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古今天下(上).
星疏月隱,夜sè如墨如醉。
當蕭漠離開蕭府的時候,天sè已經完全暗了下來。
蕭漠並不清楚張衍聖為何會在這個時候宴請自己。
按常理來講,蕭漠回京不過兩日,疲倦經年,正是需要偷閑休息、與家人團聚之時,並不希望有人打擾,這是人之常情,所有人都明白。所以本不會有什麽人在這般時候不開眼的打擾蕭漠,否則大有可能會自討沒趣。
而張衍聖此人,又一向做事謹慎細心、善悉人心,更不可能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麽一想,張衍聖宴請蕭漠的原因,就不得不讓人深究了。
然而,不管張衍聖的目的為何,對於這突然而來的宴請,蕭漠的心底深處,還是很感ji的。
無他,方才與蕭家上下談話時,那種四處彌漫的尷尬氣氛,讓蕭漠很不適應,他也很不擅長處理這類情況。
所以,張衍聖的帖子,正好讓蕭漠有了“逃走”的理由。
來到府外,蕭漠還在思考自己該如何消除蕭家上下尤其是祖母劉氏的心結時,鄧尚全早已是準備妥當,來到蕭漠身旁,問道:“少爺,這一路您是坐轎子還是乘馬車?”
蕭漠猶豫了一下後,說道:“馬車吧。”
京城之地,經過楚朝百餘年的經營,早已是頗具規模,所有道路皆是鋪上了石板,看起來頗為工整,但也僅僅隻是“看起來工整”罷了,再加上此時馬車的製造工藝尚未完整,乘馬車而行,快是快了,但依然有些顛簸。
但與馬車相比,蕭漠更不喜歡轎子,四麵遮掩讓人氣悶不說,那搖搖晃晃的節奏,吱吱呀呀的聲音,讓蕭漠一坐進去就想睡覺。
尤其是上元戰事結束之後,或許是因為透支了身心元氣的緣故,蕭漠越發的容易疲憊,所以每次一乘轎子,腦子就昏昏沉沉的。
平時倒還罷了,與張衍聖會麵jiāo談,必須要保持一顆清醒的腦子。
被鄧尚全扶上馬車之時,蕭漠心底暗暗歎息一聲,如果不是他現在身份貴重、知名度也太高,他倒是寧願步行的,乘坐馬車雖然不會讓蕭漠犯困,但顛簸之苦亦是難受。
待蕭漠在馬車中坐定後,鄧尚全也坐到了馬夫身旁,作為蕭漠的長隨,他對蕭漠的身體狀況最是清楚,扭頭說道:“少爺,明兒個我去請位太醫院的太醫幫您再探探脈吧,這些日子你的身子一直就不大對勁,雖然回京前找大夫看過,但那些大夫畢竟能力有限,再讓太醫們檢查一下也好放心,小心總無大錯。”
蕭漠點了點頭,道:“應該隻是透支了元氣罷了,不過再檢查一下也好……你去請太醫的時候莫要聲張,否則讓別人知道了,又是一堆麻煩。”
因為不想讓家人擔心,亦不想在外人麵前表現自己的虛弱,所以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蕭漠一直瞞著,除了鄧尚全,並沒有幾人知曉。
“知道了。”
鄧尚全應聲時,看到蕭漠又在不住的rou著左肩,眼中不由lu出擔心之sè。
主持上元城之戰時,蕭漠的臂膀曾受過箭傷,雖然不重,也早已愈合,但總是時不時有些酸麻,為此鄧尚全專mén問過不少大夫,明白這是體內元氣恢複太慢的表現。{yd/首發文字}考慮到蕭漠在上元城時的種種疲憊勞心,再考慮到蕭漠自幼體弱多病,這般狀況雖說是合情合理,但卻也更讓人擔心。
~~~~~~~~~~~~~~~~~~~~~~~~~~~~~~~~~~~~~~~~
張衍聖宴請蕭漠的地方名為“歸晚軒”,在京城之中頗有名氣。
當蕭漠來到“歸晚軒”mén前時,張衍聖早已是在那裏候著。
待蕭漠步下馬車後,張衍聖迎到蕭漠麵前,笑道:“子柔,沒想到你竟然真的來了,得到回信時,我還當自己聽錯了,本以為你這段時間隻會一心想著偷閑躲懶,不會與人往來應酬呢。”
說話間,張衍聖也不客套,挽著蕭漠的胳膊,向“歸晚軒”頂樓走去。
蕭漠亦笑,道:“原來你說要宴請我,隻是一句客套話,本沒想讓我來。”
呼吸之間,聞到張衍聖身上酒味鬱鬱,似乎已經喝了不少,再看“歸晚軒”之內,除了蕭漠、張衍聖,再無其他食客,應該是被張衍聖包場了,於是又問道:“除了宴請我之外,你還請了誰?”
張衍聖搖頭,道:“除了你之外,哪裏還有其他客人。”
說話間,兩人來到“歸晚軒”頂層,蕭漠抬頭一看,果然再無他人。
靠窗的位置上,溫著一壺酒,放六七道小菜,擺著兩副碗筷,正是張衍聖預定的位置。
引蕭漠落座後,張衍聖舉杯自嘲道:“今夜本yu在此自斟自飲,又覺得寥寥一人,不免寂寞,就想著找三兩知jiāo相陪,但舉杯四顧,卻發現知己難尋,雖然朋友不少,但皆隻是利益往來,找他們陪酒,又哪裏有絲毫快活可尋?思來想去,隻想到了你。所以雖然明知道你這些日子不想與人應酬,但還是厚顏找人給你送了帖子,本隻是一絲期望,卻沒想到你竟然真的來了。”
蕭漠亦舉杯,笑道:“子佳如此看待,真是讓我受寵若驚。”
見蕭漠隱隱間有推辭之意,張衍聖也不惱,隻是歎聲說道:“在世人眼中,我是當朝宰相之孫,而非張衍聖,但在子柔眼中,張衍聖首先是張衍聖,而後才是當朝宰相之孫,僅此一點,子柔你就已是我的知己了。”
見張衍聖神sè誠摯,蕭漠亦沒有再否認。事實上,與張衍聖相識後,蕭漠確實會不由自主的把張謙和張衍聖分開看待――這並非因為後世習慣,而是在蕭漠看來,張謙雖然勢大深沉,但其本質亦不過是個為己牟利的政客罷了,所行所想,也因此都有跡可循。但張衍聖的本質是什麽?蕭漠看不清楚,隻是隱隱覺得,這個張衍聖要比張謙危險得多,但究其深細,卻又說不清楚,仿佛隻是錯覺。
說話間,兩人酒杯輕碰,蕭漠隻是輕輕一抿,張衍聖卻一飲而盡,神sè蕭蕭,似乎落寞,又似乎煩悶,蕭漠看在眼裏,卻沒有詢問。
放下酒杯後,蕭漠問道:“子佳歸來不過兩日,怎麽不在宰相府與家人團聚,反而孤身一人,跑到這裏喝酒?”
張衍聖苦笑道:“無他,被祖父給趕出來了。”
“趕出來了?”蕭漠先是訝然,但轉瞬間已是明白,問道:“因為你想外放為官的事?”
張衍聖默然,隻是點頭,不住飲酒。
在楚朝,所謂的文人治國,一直有些過猶不及,就以廟堂上的那些相宰閣老們為例,他們之所以能官居高位,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能力有多出眾、履曆有多耀眼,而大都僅僅隻是因為聲望大、才氣高、資曆深,能收攏士子之心,而不像後世那樣,想要入主中樞,必須要有治理地方的經驗。
所以張衍聖想要外放為官,會遭到張謙反對,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在張謙看來,隻有立足中樞,才是為官正途,也隻有立足中樞,才可以不斷的加深聖眷、穩固勢力、增長名望資曆,即順風順水,日後又可名正言順的替換他入閣為相,保持張家的權勢與富貴。
這是張謙給張衍聖設計的道路,並一直都在為此而努力著。
想到這裏,蕭漠歎息道:“宰相大人恐怕不會讓你外放為官的,而沒有他的同意,陛下顧及情麵,怕也不會同意。子佳有為民辦事的心固然好,但這次卻莽撞了,不該這麽早就把自己心思給說出來。”
張衍聖點頭,盯著酒杯,喃喃道:“是啊,祖父他不會讓我外放為官的,現在他隻是一心想借著我的功勞和聖眷,穩固宰相府的地位,又哪裏會真的在意我的意思?”
張衍聖的這番話可謂是對長輩的大不敬,一時間,蕭漠不知自己該如何接話。
也不待蕭漠接話,張衍聖緩緩說道:“一輩子爭權奪利、勾心鬥角,臨老有了權勢地位,卻又如履薄冰、誠惶誠恐,百年之後,除了權臣之名,什麽都留不下……我從小就跟在祖父身邊,看他如何做事,學他如何做事,也一直在盡力的模仿他,他的路如何走,路的盡頭是什麽,我早已曉得,但我不想再重複他的活法了……”
說著,張衍聖又與蕭漠碰杯,蕭漠依然輕輕一抿,張衍聖依然一飲而盡。
沉默片刻後,蕭漠說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身不由己,本就是這世間必然。”
張衍聖亦沉默片刻,突然轉換話題,說道:“這次應戰草原蠻夷,子柔你在上元城禦敵,又一心撲在戰事上,恐怕見得不多,也想的不多,而我領兵於敵後,卻見識到了許多,也想了許多。‘易子而食’、‘割rou喂子”這些事情,從前對我而言,不過是書本上的一段枯燥描述,但那段時間,卻是每時每刻都在身邊發生,種種人間慘劇,仿若地獄,言語詞匯,無法描述萬一。”
或許是這些話憋在心裏太久,張衍聖一改從前的習慣,在蕭漠耳邊不斷傾訴著。
“不怕子柔你笑話,這些話我也隻對你說,當初我與你一同領兵迎戰草原蠻夷,祖父他就很不高興,即怕我出什麽意外,又怨我si做主張,甚至準備親手打斷我的tui,向外推說是從馬上摔下來摔斷的,從而辭掉這份差事,結果被我逃了。”
說著,張衍聖自嘲一笑,繼續說道:“那個時候,我其實並沒有什麽憂國憂民的心思,隻是想著,就這麽任xing一回,好讓我將來臨老臨死之際,有點可值得懷念的東西,就已是一生無憾。待戰後歸京,我就會將這份任xing收起來,從此認命,再無他想,循著祖父的安排,入朝入閣,做官掌權,盡一生之力,保張家百年繁盛。可是,當我在北地領兵作戰時,見到那種種人間慘劇,我又覺得,我應該多做點什麽實事,而不是一輩子學祖父那樣,隻知道朝事和黨爭,到了最後自己都漸漸變得麻木,仿佛人之一生本就應該如此。”
又是一杯酒下肚。
蕭漠覺得張衍聖有些醉了,否則他不會如此話多。但又覺得張衍聖沒醉,因為張衍聖的眼神愈加的明亮了。
蕭漠沒有接話,隻是親手將張衍聖的酒杯倒滿。
窗外風聲隱隱呼嘯著,兩人猶自不覺,隻是一說一聽。
“所以,回京之後,我就向陛下請求外放為官,從小到大,我見慣了種種利益相爭、勾心鬥角,我不想再參與其中,我隻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世間少點慘事,也讓自己心底更踏實一些,但祖父他終究不會理解……”
如若旁人,聽到張衍聖如此說,恐怕大都會嗤之以鼻,認為張衍聖這是在做戲了。
一個衣食無憂生活奢華的世家子弟,會有如此愛民之心?會理解百姓的疾苦?
但張衍聖言語間卻很認真,神sè間也很真摯。聯想到張衍聖在戰後的所言所行,蕭漠竟是不由的信了幾分。
甚至於,隱約間蕭漠已是猜出了張衍聖這番心理轉變的究竟。
張衍聖出身名mén,衣食無憂,從小就過著想要什麽就有什麽的生活,再加上他聰慧過人,年紀輕輕就已是名揚當世,可以說,世人所追求的一切――名、利、權勢,張衍聖早就已是輕輕鬆鬆的全得到了。
但人活於世,總是需要一個目標。張謙給張衍聖定的目標,是讓張衍聖像他那樣,入朝為官,入閣為相,一輩子與人相爭相鬥,以保持宰相府的百年興盛。
但那是張謙的目標,而不是張衍聖的目標,這般將人生目標強加於張衍聖,反而讓張衍聖心生抗拒。
如若是普通的世家子弟,在人生無憂亦無動力的情況下,早已是huā天酒地、紈絝一生了,畢竟這種生活態度亦算得上是一種麻痹。
可惜他是張衍聖,從小的詩書熏陶以及自律養成,讓他根本不會選擇這條道路。
所以,張衍聖雖然才華橫溢、名揚當世,但本質上,卻隻是一個空殼子,雖不能說如同行屍走rou,但說他是張謙的一個提線木偶,卻再也恰當不過,沌沌,茫不知前路,隻是受張謙cào控,什麽時候該做什麽事,什麽時候該說什麽話,自幼教育之下,早已被人規定,也早已習慣成自然。
在這種情況下,張衍聖空虛之餘,自是會下意識的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當初他會隨蕭漠一同迎戰草原聯軍,未嚐就沒有這方麵的原因。
而後,見識到蠻夷掠過的人間地獄,張衍聖隻要本xing不壞,就會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麽,與此同時,他又在下意識的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於是一切自然而然――而這一切流於言表,就是一片愛民為民之心。
如果當真如此,蕭漠就應該羞愧了,無論張衍聖的愛民為民之心因何而生,總比蕭漠的人生目標要崇高太多太多。
不過,這一切都隻是蕭漠的推測,雖然自覺合理,但像張衍聖這般世家子弟,會如此憂國愛民,總是讓人難以相信,更何況,誰又能保證,張衍聖此時此刻,對蕭漠的所言所行,不會是做戲?
所以,蕭漠隻信了五分。
而讓蕭漠心生懷疑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張衍聖在戰後的種種轉變,讓蕭漠心底所產生的那些危險感。
憂國憂民的心思,本不應該讓人覺得危險的。
~~~~~~~~~~~~~~~~~~~~~~~~~
ps:本書開始進入轉折點,也可以說是進入後半部了,所以這段時間更新的有些慢了,但經過這些日子的思考,該考慮的都已經考慮到了,更新會慢慢加速。
星疏月隱,夜sè如墨如醉。
當蕭漠離開蕭府的時候,天sè已經完全暗了下來。
蕭漠並不清楚張衍聖為何會在這個時候宴請自己。
按常理來講,蕭漠回京不過兩日,疲倦經年,正是需要偷閑休息、與家人團聚之時,並不希望有人打擾,這是人之常情,所有人都明白。所以本不會有什麽人在這般時候不開眼的打擾蕭漠,否則大有可能會自討沒趣。
而張衍聖此人,又一向做事謹慎細心、善悉人心,更不可能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麽一想,張衍聖宴請蕭漠的原因,就不得不讓人深究了。
然而,不管張衍聖的目的為何,對於這突然而來的宴請,蕭漠的心底深處,還是很感ji的。
無他,方才與蕭家上下談話時,那種四處彌漫的尷尬氣氛,讓蕭漠很不適應,他也很不擅長處理這類情況。
所以,張衍聖的帖子,正好讓蕭漠有了“逃走”的理由。
來到府外,蕭漠還在思考自己該如何消除蕭家上下尤其是祖母劉氏的心結時,鄧尚全早已是準備妥當,來到蕭漠身旁,問道:“少爺,這一路您是坐轎子還是乘馬車?”
蕭漠猶豫了一下後,說道:“馬車吧。”
京城之地,經過楚朝百餘年的經營,早已是頗具規模,所有道路皆是鋪上了石板,看起來頗為工整,但也僅僅隻是“看起來工整”罷了,再加上此時馬車的製造工藝尚未完整,乘馬車而行,快是快了,但依然有些顛簸。
但與馬車相比,蕭漠更不喜歡轎子,四麵遮掩讓人氣悶不說,那搖搖晃晃的節奏,吱吱呀呀的聲音,讓蕭漠一坐進去就想睡覺。
尤其是上元戰事結束之後,或許是因為透支了身心元氣的緣故,蕭漠越發的容易疲憊,所以每次一乘轎子,腦子就昏昏沉沉的。
平時倒還罷了,與張衍聖會麵jiāo談,必須要保持一顆清醒的腦子。
被鄧尚全扶上馬車之時,蕭漠心底暗暗歎息一聲,如果不是他現在身份貴重、知名度也太高,他倒是寧願步行的,乘坐馬車雖然不會讓蕭漠犯困,但顛簸之苦亦是難受。
待蕭漠在馬車中坐定後,鄧尚全也坐到了馬夫身旁,作為蕭漠的長隨,他對蕭漠的身體狀況最是清楚,扭頭說道:“少爺,明兒個我去請位太醫院的太醫幫您再探探脈吧,這些日子你的身子一直就不大對勁,雖然回京前找大夫看過,但那些大夫畢竟能力有限,再讓太醫們檢查一下也好放心,小心總無大錯。”
蕭漠點了點頭,道:“應該隻是透支了元氣罷了,不過再檢查一下也好……你去請太醫的時候莫要聲張,否則讓別人知道了,又是一堆麻煩。”
因為不想讓家人擔心,亦不想在外人麵前表現自己的虛弱,所以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蕭漠一直瞞著,除了鄧尚全,並沒有幾人知曉。
“知道了。”
鄧尚全應聲時,看到蕭漠又在不住的rou著左肩,眼中不由lu出擔心之sè。
主持上元城之戰時,蕭漠的臂膀曾受過箭傷,雖然不重,也早已愈合,但總是時不時有些酸麻,為此鄧尚全專mén問過不少大夫,明白這是體內元氣恢複太慢的表現。{yd/首發文字}考慮到蕭漠在上元城時的種種疲憊勞心,再考慮到蕭漠自幼體弱多病,這般狀況雖說是合情合理,但卻也更讓人擔心。
~~~~~~~~~~~~~~~~~~~~~~~~~~~~~~~~~~~~~~~~
張衍聖宴請蕭漠的地方名為“歸晚軒”,在京城之中頗有名氣。
當蕭漠來到“歸晚軒”mén前時,張衍聖早已是在那裏候著。
待蕭漠步下馬車後,張衍聖迎到蕭漠麵前,笑道:“子柔,沒想到你竟然真的來了,得到回信時,我還當自己聽錯了,本以為你這段時間隻會一心想著偷閑躲懶,不會與人往來應酬呢。”
說話間,張衍聖也不客套,挽著蕭漠的胳膊,向“歸晚軒”頂樓走去。
蕭漠亦笑,道:“原來你說要宴請我,隻是一句客套話,本沒想讓我來。”
呼吸之間,聞到張衍聖身上酒味鬱鬱,似乎已經喝了不少,再看“歸晚軒”之內,除了蕭漠、張衍聖,再無其他食客,應該是被張衍聖包場了,於是又問道:“除了宴請我之外,你還請了誰?”
張衍聖搖頭,道:“除了你之外,哪裏還有其他客人。”
說話間,兩人來到“歸晚軒”頂層,蕭漠抬頭一看,果然再無他人。
靠窗的位置上,溫著一壺酒,放六七道小菜,擺著兩副碗筷,正是張衍聖預定的位置。
引蕭漠落座後,張衍聖舉杯自嘲道:“今夜本yu在此自斟自飲,又覺得寥寥一人,不免寂寞,就想著找三兩知jiāo相陪,但舉杯四顧,卻發現知己難尋,雖然朋友不少,但皆隻是利益往來,找他們陪酒,又哪裏有絲毫快活可尋?思來想去,隻想到了你。所以雖然明知道你這些日子不想與人應酬,但還是厚顏找人給你送了帖子,本隻是一絲期望,卻沒想到你竟然真的來了。”
蕭漠亦舉杯,笑道:“子佳如此看待,真是讓我受寵若驚。”
見蕭漠隱隱間有推辭之意,張衍聖也不惱,隻是歎聲說道:“在世人眼中,我是當朝宰相之孫,而非張衍聖,但在子柔眼中,張衍聖首先是張衍聖,而後才是當朝宰相之孫,僅此一點,子柔你就已是我的知己了。”
見張衍聖神sè誠摯,蕭漠亦沒有再否認。事實上,與張衍聖相識後,蕭漠確實會不由自主的把張謙和張衍聖分開看待――這並非因為後世習慣,而是在蕭漠看來,張謙雖然勢大深沉,但其本質亦不過是個為己牟利的政客罷了,所行所想,也因此都有跡可循。但張衍聖的本質是什麽?蕭漠看不清楚,隻是隱隱覺得,這個張衍聖要比張謙危險得多,但究其深細,卻又說不清楚,仿佛隻是錯覺。
說話間,兩人酒杯輕碰,蕭漠隻是輕輕一抿,張衍聖卻一飲而盡,神sè蕭蕭,似乎落寞,又似乎煩悶,蕭漠看在眼裏,卻沒有詢問。
放下酒杯後,蕭漠問道:“子佳歸來不過兩日,怎麽不在宰相府與家人團聚,反而孤身一人,跑到這裏喝酒?”
張衍聖苦笑道:“無他,被祖父給趕出來了。”
“趕出來了?”蕭漠先是訝然,但轉瞬間已是明白,問道:“因為你想外放為官的事?”
張衍聖默然,隻是點頭,不住飲酒。
在楚朝,所謂的文人治國,一直有些過猶不及,就以廟堂上的那些相宰閣老們為例,他們之所以能官居高位,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能力有多出眾、履曆有多耀眼,而大都僅僅隻是因為聲望大、才氣高、資曆深,能收攏士子之心,而不像後世那樣,想要入主中樞,必須要有治理地方的經驗。
所以張衍聖想要外放為官,會遭到張謙反對,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在張謙看來,隻有立足中樞,才是為官正途,也隻有立足中樞,才可以不斷的加深聖眷、穩固勢力、增長名望資曆,即順風順水,日後又可名正言順的替換他入閣為相,保持張家的權勢與富貴。
這是張謙給張衍聖設計的道路,並一直都在為此而努力著。
想到這裏,蕭漠歎息道:“宰相大人恐怕不會讓你外放為官的,而沒有他的同意,陛下顧及情麵,怕也不會同意。子佳有為民辦事的心固然好,但這次卻莽撞了,不該這麽早就把自己心思給說出來。”
張衍聖點頭,盯著酒杯,喃喃道:“是啊,祖父他不會讓我外放為官的,現在他隻是一心想借著我的功勞和聖眷,穩固宰相府的地位,又哪裏會真的在意我的意思?”
張衍聖的這番話可謂是對長輩的大不敬,一時間,蕭漠不知自己該如何接話。
也不待蕭漠接話,張衍聖緩緩說道:“一輩子爭權奪利、勾心鬥角,臨老有了權勢地位,卻又如履薄冰、誠惶誠恐,百年之後,除了權臣之名,什麽都留不下……我從小就跟在祖父身邊,看他如何做事,學他如何做事,也一直在盡力的模仿他,他的路如何走,路的盡頭是什麽,我早已曉得,但我不想再重複他的活法了……”
說著,張衍聖又與蕭漠碰杯,蕭漠依然輕輕一抿,張衍聖依然一飲而盡。
沉默片刻後,蕭漠說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身不由己,本就是這世間必然。”
張衍聖亦沉默片刻,突然轉換話題,說道:“這次應戰草原蠻夷,子柔你在上元城禦敵,又一心撲在戰事上,恐怕見得不多,也想的不多,而我領兵於敵後,卻見識到了許多,也想了許多。‘易子而食’、‘割rou喂子”這些事情,從前對我而言,不過是書本上的一段枯燥描述,但那段時間,卻是每時每刻都在身邊發生,種種人間慘劇,仿若地獄,言語詞匯,無法描述萬一。”
或許是這些話憋在心裏太久,張衍聖一改從前的習慣,在蕭漠耳邊不斷傾訴著。
“不怕子柔你笑話,這些話我也隻對你說,當初我與你一同領兵迎戰草原蠻夷,祖父他就很不高興,即怕我出什麽意外,又怨我si做主張,甚至準備親手打斷我的tui,向外推說是從馬上摔下來摔斷的,從而辭掉這份差事,結果被我逃了。”
說著,張衍聖自嘲一笑,繼續說道:“那個時候,我其實並沒有什麽憂國憂民的心思,隻是想著,就這麽任xing一回,好讓我將來臨老臨死之際,有點可值得懷念的東西,就已是一生無憾。待戰後歸京,我就會將這份任xing收起來,從此認命,再無他想,循著祖父的安排,入朝入閣,做官掌權,盡一生之力,保張家百年繁盛。可是,當我在北地領兵作戰時,見到那種種人間慘劇,我又覺得,我應該多做點什麽實事,而不是一輩子學祖父那樣,隻知道朝事和黨爭,到了最後自己都漸漸變得麻木,仿佛人之一生本就應該如此。”
又是一杯酒下肚。
蕭漠覺得張衍聖有些醉了,否則他不會如此話多。但又覺得張衍聖沒醉,因為張衍聖的眼神愈加的明亮了。
蕭漠沒有接話,隻是親手將張衍聖的酒杯倒滿。
窗外風聲隱隱呼嘯著,兩人猶自不覺,隻是一說一聽。
“所以,回京之後,我就向陛下請求外放為官,從小到大,我見慣了種種利益相爭、勾心鬥角,我不想再參與其中,我隻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世間少點慘事,也讓自己心底更踏實一些,但祖父他終究不會理解……”
如若旁人,聽到張衍聖如此說,恐怕大都會嗤之以鼻,認為張衍聖這是在做戲了。
一個衣食無憂生活奢華的世家子弟,會有如此愛民之心?會理解百姓的疾苦?
但張衍聖言語間卻很認真,神sè間也很真摯。聯想到張衍聖在戰後的所言所行,蕭漠竟是不由的信了幾分。
甚至於,隱約間蕭漠已是猜出了張衍聖這番心理轉變的究竟。
張衍聖出身名mén,衣食無憂,從小就過著想要什麽就有什麽的生活,再加上他聰慧過人,年紀輕輕就已是名揚當世,可以說,世人所追求的一切――名、利、權勢,張衍聖早就已是輕輕鬆鬆的全得到了。
但人活於世,總是需要一個目標。張謙給張衍聖定的目標,是讓張衍聖像他那樣,入朝為官,入閣為相,一輩子與人相爭相鬥,以保持宰相府的百年興盛。
但那是張謙的目標,而不是張衍聖的目標,這般將人生目標強加於張衍聖,反而讓張衍聖心生抗拒。
如若是普通的世家子弟,在人生無憂亦無動力的情況下,早已是huā天酒地、紈絝一生了,畢竟這種生活態度亦算得上是一種麻痹。
可惜他是張衍聖,從小的詩書熏陶以及自律養成,讓他根本不會選擇這條道路。
所以,張衍聖雖然才華橫溢、名揚當世,但本質上,卻隻是一個空殼子,雖不能說如同行屍走rou,但說他是張謙的一個提線木偶,卻再也恰當不過,沌沌,茫不知前路,隻是受張謙cào控,什麽時候該做什麽事,什麽時候該說什麽話,自幼教育之下,早已被人規定,也早已習慣成自然。
在這種情況下,張衍聖空虛之餘,自是會下意識的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當初他會隨蕭漠一同迎戰草原聯軍,未嚐就沒有這方麵的原因。
而後,見識到蠻夷掠過的人間地獄,張衍聖隻要本xing不壞,就會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麽,與此同時,他又在下意識的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於是一切自然而然――而這一切流於言表,就是一片愛民為民之心。
如果當真如此,蕭漠就應該羞愧了,無論張衍聖的愛民為民之心因何而生,總比蕭漠的人生目標要崇高太多太多。
不過,這一切都隻是蕭漠的推測,雖然自覺合理,但像張衍聖這般世家子弟,會如此憂國愛民,總是讓人難以相信,更何況,誰又能保證,張衍聖此時此刻,對蕭漠的所言所行,不會是做戲?
所以,蕭漠隻信了五分。
而讓蕭漠心生懷疑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張衍聖在戰後的種種轉變,讓蕭漠心底所產生的那些危險感。
憂國憂民的心思,本不應該讓人覺得危險的。
~~~~~~~~~~~~~~~~~~~~~~~~~
ps:本書開始進入轉折點,也可以說是進入後半部了,所以這段時間更新的有些慢了,但經過這些日子的思考,該考慮的都已經考慮到了,更新會慢慢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