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溝鎮大年初二晚上的幾聲槍響激起了民怨,加之有張蠍子在後邊推波助瀾,郭麻子駐軍二十年來的所有新帳舊賬一起展現在人們麵前,大家義憤填膺,曆數郭麻子的劣跡,剛才被楊九娃的槍聲驅散的老百姓又重新在一起聚集,這次他們不是在郭麻子官邸前鬧事,而是一起湧到戲台底下,可憐幾個女戲子被一幫流氓綁架,拉到磚瓦窯裏悉數糟蹋,戲班子的戲裝以及所有值錢的物件也被搶劫一空,幾個男戲子和樂手奮力逃脫,戲台上下一片狼藉。
郭麻子心有不甘,感覺中這起民事糾紛有點蹊蹺,他被糊裏糊塗扶上馬鞍,臨行前還想回去跟鄉親們解釋清楚,他郭麻子絕不想跟老百姓結怨,參謀長跟幾個營長力勸郭團長不要回去,這種事件無法跟老百姓解釋清楚,更何況楊九娃打死人屬於事實,現在返回去無異於火上澆油。
楊九娃和他的弟兄們主要保護兩個女人突圍,已經奪路先逃。楊九娃無暇考慮誰是誰非,隻要他和郭團長的女人安全就是萬福,人活一世,怎麽活法都是活人,但是不能沒有後代,不能沒有女人,楊九娃兼而有之,心滿意足,為了保護女人和兒子的安全,楊九娃不顧一切!
郭麻子沒有想到,他的部隊幾乎是被瓦溝鎮的老百姓驅逐,部隊撤離前來不及收拾細軟,隻是把輕重武器倉惶抬出,行進到一處山溝停下來休整,竟然發現又有不少兵士逃跑,東北軍撤離鳳棲前贈送了郭團長許多輕重機槍和六零迫擊炮,這陣子郭團長都舍不得丟掉,然而幾百老兵已經走得很累,部隊撤離前又弄丟了好多馬匹,大家稍事休息,瓦溝鎮的老百姓沿路喊著討還血債的口號窮追不舍,老兵們忍無可忍,一致請示郭團長殺個回馬槍,血洗瓦溝鎮,給這些刁民一點顏色!
郭團長嚴厲告誡他的部下,我們麵對的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目前發生這樣的誤會肯定有人教唆,堅決不能錯上再錯!
郭團長命令部隊鳴槍警示,但是堅決不能再傷害一個老百姓!那些尾追的老百姓聽到槍聲後停下來,部隊借此機會迅速撤離,楊九娃護送兩位夫人上山後又前來接應,郭團長的部隊撤離到簸箕掌停下來,大家跑了半夜,肚子早已經跑空,幸虧簸箕掌有楊九娃接待趕腳的腳夫時盤的鍋灶,大家生火做飯,不大一會兒幾大鍋米飯已經燜好。
那些尾追的老百姓看見郭麻子的兵隻是朝天鳴槍,並不打算傷人,有人鼓動繼續尾追,有人顯得有些猶豫,大家舉棋不定,在山溝裏商量了許久,有一個年老的長者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言道咱們手無寸鐵,根本不是郭麻子隊伍的對手,人家給咱們留了麵子,咱們應當見好就收。
這時張蠍子站出來說話了:“自古道殺人償命,他郭麻子大勢已去,我們應當借此機會窮追猛打,向郭麻子討還血債”!
盡管張蠍子極力鼓動,但是響應者寥寥,好多人已經朝回走,張蠍子看嫁禍於人的目的已經達到,冷笑一聲,打道回府。
正月初三這天,縣長帶領著他那一班子文職官員來到劉師長的官邸,慰問當地駐軍,劉師長借機擺了幾桌宴席,舉行軍民聯歡,被邀請的人剛剛到齊,宴會還沒有開始,突然通訊兵來報,昨晚瓦溝鎮郭團長的部下打死了幾個村民,老百姓聚眾鬧事,郭團長已經倉惶從瓦溝鎮撤離,目前在渡口附近一個叫做簸箕掌的地方集結待命。
劉師長聞訊暗自思忖,心想這郭團長絕非魯莽之人,不會在隊伍即將開拔之前引火燒身,這裏邊肯定有什麽原因,他決定親自去一趟瓦溝鎮,調查了解郭團長打死人命的第一手資料。駐軍鳳棲前胡宗南司令長官特別叮嚀劉師長鳳棲乃戰略咽喉,老百姓不能生亂。
劉師長向應邀前來赴宴的當地名流和國民政府文職官員抱拳致歉,聲言他要親自去一趟瓦溝鎮,“宴會照常進行,恕不能奉陪”。
大家聽說瓦溝鎮出了人命,也都無心吃飯,紛紛離座告辭。瓦溝鎮屬於鳳棲管轄,縣長沒有理由不去瓦溝鎮處理民事糾紛。於是一行人稍作收拾,匆匆上路。
李明秋剛剛埋了老管家,劉師長設宴李明秋婉拒,正在家裏在跟滿香閑坐,隻見妻弟屈誌琪慌慌張張進屋,帶來了郭麻子出事的消息。
李明秋半天回不過神來,郭麻子一向做事謹慎,他也不相信郭麻子能一連打死幾個人命,這裏邊肯定有什麽蹊蹺,他決定跟隨妻弟前去看個究竟。
滿香說:“這件事你應當告訴叔叔,全中還在叔叔家過年,郭麻子出事不該瞞著他的兒子和兒媳”。
正說話間隻見郭團長的衛兵已經飛馬來到門口,他正是前來接郭全中回去。想不到郭全中聽到父親將要東渡的消息竟然無動於衷,他說,他管不了爹跟娘的事,他感覺在嶽母家生活的很好,不想去見爹娘。
滿香聞言苦笑,她盡力勸說兩個孩子:“要知恩圖報,不要讓父母寒心”。李娟還比較聽話,把自己的小丈夫哄得騎到馬上。
劉師長帶領一個連的兵力向瓦溝鎮進發,縣長帶著他的一班子文職官員緊隨其後。
屈誌琪帶著兩個衛兵跟姐夫和兩個孩子沒有跟隨劉師長去瓦溝鎮,而是在郭麻子衛兵的帶領下直奔簸箕掌。
話分兩頭。劉師長來到瓦溝鎮時天已經全黑,死者家屬和老百姓一見縣上來人,即刻把縣長圍住,要縣長主持公道,幫助他們向郭麻子討還血債。
負責接待劉師長和縣長一行的就是張蠍子,張蠍子是瓦溝鎮的保長,常到縣上開會,跟縣長很熟悉。縣長和他的一班子文職官員來瓦溝鎮後,就直接住進張蠍子家裏。張蠍子首先勸說死者家屬稍安勿躁,相信劉師長和縣長一定會為大家討回公道。張蠍子要給劉師長安排住宿,劉師長說不用,指揮部隊駐紮在郭團長臨走時留下的土窯內。
當晚,張蠍子在自己的宅院內大設筵宴,並且親臨劉師長下榻之處邀請劉師長賞光,劉師長思忖再三,感覺中張蠍子乃瓦溝鎮一霸,暫且先不為難他,於是慨然應允,跟隨行一起騎馬來到張蠍子的宅院赴宴。
聽說劉師長慨然應允,父母官受驚若狂,急忙迎出大門外,親自服侍劉師長下馬,看張家宅院內大紅燈籠高高掛,一派喜慶的氣氛,宴席的奢華在當年的瓦溝鎮絕無僅有。劉師長在上席正襟危坐,臉上不苟言笑,讓滿座的作陪者顫顫栗栗,勉強吃了幾口菜,劉師長說他很累,需要休息,退席而去。大家一直把劉師長送到大門口,劉師長擺擺手讓大家先回去,但留下縣長一人。那父母官顫聲問道:“劉師長有何吩咐”?劉師長低聲但是很堅決地命令道:“調查命案首先從張蠍子入手!謹記著,不得有一絲疏忽”!
劉師長帶領著他的護衛騎馬遠去,父母官仍然站在那裏發呆:為什麽劉師長說得那麽堅決,是不是看出了什麽破綻?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縣長大人不由得脊背出汗。猛然間耳朵邊有人說話,縣長睜開眼睛細看,原來是張蠍子站在旁邊,張蠍子裝著無意間問道:“劉師長剛才說了些什麽”?
縣長嘴裏吱唔著,不肯細說。張蠍子平日裏為人何等精細,豈能看不透裏邊的貓膩,眼珠子骨碌碌一轉,計上心來,他先不急於實施手段,自嘲道:“貓走了老鼠翻身,走吧,別犯傻了,咱們入席去,今夜一醉方休”。
劉師長離席後氣氛活躍了許多,看樣子張蠍子攤了血本,拿出了當年在農村很少見的“西鳳酒”,幾個請來作陪的本地土豪盡是一些酒鬼,見到西鳳酒兩眼放光,一個個摩拳擦掌,劃拳猜令,一時間酒席桌子上高潮迭起,一個個喝得熏醉。
可是縣長隻是象征性地喝一點,看起來心事重重,讓人猜不透他心裏究竟想些什麽。張蠍子冷眼旁觀,有一種做賊心虛的變態,宴席散場時已經很晚,張蠍子感覺事不宜遲,必須先將縣長用錢色俘獲,張蠍子不缺銀錢,唯一缺少的就是女色,這麽晚了到哪裏去找女人?想來想去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自己的女兒當年十四歲,正當妙齡,於是也就不管不顧,把縣長安排到自己女兒的閨房,跟自己的女子睡在一起。
郭麻子心有不甘,感覺中這起民事糾紛有點蹊蹺,他被糊裏糊塗扶上馬鞍,臨行前還想回去跟鄉親們解釋清楚,他郭麻子絕不想跟老百姓結怨,參謀長跟幾個營長力勸郭團長不要回去,這種事件無法跟老百姓解釋清楚,更何況楊九娃打死人屬於事實,現在返回去無異於火上澆油。
楊九娃和他的弟兄們主要保護兩個女人突圍,已經奪路先逃。楊九娃無暇考慮誰是誰非,隻要他和郭團長的女人安全就是萬福,人活一世,怎麽活法都是活人,但是不能沒有後代,不能沒有女人,楊九娃兼而有之,心滿意足,為了保護女人和兒子的安全,楊九娃不顧一切!
郭麻子沒有想到,他的部隊幾乎是被瓦溝鎮的老百姓驅逐,部隊撤離前來不及收拾細軟,隻是把輕重武器倉惶抬出,行進到一處山溝停下來休整,竟然發現又有不少兵士逃跑,東北軍撤離鳳棲前贈送了郭團長許多輕重機槍和六零迫擊炮,這陣子郭團長都舍不得丟掉,然而幾百老兵已經走得很累,部隊撤離前又弄丟了好多馬匹,大家稍事休息,瓦溝鎮的老百姓沿路喊著討還血債的口號窮追不舍,老兵們忍無可忍,一致請示郭團長殺個回馬槍,血洗瓦溝鎮,給這些刁民一點顏色!
郭團長嚴厲告誡他的部下,我們麵對的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目前發生這樣的誤會肯定有人教唆,堅決不能錯上再錯!
郭團長命令部隊鳴槍警示,但是堅決不能再傷害一個老百姓!那些尾追的老百姓聽到槍聲後停下來,部隊借此機會迅速撤離,楊九娃護送兩位夫人上山後又前來接應,郭團長的部隊撤離到簸箕掌停下來,大家跑了半夜,肚子早已經跑空,幸虧簸箕掌有楊九娃接待趕腳的腳夫時盤的鍋灶,大家生火做飯,不大一會兒幾大鍋米飯已經燜好。
那些尾追的老百姓看見郭麻子的兵隻是朝天鳴槍,並不打算傷人,有人鼓動繼續尾追,有人顯得有些猶豫,大家舉棋不定,在山溝裏商量了許久,有一個年老的長者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言道咱們手無寸鐵,根本不是郭麻子隊伍的對手,人家給咱們留了麵子,咱們應當見好就收。
這時張蠍子站出來說話了:“自古道殺人償命,他郭麻子大勢已去,我們應當借此機會窮追猛打,向郭麻子討還血債”!
盡管張蠍子極力鼓動,但是響應者寥寥,好多人已經朝回走,張蠍子看嫁禍於人的目的已經達到,冷笑一聲,打道回府。
正月初三這天,縣長帶領著他那一班子文職官員來到劉師長的官邸,慰問當地駐軍,劉師長借機擺了幾桌宴席,舉行軍民聯歡,被邀請的人剛剛到齊,宴會還沒有開始,突然通訊兵來報,昨晚瓦溝鎮郭團長的部下打死了幾個村民,老百姓聚眾鬧事,郭團長已經倉惶從瓦溝鎮撤離,目前在渡口附近一個叫做簸箕掌的地方集結待命。
劉師長聞訊暗自思忖,心想這郭團長絕非魯莽之人,不會在隊伍即將開拔之前引火燒身,這裏邊肯定有什麽原因,他決定親自去一趟瓦溝鎮,調查了解郭團長打死人命的第一手資料。駐軍鳳棲前胡宗南司令長官特別叮嚀劉師長鳳棲乃戰略咽喉,老百姓不能生亂。
劉師長向應邀前來赴宴的當地名流和國民政府文職官員抱拳致歉,聲言他要親自去一趟瓦溝鎮,“宴會照常進行,恕不能奉陪”。
大家聽說瓦溝鎮出了人命,也都無心吃飯,紛紛離座告辭。瓦溝鎮屬於鳳棲管轄,縣長沒有理由不去瓦溝鎮處理民事糾紛。於是一行人稍作收拾,匆匆上路。
李明秋剛剛埋了老管家,劉師長設宴李明秋婉拒,正在家裏在跟滿香閑坐,隻見妻弟屈誌琪慌慌張張進屋,帶來了郭麻子出事的消息。
李明秋半天回不過神來,郭麻子一向做事謹慎,他也不相信郭麻子能一連打死幾個人命,這裏邊肯定有什麽蹊蹺,他決定跟隨妻弟前去看個究竟。
滿香說:“這件事你應當告訴叔叔,全中還在叔叔家過年,郭麻子出事不該瞞著他的兒子和兒媳”。
正說話間隻見郭團長的衛兵已經飛馬來到門口,他正是前來接郭全中回去。想不到郭全中聽到父親將要東渡的消息竟然無動於衷,他說,他管不了爹跟娘的事,他感覺在嶽母家生活的很好,不想去見爹娘。
滿香聞言苦笑,她盡力勸說兩個孩子:“要知恩圖報,不要讓父母寒心”。李娟還比較聽話,把自己的小丈夫哄得騎到馬上。
劉師長帶領一個連的兵力向瓦溝鎮進發,縣長帶著他的一班子文職官員緊隨其後。
屈誌琪帶著兩個衛兵跟姐夫和兩個孩子沒有跟隨劉師長去瓦溝鎮,而是在郭麻子衛兵的帶領下直奔簸箕掌。
話分兩頭。劉師長來到瓦溝鎮時天已經全黑,死者家屬和老百姓一見縣上來人,即刻把縣長圍住,要縣長主持公道,幫助他們向郭麻子討還血債。
負責接待劉師長和縣長一行的就是張蠍子,張蠍子是瓦溝鎮的保長,常到縣上開會,跟縣長很熟悉。縣長和他的一班子文職官員來瓦溝鎮後,就直接住進張蠍子家裏。張蠍子首先勸說死者家屬稍安勿躁,相信劉師長和縣長一定會為大家討回公道。張蠍子要給劉師長安排住宿,劉師長說不用,指揮部隊駐紮在郭團長臨走時留下的土窯內。
當晚,張蠍子在自己的宅院內大設筵宴,並且親臨劉師長下榻之處邀請劉師長賞光,劉師長思忖再三,感覺中張蠍子乃瓦溝鎮一霸,暫且先不為難他,於是慨然應允,跟隨行一起騎馬來到張蠍子的宅院赴宴。
聽說劉師長慨然應允,父母官受驚若狂,急忙迎出大門外,親自服侍劉師長下馬,看張家宅院內大紅燈籠高高掛,一派喜慶的氣氛,宴席的奢華在當年的瓦溝鎮絕無僅有。劉師長在上席正襟危坐,臉上不苟言笑,讓滿座的作陪者顫顫栗栗,勉強吃了幾口菜,劉師長說他很累,需要休息,退席而去。大家一直把劉師長送到大門口,劉師長擺擺手讓大家先回去,但留下縣長一人。那父母官顫聲問道:“劉師長有何吩咐”?劉師長低聲但是很堅決地命令道:“調查命案首先從張蠍子入手!謹記著,不得有一絲疏忽”!
劉師長帶領著他的護衛騎馬遠去,父母官仍然站在那裏發呆:為什麽劉師長說得那麽堅決,是不是看出了什麽破綻?俗話說伴君如伴虎,縣長大人不由得脊背出汗。猛然間耳朵邊有人說話,縣長睜開眼睛細看,原來是張蠍子站在旁邊,張蠍子裝著無意間問道:“劉師長剛才說了些什麽”?
縣長嘴裏吱唔著,不肯細說。張蠍子平日裏為人何等精細,豈能看不透裏邊的貓膩,眼珠子骨碌碌一轉,計上心來,他先不急於實施手段,自嘲道:“貓走了老鼠翻身,走吧,別犯傻了,咱們入席去,今夜一醉方休”。
劉師長離席後氣氛活躍了許多,看樣子張蠍子攤了血本,拿出了當年在農村很少見的“西鳳酒”,幾個請來作陪的本地土豪盡是一些酒鬼,見到西鳳酒兩眼放光,一個個摩拳擦掌,劃拳猜令,一時間酒席桌子上高潮迭起,一個個喝得熏醉。
可是縣長隻是象征性地喝一點,看起來心事重重,讓人猜不透他心裏究竟想些什麽。張蠍子冷眼旁觀,有一種做賊心虛的變態,宴席散場時已經很晚,張蠍子感覺事不宜遲,必須先將縣長用錢色俘獲,張蠍子不缺銀錢,唯一缺少的就是女色,這麽晚了到哪裏去找女人?想來想去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自己的女兒當年十四歲,正當妙齡,於是也就不管不顧,把縣長安排到自己女兒的閨房,跟自己的女子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