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文武之爭.


    所謂“留名入殿之禮”,是指某些文官武將,當他們的聲望、功勳達到了某種程度,為朝野上下所共同認可之後,則效仿建國初時楚太祖封賞功勳之舉,將其畫像提字懸掛於“集英殿”兩壁的儀式,以此流芳百世,為後人所瞻仰膜拜。


    可以說,這般儀式,乃是對楚朝為人臣子者的最高肯定,文臣武將一生難求的無上榮耀。


    近兩百年來,多少青年才俊,多少大儒名士,之所以放棄自由布衣之身,進入官場朝廷,委曲求全,小心翼翼,蹣跚前行,一生所求,正是為了這般榮耀。然而或是因為機緣,或是因為能力,或是因為其他,哪怕最終位極人臣,卻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及。


    事實上,自當年楚太祖建國後首次封賞,將三十三位文官武將的畫像懸於“集英殿”內之後,一百七十四年來,能得此榮譽者,不過區區十一人,且大都已是這些人因老請辭甚至逝世之後的事情了。


    但很顯然,在大廈將傾之際力挽狂瀾、將氣勢洶洶的草原聯軍逼得求和稱臣的蕭漠、張衍聖、八賢王三人,已是有足夠資格留畫字於“集英殿”。


    然而,且不說剛剛年過四旬的八賢王,蕭漠與張衍聖兩人虛歲不過二十,以這般年紀卻獲得如此榮耀,莫說楚朝,已是近乎自古未有,也由不得眾文武心中暗生羨慕嫉妒之意了。


    可以說,經此之後,隻要不出什麽大的意外,兩人的位極人臣之路,已是一片坦途。


    絲竹鍾鼎之聲中,在一眾文武羨慕的眼神注視之下,蕭漠、張衍聖和八賢王快步走到眾臣之前,於禦階之下站定。


    雖然依舊有大臣對八賢王入朝主政的事情感到不快,但在費三貴宣布儀式開始後,卻皆是強壓下心中的不滿,肅容靜聲,神色嚴肅,帶著濃濃的羨慕或嫉妒,靜靜的注視著儀式的進行,不敢有絲毫喧嘩。


    “留名入殿之禮”,在眾文武眼中的崇高地位,可見一斑。


    “集英殿”很簡陋,儀式也頗為簡單,卻無比隆重。


    隻見隨著絲竹鍾鼎之聲響起,楚靈帝已是親自從皇座上站起身來,緩步走到蕭漠、張衍聖、八賢王三人身前,隨於身後的費三貴則在楚靈帝站定後,揚聲道:“禮起!!”


    話聲剛落,就見幾名宦官內臣搬著一方矮案從側殿走出,但於半路,就被一眾大學士們接手,不顧身份地位,親自搬至三人身前。


    而張謙則手捧著三卷畫冊,來到了楚靈帝身後。


    按照事先的安排,蕭漠、張衍聖、八賢王三人,分別於矮案之後站定。


    在楚靈帝揚手之間,鍾鳴絲竹之聲驟止。


    然後就見楚靈帝先是從張謙手中接過一冊畫卷,當眾展開,示眾於百官,卻見上麵畫著八賢王的全身肖像,身著九蟒王袍,身形英挺,氣質間的英明幹練,於三尺畫像之內,盡顯無疑。


    然而,看著眼前的畫像,蕭漠卻是不由一愣,他科舉前後多於楚靈帝相處,相互之間經常交流探討諸般文人技藝,自然識得,這幅畫像,出自於楚靈帝的手筆。


    看這畫像的工藝精度,可知沒有三五日時間絕不可能完工,想想接下來自己與張衍聖的畫像恐怕也是由楚靈帝親手完成,卻是讓蕭漠一時間思緒複雜,哭笑不得――不知道自己該是感動於楚靈帝的寵信厚愛?還是該讚歎於楚靈帝的才華橫溢、妙手生花?又或者無奈於楚靈帝竟會在這政務繁多的日子裏,做這些絕不該由他來完成的無聊事情?


    不過,看著眼前楚靈帝那略帶得意的神情,蕭漠心中暗暗歎息一聲,最終卻是沒有露出任何異樣神情。


    怎樣的人,怎樣的性子,有些真的是天生注定,沒有環境人際的巨變,根本無從改變。


    而就在蕭漠若有所思之際,楚靈帝已是揚聲說道:“田氏子孫徵,宗室皇親,太祖之後人,睿智英武,素有賢名,多年來為朕為國,功勳無數,大楚一百七十三年,於我朝危難之際,不懼危險,禦敵於外,揚我國威,殺敵無數,招草原百族歸華……今日天地祖先見證,特留畫像題字於‘集英殿’,以前示古人,後勵來者!!”


    說著,楚靈帝將八賢王的畫像平鋪於八賢王麵前。


    然後,楚靈帝從張謙手中接過第二幅畫像,展開示眾後,卻是蕭漠的全身畫像,正如蕭漠所料的那般,依然是出自楚靈帝的手筆。


    麵容氣質,依然是栩栩如生,然而楚靈帝手持畫像來到蕭漠身前後,看著眼前的蕭漠,又看了一眼手中的畫像,卻是不引人注意的眉頭一皺。


    這是因為,蕭漠的畫像乃是楚靈帝根據自己先前的印象所畫,雖然栩栩如生,卻沒想到經曆了上元城之戰,蕭漠的氣質之間已是出現了些許微妙的變化,儒雅淡漠雖然依舊,卻多了些許果斷決絕,以及一些無法言喻的神情氣質。


    這種變化並不明顯,尋常人根本看不出來,但楚靈帝一向與蕭漠相熟,又是親自作畫者,人與畫冊兩相對比之下,自是敏銳的發現了不同。


    對於楚靈帝而言,這幾乎是不可原諒的失誤!!


    隻是,在這般情景之下,卻是容不得楚靈帝再花上三五天的時間重新作畫了,隻得暗暗歎息一聲表示遺憾,看向蕭漠的眼神略帶歉意,然後再次揚聲道:“蕭氏子孫漠,才華橫溢,品行高潔,文采品行名滿天下,世人敬之。三元及第入朝,留名百世;於大楚一百七十三年,蠻夷侵楚之時,自請禦敵,阻蠻夷於上元城下,殺敵無數,保大楚萬萬百姓之安定,逼蠻夷求和稱臣,折服四方,揚我國威,功勳卓著……今日天地祖先見證,特留畫像題字於‘集英殿’,以前示古人,後勵來者!!”


    說著,楚靈帝又將蕭漠的畫卷鋪放於蕭漠麵前,然後走到了張衍聖身前,展開了張衍聖的畫冊。


    畫像依然是楚靈帝的手筆,但這次楚靈帝卻沒有發現任何不妥。


    說起來,戰事之後,蕭漠、八賢王、張衍聖三人,變化最大者,莫過於張衍聖。


    然而張衍聖的變化不在於氣質相貌,而是誌向心思這般更飄渺的事物,所以變化雖然最大,卻也最為隱晦,再加上楚靈帝對張衍聖不似蕭漠、八賢王這般相熟,卻沒有絲毫察覺。


    隻見楚靈帝揚聲道:“張氏子孫張衍聖,丞相張謙之孫,才思敏捷,品行優良,世人公知,名聲傳於天下早矣,更於大楚一百七十三年,蠻夷侵楚之時,自請禦敵,收淪陷之地九城三十餘縣,殺敵無數,救百姓於水火,功勳卓著……今日天地祖先見證,特留畫像題字於‘集英殿’,以前示古人,後勵來者!!”


    隨著楚靈帝將張衍聖的畫像放於張衍聖麵前,鍾鳴聲中,費三貴揚聲宣布儀式的下一步。


    “賢臣題字了~~~~!!!”


    隨著費三貴話聲落下,張謙從身旁宦官手中接過三副筆墨,一一擺放在蕭漠、張衍聖與八賢王三人麵前。


    接著,楚靈帝更是親自為三人研墨遞筆,仿若一位老齡書童,絲毫沒有顧忌自己的皇帝身份,而百官見證,也是視為理所當然。


    在這個時候,主角隻有一個,不是皇帝,不是百官,而是留畫題字於“集英殿”的蕭漠、張衍聖、八賢王田徵!!


    接過楚靈帝親手遞來的兔毫,蕭漠一臉沉思。


    根據之前禮部的告知,蕭漠知道,在這個時候,應該是自己題字於畫像之側,盡述自己的誌向,以示君臣相歡,盡忠愛國,並激勵後來者。


    在此之前,對於自己應該寫些什麽,蕭漠想了很多,真心所想,又或是虛假應對,然後又一一否決,總覺得不適合。


    本來蕭漠已經決定,在這個時候寫一些虛話假話,“忠君愛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雲雲,應付過去也就是了。


    但是,看著周圍眾人的羨慕熱切,想到今日此時,這般儀式所代表的種種意義,蕭漠卻又不想這麽做了。


    難道自己要在百年之後,留給後世人一個虛假的自己?


    然而,誌向?自己真的有嗎?


    如果往前,自己的誌向就是在這個年代搏得富貴地位,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不再受他人的欺壓侮辱的話,那麽如今已是實現了不說,這般誌向在這“集英殿”裏,在古人映襯、今人見證、後人緬懷之下,未免太過不合適,上不得台麵。


    如果往後,對於所謂的“誌向”,蕭漠更是茫然――雖然他前與王翰結盟,但並不像王翰那樣重視權力地位,隻是為了日後如若張謙繼續打壓自己的話,可以多一個幫手盟友;雖然他後與八賢王聯黨,但那隻是八賢王手段過於厲害,讓他不得不妥協,實際上他並不想像八賢王那樣,以費盡一生樹敵無數的代價,來改革時政,保田氏江山於萬世。


    為家?所有能做的他都已經做到了。


    為國?他也不想過多的幹預曆史的進度――沒這個能力也沒這個必要……


    本質上,蕭漠這樣一個懶散淡漠的家夥,一向知足,甚至過於知足了。


    沉思之餘,蕭漠向著周圍看去,卻見八賢王與張衍聖已經動筆了,隻有自己一人,正持筆不動。


    然而,沒有任何人催促,包括楚靈帝在內,所有人都在靜靜以待。


    “如果這個時候,我將‘自有自在、富貴閑人’八字寫在畫側,會不會被所有惱羞成怒的同僚們暴打一頓?留畫題字於‘集英殿’,可是他們大多數人一生的追求啊……”


    蕭漠自嘲的想到。


    就在這個時候,八賢王與張衍聖已是落筆。


    蕭漠偷眼看去,隻見八賢王的題字落語,氣魄誌向最為宏大。


    “前方多荊棘,持刀獨往,千山萬水,跋涉年年,難?固然;無懼無悔?亦然!隻願江山社稷、百姓安生可萬年。”


    想到八賢王如今已是立下了改革諸般時政,欲與天下人為敵的決心,這般言論,無疑正是他的誌向,氣魄之大,讓人欽佩。


    其他人雖然不知道八賢王的誌向,但言語間保家衛國之心卻是誰都能看得出來,許多之前反感八賢王入朝參政的文武官員,讀著這般話語,看向八賢王的眼神,不由的多了一絲敬佩,而楚靈帝更是欣慰而笑。


    相比較八賢王,張衍聖的題字落語,最為隱晦,展現的氣魄誌向雖大,卻未免讓人摸不著頭腦。


    “人生在世,若庸庸,老死之際,名揚天下,位極人臣,又有何用?若立誌,證能力於世人,顯誌向於天下,即使落落孤人,世人不解,唾罵及身,百年之後,又有何憾?”


    挑不出毛病,但張衍聖究竟想表達些什麽,卻沒有人知道。尤其是張衍聖的祖父張謙,看到這般落語時,眼神之中滿是思索,神色複雜。


    就這樣,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蕭漠的身份。


    而蕭漠又暗思了片刻後,終於寫下了如下話語,說這是他的誌向,還不如說是他對自己今後人生的規劃。


    “人間萬物,自有其定律,順水推舟易,逆水而行難,家國之事,順勢則盡力,成之可稱幸,逆勢而為,則退而謀劃,失之亦可歸於命。百年之後,思及一生,為國為家,可有心?可出力?所作所為,可稱善?可無悔?終而不自責,足矣!!”


    如若說,張衍聖的落語題字,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那麽蕭漠寫下的言語,就讓人眉頭大皺了。


    滿眼皆是順逆,多有宿命之論,毫無氣魄不說,最重要的是,似乎言語之間,為君為國的心意,前所未有的少啊……


    從某方麵而言,蕭漠確實是一個宿命論者。


    於個人,他相信人可勝天,但那是在天命不與你認真計較的情況下,人生總有幸運與不幸,遇到不幸之時,憑借一時之努力,跋涉而過,可以算是勝天,然而人時有力窮,如若短時間內不幸之事接棟而至,無可止境,又能撐到幾時?


    於國家,蕭漠自信如若自己盡力而為,可稍稍加快曆史進度,甚至可以從某方麵稍稍改變曆史進程,但也僅此而已。某些規律,總是不可違背,至少蕭漠來到這個時代之後,從未出現過類似於要實現“君主立憲製”的遠大誌向――還遠遠沒達到那個時候。


    而這般落語題字,或許消極,或許毫無氣魄,讓人覺得軟弱,但確實是蕭漠的真實想法。


    沒有顧忌周圍文武怪異的眼神,蕭漠落筆靜立,表示自己已經完工,抬頭看去,卻見楚靈帝看著自己的題字滿臉笑意,對於信奉道家學說的他而言,看到這般言語不僅不生氣,反而覺得很合胃口。


    看到楚靈帝的神情,蕭漠微微一笑,突然覺得,楚靈帝或許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自己能遇到他,無疑是二世為人以來,最為幸運的事情。


    細細欣賞了一番三人的題字落語後,楚靈帝揮手示意間,費三貴高聲宣布著儀式的最後一步。


    “字畫懸壁了~~~~!!”


    隨著費三貴聲音落下,張謙將一根精製杆子奉到楚靈帝的手上。


    而楚靈帝則用杆子當先挑起八賢王的畫像題字,將之懸掛在禦座之側。


    蕭漠直到這個時候才發現,原來“集英殿”內,除了懸掛於兩側的畫像題字之外,在禦座之側下方,禦階兩側,還懸掛著三幅畫像,數量不如兩側顯眼,蕭漠又一直想著其他事情,竟是沒有發現。


    思考片刻,蕭漠已是恍然。


    當然楚太祖以家族勢力起家,身邊跟隨的族親自是不少,而楚朝立國之後,這些人自然成為了皇室宗親,其中不少都立下了莫大功勳。


    然而,“集英殿”冊封之後,如今日這般“留名入殿”時,卻是犯難,雖說舉賢不避親,但懸掛畫像的順序卻是一個大難題,越是靠前,就代表其在太祖眼中地位愈高,一眾宗親加入其中,即使有功,也難免讓人信服,索性不論文武,另成一列,懸掛於禦階兩側,不與其他文武爭鋒。


    回想《楚書》記載,當時楚靈帝一共將六位宗親的畫像懸掛於“集英殿”,然而其後有三人參與叛逆之事,敗亡之後自是被楚靈帝所除名。


    而這些年來,宗室不參政已成慣例,所以自然不可能再有宗室之人能立功以留畫題字於“集英殿”內。


    也就是說,八賢王將是第四位留畫題字於“集英殿”內的宗室皇親。


    蕭漠暗思之間,楚靈帝已是將八賢王的畫像掛在了禦階之側,然後又用杆子舉起蕭漠的畫像,然後向著“集英殿”左側――也就是懸掛著眾文官名臣畫像的一側牆壁走去。


    然而,楚靈帝剛剛前行不過三五步,就聽到一陣騷亂。


    詫異之下,楚靈帝轉頭而視,卻見一眾將軍府的武官們,在蕭漠不久前曾見過的護國公羅裳的帶領下,齊齊跪下,紛紛大呼道:“陛下請慢,這般懸掛,有所不妥!!”


    楚靈帝微微一愣,停下了腳步,疑惑道:“如何不妥?”


    隻見那護國公羅裳肅容道:“陛下,蕭漠翰林與張衍聖學士,雖然以文事而聞名,以科舉而為官,如今也是我朝文係官員,但其立功,卻是因為武事功勳,懸壁留畫,自應該懸掛於武將一側,又怎能懸掛於一眾文官那裏?”


    隨著護國公羅裳話聲落下,一眾武將紛紛應是,一時間好不熱鬧。


    而一眾朝臣――絕大多數都是文官,哪怕是兵部官員――卻紛紛臉上露出怒色,一時間竟是大都失態,忘了時間地點情況,更沒有向楚靈帝示意,急切之間,已是紛紛反駁。


    “胡鬧!!”


    “一派胡言!!”


    “蕭翰林與張學士的學問出身世人皆知,又怎能以武將身份留畫懸臂於‘集英殿’?”


    ……


    蕭漠看到這般情景,隻覺得莫名其妙,而張衍聖卻是微微一笑,然後向蕭漠問道:“好戲來了,子柔可知,為何會出現這般情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蟲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蟲豸並收藏逆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