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跟板腦去趕腳,板蘭根跟文秀阻攔不住,兩個剛結婚的新媳婦深覺空虛,吃完飯沒事幹,就在一起相聚,互相間拉拉閑話,打發無聊的時光。
這天,板蘭根從妹子板蘭花那裏聽得消息,村裏有幾家人種植罌粟,種籽由前幾天來的貨郎提供。板蘭根來找文秀商議,感覺中她們閑著無事,是不是也找一些活幹,其實兩個女孩子都是在農村長大,從小吃苦受累慣了,地裏的活兒也難不倒他們,於是她們商量著也種幾畝罌粟,假如真能掙大錢,明年她們的男人就不會出門趕腳。關鍵的問題是:罌粟種籽找誰要?
兩個新媳婦商量了半天,決定一起去找蘿卜和白菜。蜇驢蜂在旁邊聽了半天,她不放心兩個女孩子去找栽逑娃的兩個女人,擔心那兩個壞女人把文秀和板蘭根教壞。想了想還是她自己去找,青頭不在家,家裏已經沒有了生活來源,雖然當時的日子還能維持,靠兩個女婿蜇驢蜂心裏也不踏實,自己也確實應當向親家母年翠英一樣,找點事幹。
栽逑娃住的離村子較遠。山裏的村子,除過村中間四五家的院子互相連接在一起,後來在郭宇村落戶的人家一家離一家都很遠,蜇驢蜂讓兩個孩子帶路,三個人一行來到栽逑娃家門前,蜇驢蜂不讓兩個孩子露麵,說她一個人先去打探。
蜇驢蜂隔著柵欄門往裏看,看見院子裏的石桌上正坐著一個光膀子男人,張魚兒曾經的六姨太和七姨太一個給那個男人扇涼,一個給那個男人擦背,蜇驢蜂認識那個男人,知道那個男人就是貨郎,心想這栽逑娃才走了幾天,這兩個女人又覓得新歡,人跟人的活法不同,那兩個女人也叫活人……她不屑於跟這些人打交道,轉過身打算離去,倒是那蘿卜眼尖,看見了蜇驢蜂,驚奇地喊道:“張鳳,你找我們有事”?
蜇驢蜂看見走不脫了,隻得硬著頭皮進去,她紅著臉喊兩個女人為“姨”,說:“姨,我聽板材說你這裏有罌粟種籽,青頭不在家,我也想種一些試試”。
那貨郎一見蜇驢蜂眼睛就直了,感覺到這窮鄉僻壤出產美人,蜇驢蜂雖然年紀大點,舉手投足很有分寸,臉上不胖也不瘦,走路好像風擺柳,猶如觀音臨幸……白菜見狀心裏吃醋,對著貨郎的耳朵喊了一聲:“人家問你話呢,你發什麽愣”?
貨郎驚醒過來,忙說:“有,有,有,你想種幾畝”?
蜇驢蜂看貨郎瞅她,知道男人都這德行,她也不想占貨郎的便宜,又問道:“你的罌粟種籽咋賣哩,我想買一些”。
貨郎說:“賣啥?我這罌粟種籽全是送人的,隻要秋後把割下的煙土賣給我就行”。蜇驢蜂出嫁時張魚兒剛把蘿卜買回來,兩人年紀相差無幾,十幾年的光陰轉瞬即過,兩人都遭遇了不同的人生經曆。貨郎替蜇驢蜂把罌粟種籽包好,蘿卜把蜇驢蜂一直送出老遠,臨走時還忘不了打招呼:“張鳳,以後常來”。
板材挨打以後在家裏躺了幾天,心裏對年翠英沒有氣,把一筆帳全算在蜇驢蜂身上,他知道年翠英刀子嘴豆腐心,不會想出那麽損人的鬼主意,一定是蜇驢蜂從後邊唆使,由年翠英出頭露麵,白挨了一頓打還不敢吱聲。不過他自己也沒有幹下贏人事,讓兩個女人抓住把柄。想想心裏也沒有啥氣,主要是他自己窮氣撲身,假如他板材家產萬貫,何必要去抬寡婦的門!三個兒子出了門,家裏隻剩下小兒子板匠跟板蘭花、板蘭葉姐妹三個,板蘭花年齡較大,其他兩個孩子還不到十歲,按道理家裏負擔輕了,可以過幾年好日子了。可是那板材自找麻煩,想吃狗肉反被狗咬,到頭來什麽也沒有撈到。
其實窩心事兒很多,讓人想起來窩囊。那一天板材在自己地裏種罌粟,女兒板蘭花跟著犁溝撒種,看見貨郎一人掄著钁頭開荒,山裏人知道,窪坡地一個人用钁頭挖地不比牛耕田慢多少,一個好男人一天挖二畝田不在話下。那板材壞心眼蠻多,讓女兒板蘭花去叫貨郎過來歇歇,貨郎不知是計,跟著板蘭花走過來,那板材抓住貨郎的領口不放,硬說貨郎摸了他的女兒。
貨郎也是走南闖北之人,把板材的誣蔑根本就沒有當一回事,他用胳膊輕輕一甩,板材即刻倒退了好遠。貨郎說:“板材,我知道你想多種幾畝罌粟,我的種籽也是別人送的,我本來還想給你一些,想不到你把鼻涕抹在尻子上,賴人!你敢不敢跟我向前走一步說話,站在場院裏當著全村人的麵,就說我親了你的女子”?
那板蘭花捂著臉,羞愧難當,哭著跑了回去,板材吃了啞巴虧,不敢吱聲。板材不認為發生在他身上的這些窩囊事兒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反而認為是自己運氣不行。這輩子窮得一無所有,老婆一個接一個地下崽,除過沒有成活的,光活下來七個兒女,除過跟豆瓜娘有過那麽一回,這輩子再也沒有沾過其他女人,想不到人老了心嫩了,思想裏那一根神經活泛了,看見村裏其他女人就想入非非。
那一日板材能走動了,拿著煙鍋子下了炕,來到自己田裏,查看自己種下的罌粟出苗了沒有。看見親家漏鬥子吆兩匹老馬,也在田裏犁地,板蘭根挎著籃子跟在後邊撒種,板材走過去一看,看見漏鬥子也種罌粟,於是順便問道:“你這種籽是從哪裏來的”?
漏鬥子也不隱諱,直接說:“找貨郎要的”。
板材便問道:“能不能多要一點?我種了幾畝,還想多種一些”。
漏鬥子調侃道:“我聽說一頭豬殺了一百斤,光豬心就重八十斤,親家,人不敢心狠,種合適了就行”。
板材不惱,知道漏鬥子有點瞧不起他。繼續說:“你油鍋裏撈麵吃,我哪裏比得上你”。
漏鬥子說:“這種籽還是四媳婦拿回來的,老婆不讓種,嫌不是正路。我覺著丟掉了可惜,試著種一點”。
板材又問女兒板蘭根:“你的種籽是向誰要的”?
板蘭根實話實說:“是文秀她娘找貨郎要的”。
板材心裏思忖:這蜇驢蜂是一個啞叫驢,看起來溫順,實際上做事比男人還狠。
青頭常年四季在外邊燒磚,掙的錢一家人夠花,蜇驢蜂雖然在郭宇村住著,但是從來沒有種過莊稼。她把要回來的罌粟種籽一半分給板蘭根,另外一半打算自己種,反正郭宇村自從十幾個男人東渡黃河沒有回來以後,女人們經過了最初的悲痛和恐慌時期,已經逐漸冷靜,首先是沒有什麽依靠的女人動手最早,蘿卜和白菜粘上了貨郎。豆瓜娘已經五十多歲了,老婆子擔心種下的罌粟不牢靠,天天扛著钁頭上山種穀子。最有主見的要算年翠英,一個人進縣城重開老爹爹留下的酒館。呼風雨讓棒槌照看兩個孩子,自己吆喝著馬隊出門趕腳。看起來就是蜇驢蜂動靜不大,給兩個女兒結了婚,這往後的日子咋過?
吃過早飯郭文濤過來,說娘臨走時留了一些錢,瓦溝鎮今天遇集,他跟文慧商量好了,打算去瓦溝鎮收購藥材。文慧出嫁時蜇驢蜂想到了娘家,感覺到瓦溝鎮的這一門親戚還得相認,於是給二哥張德貴下書,希望娘家異母哥哥能參加女兒的婚禮,張德貴果然如約而來,讓蜇驢蜂不勝感激。這陣子看見女兒女婿要出門收購藥材,有點不放心兩個孩子,對兩個孩子說:“如果誰要欺負你們就去找你們的二舅為你們撐腰”。
兩個孩子答應一聲,郭文濤讓媳婦騎上毛驢,他手拿一根榆樹條子一邊走一邊趕著毛驢。蜇驢蜂把兩個孩子送到村口的歪脖樹下,依依不舍地看著兩個孩子遠去。感覺中這二女婿人小誌氣大,小小年紀就知道幹活養家。而大女婿板腦看起來就粗俗許多,說話做事跟他爹板材一樣,三丈高兩丈低,像個二愣子。可是女兒文秀不嫌,小倆口過得如膠似漆,蜇驢蜂長歎一聲,各人的命運不一樣,咱操那份閑心幹啥?
回到家裏蜇驢蜂對大女兒文秀說:“咱娘倆今天也上山開荒”。
文秀顯得有些猶豫,對娘說:“要不然我去找一下板腦爹,讓他給咱們種幾天地”。蜇驢蜂沉下臉,指天發誓:“這輩子就是要飯吃也不會要到他家門前”!文秀又說:“我去找漏鬥子叔,咱們雇用他家的馬耕地還不行嗎”?蜇驢蜂生氣了,對女兒說:“你不去了我去”!氣呼呼扛著钁頭出門,迎頭跟板材撞在一起。
蜇驢蜂不看板材,背轉身,問:“你來幹啥”?
板材一手拉著牛,肩上背著犁鏵,說:“我來給你家種罌粟”。
蜇驢蜂一聲冷笑:“用不著,你還是把牛拉回去吧”。
板材說得動情:“板腦不在家,文濤年紀又小,你就別強了,咱們終究還是親戚”。
蜇驢蜂不為所動,還是說:“我不用你的牛”。
這時候文秀出來,對娘說:“娘,你就別去了,我跟爹一起去”。
蜇驢蜂氣呼呼地回屋,摟著兩個小女兒坐在炕上,半天沒動。
板材來到田裏,他知道年翠英今年不會回來種地了,於是打算把親家母的罌粟種在年翠英家的田裏,年翠英家的田是村裏最好的田,估計年翠英回來時也不會反對。板材趕著牛開了犁溝,然後教兒子媳婦怎樣撒種,那文秀也沒有幹過農家活,低著頭有點害羞,板材看兒子媳婦一雙小手嫩白,心裏又開始騷動,他把罌粟種籽跟塵土攪合在一起,順著犁溝走了幾步一邊撒種一邊問兒媳:“看會了沒有”?
文秀紅著臉說:“看會了”。
板材重新開始犁地,回過頭來看文秀離他老遠,根本就跟不上牛耕地的速度,他停下牛,返回來抓住文秀的小手,打算教文秀怎樣撒種,文秀把手從公爹的手心裏抽回,捂著臉跑回家。
這天,板蘭根從妹子板蘭花那裏聽得消息,村裏有幾家人種植罌粟,種籽由前幾天來的貨郎提供。板蘭根來找文秀商議,感覺中她們閑著無事,是不是也找一些活幹,其實兩個女孩子都是在農村長大,從小吃苦受累慣了,地裏的活兒也難不倒他們,於是她們商量著也種幾畝罌粟,假如真能掙大錢,明年她們的男人就不會出門趕腳。關鍵的問題是:罌粟種籽找誰要?
兩個新媳婦商量了半天,決定一起去找蘿卜和白菜。蜇驢蜂在旁邊聽了半天,她不放心兩個女孩子去找栽逑娃的兩個女人,擔心那兩個壞女人把文秀和板蘭根教壞。想了想還是她自己去找,青頭不在家,家裏已經沒有了生活來源,雖然當時的日子還能維持,靠兩個女婿蜇驢蜂心裏也不踏實,自己也確實應當向親家母年翠英一樣,找點事幹。
栽逑娃住的離村子較遠。山裏的村子,除過村中間四五家的院子互相連接在一起,後來在郭宇村落戶的人家一家離一家都很遠,蜇驢蜂讓兩個孩子帶路,三個人一行來到栽逑娃家門前,蜇驢蜂不讓兩個孩子露麵,說她一個人先去打探。
蜇驢蜂隔著柵欄門往裏看,看見院子裏的石桌上正坐著一個光膀子男人,張魚兒曾經的六姨太和七姨太一個給那個男人扇涼,一個給那個男人擦背,蜇驢蜂認識那個男人,知道那個男人就是貨郎,心想這栽逑娃才走了幾天,這兩個女人又覓得新歡,人跟人的活法不同,那兩個女人也叫活人……她不屑於跟這些人打交道,轉過身打算離去,倒是那蘿卜眼尖,看見了蜇驢蜂,驚奇地喊道:“張鳳,你找我們有事”?
蜇驢蜂看見走不脫了,隻得硬著頭皮進去,她紅著臉喊兩個女人為“姨”,說:“姨,我聽板材說你這裏有罌粟種籽,青頭不在家,我也想種一些試試”。
那貨郎一見蜇驢蜂眼睛就直了,感覺到這窮鄉僻壤出產美人,蜇驢蜂雖然年紀大點,舉手投足很有分寸,臉上不胖也不瘦,走路好像風擺柳,猶如觀音臨幸……白菜見狀心裏吃醋,對著貨郎的耳朵喊了一聲:“人家問你話呢,你發什麽愣”?
貨郎驚醒過來,忙說:“有,有,有,你想種幾畝”?
蜇驢蜂看貨郎瞅她,知道男人都這德行,她也不想占貨郎的便宜,又問道:“你的罌粟種籽咋賣哩,我想買一些”。
貨郎說:“賣啥?我這罌粟種籽全是送人的,隻要秋後把割下的煙土賣給我就行”。蜇驢蜂出嫁時張魚兒剛把蘿卜買回來,兩人年紀相差無幾,十幾年的光陰轉瞬即過,兩人都遭遇了不同的人生經曆。貨郎替蜇驢蜂把罌粟種籽包好,蘿卜把蜇驢蜂一直送出老遠,臨走時還忘不了打招呼:“張鳳,以後常來”。
板材挨打以後在家裏躺了幾天,心裏對年翠英沒有氣,把一筆帳全算在蜇驢蜂身上,他知道年翠英刀子嘴豆腐心,不會想出那麽損人的鬼主意,一定是蜇驢蜂從後邊唆使,由年翠英出頭露麵,白挨了一頓打還不敢吱聲。不過他自己也沒有幹下贏人事,讓兩個女人抓住把柄。想想心裏也沒有啥氣,主要是他自己窮氣撲身,假如他板材家產萬貫,何必要去抬寡婦的門!三個兒子出了門,家裏隻剩下小兒子板匠跟板蘭花、板蘭葉姐妹三個,板蘭花年齡較大,其他兩個孩子還不到十歲,按道理家裏負擔輕了,可以過幾年好日子了。可是那板材自找麻煩,想吃狗肉反被狗咬,到頭來什麽也沒有撈到。
其實窩心事兒很多,讓人想起來窩囊。那一天板材在自己地裏種罌粟,女兒板蘭花跟著犁溝撒種,看見貨郎一人掄著钁頭開荒,山裏人知道,窪坡地一個人用钁頭挖地不比牛耕田慢多少,一個好男人一天挖二畝田不在話下。那板材壞心眼蠻多,讓女兒板蘭花去叫貨郎過來歇歇,貨郎不知是計,跟著板蘭花走過來,那板材抓住貨郎的領口不放,硬說貨郎摸了他的女兒。
貨郎也是走南闖北之人,把板材的誣蔑根本就沒有當一回事,他用胳膊輕輕一甩,板材即刻倒退了好遠。貨郎說:“板材,我知道你想多種幾畝罌粟,我的種籽也是別人送的,我本來還想給你一些,想不到你把鼻涕抹在尻子上,賴人!你敢不敢跟我向前走一步說話,站在場院裏當著全村人的麵,就說我親了你的女子”?
那板蘭花捂著臉,羞愧難當,哭著跑了回去,板材吃了啞巴虧,不敢吱聲。板材不認為發生在他身上的這些窩囊事兒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反而認為是自己運氣不行。這輩子窮得一無所有,老婆一個接一個地下崽,除過沒有成活的,光活下來七個兒女,除過跟豆瓜娘有過那麽一回,這輩子再也沒有沾過其他女人,想不到人老了心嫩了,思想裏那一根神經活泛了,看見村裏其他女人就想入非非。
那一日板材能走動了,拿著煙鍋子下了炕,來到自己田裏,查看自己種下的罌粟出苗了沒有。看見親家漏鬥子吆兩匹老馬,也在田裏犁地,板蘭根挎著籃子跟在後邊撒種,板材走過去一看,看見漏鬥子也種罌粟,於是順便問道:“你這種籽是從哪裏來的”?
漏鬥子也不隱諱,直接說:“找貨郎要的”。
板材便問道:“能不能多要一點?我種了幾畝,還想多種一些”。
漏鬥子調侃道:“我聽說一頭豬殺了一百斤,光豬心就重八十斤,親家,人不敢心狠,種合適了就行”。
板材不惱,知道漏鬥子有點瞧不起他。繼續說:“你油鍋裏撈麵吃,我哪裏比得上你”。
漏鬥子說:“這種籽還是四媳婦拿回來的,老婆不讓種,嫌不是正路。我覺著丟掉了可惜,試著種一點”。
板材又問女兒板蘭根:“你的種籽是向誰要的”?
板蘭根實話實說:“是文秀她娘找貨郎要的”。
板材心裏思忖:這蜇驢蜂是一個啞叫驢,看起來溫順,實際上做事比男人還狠。
青頭常年四季在外邊燒磚,掙的錢一家人夠花,蜇驢蜂雖然在郭宇村住著,但是從來沒有種過莊稼。她把要回來的罌粟種籽一半分給板蘭根,另外一半打算自己種,反正郭宇村自從十幾個男人東渡黃河沒有回來以後,女人們經過了最初的悲痛和恐慌時期,已經逐漸冷靜,首先是沒有什麽依靠的女人動手最早,蘿卜和白菜粘上了貨郎。豆瓜娘已經五十多歲了,老婆子擔心種下的罌粟不牢靠,天天扛著钁頭上山種穀子。最有主見的要算年翠英,一個人進縣城重開老爹爹留下的酒館。呼風雨讓棒槌照看兩個孩子,自己吆喝著馬隊出門趕腳。看起來就是蜇驢蜂動靜不大,給兩個女兒結了婚,這往後的日子咋過?
吃過早飯郭文濤過來,說娘臨走時留了一些錢,瓦溝鎮今天遇集,他跟文慧商量好了,打算去瓦溝鎮收購藥材。文慧出嫁時蜇驢蜂想到了娘家,感覺到瓦溝鎮的這一門親戚還得相認,於是給二哥張德貴下書,希望娘家異母哥哥能參加女兒的婚禮,張德貴果然如約而來,讓蜇驢蜂不勝感激。這陣子看見女兒女婿要出門收購藥材,有點不放心兩個孩子,對兩個孩子說:“如果誰要欺負你們就去找你們的二舅為你們撐腰”。
兩個孩子答應一聲,郭文濤讓媳婦騎上毛驢,他手拿一根榆樹條子一邊走一邊趕著毛驢。蜇驢蜂把兩個孩子送到村口的歪脖樹下,依依不舍地看著兩個孩子遠去。感覺中這二女婿人小誌氣大,小小年紀就知道幹活養家。而大女婿板腦看起來就粗俗許多,說話做事跟他爹板材一樣,三丈高兩丈低,像個二愣子。可是女兒文秀不嫌,小倆口過得如膠似漆,蜇驢蜂長歎一聲,各人的命運不一樣,咱操那份閑心幹啥?
回到家裏蜇驢蜂對大女兒文秀說:“咱娘倆今天也上山開荒”。
文秀顯得有些猶豫,對娘說:“要不然我去找一下板腦爹,讓他給咱們種幾天地”。蜇驢蜂沉下臉,指天發誓:“這輩子就是要飯吃也不會要到他家門前”!文秀又說:“我去找漏鬥子叔,咱們雇用他家的馬耕地還不行嗎”?蜇驢蜂生氣了,對女兒說:“你不去了我去”!氣呼呼扛著钁頭出門,迎頭跟板材撞在一起。
蜇驢蜂不看板材,背轉身,問:“你來幹啥”?
板材一手拉著牛,肩上背著犁鏵,說:“我來給你家種罌粟”。
蜇驢蜂一聲冷笑:“用不著,你還是把牛拉回去吧”。
板材說得動情:“板腦不在家,文濤年紀又小,你就別強了,咱們終究還是親戚”。
蜇驢蜂不為所動,還是說:“我不用你的牛”。
這時候文秀出來,對娘說:“娘,你就別去了,我跟爹一起去”。
蜇驢蜂氣呼呼地回屋,摟著兩個小女兒坐在炕上,半天沒動。
板材來到田裏,他知道年翠英今年不會回來種地了,於是打算把親家母的罌粟種在年翠英家的田裏,年翠英家的田是村裏最好的田,估計年翠英回來時也不會反對。板材趕著牛開了犁溝,然後教兒子媳婦怎樣撒種,那文秀也沒有幹過農家活,低著頭有點害羞,板材看兒子媳婦一雙小手嫩白,心裏又開始騷動,他把罌粟種籽跟塵土攪合在一起,順著犁溝走了幾步一邊撒種一邊問兒媳:“看會了沒有”?
文秀紅著臉說:“看會了”。
板材重新開始犁地,回過頭來看文秀離他老遠,根本就跟不上牛耕地的速度,他停下牛,返回來抓住文秀的小手,打算教文秀怎樣撒種,文秀把手從公爹的手心裏抽回,捂著臉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