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秋看見嶽父的臉色鐵青,心裏有些後悔,不該把李妍出遠門的事情告訴嶽父。感覺到嶽父肯定要出麵阻撓,給李妍和年貴明出行增添一些變數。為了緩和嶽父的不滿情緒,李明秋故意非常輕鬆地說:“我主要是來征求你的意見,叔叔(當地人把嶽父叫“叔”)去勸勸李妍,李妍如果回心轉意我們求之不得”。
十二能是個急性子人,當真要去勸說李妍。剛開了大門被兒子屈誌琪叫住:“爸爸,你先等一下”。十二能回過頭,看見兒子一身戎裝站在上屋的台階上,心裏便有些感觸。他轉過身,問兒子:“誌琪,你路上走了幾天,到家了不睡個懶覺,這麽早起來作甚”。
屈誌琪說:“爸吔,剛才你跟姐夫在院子裏說的話我聽見了,您先回屋,咱們在一起說幾句話”。
十二能以為兒子能幫他勸說李明秋不要把外孫女送往延安,因此上折回來,父子三人一同來到客廳,當年一隻暖水瓶在鳳棲也算奢侈品,可是十二能家裏已經用上了熱水瓶,警衛進來要給三人泡茶,找不到茶葉,李明秋笑道:“家翁從來不喝茶,我來吧”。
警衛退出,李明秋問道:“叔叔喝開水還是喝蜂蜜”?
十二能擺手:“蜂蜜喝了胃酸,我就喝白開水”。
李明秋為叔叔倒了一杯白開水,屈誌琪回到自己的寢室,拿出一聽罐裝的茶葉,揭開茶葉蓋子,屋子裏溢滿茶葉的清香。
十二能感覺驚奇,接過兒子的茶葉罐子一看,外包裝上寫著:西湖龍井茶,知道這茶葉非同一般,兒子要老爸少泡一點試試,十二能立刻擺手:“我一生沒有喝過茶葉,照樣活了這麽大年紀”。
屈誌琪不再說啥,給姐夫和自己泡了兩杯西湖龍井茶,李明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立馬讚道:“好茶”!
十二能端起碗喝了一口白開水,開口說了話:“誌琪,你勸勸你姐夫,你姐夫簡直瘋了,要把李妍送到延安當八路”。
屈誌琪沒有正麵回答爸爸的話,而是偏過頭問姐夫:“剛才我在屋子裏聽到,你對我那三匹馬讚不絕口,如果你看上的話,隨便挑一匹送給你”。
李明秋馬上喜形於色:“你說得可是真話”?
屈誌琪一副軍人的姿態:“軍中無戲言”。
李明秋故意說:“無功不受祿,白送不要,賣的話可以考慮”。
屈誌琪哈哈一笑:“姐夫你真會說話,我堂堂一個團長缺少一匹馬錢”。
李明秋慨然道:“女兒李妍出行,可惜缺少一匹好馬”。
屈誌琪即刻帶領李明秋來到院子裏,指著那三匹馬說:“姐夫隨便挑選,選上那一匹都行”。
十二能攆出院子,拽住兒子的胳膊,氣急敗壞地訓斥道:“兒呀,可別忘了你是****的團長,豈能容忍外甥女去投叛黨”!?
屈誌琪回頭對爸爸一笑,大度地說道:“蔣委員長都容得共產黨存在,我一個小小的團長為什麽不能?隻是幾年沒有見到外甥女了,不知道李妍現在長得怎樣。一會兒咱們共同到姐夫家裏去為李妍踐行,順便看望同窗年貴明。想來貴明一定出息得非常出色,不然的話姐夫不會把寶貝女兒讓貴明帶走”。
十二能喟然一聲長歎,告訴兒子:“誌琪你有所不知,長安兵諫以後,東北軍從鳳棲調走,來了騎二師一幫子禽獸……”
李明秋擺擺手,不讓老嶽父繼續說下去,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如果不是發生那次不幸,李明秋無論如何也不會放自己的愛女遠行。
其實即使老嶽父不說,屈誌琪也知道事情的原委,這幾年軍旅生涯把屈誌琪鍛煉得更加沉穩,他不願意揭姐夫的傷疤,有些事情隻能爛在心裏。
十二能發現,他的兒子這次榮歸故裏最大的變化就是把爹不叫“爹”,而是叫他“爸”。盡管這個“爸”字在十二能看來很拗口,但是十二能還是接受了,沒有替兒子改正。人的有些觀念亙古不變,有些觀念卻要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執拗的倔老頭子把說了一半的話咽進肚子裏,瞪起眼睛看兒子的反映,豈料兒子卻說:“爸,一會兒大家聽說我回來,肯定屋裏客人不斷,這陣子清閑,咱們到我姐姐家去,順便看看李妍外甥女”。
清晨的鳳棲街空無一人,屈誌琪的皮靴子敲打在石板路上,發出的響聲特別清脆。鳳棲這塊地盤地傑人靈,人才層出不窮。遠的不說,單是清朝在外做官的舉子就枚不勝舉,知名的有劉琦、董彩鳳。到了民國時期出的人才就更多,老一輩有屈先生,已經赴南京參議院就職,新的一代成長起來了,目前嶄露頭角的隻有屈誌琪,以後隨著情節的進一步深入,筆者將會介紹更多的、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湧現出來的人物。
言歸正傳。李明秋跟屈誌琪一邊說話一邊在前邊走,十二能挺胸昂首跟在後頭,感覺中雖然有些不快,可是心裏頭還是為兒子的成功感動,十二能現今成了老太爺,跺一腳鳳棲城震動,身為人師,十二能一生中沒有彎過腰,無論幹什麽總要把腰板挺直,這是職業養成的習慣,也反映了十二能的性格。
一行三人來到李明秋家門口,門虛掩著,李明秋上前一步,替妻弟屈誌琪打開門,緊接著張嘴欲喊滿香出來迎接。屈誌琪伸手把姐夫的嘴擋住,他看姐姐屋子的燈亮著,想偷偷地窺視姐姐究竟在幹什麽,李明秋跟嶽丈進了上屋,屈誌琪一人爬在窗子上,看姐姐坐在燈下正在納鞋,滿頭的烏發已經顯出銀絲,心的一隅便湧出孩提時代,姐姐握緊他的小手,一筆一劃地教他書寫“人之初”時的情景……那時的姐姐年輕而漂亮,一根大辮子又黑又亮,姐姐嘴裏哈出的熱氣帶著清香,直熏得誌琪的心裏酣醉,姐姐的雙手帶著磁性,讓誌琪握筆的手不停地顫栗。光陰荏苒,轉瞬間姐姐已經老了,在為遠行的女兒準備上轎的鞋……可憐天下父母心!屈誌琪情不自禁地叫道:“姐姐”!
滿香驀然抬起頭,看窗外站著一個年輕英俊的軍人,那軍人長著一張熟悉的臉,記憶的窗戶打開,眼神由驚詫迅速轉變為驚喜。滿香忘情地叫了一聲:“誌琪——”!放下手裏的活兒,剛打開屋門,誌琪衝進屋子,把姐姐牢牢地攬在懷裏……
院子裏的響動驚醒了一對正在酣睡的戀人,李妍坐起身,戳醒了年貴明,指著窗外說:“我聽到院子裏好像來了好多客人”。
年貴明睡眼惺忪的坐起身,好像得了失憶症,朦朧的黎明看見自己的身邊坐著一位美人,他費勁地拍了一下腦袋,讓思緒恢複了記憶,這才想起自己跟李妍已經燕爾新婚。聽窗外人聲吵雜,有一種夢裏不知身是客的疑惑,他慢慢地穿上衣服,打開窗子,看院子裏站著一個英俊的軍人。看著麵熟,卻記不起是誰,在記憶的倉庫裏費勁地尋找,影影綽綽拚接起記憶的碎片,終於想起來了,這個人就是屈誌琪!
年輕人在一起相遇,不論他的政治指向是什麽,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激動。年貴明開了門,直衝屈誌琪走了過去,大聲地喊道:“誌琪!還認識我不”?
屈誌琪伸出雙手,有點感慨地說:“想當年一群同學相聚,指點江山,為國家的前途命運擔憂。這一別六七年過去,國共終於達成和解,共謀抗日大計,咱們兩位老同學才能握手重逢”。
年貴明在屈誌琪麵前,有一種相形見拙的慚愧,嘴張了張,想想,在這種場合無法推銷那一套解放全人類的理論,隻是隨聲附和道:“是呀是呀,想不到老兄飛黃騰達,榮歸故裏”。
李妍在忙邊糾正道:“貴明,不能亂了輩分,咱倆應當把人家叫舅”。
年貴明臉上的尷尬一掃而過,隨即回複了常態:“對,我倒忘了,應當把你叫舅”。
屈誌琪看著外甥女李妍說:“妍兒,舅舅不知道你新婚,沒有準備下賀禮,剛才姐夫看上了我的坐騎,你們這次遠行,舅舅打算把那匹馬送與你”。
李妍正要答謝,媽媽滿香出屋,對三位年輕人說:“臘月天院子裏太冷,你們三人屋子裏說話”。
屈誌琪跟年貴明攜手進入上房正屋,李妍也要跟著進去,媽媽朝李妍擺擺手,說:“妍兒,你先到我的屋子裏來一下”。
李妍隨媽媽進屋,看炕上擺著一雙紅花繡鞋,方知媽媽一夜沒睡,在為遠行的女兒準備嫁妝。看媽媽滿臉倦容,頭上的銀絲一夜之間增添了許多,心便洇濕,眼淚噴薄而出,女兒是娘心頭肉,女兒遠行娘擔憂。李妍把頭紮進娘的懷裏,滿香伸手撫摸著女兒的臉頰,李妍感覺到媽媽的手在顫抖。雖然不是生離死別,可是這一走,重新見麵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李妍為自己的任性後悔,感覺中對不住自己的父母。
滿香為女兒擦幹眼淚,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淚水流出,反過來安慰閨女:“孩子,往後你出門在外,要學得自立自強,學會自己料理生活……不要哭了,你一哭娘這心裏就像刀割一般難受……乖乖娃,別哭,娘還要做飯,送你們遠行……”勸著勸著,感情的閘門關不住了,淚水像斷了線的珍珠,淌在女兒的臉上,娘倆的眼淚合在一起,匯成一股橫流。
娘倆正哭時,隻聽得上屋一聲怒吼,李妍外公十二能聲嘶力竭地吼道:“李妍不能走!要走,先把我埋了再走”!
十二能是個急性子人,當真要去勸說李妍。剛開了大門被兒子屈誌琪叫住:“爸爸,你先等一下”。十二能回過頭,看見兒子一身戎裝站在上屋的台階上,心裏便有些感觸。他轉過身,問兒子:“誌琪,你路上走了幾天,到家了不睡個懶覺,這麽早起來作甚”。
屈誌琪說:“爸吔,剛才你跟姐夫在院子裏說的話我聽見了,您先回屋,咱們在一起說幾句話”。
十二能以為兒子能幫他勸說李明秋不要把外孫女送往延安,因此上折回來,父子三人一同來到客廳,當年一隻暖水瓶在鳳棲也算奢侈品,可是十二能家裏已經用上了熱水瓶,警衛進來要給三人泡茶,找不到茶葉,李明秋笑道:“家翁從來不喝茶,我來吧”。
警衛退出,李明秋問道:“叔叔喝開水還是喝蜂蜜”?
十二能擺手:“蜂蜜喝了胃酸,我就喝白開水”。
李明秋為叔叔倒了一杯白開水,屈誌琪回到自己的寢室,拿出一聽罐裝的茶葉,揭開茶葉蓋子,屋子裏溢滿茶葉的清香。
十二能感覺驚奇,接過兒子的茶葉罐子一看,外包裝上寫著:西湖龍井茶,知道這茶葉非同一般,兒子要老爸少泡一點試試,十二能立刻擺手:“我一生沒有喝過茶葉,照樣活了這麽大年紀”。
屈誌琪不再說啥,給姐夫和自己泡了兩杯西湖龍井茶,李明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立馬讚道:“好茶”!
十二能端起碗喝了一口白開水,開口說了話:“誌琪,你勸勸你姐夫,你姐夫簡直瘋了,要把李妍送到延安當八路”。
屈誌琪沒有正麵回答爸爸的話,而是偏過頭問姐夫:“剛才我在屋子裏聽到,你對我那三匹馬讚不絕口,如果你看上的話,隨便挑一匹送給你”。
李明秋馬上喜形於色:“你說得可是真話”?
屈誌琪一副軍人的姿態:“軍中無戲言”。
李明秋故意說:“無功不受祿,白送不要,賣的話可以考慮”。
屈誌琪哈哈一笑:“姐夫你真會說話,我堂堂一個團長缺少一匹馬錢”。
李明秋慨然道:“女兒李妍出行,可惜缺少一匹好馬”。
屈誌琪即刻帶領李明秋來到院子裏,指著那三匹馬說:“姐夫隨便挑選,選上那一匹都行”。
十二能攆出院子,拽住兒子的胳膊,氣急敗壞地訓斥道:“兒呀,可別忘了你是****的團長,豈能容忍外甥女去投叛黨”!?
屈誌琪回頭對爸爸一笑,大度地說道:“蔣委員長都容得共產黨存在,我一個小小的團長為什麽不能?隻是幾年沒有見到外甥女了,不知道李妍現在長得怎樣。一會兒咱們共同到姐夫家裏去為李妍踐行,順便看望同窗年貴明。想來貴明一定出息得非常出色,不然的話姐夫不會把寶貝女兒讓貴明帶走”。
十二能喟然一聲長歎,告訴兒子:“誌琪你有所不知,長安兵諫以後,東北軍從鳳棲調走,來了騎二師一幫子禽獸……”
李明秋擺擺手,不讓老嶽父繼續說下去,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如果不是發生那次不幸,李明秋無論如何也不會放自己的愛女遠行。
其實即使老嶽父不說,屈誌琪也知道事情的原委,這幾年軍旅生涯把屈誌琪鍛煉得更加沉穩,他不願意揭姐夫的傷疤,有些事情隻能爛在心裏。
十二能發現,他的兒子這次榮歸故裏最大的變化就是把爹不叫“爹”,而是叫他“爸”。盡管這個“爸”字在十二能看來很拗口,但是十二能還是接受了,沒有替兒子改正。人的有些觀念亙古不變,有些觀念卻要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執拗的倔老頭子把說了一半的話咽進肚子裏,瞪起眼睛看兒子的反映,豈料兒子卻說:“爸,一會兒大家聽說我回來,肯定屋裏客人不斷,這陣子清閑,咱們到我姐姐家去,順便看看李妍外甥女”。
清晨的鳳棲街空無一人,屈誌琪的皮靴子敲打在石板路上,發出的響聲特別清脆。鳳棲這塊地盤地傑人靈,人才層出不窮。遠的不說,單是清朝在外做官的舉子就枚不勝舉,知名的有劉琦、董彩鳳。到了民國時期出的人才就更多,老一輩有屈先生,已經赴南京參議院就職,新的一代成長起來了,目前嶄露頭角的隻有屈誌琪,以後隨著情節的進一步深入,筆者將會介紹更多的、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湧現出來的人物。
言歸正傳。李明秋跟屈誌琪一邊說話一邊在前邊走,十二能挺胸昂首跟在後頭,感覺中雖然有些不快,可是心裏頭還是為兒子的成功感動,十二能現今成了老太爺,跺一腳鳳棲城震動,身為人師,十二能一生中沒有彎過腰,無論幹什麽總要把腰板挺直,這是職業養成的習慣,也反映了十二能的性格。
一行三人來到李明秋家門口,門虛掩著,李明秋上前一步,替妻弟屈誌琪打開門,緊接著張嘴欲喊滿香出來迎接。屈誌琪伸手把姐夫的嘴擋住,他看姐姐屋子的燈亮著,想偷偷地窺視姐姐究竟在幹什麽,李明秋跟嶽丈進了上屋,屈誌琪一人爬在窗子上,看姐姐坐在燈下正在納鞋,滿頭的烏發已經顯出銀絲,心的一隅便湧出孩提時代,姐姐握緊他的小手,一筆一劃地教他書寫“人之初”時的情景……那時的姐姐年輕而漂亮,一根大辮子又黑又亮,姐姐嘴裏哈出的熱氣帶著清香,直熏得誌琪的心裏酣醉,姐姐的雙手帶著磁性,讓誌琪握筆的手不停地顫栗。光陰荏苒,轉瞬間姐姐已經老了,在為遠行的女兒準備上轎的鞋……可憐天下父母心!屈誌琪情不自禁地叫道:“姐姐”!
滿香驀然抬起頭,看窗外站著一個年輕英俊的軍人,那軍人長著一張熟悉的臉,記憶的窗戶打開,眼神由驚詫迅速轉變為驚喜。滿香忘情地叫了一聲:“誌琪——”!放下手裏的活兒,剛打開屋門,誌琪衝進屋子,把姐姐牢牢地攬在懷裏……
院子裏的響動驚醒了一對正在酣睡的戀人,李妍坐起身,戳醒了年貴明,指著窗外說:“我聽到院子裏好像來了好多客人”。
年貴明睡眼惺忪的坐起身,好像得了失憶症,朦朧的黎明看見自己的身邊坐著一位美人,他費勁地拍了一下腦袋,讓思緒恢複了記憶,這才想起自己跟李妍已經燕爾新婚。聽窗外人聲吵雜,有一種夢裏不知身是客的疑惑,他慢慢地穿上衣服,打開窗子,看院子裏站著一個英俊的軍人。看著麵熟,卻記不起是誰,在記憶的倉庫裏費勁地尋找,影影綽綽拚接起記憶的碎片,終於想起來了,這個人就是屈誌琪!
年輕人在一起相遇,不論他的政治指向是什麽,都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激動。年貴明開了門,直衝屈誌琪走了過去,大聲地喊道:“誌琪!還認識我不”?
屈誌琪伸出雙手,有點感慨地說:“想當年一群同學相聚,指點江山,為國家的前途命運擔憂。這一別六七年過去,國共終於達成和解,共謀抗日大計,咱們兩位老同學才能握手重逢”。
年貴明在屈誌琪麵前,有一種相形見拙的慚愧,嘴張了張,想想,在這種場合無法推銷那一套解放全人類的理論,隻是隨聲附和道:“是呀是呀,想不到老兄飛黃騰達,榮歸故裏”。
李妍在忙邊糾正道:“貴明,不能亂了輩分,咱倆應當把人家叫舅”。
年貴明臉上的尷尬一掃而過,隨即回複了常態:“對,我倒忘了,應當把你叫舅”。
屈誌琪看著外甥女李妍說:“妍兒,舅舅不知道你新婚,沒有準備下賀禮,剛才姐夫看上了我的坐騎,你們這次遠行,舅舅打算把那匹馬送與你”。
李妍正要答謝,媽媽滿香出屋,對三位年輕人說:“臘月天院子裏太冷,你們三人屋子裏說話”。
屈誌琪跟年貴明攜手進入上房正屋,李妍也要跟著進去,媽媽朝李妍擺擺手,說:“妍兒,你先到我的屋子裏來一下”。
李妍隨媽媽進屋,看炕上擺著一雙紅花繡鞋,方知媽媽一夜沒睡,在為遠行的女兒準備嫁妝。看媽媽滿臉倦容,頭上的銀絲一夜之間增添了許多,心便洇濕,眼淚噴薄而出,女兒是娘心頭肉,女兒遠行娘擔憂。李妍把頭紮進娘的懷裏,滿香伸手撫摸著女兒的臉頰,李妍感覺到媽媽的手在顫抖。雖然不是生離死別,可是這一走,重新見麵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李妍為自己的任性後悔,感覺中對不住自己的父母。
滿香為女兒擦幹眼淚,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淚水流出,反過來安慰閨女:“孩子,往後你出門在外,要學得自立自強,學會自己料理生活……不要哭了,你一哭娘這心裏就像刀割一般難受……乖乖娃,別哭,娘還要做飯,送你們遠行……”勸著勸著,感情的閘門關不住了,淚水像斷了線的珍珠,淌在女兒的臉上,娘倆的眼淚合在一起,匯成一股橫流。
娘倆正哭時,隻聽得上屋一聲怒吼,李妍外公十二能聲嘶力竭地吼道:“李妍不能走!要走,先把我埋了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