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東岸的槍聲傳進郭宇村女人們的耳朵,女人們開始為自己的男人擔心。
最鬧心的要算年翠英。本來郭全發不打算去黃河岸邊幫郭麻子擺渡,他還有一大攤事要做。可是年翠英不知聽誰說,郭麻子雇用民工給錢,一天一塊大洋。年翠英這幾年日子過得拮據,一聽說能掙錢為什麽不去?於是回家便罵郭全發:“人家的男人都到黃河岸邊掙錢去了,就你一個人賴在家裏裝死狗”!郭全發被女人罵得起火,披了一件棉衣,把煙鍋子別在後腰上,臨出門時嘟囔道:“我就是死到外頭都不要你收屍”!
郭全發一出門碰見豆瓜爹,豆瓜爹主要是不放心豆瓜,盡管這個豆瓜是路上撿來的,可是老倆口對豆瓜比親兒子還親,豆瓜媳婦馬上臨產了,豆瓜爹勸豆瓜不要去,可是豆瓜聽誰說郭麻子給錢,豆瓜是奔錢去的,他想給媳婦水上漂扯一件帶紅花格子的洋布衫子,村子裏就三郎媳婦張東梅穿一件,能把整個村子映紅,那是三狼去長安給媳婦扯的,豆瓜想掙錢給媳婦扯一件衣服。
黃河岸邊離郭宇村跟去瓦溝鎮差不多一樣遠,兩個男人一邊走一邊啦話,轉瞬間就到了黃河岸邊。
年翠英是個有嘴無心的女人,她想讓男人掙幾個錢給大兒子郭文濤把婚事辦了,這個文濤能把人氣死,公然拿了老宅院的鑰匙跟青頭的二姑娘文慧住在一起。其實年翠英心裏清楚,蜇驢蜂看上了郭家的老宅院,老宅院跟青頭家的院子僅一牆之隔,現在郭善人死了,郭全中又被郭麻子帶走,這幢院子不屬於郭全發屬誰?文濤是郭全發的大兒子,郭全發肯定要給文濤在老宅院結婚,大女兒招贅了板腦,二姑娘又做了隔牆鄰居的媳婦,蜇驢蜂心裏美滋滋地,兩個女婿頂兩個兒子,丈母比娘親。
郭全發拿一根鞭子想把兩個小冤家趕走,年翠英把鞭子從郭全發手裏奪下,反罵郭全發把人虧了:“你爹把你趕出了老宅院,你又要趕兒子,這是你家的老傳統!咱家的兒子沒偷沒搶,青頭都不嫌丟人,你生哪門子氣”?
郭全發悶聲吼道:“你生的好兒子,小小年紀就知道拐騙人家閨女”!
年翠英不甘示弱,反罵道:“你都不問問我生的兒子是誰的種?是你先人把人虧了,輩輩都生壞種”!
郭全發氣急,把拳頭高高地舉起,年翠英根本就不吃這一套,反而狠狠地抽了郭全發一鞭子,郭全發撲上去想跟媳婦打架,幾個孩子嚇哭了,紛紛求饒道:“爹、娘,你倆不要鬧了行不行”?郭全發一跺腳,坐在門檻上生悶氣。
靜下心來細想,光生氣有什麽用?看樣子青頭兩口子已經吃了定心丸,舍女兒釣女婿,早已經把文濤納入他們的勢力範圍,全發不想讓人家指脊背戳脊梁,還想給兒子體體麵麵結婚,父子之間的那份情感說不清道不明,兒子終歸是兒子,那有牛犢不頂母?想來想去全發想找青頭商議,可是青頭去幫郭麻子擺渡,全發不想跟村裏人一起去,心裏憋氣,可是年翠英風風火火回來,把全發一頓臭罵,全發走了,年翠英又後悔,後悔有啥用?黃河東岸的槍聲越來越密集。
狼婆娘能把四個兒子媳婦調教得跟自己在一個鍋裏吃飯,而且相互間還很少鬧矛盾,不能不說這狼婆娘有些過人之處。
可是,在四個兒子幫助郭麻子擺渡這件事上,狼婆娘卻做得有點失策,本來三郎媳婦臨產,豹子燕爾新婚,這兩個孩子戀著媳婦,磨磨蹭蹭不想去,可是狼婆娘卻說戀女人孩子沒出息,男人家的事業在外頭:“全村人都走了,人家板腦不是新婚?就你們兩個不去,都不怕別人笑話?誰能把你倆的媳婦吃了”!
東梅也挺著大肚子對三狼說:“爹都走了,你能不去?去吧,我們東北人跟你們陝西人對脾氣,就是特別仗義,爹爹幫助別人做事奮不顧身,你要照顧好爹爹,不要讓他太勞累”。
那一年春早,陽坡上的茅草已經長出了嫩綠,張大山的大兒子張東魁、二兒子張東倉已經都十四五歲了,在草原上長大的孩子特別能吃苦,吃過早飯弟兄倆就把幾十匹馬從馬廄裏放出來趕到山坡上去放牧。漏鬥子家的馬一般都是四個兒子輪流照料,可是四個兒子全都走了,就要攤上漏鬥子喂馬,晚上漏鬥子喂了一夜馬,第二天早晨又跟來喜磨叨了半天,好容易把那一家活寶打發走,回到家裏一看,二兒子媳婦林秋妹跟豹子的新媳婦板蘭根已經將馬群趕出馬廄放牧。
林秋妹跟二狼結婚後生了一個女兒,女兒已經三歲,林秋妹還想生一個兒子,當年農村沒有兒子被人瞧不起,林秋妹來郭宇村時趕著十幾匹馬,馬背上馱著林秋妹的嫁妝。但是林秋妹一點也不嬌氣,一心一意跟二狼過日子,這一次已經三個月沒有來月經,林秋妹懷疑自己懷孕。
二狼走時小女兒抱住爹爹的腿,不讓二狼出門。二狼將女兒抱起來,在女兒的嫩臉上親了一口,然後把女兒放下來,看媳婦一眼,說:我走了,你不要太勞累。看樣子二狼已經知道了秋妹懷孕。
林秋妹知道,丈夫不可能在她的身邊久住,過不了幾天丈夫又要出門趕腳,嫁給趕腳的丈夫,常年四季團聚的日子不多。林秋妹愛怨地看丈夫一眼,說:“咱村裏去了那麽多人,你就不能不去”?
二狼看媳婦一眼,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了,他感覺全村的男人都走了,就他一個人留下,丟人。他對媳婦說:“我過幾天就回來”。
陽坡上綠草茵茵,春風和煦,兩家的馬混在一起放牧,雖然沒有草原上萬馬奔騰那磅礴的氣勢,卻也讓人心曠神怡,林秋妹和板蘭根倆妯娌在山坡上坐下來,看張大山的兩個兒子騎上馬在山坡上追逐,心裏便有些恍惚,各自思念著自己的丈夫。
一隻鷹停在半空,朝山溝裏窺視許久,紮猛子下去,抓住了一隻錦雞,錦雞呱呱叫著,發出一聲聲哀鳴,那鷹卻奮力地扇動翅膀,飛向半山腰的一處鷹巢,看那幼鷹伸出腦袋不停地晃動,心便緊縮著,感覺到自然界強食弱肉現象的殘酷。猛然間聽到黃河東岸的槍聲,兩個女人不自覺地摟在一起,為各自的丈夫擔憂。
豆瓜媳婦是個沒心沒肺的女人,盡管婆婆不怎麽喜歡她,可是她卻感覺不來什麽,無論幹啥事都要問一聲婆婆,婆婆總是待理不理,有時還狠狠地刺刮(相當於諷刺、訓斥)豆瓜媳婦幾句,豆瓜媳婦咧嘴一笑,好像得了獎賞那樣高興。
其實也難怪,這個女人從小就沒有娘,爹是個賭博軲轆,十二歲那年,爹賭博輸了一筆錢,債主登門討債,爹無錢還人家,就用自己的小女子頂債,可憐十二歲的小姑娘被一個老男人糟蹋。可是那個老男人家裏有老婆有孩子,不敢把這個小女子帶回家裏納妾,於是就在外麵租了一間茅屋,偷偷地跟小女子在一起生活了幾年,終於讓大老婆跟兒女們發現了,抓住小女子一頓暴打,打完之後把小女子摔到官路上,豆瓜爹路過,正好撿回去給豆瓜做了媳婦。
娘曾經勸過豆瓜,這個女人來路不正。娘隻有豆瓜一個孩子,想給豆瓜明媒正娶,豆瓜戀著小女子,對娘的忠告聽不進去。一看見那女子就喜歡的不行,不管娘願不願意,就半夜裏起來,偷偷地跟那女子睡在一起。
小女子自打出生到現在,沒有過一天人的日子,來到豆瓜家也算燒了高香,所以並不在乎豆瓜娘的冷臉,隻要每天夜裏有豆瓜疼她就行。女人們都是一些沒骨頭蟲,一旦附上男人的身子就不停地蠕動,更何況小女子出道早,能把男人調理的恰到好處,豆瓜在小女子的懷裏有一種騰雲駕霧的感覺,整個身心都被小女子俘獲,兩人就那樣沒黑沒明地耕耘,終於有了收獲,小女子的肚子漸漸大了,娘的臉卻越拉越長。
可是豆瓜爹卻不管那些,他喜歡兒女多的人家,最初豆瓜爹以為是他自己的種籽發黴,於是他就借種懷胎,把板材跟自己的老婆關在一起,讓板材代替他播種,結果板材仍然不行,這時豆瓜爹才意識到自己的老婆個鹽堿包,播下的種籽發不了芽。
好在豆瓜並不知曉他是撿來的孩子,仍然把老倆口當作他的親爹親娘,一家三口在一起過得倒也和睦,轉瞬間豆瓜爹要當爺爺了,老人的心裏樂開了花。豆瓜爹專門背上二鬥糜子到瓦溝鎮換了一鬥麥子,回來磨成麵攢到瓦罐裏,專等豆瓜媳婦臨產。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原先村裏的年輕人都出去趕腳,豆瓜爹就不讓豆瓜去,豆瓜是個獨苗,擔心遇到什麽不測。這一次幫郭麻子擺渡,村裏的男人都走了,豆瓜不可能不去,豆瓜爹不放心豆瓜,豆瓜第一天走,第二天豆瓜就攆到黃河岸邊,豆瓜看爹來了,老大不高興,但是他不能說啥,父子倆跟村裏人一起,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拽起纖繩把郭麻子的人馬一批批往山西方向轉運。
一夜黃毛風,將天地間刮成黃色,二月的天,小孩子的臉,每年二月天上都刮黃風,不過今年春早,正月沒有出來,就刮起了黃風,順風刮過來的槍聲傳入豆瓜娘的耳際,豆瓜娘睡不著了,穿衣起來站在村口的黃土坎上瞭望,心想豆瓜跟他爹也該回來了。
最鬧心的要算年翠英。本來郭全發不打算去黃河岸邊幫郭麻子擺渡,他還有一大攤事要做。可是年翠英不知聽誰說,郭麻子雇用民工給錢,一天一塊大洋。年翠英這幾年日子過得拮據,一聽說能掙錢為什麽不去?於是回家便罵郭全發:“人家的男人都到黃河岸邊掙錢去了,就你一個人賴在家裏裝死狗”!郭全發被女人罵得起火,披了一件棉衣,把煙鍋子別在後腰上,臨出門時嘟囔道:“我就是死到外頭都不要你收屍”!
郭全發一出門碰見豆瓜爹,豆瓜爹主要是不放心豆瓜,盡管這個豆瓜是路上撿來的,可是老倆口對豆瓜比親兒子還親,豆瓜媳婦馬上臨產了,豆瓜爹勸豆瓜不要去,可是豆瓜聽誰說郭麻子給錢,豆瓜是奔錢去的,他想給媳婦水上漂扯一件帶紅花格子的洋布衫子,村子裏就三郎媳婦張東梅穿一件,能把整個村子映紅,那是三狼去長安給媳婦扯的,豆瓜想掙錢給媳婦扯一件衣服。
黃河岸邊離郭宇村跟去瓦溝鎮差不多一樣遠,兩個男人一邊走一邊啦話,轉瞬間就到了黃河岸邊。
年翠英是個有嘴無心的女人,她想讓男人掙幾個錢給大兒子郭文濤把婚事辦了,這個文濤能把人氣死,公然拿了老宅院的鑰匙跟青頭的二姑娘文慧住在一起。其實年翠英心裏清楚,蜇驢蜂看上了郭家的老宅院,老宅院跟青頭家的院子僅一牆之隔,現在郭善人死了,郭全中又被郭麻子帶走,這幢院子不屬於郭全發屬誰?文濤是郭全發的大兒子,郭全發肯定要給文濤在老宅院結婚,大女兒招贅了板腦,二姑娘又做了隔牆鄰居的媳婦,蜇驢蜂心裏美滋滋地,兩個女婿頂兩個兒子,丈母比娘親。
郭全發拿一根鞭子想把兩個小冤家趕走,年翠英把鞭子從郭全發手裏奪下,反罵郭全發把人虧了:“你爹把你趕出了老宅院,你又要趕兒子,這是你家的老傳統!咱家的兒子沒偷沒搶,青頭都不嫌丟人,你生哪門子氣”?
郭全發悶聲吼道:“你生的好兒子,小小年紀就知道拐騙人家閨女”!
年翠英不甘示弱,反罵道:“你都不問問我生的兒子是誰的種?是你先人把人虧了,輩輩都生壞種”!
郭全發氣急,把拳頭高高地舉起,年翠英根本就不吃這一套,反而狠狠地抽了郭全發一鞭子,郭全發撲上去想跟媳婦打架,幾個孩子嚇哭了,紛紛求饒道:“爹、娘,你倆不要鬧了行不行”?郭全發一跺腳,坐在門檻上生悶氣。
靜下心來細想,光生氣有什麽用?看樣子青頭兩口子已經吃了定心丸,舍女兒釣女婿,早已經把文濤納入他們的勢力範圍,全發不想讓人家指脊背戳脊梁,還想給兒子體體麵麵結婚,父子之間的那份情感說不清道不明,兒子終歸是兒子,那有牛犢不頂母?想來想去全發想找青頭商議,可是青頭去幫郭麻子擺渡,全發不想跟村裏人一起去,心裏憋氣,可是年翠英風風火火回來,把全發一頓臭罵,全發走了,年翠英又後悔,後悔有啥用?黃河東岸的槍聲越來越密集。
狼婆娘能把四個兒子媳婦調教得跟自己在一個鍋裏吃飯,而且相互間還很少鬧矛盾,不能不說這狼婆娘有些過人之處。
可是,在四個兒子幫助郭麻子擺渡這件事上,狼婆娘卻做得有點失策,本來三郎媳婦臨產,豹子燕爾新婚,這兩個孩子戀著媳婦,磨磨蹭蹭不想去,可是狼婆娘卻說戀女人孩子沒出息,男人家的事業在外頭:“全村人都走了,人家板腦不是新婚?就你們兩個不去,都不怕別人笑話?誰能把你倆的媳婦吃了”!
東梅也挺著大肚子對三狼說:“爹都走了,你能不去?去吧,我們東北人跟你們陝西人對脾氣,就是特別仗義,爹爹幫助別人做事奮不顧身,你要照顧好爹爹,不要讓他太勞累”。
那一年春早,陽坡上的茅草已經長出了嫩綠,張大山的大兒子張東魁、二兒子張東倉已經都十四五歲了,在草原上長大的孩子特別能吃苦,吃過早飯弟兄倆就把幾十匹馬從馬廄裏放出來趕到山坡上去放牧。漏鬥子家的馬一般都是四個兒子輪流照料,可是四個兒子全都走了,就要攤上漏鬥子喂馬,晚上漏鬥子喂了一夜馬,第二天早晨又跟來喜磨叨了半天,好容易把那一家活寶打發走,回到家裏一看,二兒子媳婦林秋妹跟豹子的新媳婦板蘭根已經將馬群趕出馬廄放牧。
林秋妹跟二狼結婚後生了一個女兒,女兒已經三歲,林秋妹還想生一個兒子,當年農村沒有兒子被人瞧不起,林秋妹來郭宇村時趕著十幾匹馬,馬背上馱著林秋妹的嫁妝。但是林秋妹一點也不嬌氣,一心一意跟二狼過日子,這一次已經三個月沒有來月經,林秋妹懷疑自己懷孕。
二狼走時小女兒抱住爹爹的腿,不讓二狼出門。二狼將女兒抱起來,在女兒的嫩臉上親了一口,然後把女兒放下來,看媳婦一眼,說:我走了,你不要太勞累。看樣子二狼已經知道了秋妹懷孕。
林秋妹知道,丈夫不可能在她的身邊久住,過不了幾天丈夫又要出門趕腳,嫁給趕腳的丈夫,常年四季團聚的日子不多。林秋妹愛怨地看丈夫一眼,說:“咱村裏去了那麽多人,你就不能不去”?
二狼看媳婦一眼,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了,他感覺全村的男人都走了,就他一個人留下,丟人。他對媳婦說:“我過幾天就回來”。
陽坡上綠草茵茵,春風和煦,兩家的馬混在一起放牧,雖然沒有草原上萬馬奔騰那磅礴的氣勢,卻也讓人心曠神怡,林秋妹和板蘭根倆妯娌在山坡上坐下來,看張大山的兩個兒子騎上馬在山坡上追逐,心裏便有些恍惚,各自思念著自己的丈夫。
一隻鷹停在半空,朝山溝裏窺視許久,紮猛子下去,抓住了一隻錦雞,錦雞呱呱叫著,發出一聲聲哀鳴,那鷹卻奮力地扇動翅膀,飛向半山腰的一處鷹巢,看那幼鷹伸出腦袋不停地晃動,心便緊縮著,感覺到自然界強食弱肉現象的殘酷。猛然間聽到黃河東岸的槍聲,兩個女人不自覺地摟在一起,為各自的丈夫擔憂。
豆瓜媳婦是個沒心沒肺的女人,盡管婆婆不怎麽喜歡她,可是她卻感覺不來什麽,無論幹啥事都要問一聲婆婆,婆婆總是待理不理,有時還狠狠地刺刮(相當於諷刺、訓斥)豆瓜媳婦幾句,豆瓜媳婦咧嘴一笑,好像得了獎賞那樣高興。
其實也難怪,這個女人從小就沒有娘,爹是個賭博軲轆,十二歲那年,爹賭博輸了一筆錢,債主登門討債,爹無錢還人家,就用自己的小女子頂債,可憐十二歲的小姑娘被一個老男人糟蹋。可是那個老男人家裏有老婆有孩子,不敢把這個小女子帶回家裏納妾,於是就在外麵租了一間茅屋,偷偷地跟小女子在一起生活了幾年,終於讓大老婆跟兒女們發現了,抓住小女子一頓暴打,打完之後把小女子摔到官路上,豆瓜爹路過,正好撿回去給豆瓜做了媳婦。
娘曾經勸過豆瓜,這個女人來路不正。娘隻有豆瓜一個孩子,想給豆瓜明媒正娶,豆瓜戀著小女子,對娘的忠告聽不進去。一看見那女子就喜歡的不行,不管娘願不願意,就半夜裏起來,偷偷地跟那女子睡在一起。
小女子自打出生到現在,沒有過一天人的日子,來到豆瓜家也算燒了高香,所以並不在乎豆瓜娘的冷臉,隻要每天夜裏有豆瓜疼她就行。女人們都是一些沒骨頭蟲,一旦附上男人的身子就不停地蠕動,更何況小女子出道早,能把男人調理的恰到好處,豆瓜在小女子的懷裏有一種騰雲駕霧的感覺,整個身心都被小女子俘獲,兩人就那樣沒黑沒明地耕耘,終於有了收獲,小女子的肚子漸漸大了,娘的臉卻越拉越長。
可是豆瓜爹卻不管那些,他喜歡兒女多的人家,最初豆瓜爹以為是他自己的種籽發黴,於是他就借種懷胎,把板材跟自己的老婆關在一起,讓板材代替他播種,結果板材仍然不行,這時豆瓜爹才意識到自己的老婆個鹽堿包,播下的種籽發不了芽。
好在豆瓜並不知曉他是撿來的孩子,仍然把老倆口當作他的親爹親娘,一家三口在一起過得倒也和睦,轉瞬間豆瓜爹要當爺爺了,老人的心裏樂開了花。豆瓜爹專門背上二鬥糜子到瓦溝鎮換了一鬥麥子,回來磨成麵攢到瓦罐裏,專等豆瓜媳婦臨產。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原先村裏的年輕人都出去趕腳,豆瓜爹就不讓豆瓜去,豆瓜是個獨苗,擔心遇到什麽不測。這一次幫郭麻子擺渡,村裏的男人都走了,豆瓜不可能不去,豆瓜爹不放心豆瓜,豆瓜第一天走,第二天豆瓜就攆到黃河岸邊,豆瓜看爹來了,老大不高興,但是他不能說啥,父子倆跟村裏人一起,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拽起纖繩把郭麻子的人馬一批批往山西方向轉運。
一夜黃毛風,將天地間刮成黃色,二月的天,小孩子的臉,每年二月天上都刮黃風,不過今年春早,正月沒有出來,就刮起了黃風,順風刮過來的槍聲傳入豆瓜娘的耳際,豆瓜娘睡不著了,穿衣起來站在村口的黃土坎上瞭望,心想豆瓜跟他爹也該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