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發生了許多不愉快,劉媒婆還是在女兒家住了下來,她不想回她那個窮家,兒子跟媳婦除過過年讓孫子給她端一碗餃子,一年四季都不理她。住在女兒女婿家裏吃喝不愁,二狼結婚以後帶著媳婦去了內蒙,這個家裏也就女兒女婿在娘老子身邊,隻要這家人不嫌棄她,劉媒婆就打算一直住下去。
女婿家裏的日子在郭宇村也算上乘,狼婆娘的四個兒子都是那種循規蹈矩的過日子漢子,掙的錢從不亂花,全部交給狼婆娘保管,狼婆娘做事也算通情達理,婆媳倆關係相處融洽,漏鬥子在家裏基本上沒有發言權,這一家人的日子在狼婆娘的調理下過得如日中天。
女兒春花的肚子又大了,基本上不下地幹活,那天劉媒婆跟女兒閑坐,外孫女扶著炕牆孑孓學步,春花悄悄告訴娘:公婆想求親家母為三狼說媒,一直開不了這個口。
好像給人說媒說慣了,也得了那種職業病。劉媒婆一聽說給三狼說媒馬上來了精神,即刻接住話茬問道:“那三狼不知道看上了誰家的女兒”?
春花有點嗔怪地看著老娘:“娘,你看你,說了一輩子媒,挨了一輩子罵,到老來還不收斂,一聽說給人說媒就熱得放不下”。
劉媒婆神態黯然:“沒有媒婆子穿針引線,那麽多的男男女女怎麽能夠喜結良緣?咱管不了別人怎麽說,隻要自己不做虧心事就行,反正這是親家母的親事,還就非說不可”。
娘倆正說話間,隻見村子裏的官道上,幾匹馬兒跑過,一紅衣女子騎一匹白馬,手執套馬杆,瞄準一匹青馬的脖子一甩,穩穩地套住了那匹青馬。劉媒婆看得心跳,問女兒:“騎在馬上的那是誰家的女子”?
春花告訴娘:“那是郭宇村新來的住戶,姓張,掌櫃的叫做張大山,剛才那女子就是張大山的女兒,名字叫做張東梅,那張大山是三狼帶回村的,婆婆說,三狼看上了張大山的女兒”。
劉媒婆是個急性子人,趕忙穿鞋下炕。春花問娘:“娘,你想幹啥”?劉媒婆回答:“剛才那女子騎在馬上,沒有看清楚,你給娘說說她家住在哪裏,讓娘去看看那女子究竟長得咋像”。春花把娘的夾襖袖子拉住,埋怨娘:“你看你,見風就是雨。這件事要婆婆回來親自托付你,你才能去說”。那劉媒婆甩脫女兒的手,一邊向外走一邊說:“我隻是去看看,咋啦?看看還不行”?春花隔著窗子喊道:“娘,你去了不能亂說”!劉媒婆的背影已經出了大門:“我曉得……”
一排新修的茅屋前,兩個中年女人正在晾曬被褥,看樣子這兩家人光景殷實,那被子全是洋布裏麵做成,褥子麵子不是狗皮便是狐皮。馬廄裏十幾匹馬牛,幾個孩子正用毛刷子給馬刷毛,突然間一匹馬抖抖身子,仰天長嘯,幾乎所有的馬都跟著和鳴,馬的嘶鳴剛剛結束,那幾頭牛又拉出了呣呣的叫聲。
兩個東北女人看見劉媒婆朝她們走過來,停了手裏的活計,一起向劉媒婆大招呼:“大嬸,過來坐坐”。
劉媒婆也不作假,走過去就跟兩個女人啦開了話:“你們是剛來這裏安家”?
年紀小的女人進屋去為客人燒水,年紀大的女人陪客人說話:“我們剛來這裏幾天,你們村裏的人真好,幫我們修了這幾間茅屋”。
劉媒婆說:“大家都是隨風吹來的種籽,來到這裏落地生根,相互間幫扶著、照看著,日子就越過越紅火”。
年紀大的女人馬上隨聲附和:“就是就是,我們初來乍到,還要靠大家互相扶幫”。
說話間年紀小的女人已經把水燒開,出了屋子問劉媒婆:“大嬸,你喝茶還是喝糖”?
劉媒婆一笑滿嘴黃牙:“隨便”。接著問道,“你們倆個是妯娌”?
年紀小的女人指著年紀大的女人說:“那裏,這是我姐姐,我是她弟媳”。
劉媒婆拍著腦袋想了一會兒,突然明白了:“你們的男人一個把一個叫姐夫,對不”?
年紀大的女人糾正道:“我們家鄉不叫姐夫,叫哥”。
劉媒婆馬上隨聲附和:“對,我們這裏也有人把姐夫叫哥,叫哥親切”。
正說話間那紅衣女子騎馬進了院子,斜刺裏背著一隻火銃(也叫土槍),手裏提一隻野兔。下馬的動作瀟灑而飄逸,把個劉媒婆看得傻眼,特別是那兩隻大腳,看起來足有一尺長,像個男人一樣。那姑娘見了劉媒婆一點也不怯生,大咧咧地問道:“這位婆婆你家住哪裏?我來這裏好長時間怎麽沒有見過你”?
劉媒婆接口回答:“我女兒叫春花,我女婿叫大狼。姑娘你今年多大啦”?
姑娘一點也不忸怩,照舊大咧咧地回答:“我叫張東梅,今年十六啦”。接著姑娘指著年紀大的女人說,“這是我娘”,指著年紀小的女人說,“這是我妗子”。
劉媒婆見姑娘說話毫不隱諱,也就問得直接:“女子,說下婆家了沒有”?
張東梅瞪起眼睛瞅著媽媽:“這位婆婆說的‘婆家’是啥意思”?
姑娘的妗子代為回答:“傻姑娘,婆家就是夫家,這位大嬸問你找下女婿了沒有”?
東梅的媽媽代女兒回答:“我們那裏臨近蒙古草原,這姑娘從小在草原上長大,瘋慣了野慣了,還不懂你們這裏的風俗習慣。我們草原上的姑娘都是自己給自己談對象,隻要女孩子自己看上的,父母一般不參加意見”。
劉媒婆便鼓起她那如簧之舌,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我們這裏女子娃尋對象還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看你家姑娘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婆婆給這女子瞅下一個女婿,論長相有長相,論家道有家道,論人樣有人樣,論本事有本事,可真是門當戶對,郎才女貌……”
劉媒婆還未說完,那姑娘已經笑彎了腰,笑完了,問道:“婆婆,那麽好的對象為什麽不說給你家女兒”?
劉媒婆正色道:“這女子你才算說對了,我家姑娘嫁了他家大狼,我給你介紹的是他家三狼”。
大家都不說話了,麵麵相覷,停一會兒東梅娘問道:“是不是三狼他娘托付你來說媒”?
劉媒婆說得手舞足蹈:“隻要你家沒意見,三狼家的話好說”。
東梅轉身走開了,東梅娘說得很婉轉:“孩子他爹跟他舅舅去了長安,等孩子他爹回來後我們再商量。三狼我們都認識,就是三狼帶我們到這裏來安家,不管這門親事成與不成,我們都會感激三狼”。
劉媒婆還想繼續說下去,突然間看見春花在柵欄外向她招手,劉媒婆隻得告辭。出來時看見女兒的臉色已經發怒:“娘!我說你有沒有記性?這件事三狼他娘都不急,你急什麽”?
想不到劉媒婆竟然哭了:“我一看見人家過的日子就眼熱,你以為你娘願意這樣做?說爛嘴,跑爛腿,到頭來混人家一頓熱飯吃。你爹那個爛腸子貨,早早走了,把娘一個人撇在這個世上,受不盡的淒惶……”
春花又翻過來勸娘:“娘,我害怕你把人家的好事說砸”。
劉媒婆抹抹眼淚,說:“娘給人說了一輩子媒,不會把小孩子的雞雞當作臍帶割掉(當地方言,不會出錯)。我看這門親事十有八九能成,首先那女子她媽對三狼印象不錯”。
春花對娘說:“回家後你先不要提這件事,看我婆婆咋說”。
劉媒婆嗔怪女兒:“這件事不要你叮嚀,我知道咋做”。
娘倆就這樣一邊走一邊頂嘴,不覺來到自家門口,看見狼婆娘拉著小孫女站在院子裏,埋怨媳婦:“你剛才去了哪裏?把娃一個丟在家裏哭啼”。
想不到那劉媒婆給人說了一輩子媒,已經管不住自己,見了親家母便滔滔不絕把自己剛才所見所聞一股腦兒倒了出來:“哎呀親家母,我說你是個有福的,生了四個兒子個個爭氣,你那三狼媳婦我剛才見了,會騎馬、會打槍,是個文武雙全的穆桂英!那女子她媽對咱三狼印象蠻好,我看這門親事十有八九能成”。
那狼婆娘聽得劉媒婆這麽一說,滿臉的皺褶笑成一朵菊花,人都愛戴高帽子,愛聽恭維話,狼婆娘聽見親家母誇讚她的四個兒子,那心裏舒坦得跟吃了蜂蜜一樣:“我說嗎,回家來咋不見你們母女倆,原來是給三狼說媒去啦,其實那女子我已經見過幾回,人沒有啥說的,就是有點瘋,擔心三狼以後管不住自己的媳婦。不過隻要人家願意,咱也不會說啥”。
劉媒婆知道親家母故意賣能,也就隨聲附和:“親家母我說你福人有福相,天下姻緣一線穿,你看那二狼娶了個內蒙媳婦,咱家三狼又說下個東北姑娘,咱家老四以後說不定帶回家個外國女人,到那時四個兒子綁乘轎子把你抬上到鳳棲街裏轉一圈,那才叫風光”。
狼婆娘急忙擺手:“不指望,不指望。隻要兒女們過得順順當當,比啥都強。親家母你給咱到菜園子割些韭菜,過年時還剩下一點麥麵,咱今中午吃韭菜餃子,反正我估計三狼這幾天就快回來了,是媒不是媒,也得七八回,這一次三狼的媳婦全靠你了”。
劉媒婆也是一個愛戴高帽子的主兒,一見狼婆娘吹捧她,馬上拍胸膛保證:“沒麻達(沒問題),三狼的媳婦包在我身上”!兩親家母互相吹捧,把個屋子差點抬了起來,那春花抿嘴而笑,感覺到兩個老人好像兩個活寶。
飯剛做好漏鬥子和大狼從瓦溝鎮回來了,帶回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郭麻子把林掌櫃馬隊扣留下來了,從貨物裏發現了大煙(鴉片)。給林掌櫃趕腳的漢子全部被郭麻子羈押……
女婿家裏的日子在郭宇村也算上乘,狼婆娘的四個兒子都是那種循規蹈矩的過日子漢子,掙的錢從不亂花,全部交給狼婆娘保管,狼婆娘做事也算通情達理,婆媳倆關係相處融洽,漏鬥子在家裏基本上沒有發言權,這一家人的日子在狼婆娘的調理下過得如日中天。
女兒春花的肚子又大了,基本上不下地幹活,那天劉媒婆跟女兒閑坐,外孫女扶著炕牆孑孓學步,春花悄悄告訴娘:公婆想求親家母為三狼說媒,一直開不了這個口。
好像給人說媒說慣了,也得了那種職業病。劉媒婆一聽說給三狼說媒馬上來了精神,即刻接住話茬問道:“那三狼不知道看上了誰家的女兒”?
春花有點嗔怪地看著老娘:“娘,你看你,說了一輩子媒,挨了一輩子罵,到老來還不收斂,一聽說給人說媒就熱得放不下”。
劉媒婆神態黯然:“沒有媒婆子穿針引線,那麽多的男男女女怎麽能夠喜結良緣?咱管不了別人怎麽說,隻要自己不做虧心事就行,反正這是親家母的親事,還就非說不可”。
娘倆正說話間,隻見村子裏的官道上,幾匹馬兒跑過,一紅衣女子騎一匹白馬,手執套馬杆,瞄準一匹青馬的脖子一甩,穩穩地套住了那匹青馬。劉媒婆看得心跳,問女兒:“騎在馬上的那是誰家的女子”?
春花告訴娘:“那是郭宇村新來的住戶,姓張,掌櫃的叫做張大山,剛才那女子就是張大山的女兒,名字叫做張東梅,那張大山是三狼帶回村的,婆婆說,三狼看上了張大山的女兒”。
劉媒婆是個急性子人,趕忙穿鞋下炕。春花問娘:“娘,你想幹啥”?劉媒婆回答:“剛才那女子騎在馬上,沒有看清楚,你給娘說說她家住在哪裏,讓娘去看看那女子究竟長得咋像”。春花把娘的夾襖袖子拉住,埋怨娘:“你看你,見風就是雨。這件事要婆婆回來親自托付你,你才能去說”。那劉媒婆甩脫女兒的手,一邊向外走一邊說:“我隻是去看看,咋啦?看看還不行”?春花隔著窗子喊道:“娘,你去了不能亂說”!劉媒婆的背影已經出了大門:“我曉得……”
一排新修的茅屋前,兩個中年女人正在晾曬被褥,看樣子這兩家人光景殷實,那被子全是洋布裏麵做成,褥子麵子不是狗皮便是狐皮。馬廄裏十幾匹馬牛,幾個孩子正用毛刷子給馬刷毛,突然間一匹馬抖抖身子,仰天長嘯,幾乎所有的馬都跟著和鳴,馬的嘶鳴剛剛結束,那幾頭牛又拉出了呣呣的叫聲。
兩個東北女人看見劉媒婆朝她們走過來,停了手裏的活計,一起向劉媒婆大招呼:“大嬸,過來坐坐”。
劉媒婆也不作假,走過去就跟兩個女人啦開了話:“你們是剛來這裏安家”?
年紀小的女人進屋去為客人燒水,年紀大的女人陪客人說話:“我們剛來這裏幾天,你們村裏的人真好,幫我們修了這幾間茅屋”。
劉媒婆說:“大家都是隨風吹來的種籽,來到這裏落地生根,相互間幫扶著、照看著,日子就越過越紅火”。
年紀大的女人馬上隨聲附和:“就是就是,我們初來乍到,還要靠大家互相扶幫”。
說話間年紀小的女人已經把水燒開,出了屋子問劉媒婆:“大嬸,你喝茶還是喝糖”?
劉媒婆一笑滿嘴黃牙:“隨便”。接著問道,“你們倆個是妯娌”?
年紀小的女人指著年紀大的女人說:“那裏,這是我姐姐,我是她弟媳”。
劉媒婆拍著腦袋想了一會兒,突然明白了:“你們的男人一個把一個叫姐夫,對不”?
年紀大的女人糾正道:“我們家鄉不叫姐夫,叫哥”。
劉媒婆馬上隨聲附和:“對,我們這裏也有人把姐夫叫哥,叫哥親切”。
正說話間那紅衣女子騎馬進了院子,斜刺裏背著一隻火銃(也叫土槍),手裏提一隻野兔。下馬的動作瀟灑而飄逸,把個劉媒婆看得傻眼,特別是那兩隻大腳,看起來足有一尺長,像個男人一樣。那姑娘見了劉媒婆一點也不怯生,大咧咧地問道:“這位婆婆你家住哪裏?我來這裏好長時間怎麽沒有見過你”?
劉媒婆接口回答:“我女兒叫春花,我女婿叫大狼。姑娘你今年多大啦”?
姑娘一點也不忸怩,照舊大咧咧地回答:“我叫張東梅,今年十六啦”。接著姑娘指著年紀大的女人說,“這是我娘”,指著年紀小的女人說,“這是我妗子”。
劉媒婆見姑娘說話毫不隱諱,也就問得直接:“女子,說下婆家了沒有”?
張東梅瞪起眼睛瞅著媽媽:“這位婆婆說的‘婆家’是啥意思”?
姑娘的妗子代為回答:“傻姑娘,婆家就是夫家,這位大嬸問你找下女婿了沒有”?
東梅的媽媽代女兒回答:“我們那裏臨近蒙古草原,這姑娘從小在草原上長大,瘋慣了野慣了,還不懂你們這裏的風俗習慣。我們草原上的姑娘都是自己給自己談對象,隻要女孩子自己看上的,父母一般不參加意見”。
劉媒婆便鼓起她那如簧之舌,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我們這裏女子娃尋對象還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看你家姑娘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婆婆給這女子瞅下一個女婿,論長相有長相,論家道有家道,論人樣有人樣,論本事有本事,可真是門當戶對,郎才女貌……”
劉媒婆還未說完,那姑娘已經笑彎了腰,笑完了,問道:“婆婆,那麽好的對象為什麽不說給你家女兒”?
劉媒婆正色道:“這女子你才算說對了,我家姑娘嫁了他家大狼,我給你介紹的是他家三狼”。
大家都不說話了,麵麵相覷,停一會兒東梅娘問道:“是不是三狼他娘托付你來說媒”?
劉媒婆說得手舞足蹈:“隻要你家沒意見,三狼家的話好說”。
東梅轉身走開了,東梅娘說得很婉轉:“孩子他爹跟他舅舅去了長安,等孩子他爹回來後我們再商量。三狼我們都認識,就是三狼帶我們到這裏來安家,不管這門親事成與不成,我們都會感激三狼”。
劉媒婆還想繼續說下去,突然間看見春花在柵欄外向她招手,劉媒婆隻得告辭。出來時看見女兒的臉色已經發怒:“娘!我說你有沒有記性?這件事三狼他娘都不急,你急什麽”?
想不到劉媒婆竟然哭了:“我一看見人家過的日子就眼熱,你以為你娘願意這樣做?說爛嘴,跑爛腿,到頭來混人家一頓熱飯吃。你爹那個爛腸子貨,早早走了,把娘一個人撇在這個世上,受不盡的淒惶……”
春花又翻過來勸娘:“娘,我害怕你把人家的好事說砸”。
劉媒婆抹抹眼淚,說:“娘給人說了一輩子媒,不會把小孩子的雞雞當作臍帶割掉(當地方言,不會出錯)。我看這門親事十有八九能成,首先那女子她媽對三狼印象不錯”。
春花對娘說:“回家後你先不要提這件事,看我婆婆咋說”。
劉媒婆嗔怪女兒:“這件事不要你叮嚀,我知道咋做”。
娘倆就這樣一邊走一邊頂嘴,不覺來到自家門口,看見狼婆娘拉著小孫女站在院子裏,埋怨媳婦:“你剛才去了哪裏?把娃一個丟在家裏哭啼”。
想不到那劉媒婆給人說了一輩子媒,已經管不住自己,見了親家母便滔滔不絕把自己剛才所見所聞一股腦兒倒了出來:“哎呀親家母,我說你是個有福的,生了四個兒子個個爭氣,你那三狼媳婦我剛才見了,會騎馬、會打槍,是個文武雙全的穆桂英!那女子她媽對咱三狼印象蠻好,我看這門親事十有八九能成”。
那狼婆娘聽得劉媒婆這麽一說,滿臉的皺褶笑成一朵菊花,人都愛戴高帽子,愛聽恭維話,狼婆娘聽見親家母誇讚她的四個兒子,那心裏舒坦得跟吃了蜂蜜一樣:“我說嗎,回家來咋不見你們母女倆,原來是給三狼說媒去啦,其實那女子我已經見過幾回,人沒有啥說的,就是有點瘋,擔心三狼以後管不住自己的媳婦。不過隻要人家願意,咱也不會說啥”。
劉媒婆知道親家母故意賣能,也就隨聲附和:“親家母我說你福人有福相,天下姻緣一線穿,你看那二狼娶了個內蒙媳婦,咱家三狼又說下個東北姑娘,咱家老四以後說不定帶回家個外國女人,到那時四個兒子綁乘轎子把你抬上到鳳棲街裏轉一圈,那才叫風光”。
狼婆娘急忙擺手:“不指望,不指望。隻要兒女們過得順順當當,比啥都強。親家母你給咱到菜園子割些韭菜,過年時還剩下一點麥麵,咱今中午吃韭菜餃子,反正我估計三狼這幾天就快回來了,是媒不是媒,也得七八回,這一次三狼的媳婦全靠你了”。
劉媒婆也是一個愛戴高帽子的主兒,一見狼婆娘吹捧她,馬上拍胸膛保證:“沒麻達(沒問題),三狼的媳婦包在我身上”!兩親家母互相吹捧,把個屋子差點抬了起來,那春花抿嘴而笑,感覺到兩個老人好像兩個活寶。
飯剛做好漏鬥子和大狼從瓦溝鎮回來了,帶回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郭麻子把林掌櫃馬隊扣留下來了,從貨物裏發現了大煙(鴉片)。給林掌櫃趕腳的漢子全部被郭麻子羈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