臥在大山的夾縫,遠遠看去好像是爺孫倆結伴而行。


    明善師傅沒有把板蘭花帶到五台山,師徒倆直接進了太原城。過往的行人不太關心老和尚怎麽帶一個如花似玉的女人,苦澀的日子早已經磨鈍了人們的好奇。明善師傅首先把板蘭花安頓在一家驛館,然後去找靳之林。


    靳之林回到太原後閉門謝客,他言道在外奔波數月,身心俱疲,需要認真靜養一個時期。突然間門衛來報,五台山佛陀明善師傅造訪。靳之林不可能把明善師傅拒之門外,趕忙親自迎接,倆人攜手進入書房,靳之林囑咐仆人上茶。


    兩人同庚,明善師傅大靳之林幾個月,靳之林稱呼明善師兄。明善師傅迫不及待,談了他在鳳棲的遭遇。靳之林靜靜地聽著,猶如在聽天書。雖然麵無表情,內心卻在激烈地活動。靳之林對明善師傅在五台山不辭而別很不以為然,但是也能想得開。雖然圍繞那兩尊銅鼎在鳳棲鬧出了不少動靜,但是知道的人仍然很少,靳之林根本想不到竟然有蟊賊惦記那倆件寶物,而且差一點讓蟊賊得手。看來明善師傅這一次鳳棲之行不是沒有功勞,最起碼保證了那兩尊銅鼎失而複得。至於那倆尊銅鼎在誰手裏並不重要,隻要還沒有出鳳棲城就行。靳之林相信錢的威力,隻要出重金購買,就沒有買不到的器物。


    靳之林留明善師傅在自家屋裏用膳,晚上安排明善師傅在自家屋裏留宿,這已經成為慣例,每次明善來太原都在靳之林家留宿。可是這天晚上明善師傅借口他在半道上收留了一個弟子,擔心弟子一人孤單,要去驛站陪弟子。


    大概佛陀不善於說謊,靳之林一眼就看出了明善師傅的貓膩,心裏頭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悲哀,感覺中明善師傅有點走神,知道這位佛陀可能已經作出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決定……猛然間想起佛陀曾經說過:世上事、戲上事,不可太認真……靳之林一世精明,沒有挽留這位無話不說的師兄。他把明善師傅送出大門,抱拳告辭,意味深長地說:“祝師兄好運。”


    明善師傅知道靳之林話裏有話,事到如今他也顧不了許多。什麽六根清淨、斬斷塵緣,全是說給凡夫俗子聽!佛家經典裏有一句成語:靈魂不滅。就是人死了以後可以轉生,普通老百姓千百年來一成不變地重複著一件事:複製生命。其實複製生命比靈魂不滅實在,複製生命能看得見摸得著。而靈魂不滅隻是一種邪說。


    板蘭花拿著佛陀給的錢,在太原的餐館裏吃飽了肚子,回到驛館倒頭便睡。小姑娘對明善師傅非常滿意,一路上佛陀對小姑娘的照顧細致入微。感覺中佛陀能給板蘭花當爺爺,板蘭花對佛陀根本就沒有什麽戒備。


    睡夢中發覺有一個人壓在板蘭花的身上,板蘭花驚醒了,窗子上透進來的夜光下板蘭根看見了一個光禿禿的腦殼。板蘭根沒有反抗,內心裏隻是在想:“和尚也幹那種事情……”反正這身子也不值錢,誰日還不都是一樣?隻要師傅真心對她好,板蘭花為師傅做出犧牲也值得。


    第二天早晨板蘭花一直睡到天大亮,醒來時一看不見了明善師傅,她以為明善師傅出外了,就一直在驛館等,一直等到天黑還不見師傅回來。猛然間發現床邊有一隻袋子,板蘭花把袋子解開,裏邊裝著銀元,還有一張紙條。


    板蘭花不識字,把那紙條讓驛館老板看,老板一邊看紙條一邊怪模怪樣地瞅著板蘭花:“那和尚說,他不回來了,給你一袋子銀元,算作補償。小姑娘,就在我這驛館住下吧,我管你吃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寡婦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支海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支海民並收藏寡婦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