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鴻儒站在自家門口。抬頭看那《耕讀人家》的牌匾,心裏疑惑著,是不是耕田讀書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
八月糜黃、九月穀熟,正是莊稼上場的時節,往年這一陣子屈家雇用的七八個長工根本顧不過來,還要雇用一些短工。城隍廟的戲樓前常常有漢子站在那裏攬活,屈鴻儒到戲樓前一轉,屁股後邊的短工能跟一長串,有的漢子哀求掌櫃的,隻管飯不給工錢也行,如果攬不下活就要餓一天肚子。
可是這一年日鬼,雇用的長工剛幹完半年活就要求辭退。辭退的理由五花八門,不是家有八十歲的老母,就是媳婦坐月子。你說走一兩個長工也屬於正常,問題是幾乎所有的長工都不想繼續幹了,這讓屈鴻儒有點始料不及。屈鴻儒問那些長工:是不是我給你們付的工錢太低?長工們搖頭。要不然就是吃的不好?長工們說,掌櫃的你不要瞎想,你們全家吃黑麵饃,把白麵讓給長工吃,這樣的掌櫃世上少有。
屈鴻儒急的跺腳:“那究竟是咋回事嗎你給咱說清。”
長工們哀歎一聲:“唉!掌櫃的,這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站在罌粟田裏割一天煙等於給你幹半年活。”
屈鴻儒恍然大悟,原來長工們辭職不幹就是這個原因!站在大田裏舉目四望,罌粟花十裏飄香。不過屈鴻儒決不後悔,他認為種植大煙是一條歪門邪道,民以食為天,老百姓總不能靠大煙活命,這樣的現象維持不了許久。可是當今目下怎麽辦,節令不等人,總不能讓那麽多的秋莊稼爛在地裏。
好在屈鴻儒還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屈清泉、二兒子屈清江已經結婚生子,弟兄倆常年四季幫老爹爹種田,從來沒有怨言。三兒子屈清海經不住三大屈鴻章(三爹)的一再鼓動,在長安上了大學。不過屈鴻儒有言在先,上完大學還得回來種田,屈家老祖先立下遺訓,不準屈家的後人在朝為官。事實上屈家的後人在朝為官的不少,屈鴻儒隻能管得住他們這一分支,實際上也隻能管得住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三兄弟的幾個孩子全在長安上學,以後究竟走什麽路子不得而知。
屈鴻儒父子仨加上兩個兒子媳婦,五個人早出晚歸,一天也收不了幾畝糜穀,還要拉到場裏套上牲畜碾打,揚淨曬幹,幾百畝秋莊稼什麽時候才能幹完?!而且秋莊稼殼鬆,收割得稍微遲點籽粒就撒落得滿地都是,便宜了大群的鳥雀子,秋田裏鳥雀子嘰嘰喳喳,好像召開盛大的宴會。無奈之下屈鴻儒讓兒子清江寫了一個告示,今年的秋莊稼無代價地送人,誰收割歸誰。
即使那樣秋田裏也沒有人收割,那些二道販子就站在地頭收購大煙,割下的大煙天黑時就能賣得白花花的銀元,一鬥麥子三塊銀元也不怕,割一天大煙起碼能糴兩鬥麥子,這比幹啥都劃算。
屈鴻儒心裏起火,嘴上幹起了一層皮。早晨他天不明起來,專門瞅那些睡在商鋪的台階上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把那些無論男人女人大人小孩請到家裏飽餐一頓,然後給他們每人發一把鐮刀,去秋田裏收割莊稼。晚上還及時發給那些流浪漢工錢,囑咐他們第二天再來。開始幾天還當真有效,到以後那些流浪漢也越來越難找,原來那些種植大煙的主家把那些流浪漢雇用去給他們割煙,活路又輕鬆,給的工錢又多。
這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幾輩子的莊稼漢遇到了新問題。兩個兒子清泉和清江勸爹:心裏也不要上火,能收多少就收多少,權當今年秋莊稼遭災。屈鴻儒流淚道:“孩子,天作孽、猶可訓,人作孽、不可活。災荒年間一鬥金子換不來一鬥穀子。我聽人說鳳棲種植大煙是軍隊支持……”
父子們正說話時聽見有人敲門,清泉前去開門,豈料想門口站著幾個軍人。清泉納悶,我們家從來跟官家沒有交往,這些軍人找誰?於是清泉張口說:“你們可能叫錯門了。”
軍人們說:“我們不會叫錯門,我們找屈鴻儒。”
清泉說:“我爹跟官家從來沒有交往。”
一個軍官模樣的人有點生氣:“小夥子你究竟讓不讓我們進門?”
清泉想,肚子沒冷病,不怕喝涼水。於是說:“你們進來吧。”
那幾個軍人進屋後也很客氣,他們見了屈鴻儒問道:“我們劉軍長問你這一段時期為什麽不清理縣城裏邊的茅糞?”
城裏邊駐紮的軍人比老百姓多,前兩年大都是屈鴻儒雇用兩個人把軍人們拉下的糞便集中起來運往田裏,這是一舉幾得的好事,既解決了當地駐軍的後顧之憂,屈鴻儒家的莊稼又能增產。可是最近以來屈鴻儒首尾不能相顧,那還有什麽能力來拾掇糞便?於是,屈鴻儒說話也就沒有好氣:“自己屙下自己收拾,我沒有義務為你們擦尻子(揩屁股)!”
軍人們一般在縣城裏邊不敢惹事生非,因為他們知道鳳棲城老百姓的厲害,有幾次軍民之間起了衝突都是軍人吃虧,民不畏官,當官的就拿老百姓沒有辦法。況且鳳棲地理位置特殊,上級一再三令五申,鳳棲不能生亂!幾個軍人麵麵相覷,感覺中他們不能對屈鴻儒耍橫。可是,城裏邊的糞便沒人收拾,就要軍人們自己動手,別看一人一天隻屙一次,集中起來卻是一個很大的活路。軍人們嫌髒,誰都不願意下手。
軍人們感覺窩囊,但是也隻能忍受。路過常有理的包子店時那包子的香味很誘人,於是就走進去想買包子吃,豈料常有理卻說:“我的包子喂狗都不賣給你們!”
唉!鳳棲鳳棲。軍人們在鳳棲享受著當年國民黨陸軍最高的待遇,可是軍人們在鳳棲卻不敢胡作非為。幾個軍人找來了一個地痞,給了那地痞幾枚銀元,對那地痞如此這般進行了一番交代,於是,一連幾天,常有理包子店的門麵上,被潑上了臭烘烘的大糞。
縣長屈誌田是一個有正義感的青年,這件事不難破案。就在常有理舉家逃走的當天,那個地痞被請進了縣政府的大院,地痞很爽快地承認了是他給常有理包子鋪的門麵上潑了大糞,接著交待,他是受了屈鴻儒的指使,並且得了屈鴻儒的好處。
政府大院內一陣哄笑,誰都不會相信屈鴻儒會出錢雇人給常有理包子鋪的門麵上潑大糞。屈誌田一拍驚堂木,大喝一聲:你再栽贓陷害我打斷你的狗腿!
可那地痞一點也不怵縣長,地痞知道他的後台很硬,他故意朝前一站,充硬漢:“你把老子打一下試試。”
這時,門外進來兩個老人,一個是縣長他爹四楞子,一個是屈鴻儒,兩個人在一個神影底下拜祖先,屈鴻儒把四楞子叫叔。四楞子首先開口:“兒呀,自從你當了縣長以後,我老漢都瘦了幾斤肉。”
屈鴻儒把屈誌田叫兄弟,他歎一口氣,說出了一番道理:“兄弟,叔今早來找我,要我承認常有理鋪麵上的大糞是我雇人潑上去的。有一句成語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人家給你頭上潑屎潑尿,你就得自認倒黴。鄭板橋說,難得糊塗。咱今天就糊塗一回。今年幾乎所有的人都去割煙,秋莊稼都快落光了,都快讓鳥雀子吃完了,老漢我雇不下人去收割莊稼,隻能讓莊稼爛在地裏……好了,不說那些了,回頭我跟兩個兒子一起,先把縣城裏邊軍人們屙下的全部收拾幹淨……”
八月糜黃、九月穀熟,正是莊稼上場的時節,往年這一陣子屈家雇用的七八個長工根本顧不過來,還要雇用一些短工。城隍廟的戲樓前常常有漢子站在那裏攬活,屈鴻儒到戲樓前一轉,屁股後邊的短工能跟一長串,有的漢子哀求掌櫃的,隻管飯不給工錢也行,如果攬不下活就要餓一天肚子。
可是這一年日鬼,雇用的長工剛幹完半年活就要求辭退。辭退的理由五花八門,不是家有八十歲的老母,就是媳婦坐月子。你說走一兩個長工也屬於正常,問題是幾乎所有的長工都不想繼續幹了,這讓屈鴻儒有點始料不及。屈鴻儒問那些長工:是不是我給你們付的工錢太低?長工們搖頭。要不然就是吃的不好?長工們說,掌櫃的你不要瞎想,你們全家吃黑麵饃,把白麵讓給長工吃,這樣的掌櫃世上少有。
屈鴻儒急的跺腳:“那究竟是咋回事嗎你給咱說清。”
長工們哀歎一聲:“唉!掌櫃的,這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站在罌粟田裏割一天煙等於給你幹半年活。”
屈鴻儒恍然大悟,原來長工們辭職不幹就是這個原因!站在大田裏舉目四望,罌粟花十裏飄香。不過屈鴻儒決不後悔,他認為種植大煙是一條歪門邪道,民以食為天,老百姓總不能靠大煙活命,這樣的現象維持不了許久。可是當今目下怎麽辦,節令不等人,總不能讓那麽多的秋莊稼爛在地裏。
好在屈鴻儒還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屈清泉、二兒子屈清江已經結婚生子,弟兄倆常年四季幫老爹爹種田,從來沒有怨言。三兒子屈清海經不住三大屈鴻章(三爹)的一再鼓動,在長安上了大學。不過屈鴻儒有言在先,上完大學還得回來種田,屈家老祖先立下遺訓,不準屈家的後人在朝為官。事實上屈家的後人在朝為官的不少,屈鴻儒隻能管得住他們這一分支,實際上也隻能管得住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三兄弟的幾個孩子全在長安上學,以後究竟走什麽路子不得而知。
屈鴻儒父子仨加上兩個兒子媳婦,五個人早出晚歸,一天也收不了幾畝糜穀,還要拉到場裏套上牲畜碾打,揚淨曬幹,幾百畝秋莊稼什麽時候才能幹完?!而且秋莊稼殼鬆,收割得稍微遲點籽粒就撒落得滿地都是,便宜了大群的鳥雀子,秋田裏鳥雀子嘰嘰喳喳,好像召開盛大的宴會。無奈之下屈鴻儒讓兒子清江寫了一個告示,今年的秋莊稼無代價地送人,誰收割歸誰。
即使那樣秋田裏也沒有人收割,那些二道販子就站在地頭收購大煙,割下的大煙天黑時就能賣得白花花的銀元,一鬥麥子三塊銀元也不怕,割一天大煙起碼能糴兩鬥麥子,這比幹啥都劃算。
屈鴻儒心裏起火,嘴上幹起了一層皮。早晨他天不明起來,專門瞅那些睡在商鋪的台階上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把那些無論男人女人大人小孩請到家裏飽餐一頓,然後給他們每人發一把鐮刀,去秋田裏收割莊稼。晚上還及時發給那些流浪漢工錢,囑咐他們第二天再來。開始幾天還當真有效,到以後那些流浪漢也越來越難找,原來那些種植大煙的主家把那些流浪漢雇用去給他們割煙,活路又輕鬆,給的工錢又多。
這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幾輩子的莊稼漢遇到了新問題。兩個兒子清泉和清江勸爹:心裏也不要上火,能收多少就收多少,權當今年秋莊稼遭災。屈鴻儒流淚道:“孩子,天作孽、猶可訓,人作孽、不可活。災荒年間一鬥金子換不來一鬥穀子。我聽人說鳳棲種植大煙是軍隊支持……”
父子們正說話時聽見有人敲門,清泉前去開門,豈料想門口站著幾個軍人。清泉納悶,我們家從來跟官家沒有交往,這些軍人找誰?於是清泉張口說:“你們可能叫錯門了。”
軍人們說:“我們不會叫錯門,我們找屈鴻儒。”
清泉說:“我爹跟官家從來沒有交往。”
一個軍官模樣的人有點生氣:“小夥子你究竟讓不讓我們進門?”
清泉想,肚子沒冷病,不怕喝涼水。於是說:“你們進來吧。”
那幾個軍人進屋後也很客氣,他們見了屈鴻儒問道:“我們劉軍長問你這一段時期為什麽不清理縣城裏邊的茅糞?”
城裏邊駐紮的軍人比老百姓多,前兩年大都是屈鴻儒雇用兩個人把軍人們拉下的糞便集中起來運往田裏,這是一舉幾得的好事,既解決了當地駐軍的後顧之憂,屈鴻儒家的莊稼又能增產。可是最近以來屈鴻儒首尾不能相顧,那還有什麽能力來拾掇糞便?於是,屈鴻儒說話也就沒有好氣:“自己屙下自己收拾,我沒有義務為你們擦尻子(揩屁股)!”
軍人們一般在縣城裏邊不敢惹事生非,因為他們知道鳳棲城老百姓的厲害,有幾次軍民之間起了衝突都是軍人吃虧,民不畏官,當官的就拿老百姓沒有辦法。況且鳳棲地理位置特殊,上級一再三令五申,鳳棲不能生亂!幾個軍人麵麵相覷,感覺中他們不能對屈鴻儒耍橫。可是,城裏邊的糞便沒人收拾,就要軍人們自己動手,別看一人一天隻屙一次,集中起來卻是一個很大的活路。軍人們嫌髒,誰都不願意下手。
軍人們感覺窩囊,但是也隻能忍受。路過常有理的包子店時那包子的香味很誘人,於是就走進去想買包子吃,豈料常有理卻說:“我的包子喂狗都不賣給你們!”
唉!鳳棲鳳棲。軍人們在鳳棲享受著當年國民黨陸軍最高的待遇,可是軍人們在鳳棲卻不敢胡作非為。幾個軍人找來了一個地痞,給了那地痞幾枚銀元,對那地痞如此這般進行了一番交代,於是,一連幾天,常有理包子店的門麵上,被潑上了臭烘烘的大糞。
縣長屈誌田是一個有正義感的青年,這件事不難破案。就在常有理舉家逃走的當天,那個地痞被請進了縣政府的大院,地痞很爽快地承認了是他給常有理包子鋪的門麵上潑了大糞,接著交待,他是受了屈鴻儒的指使,並且得了屈鴻儒的好處。
政府大院內一陣哄笑,誰都不會相信屈鴻儒會出錢雇人給常有理包子鋪的門麵上潑大糞。屈誌田一拍驚堂木,大喝一聲:你再栽贓陷害我打斷你的狗腿!
可那地痞一點也不怵縣長,地痞知道他的後台很硬,他故意朝前一站,充硬漢:“你把老子打一下試試。”
這時,門外進來兩個老人,一個是縣長他爹四楞子,一個是屈鴻儒,兩個人在一個神影底下拜祖先,屈鴻儒把四楞子叫叔。四楞子首先開口:“兒呀,自從你當了縣長以後,我老漢都瘦了幾斤肉。”
屈鴻儒把屈誌田叫兄弟,他歎一口氣,說出了一番道理:“兄弟,叔今早來找我,要我承認常有理鋪麵上的大糞是我雇人潑上去的。有一句成語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人家給你頭上潑屎潑尿,你就得自認倒黴。鄭板橋說,難得糊塗。咱今天就糊塗一回。今年幾乎所有的人都去割煙,秋莊稼都快落光了,都快讓鳥雀子吃完了,老漢我雇不下人去收割莊稼,隻能讓莊稼爛在地裏……好了,不說那些了,回頭我跟兩個兒子一起,先把縣城裏邊軍人們屙下的全部收拾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