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村籠罩在一片陰影之中,郭宇村有十七個男丁幫助郭麻子東渡黃河去打日本,隻回來五個,張大山已經被日本鬼子打死,其餘的十一個人被鬼子兵用繩子綁到轉馬溝煤礦當了礦工。當年煤礦工人被稱作“煤黑子”,是一群死了沒埋的活屍,郭宇村的女人們知道,那十一個人活著回來的希望渺茫,一座活生生的村莊轉瞬間變得死氣沉沉。
可是郭宇村還有兩個人置身度外,雖然他們的老爹也被日本鬼子綁去做了煤礦工人,雖然他們的媽媽也哭得涕淚漣漣,但是他們感覺不來悲傷,他們陷入情網無法自拔,外部世界發生的一切跟他們沒有關係,他們的眼裏隻有對方。用年翠英的話說,一對“小冤家”。
吃過早飯年翠英來到蜇驢蜂家,商量文濤跟文慧這一對小冤家的婚事。年翠英想得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既然兩個孩子已經熱絡的分不開,就不如順水推舟,玉成二人的婚姻,俗話說寧拆一座廟,不散一樁婚,年翠英絕不做棒打鴛鴦的蠢事。
年翠英一進院子就喊:“親家母,我看你來了”。
蜇驢蜂不用出門,就知道誰來了。這兩天蜇驢蜂又悲又喜,悲的是青頭幫助郭麻子東渡黃河沒有回來,喜的是女婿板腦從亂軍陣中撿了一條生命回來了。板腦回來的那天晚上,文秀也不管娘跟幾個妹妹就在麵前,摟住板腦又哭又笑,哭完了笑夠了,又用細密的牙齒啃板腦的脖子,直把板腦疼得喊叫起來,文秀仍然不肯鬆手。
年翠英風風火火地進了屋子,看見蜇驢蜂正在穿鞋,忙把蜇驢蜂扶得重新坐在炕上,自己也脫了鞋上炕,兩親家母對坐,文秀端上來一小簸箕瓜子,兩親家母一邊嗑瓜子一邊說話。
蜇驢蜂說:“親家母,我知道你來幹啥,可是青頭和全發都不在家,全村人心惶惶,這種時候給娃辦事恐怕不妥”。
年翠英說出了她的打算:“咱們把倆娃的婚事辦小點,兩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飯就行。全發不在家,日子總還得要過,我打算過幾天把鳳棲縣城老爹爹原來開飯館的那幢門麵房重新收拾一下,到縣城去開一家飯館,想叫幾個孩子到縣城繼續上學”。
蜇驢蜂暗自思忖,這個親家母比自己有能耐。嘴上卻說:“我的女兒也不是捎來的帶來的(意思為私生女),偷偷摸摸算啥?必須明媒正娶”。
年翠英聽清楚了親家母的潛台詞,蜇驢蜂還想爭端聘禮。年翠英一輩子爭勝好強,說話做事幹脆,她開門見山地說:“親家母你放心,聘禮之事全發在時已經準備好了,文慧今年十六歲,按照習俗,聘禮應當是十六石穀子,折合成錢是二十四塊銀元,另外還有四丈老布,六斤棉花……”
蜇驢蜂不等年翠英說完,忙把話打斷:“哎呀呀親家母,你把我張鳳(蜇驢蜂)看扁了,我是說,雖然在一個村子住著,也還得設幾桌席,熱鬧一下,娃一輩子隻結一次婚,冷冷清清算啥”?
年翠英知道,蜇驢蜂雁過拔毛,心思很沉,主要是看上了那幢老宅院。如果設席肯定要在老宅院搭席棚,給兒子布置新房也要布置在老宅院內,容易給村裏人造成錯覺,那幢老宅院屬於文濤。年翠英感覺有必要把那幢老宅院的歸屬說清,避免以後為家產爭執。年翠英接上話茬,說:“親家母你說得對對的,娃一輩子隻結一次婚,我也打算熱鬧一下,隻是村裏的男人們都不在家,女人們的心裏都不袩和(相當於不舒服),鬧騰得大了恐怕——”
說到這裏年翠英故意頓了一下,蜇驢蜂也不是憨憨,知道年翠英想說啥,於是綿裏藏針,夾槍帶棒:“我家嫁女,你家娶媳婦,怎麽鋪排是你自己的事。好男不在乎家當,好女不在乎嫁妝,不過女子是娘身上的一塊肉,總該為女兒爭端一下,文濤是你家大兒子,那幢老宅院理應歸文濤所有”。
年翠英的臉上綻開了一朵秋菊,一笑滿臉皺褶:“親家母咱們是隔牆鄰居,我家的家事你知根知底,文濤他爺爺走得不明不白,全發還有一個異母兄弟,那郭全中以後究竟回不回來誰也說不清楚,回來以後總不能讓人家住在野地裏。況且我有四個兒子,婆婆養兒個個有份,說什麽文濤也不能獨占那份基業”。
這些事蜇驢蜂全都裝在肚子裏,況且年翠英說得全部在理,你找不出破綻,於是退了一步:你家的家事我管不著,我隻是想問:“你打算把倆娃的新房布置在哪裏”?
這次輪上年翠英發問了:“親家母你說把倆娃的新房布置在哪裏合適?還能布置在哪裏?肯定是老宅院,這你不用擔心。剛才親家母一句話說對了,好兒子不在乎家當,好女子不在乎嫁妝。兒女自有兒女福,何為兒女做馬牛?我主要是擔心那兩個小冤家這樣不明不白地黏糊在一起丟人,給娃早點把事辦了,咱們都省心”。
說話間文秀把飯做好端上炕來,年翠英要走,蜇驢蜂一下子把親家母的襖袖子拽住:“這頓飯又不是鴻門宴,親家母你就這樣走了打臉,好賴吃吧,我也不給你倒酒。女大不中留,留下結怨仇,說歸說,做歸做,雖然咱們倆家的掌櫃都不在家,咱們也就大膽地當一回家,好賴找個媒人,給倆娃訂個好日子,至於其他事,就按親家母說的辦,我也不爭端”。
這時文濤文慧雙雙走進屋子,給兩位老人跪下,板腦手裏拿半瓶子酒,給兩位孩子把酒斟滿,文慧敬公婆,文濤敬嶽母,孩子們敬酒倆親家母不可能不接,倆親家母接過孩子們的敬酒又對碰了一下,年翠英一張口把酒灌進肚子,蜇驢蜂隻把酒杯搭在嘴邊抿了一點,又把酒放在盤子旁邊,板腦看年翠英張口想說什麽,把嶽母麵前的那杯酒端起來說:“我娘不會喝酒,我來替她喝”。說畢一仰脖子,將那杯酒灌進肚中。
吃完飯年翠英說:“親家母我的家裏還有幾個孩子,不敢耽擱了,我得回家給娃們做飯”。接著又對文濤說:“文濤,咱們回家”。文濤磨蹭著不想走,年翠英無奈,隻得一個人回家,她感覺有點傷心,一邊走路一邊想,娶一個媳婦出嫁一個兒,兒子一有媳婦就忘了老娘。
年翠英生性好強,她不會讓人家說她淒惶,好懶財東家出身,瘦死的駱駝比羊大,回到家裏年翠英便打開櫃子,翻出了當年出嫁時娘家陪嫁的梳妝匣子,匣子裏藏著平日裏積攢下的私房錢。這些錢郭全發並不知道,郭全發是個甩手掌櫃,結婚以後所有的收入都交與妻子保管,日常花銷又伸手向妻子要,那些年叫驢子還沒有死,郭全發找嶽父要錢一般不會空手而歸,年翠英就把多餘的錢積攢起來,為了幾個孩子以後念書開銷,現在大兒子郭文濤就要結婚,這筆錢正好派上用場。
年翠英把幾個孩子都趕出屋外玩耍,自己一個人關起門來數錢,她把梳妝匣子抱到炕上一倒,嘩啦啦倒出一堆銀元,其中還有一個布包,年翠英把布包一層層解開,裏邊露出一枚黃橙橙的黃魚(金條)。年翠英記得,公爹帶回牡丹紅以後的一天,孫子媳婦年翠英為爺爺郭子儀燒炕,燒完炕以後年翠英打算出屋,爺爺擺手讓年翠英先等一下,接著爺爺把頭探出屋外看看,然後把門關緊,把他的袍子撕開一條口子,取出一個布包,把布包一層層解開,裏邊露出一條黃橙橙的金魚。爺爺要翠英把那條金魚保管好,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讓任何人知道。
爺爺還說,那金魚原來一共有兩條,那一年公爹郭善人被何仙姑綁了肉票,為了贖回郭善人,爺爺用了一根金條。
年翠英把金魚拿在手裏看看,重新用布條包好,給兒子結婚時用不著,因為年翠英積攢的銀元足夠,她把倒在炕上的銀元數了一遍,取出一些,其餘的重新裝進梳妝匣子裏,壓在櫃子的最下邊。然後坐下想想,應當找誰給孩子做媒?
其實,劉媒婆是個最合適的人選,可是二狼和豹子回來了,大狼和三狼卻被鬼子拉到煤礦上強迫做了礦工。年翠英擔心劉媒婆心裏有負擔,不肯答應。想來想去還是找漏鬥子比較合適,村裏除過良田爺就數漏鬥子年紀最大,年紀大的人做事比較穩妥。
年翠英給幾個孩子做好飯,囑咐文選管好幾個弟妹,然後出了門,打算去找漏鬥子,路過豆瓜家門口時被豆瓜媳婦水上漂看見了,水上漂隔門喊道:“嫂子,你到我家來一下”。翠英是個熱心腸,誰家有事她都肯去幫忙,聽見水上漂叫她,翠英一轉身,來到豆瓜家。
豆瓜媳婦一見翠英就哭,她一邊哄孩子一邊哭著問翠英:“為什麽板腦和二狼都回來了,咋不見豆瓜回來”?
翠英刀子嘴、豆腐心,一見別人哭自己的眼圈就紅。她揉揉眼睛說:“我家掌櫃也沒有回來,咱村裏沒有回來的男人還有十一個,聽說他們都在一起,等過了這陣子咱們慢慢打聽,打聽到消息以後再想辦法救人”。
豆瓜娘進來,老太婆明顯消瘦了許多,她扶著炕沿說:“我聽說咱村裏的男人都被押往轉馬溝煤礦,我娘家就在轉馬溝,我想服侍媳婦出了滿月,過河去找豆瓜爹和豆瓜”。
翠英自己心裏有事,反過來安慰別人:“大嬸你年紀大了,不要愁壞了身體,你看你的孫子多疼人,村裏人都在想辦法,咱們不要著急”。
可是郭宇村還有兩個人置身度外,雖然他們的老爹也被日本鬼子綁去做了煤礦工人,雖然他們的媽媽也哭得涕淚漣漣,但是他們感覺不來悲傷,他們陷入情網無法自拔,外部世界發生的一切跟他們沒有關係,他們的眼裏隻有對方。用年翠英的話說,一對“小冤家”。
吃過早飯年翠英來到蜇驢蜂家,商量文濤跟文慧這一對小冤家的婚事。年翠英想得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既然兩個孩子已經熱絡的分不開,就不如順水推舟,玉成二人的婚姻,俗話說寧拆一座廟,不散一樁婚,年翠英絕不做棒打鴛鴦的蠢事。
年翠英一進院子就喊:“親家母,我看你來了”。
蜇驢蜂不用出門,就知道誰來了。這兩天蜇驢蜂又悲又喜,悲的是青頭幫助郭麻子東渡黃河沒有回來,喜的是女婿板腦從亂軍陣中撿了一條生命回來了。板腦回來的那天晚上,文秀也不管娘跟幾個妹妹就在麵前,摟住板腦又哭又笑,哭完了笑夠了,又用細密的牙齒啃板腦的脖子,直把板腦疼得喊叫起來,文秀仍然不肯鬆手。
年翠英風風火火地進了屋子,看見蜇驢蜂正在穿鞋,忙把蜇驢蜂扶得重新坐在炕上,自己也脫了鞋上炕,兩親家母對坐,文秀端上來一小簸箕瓜子,兩親家母一邊嗑瓜子一邊說話。
蜇驢蜂說:“親家母,我知道你來幹啥,可是青頭和全發都不在家,全村人心惶惶,這種時候給娃辦事恐怕不妥”。
年翠英說出了她的打算:“咱們把倆娃的婚事辦小點,兩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頓飯就行。全發不在家,日子總還得要過,我打算過幾天把鳳棲縣城老爹爹原來開飯館的那幢門麵房重新收拾一下,到縣城去開一家飯館,想叫幾個孩子到縣城繼續上學”。
蜇驢蜂暗自思忖,這個親家母比自己有能耐。嘴上卻說:“我的女兒也不是捎來的帶來的(意思為私生女),偷偷摸摸算啥?必須明媒正娶”。
年翠英聽清楚了親家母的潛台詞,蜇驢蜂還想爭端聘禮。年翠英一輩子爭勝好強,說話做事幹脆,她開門見山地說:“親家母你放心,聘禮之事全發在時已經準備好了,文慧今年十六歲,按照習俗,聘禮應當是十六石穀子,折合成錢是二十四塊銀元,另外還有四丈老布,六斤棉花……”
蜇驢蜂不等年翠英說完,忙把話打斷:“哎呀呀親家母,你把我張鳳(蜇驢蜂)看扁了,我是說,雖然在一個村子住著,也還得設幾桌席,熱鬧一下,娃一輩子隻結一次婚,冷冷清清算啥”?
年翠英知道,蜇驢蜂雁過拔毛,心思很沉,主要是看上了那幢老宅院。如果設席肯定要在老宅院搭席棚,給兒子布置新房也要布置在老宅院內,容易給村裏人造成錯覺,那幢老宅院屬於文濤。年翠英感覺有必要把那幢老宅院的歸屬說清,避免以後為家產爭執。年翠英接上話茬,說:“親家母你說得對對的,娃一輩子隻結一次婚,我也打算熱鬧一下,隻是村裏的男人們都不在家,女人們的心裏都不袩和(相當於不舒服),鬧騰得大了恐怕——”
說到這裏年翠英故意頓了一下,蜇驢蜂也不是憨憨,知道年翠英想說啥,於是綿裏藏針,夾槍帶棒:“我家嫁女,你家娶媳婦,怎麽鋪排是你自己的事。好男不在乎家當,好女不在乎嫁妝,不過女子是娘身上的一塊肉,總該為女兒爭端一下,文濤是你家大兒子,那幢老宅院理應歸文濤所有”。
年翠英的臉上綻開了一朵秋菊,一笑滿臉皺褶:“親家母咱們是隔牆鄰居,我家的家事你知根知底,文濤他爺爺走得不明不白,全發還有一個異母兄弟,那郭全中以後究竟回不回來誰也說不清楚,回來以後總不能讓人家住在野地裏。況且我有四個兒子,婆婆養兒個個有份,說什麽文濤也不能獨占那份基業”。
這些事蜇驢蜂全都裝在肚子裏,況且年翠英說得全部在理,你找不出破綻,於是退了一步:你家的家事我管不著,我隻是想問:“你打算把倆娃的新房布置在哪裏”?
這次輪上年翠英發問了:“親家母你說把倆娃的新房布置在哪裏合適?還能布置在哪裏?肯定是老宅院,這你不用擔心。剛才親家母一句話說對了,好兒子不在乎家當,好女子不在乎嫁妝。兒女自有兒女福,何為兒女做馬牛?我主要是擔心那兩個小冤家這樣不明不白地黏糊在一起丟人,給娃早點把事辦了,咱們都省心”。
說話間文秀把飯做好端上炕來,年翠英要走,蜇驢蜂一下子把親家母的襖袖子拽住:“這頓飯又不是鴻門宴,親家母你就這樣走了打臉,好賴吃吧,我也不給你倒酒。女大不中留,留下結怨仇,說歸說,做歸做,雖然咱們倆家的掌櫃都不在家,咱們也就大膽地當一回家,好賴找個媒人,給倆娃訂個好日子,至於其他事,就按親家母說的辦,我也不爭端”。
這時文濤文慧雙雙走進屋子,給兩位老人跪下,板腦手裏拿半瓶子酒,給兩位孩子把酒斟滿,文慧敬公婆,文濤敬嶽母,孩子們敬酒倆親家母不可能不接,倆親家母接過孩子們的敬酒又對碰了一下,年翠英一張口把酒灌進肚子,蜇驢蜂隻把酒杯搭在嘴邊抿了一點,又把酒放在盤子旁邊,板腦看年翠英張口想說什麽,把嶽母麵前的那杯酒端起來說:“我娘不會喝酒,我來替她喝”。說畢一仰脖子,將那杯酒灌進肚中。
吃完飯年翠英說:“親家母我的家裏還有幾個孩子,不敢耽擱了,我得回家給娃們做飯”。接著又對文濤說:“文濤,咱們回家”。文濤磨蹭著不想走,年翠英無奈,隻得一個人回家,她感覺有點傷心,一邊走路一邊想,娶一個媳婦出嫁一個兒,兒子一有媳婦就忘了老娘。
年翠英生性好強,她不會讓人家說她淒惶,好懶財東家出身,瘦死的駱駝比羊大,回到家裏年翠英便打開櫃子,翻出了當年出嫁時娘家陪嫁的梳妝匣子,匣子裏藏著平日裏積攢下的私房錢。這些錢郭全發並不知道,郭全發是個甩手掌櫃,結婚以後所有的收入都交與妻子保管,日常花銷又伸手向妻子要,那些年叫驢子還沒有死,郭全發找嶽父要錢一般不會空手而歸,年翠英就把多餘的錢積攢起來,為了幾個孩子以後念書開銷,現在大兒子郭文濤就要結婚,這筆錢正好派上用場。
年翠英把幾個孩子都趕出屋外玩耍,自己一個人關起門來數錢,她把梳妝匣子抱到炕上一倒,嘩啦啦倒出一堆銀元,其中還有一個布包,年翠英把布包一層層解開,裏邊露出一枚黃橙橙的黃魚(金條)。年翠英記得,公爹帶回牡丹紅以後的一天,孫子媳婦年翠英為爺爺郭子儀燒炕,燒完炕以後年翠英打算出屋,爺爺擺手讓年翠英先等一下,接著爺爺把頭探出屋外看看,然後把門關緊,把他的袍子撕開一條口子,取出一個布包,把布包一層層解開,裏邊露出一條黃橙橙的金魚。爺爺要翠英把那條金魚保管好,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讓任何人知道。
爺爺還說,那金魚原來一共有兩條,那一年公爹郭善人被何仙姑綁了肉票,為了贖回郭善人,爺爺用了一根金條。
年翠英把金魚拿在手裏看看,重新用布條包好,給兒子結婚時用不著,因為年翠英積攢的銀元足夠,她把倒在炕上的銀元數了一遍,取出一些,其餘的重新裝進梳妝匣子裏,壓在櫃子的最下邊。然後坐下想想,應當找誰給孩子做媒?
其實,劉媒婆是個最合適的人選,可是二狼和豹子回來了,大狼和三狼卻被鬼子拉到煤礦上強迫做了礦工。年翠英擔心劉媒婆心裏有負擔,不肯答應。想來想去還是找漏鬥子比較合適,村裏除過良田爺就數漏鬥子年紀最大,年紀大的人做事比較穩妥。
年翠英給幾個孩子做好飯,囑咐文選管好幾個弟妹,然後出了門,打算去找漏鬥子,路過豆瓜家門口時被豆瓜媳婦水上漂看見了,水上漂隔門喊道:“嫂子,你到我家來一下”。翠英是個熱心腸,誰家有事她都肯去幫忙,聽見水上漂叫她,翠英一轉身,來到豆瓜家。
豆瓜媳婦一見翠英就哭,她一邊哄孩子一邊哭著問翠英:“為什麽板腦和二狼都回來了,咋不見豆瓜回來”?
翠英刀子嘴、豆腐心,一見別人哭自己的眼圈就紅。她揉揉眼睛說:“我家掌櫃也沒有回來,咱村裏沒有回來的男人還有十一個,聽說他們都在一起,等過了這陣子咱們慢慢打聽,打聽到消息以後再想辦法救人”。
豆瓜娘進來,老太婆明顯消瘦了許多,她扶著炕沿說:“我聽說咱村裏的男人都被押往轉馬溝煤礦,我娘家就在轉馬溝,我想服侍媳婦出了滿月,過河去找豆瓜爹和豆瓜”。
翠英自己心裏有事,反過來安慰別人:“大嬸你年紀大了,不要愁壞了身體,你看你的孫子多疼人,村裏人都在想辦法,咱們不要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