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歸朝封賞(中).
“你們二人如今立下了如此功勳,想要什麽封賞,馬上就要上朝了,卻是要現就說與朕知,好讓朕來安排。”
聽到楚靈帝的話後,蕭漠心中竟是想起了阿拉伯的神燈傳說。
楚靈帝雖然不是燈神,但已是近乎可以滿足世人任何一個隨心所欲的願望了。
知道以楚靈帝的為人,這般詢問,並非試探,而是真心的為蕭漠和張衍聖打算,有心大封大賞,卻拿不定兩人的真實想法。
身為一介帝王,能如此為他人著想,蕭漠也是不由感動。
既然真心實意,對於這般恩賜,蕭漠自是無意推辭,而且即使有心推辭,楚靈帝也必然不允,但是,究竟該要怎樣的封賞呢?
蕭漠一時間竟也有些茫然了。
前文說過,蕭漠今日,之所以結交王翰,收攏黨羽,隱聯嵩山書院,自成勢力,所作所為,並非是有著怎樣的野心壯誌,其目的,不外乎是受當年蕭家無妄之災的影響,立誌於在這個階級森嚴的環境中,擁有自保之力,以及最大限度的自由自主,不再如當年那般受他人隨意欺淩。
雖然時過境遷,地位不同,但這般目的依然未變。
至於其他的,譬如保一方百姓安危,施善政於天下,又或者助楚靈帝改革時政,保下田氏江山,以全與楚靈帝的情誼雲雲,理想雖然遠大,但皆隻是一時之念,全都建立在蕭漠自保無憂的基礎上,能行則行,不行則罷,並沒有太多的執念。
而時至今日,以蕭漠當前的聲望地位與功勳,以及受楚靈帝的寵信程度,自保已是無憂。
前段時間,蕭漠更將上元城一戰的功勳之臣、受草原蠻夷所俘的敗罪之臣,大都收於門下,結交毅王等一眾皇親,結盟王翰所代表的京中舊勳貴族,自成一股勢力。
到了現在,即使是經營朝野數十年,勢力根深蒂固的張謙,恐怕也不會輕易得罪蕭漠。
所以,對於歸朝之後的封賞,蕭漠雖然也有期待,但還是無所謂的態度居多,一來,蕭漠自覺自己的目的已是達到了。二來,除非張謙王翰們舍得將吏部、戶部、兵部等實權部門分給他,否則無論怎樣的官職榮耀,對蕭漠今日而言,也皆隻是錦上添花,增益不大。
更何況,蕭漠很清楚,他立功雖巨,但畢竟年少,按照朝中的潛規則,以及曆來的帝王心術,不可能給他太多的實權,免得將來無功可賞,最多不過是一些榮耀的爵位稱謂罷了。
所以,對於即將到來的封賞,蕭漠頗有些無欲無求,隨波逐流的意味。
然而,也正因為如此,如今讓蕭漠自主選擇,卻因為從未想過這方麵的事情,更沒有怎樣的欲望,蕭漠反倒不知該如何抉擇了。
就在蕭漠暗自思索之間,抬頭一看,卻見楚靈帝、八賢王、以及張衍聖三人,皆是目光炯炯的盯著自己,等待著他的決定。
很顯然,與蕭漠不同,張衍聖卻是早有想法,隻是在等待蕭漠先說。
在眾人注目下,蕭漠微微苦笑,搖了搖頭,對楚靈帝說道:“陛下雖是讓臣自主選擇,但實際上,卻是讓臣下為難了。陛下您也知道臣的性子,天生隨意,受不得拘束,如今雖然入朝為官,但實際上卻隻是家人所願,形勢所必須,臣本身對這些並不在意,如果可以,倒是更想成為一個富貴閑人,衣食無憂,自由自在,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願受那些雜事困擾……”
說到這裏,蕭漠頓了頓後,又道:“而如今,臣已是衣食無憂,卻是再也沒有其他的奢望需求,如果陛下真的想要賞賜些什麽,那就賜給臣一個自由些不受拘束的官職好了,責任不要太大,俸祿不要太低,隻要能經常與陛下相處,時時可以談論些經義風月就可。”
蕭漠的這番言論,在這個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時代,在這個讀書為官,為國為民的年頭,幾乎已是可以稱得上是大逆不道了。
什麽叫“自由些不受拘束的官職”?
什麽叫“責任不要太大,俸祿不要太低”?
什麽叫“當個富貴閑人,隻與陛下談論經義風月”?
如若有其他官員在場,恐怕已是出言叱喝了。
如若是其他任何一個帝王,聽到蕭漠的言論,更已是大為不喜,心底暗怒。
但如今,禦冕之上,除了八賢王、張衍聖之外,卻再無其他的大臣。
而且,很顯然,楚靈帝的性情心性,也並非其他君王可比。
果不其然,聽到蕭漠的話語後,楚靈帝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是大喜!!
要知道,楚靈帝本身就不是一個勤勉的帝王,隻喜詩詞書畫、道學長生,不喜政務雜事、軍國要務,一生皆是信奉老子的無為之道,登基之後,更是將朝中大小事務全都交給王翰、張謙處理,自己隻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三五日不朝皆是常事。
而楚靈帝之所以喜歡蕭漠,視之為忘年之交,除了蕭漠本身才華出眾外,更重要的還是因為蕭漠的愛好心性,與他相投相似。
當初兩人匿名相交之時,楚靈帝幾乎日日來訪,每次皆是朝時已至,談笑間不知覺卻已是暮時。如今蕭漠歸朝後,有心想讓兩人再如當時那般相處,卻又擔憂蕭漠入朝後政務雜多,再無時間。
而如今蕭漠之言,卻讓楚靈帝覺得,蕭漠果然不愧是自己的忘年交,心性秉行當真是與自己一般無二,隻覺親近,興致相投,哪裏還會生氣?
而且蕭漠最後的言語,更是讓楚靈帝覺得蕭漠對自己真心相待,心意不假絲毫。否則,又怎敢講出“責任不要太大,俸祿不要太低”這般直白的言論?又怎會不求其他權利財富,隻求與自己多多相處,談論經義風月?
所以,聽完蕭漠的要求後,隻見楚靈帝哈哈大笑,對蕭漠說道:“子柔果然是朕的忘年之交,生性無欲無求,頗有當年老子的無為之風,你的這般要求,朕自是答應,說實話,朕也想在子柔歸朝後,能與子柔多加相處,卻恐子柔心中有著建功立業的想法,耽誤了子柔的前程,讓子柔心生埋怨,今日聽子柔之言,朕也就放心了。”
蕭漠笑道:“陛下過慮了,臣怎樣的性子,陛下您還不知道嗎?按著陛下的想法安排就是了。”
楚靈帝點頭道:“好,待會上朝後,朕必然給子柔安排一個滿意的位置,隻是如今朝中適合子柔要求的官位,卻是不多,大都隻是閑職,到時子柔可不要不滿啊?”
蕭漠搖頭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臣隻是做了臣應該做的事情,又哪裏有什麽功勳?既然陛下有心封賞,已是貪天之幸了,子柔隻會慶幸,又怎會不滿?”
頓了頓後,蕭漠卻又道:“隻是,上元城一戰,卻並非全是臣的功勞,隻因那文武齊心,上下合力,才將那草原聯軍戰退,臣雖然對封賞並不在意,但還請陛下不要忘了其他的有功之臣才是。”
聽到蕭漠之言,楚靈帝愈加的對蕭漠感到滿意,隻覺得蕭漠不僅無欲無求,更善知足而不貪功,時刻不忘他人,當即道:“這是自然,上朝之後,子柔將請功折子呈上,朕自無不準。”
蕭漠微微一笑,躬身道:“多謝陛下。”
就在楚靈帝與蕭漠相談之時,另一邊,張衍聖卻是一皺眉、一歎息,似乎在惋惜蕭漠浪費了自己的才華。
但八賢王卻是露出讚賞之色,認為蕭漠所言頗為妥當。
所謂槍打出頭鳥,蕭漠如今已是立下莫大功勳,又有聖寵,如若入朝後再掌大權,必招人妒。蕭漠如今雖然勢力初成,但畢竟根基尚淺,即使掌握了實權,也行不通暢,反倒是不如韜光隱晦一段時間,慢慢經營。
而且蕭漠最後的那段話,楚靈帝隻覺得是對他真心相待,反倒八賢王品出了味道。
所謂“自由些、不受拘束的官職”,就是指蕭漠不願受人壓製指揮,入朝後要麽不當官,要當官的話,就隻當某個部門的首領魁首,而且是不受眾閣老節製的那種。
所謂“俸祿不要太低”,在這個官位品階高,俸祿就高的時代,自是指品級官位不可太低。
所謂“能經常與陛下相處,時時可以談論經義風月的位置”,更是絕妙,一來要當楚靈帝身前的近臣,二來隻要與楚靈帝親近不變,即使一時的韜光養晦,日後怎樣的實權要不到?
更何況,蕭漠請功折子裏的文武官員,近半皆已是投入了蕭漠門下,隻要這些人掌握了實權,蕭漠自然也就有實權在手了
不得不說,除了確實想休息一段時間之外,八賢王的所思所想,正是此刻蕭漠的真實想法。
而楚靈帝與蕭漠相談結束之後,卻是轉頭看向了張衍聖,笑著問道:“那麽子佳你又想要怎樣的封賞呢?自管直說,朕知無不應。”
張衍聖微微一笑,躬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卻是讓禦冕之上的其他三人,大吃一驚!!
“你們二人如今立下了如此功勳,想要什麽封賞,馬上就要上朝了,卻是要現就說與朕知,好讓朕來安排。”
聽到楚靈帝的話後,蕭漠心中竟是想起了阿拉伯的神燈傳說。
楚靈帝雖然不是燈神,但已是近乎可以滿足世人任何一個隨心所欲的願望了。
知道以楚靈帝的為人,這般詢問,並非試探,而是真心的為蕭漠和張衍聖打算,有心大封大賞,卻拿不定兩人的真實想法。
身為一介帝王,能如此為他人著想,蕭漠也是不由感動。
既然真心實意,對於這般恩賜,蕭漠自是無意推辭,而且即使有心推辭,楚靈帝也必然不允,但是,究竟該要怎樣的封賞呢?
蕭漠一時間竟也有些茫然了。
前文說過,蕭漠今日,之所以結交王翰,收攏黨羽,隱聯嵩山書院,自成勢力,所作所為,並非是有著怎樣的野心壯誌,其目的,不外乎是受當年蕭家無妄之災的影響,立誌於在這個階級森嚴的環境中,擁有自保之力,以及最大限度的自由自主,不再如當年那般受他人隨意欺淩。
雖然時過境遷,地位不同,但這般目的依然未變。
至於其他的,譬如保一方百姓安危,施善政於天下,又或者助楚靈帝改革時政,保下田氏江山,以全與楚靈帝的情誼雲雲,理想雖然遠大,但皆隻是一時之念,全都建立在蕭漠自保無憂的基礎上,能行則行,不行則罷,並沒有太多的執念。
而時至今日,以蕭漠當前的聲望地位與功勳,以及受楚靈帝的寵信程度,自保已是無憂。
前段時間,蕭漠更將上元城一戰的功勳之臣、受草原蠻夷所俘的敗罪之臣,大都收於門下,結交毅王等一眾皇親,結盟王翰所代表的京中舊勳貴族,自成一股勢力。
到了現在,即使是經營朝野數十年,勢力根深蒂固的張謙,恐怕也不會輕易得罪蕭漠。
所以,對於歸朝之後的封賞,蕭漠雖然也有期待,但還是無所謂的態度居多,一來,蕭漠自覺自己的目的已是達到了。二來,除非張謙王翰們舍得將吏部、戶部、兵部等實權部門分給他,否則無論怎樣的官職榮耀,對蕭漠今日而言,也皆隻是錦上添花,增益不大。
更何況,蕭漠很清楚,他立功雖巨,但畢竟年少,按照朝中的潛規則,以及曆來的帝王心術,不可能給他太多的實權,免得將來無功可賞,最多不過是一些榮耀的爵位稱謂罷了。
所以,對於即將到來的封賞,蕭漠頗有些無欲無求,隨波逐流的意味。
然而,也正因為如此,如今讓蕭漠自主選擇,卻因為從未想過這方麵的事情,更沒有怎樣的欲望,蕭漠反倒不知該如何抉擇了。
就在蕭漠暗自思索之間,抬頭一看,卻見楚靈帝、八賢王、以及張衍聖三人,皆是目光炯炯的盯著自己,等待著他的決定。
很顯然,與蕭漠不同,張衍聖卻是早有想法,隻是在等待蕭漠先說。
在眾人注目下,蕭漠微微苦笑,搖了搖頭,對楚靈帝說道:“陛下雖是讓臣自主選擇,但實際上,卻是讓臣下為難了。陛下您也知道臣的性子,天生隨意,受不得拘束,如今雖然入朝為官,但實際上卻隻是家人所願,形勢所必須,臣本身對這些並不在意,如果可以,倒是更想成為一個富貴閑人,衣食無憂,自由自在,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願受那些雜事困擾……”
說到這裏,蕭漠頓了頓後,又道:“而如今,臣已是衣食無憂,卻是再也沒有其他的奢望需求,如果陛下真的想要賞賜些什麽,那就賜給臣一個自由些不受拘束的官職好了,責任不要太大,俸祿不要太低,隻要能經常與陛下相處,時時可以談論些經義風月就可。”
蕭漠的這番言論,在這個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時代,在這個讀書為官,為國為民的年頭,幾乎已是可以稱得上是大逆不道了。
什麽叫“自由些不受拘束的官職”?
什麽叫“責任不要太大,俸祿不要太低”?
什麽叫“當個富貴閑人,隻與陛下談論經義風月”?
如若有其他官員在場,恐怕已是出言叱喝了。
如若是其他任何一個帝王,聽到蕭漠的言論,更已是大為不喜,心底暗怒。
但如今,禦冕之上,除了八賢王、張衍聖之外,卻再無其他的大臣。
而且,很顯然,楚靈帝的性情心性,也並非其他君王可比。
果不其然,聽到蕭漠的話語後,楚靈帝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是大喜!!
要知道,楚靈帝本身就不是一個勤勉的帝王,隻喜詩詞書畫、道學長生,不喜政務雜事、軍國要務,一生皆是信奉老子的無為之道,登基之後,更是將朝中大小事務全都交給王翰、張謙處理,自己隻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三五日不朝皆是常事。
而楚靈帝之所以喜歡蕭漠,視之為忘年之交,除了蕭漠本身才華出眾外,更重要的還是因為蕭漠的愛好心性,與他相投相似。
當初兩人匿名相交之時,楚靈帝幾乎日日來訪,每次皆是朝時已至,談笑間不知覺卻已是暮時。如今蕭漠歸朝後,有心想讓兩人再如當時那般相處,卻又擔憂蕭漠入朝後政務雜多,再無時間。
而如今蕭漠之言,卻讓楚靈帝覺得,蕭漠果然不愧是自己的忘年交,心性秉行當真是與自己一般無二,隻覺親近,興致相投,哪裏還會生氣?
而且蕭漠最後的言語,更是讓楚靈帝覺得蕭漠對自己真心相待,心意不假絲毫。否則,又怎敢講出“責任不要太大,俸祿不要太低”這般直白的言論?又怎會不求其他權利財富,隻求與自己多多相處,談論經義風月?
所以,聽完蕭漠的要求後,隻見楚靈帝哈哈大笑,對蕭漠說道:“子柔果然是朕的忘年之交,生性無欲無求,頗有當年老子的無為之風,你的這般要求,朕自是答應,說實話,朕也想在子柔歸朝後,能與子柔多加相處,卻恐子柔心中有著建功立業的想法,耽誤了子柔的前程,讓子柔心生埋怨,今日聽子柔之言,朕也就放心了。”
蕭漠笑道:“陛下過慮了,臣怎樣的性子,陛下您還不知道嗎?按著陛下的想法安排就是了。”
楚靈帝點頭道:“好,待會上朝後,朕必然給子柔安排一個滿意的位置,隻是如今朝中適合子柔要求的官位,卻是不多,大都隻是閑職,到時子柔可不要不滿啊?”
蕭漠搖頭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臣隻是做了臣應該做的事情,又哪裏有什麽功勳?既然陛下有心封賞,已是貪天之幸了,子柔隻會慶幸,又怎會不滿?”
頓了頓後,蕭漠卻又道:“隻是,上元城一戰,卻並非全是臣的功勞,隻因那文武齊心,上下合力,才將那草原聯軍戰退,臣雖然對封賞並不在意,但還請陛下不要忘了其他的有功之臣才是。”
聽到蕭漠之言,楚靈帝愈加的對蕭漠感到滿意,隻覺得蕭漠不僅無欲無求,更善知足而不貪功,時刻不忘他人,當即道:“這是自然,上朝之後,子柔將請功折子呈上,朕自無不準。”
蕭漠微微一笑,躬身道:“多謝陛下。”
就在楚靈帝與蕭漠相談之時,另一邊,張衍聖卻是一皺眉、一歎息,似乎在惋惜蕭漠浪費了自己的才華。
但八賢王卻是露出讚賞之色,認為蕭漠所言頗為妥當。
所謂槍打出頭鳥,蕭漠如今已是立下莫大功勳,又有聖寵,如若入朝後再掌大權,必招人妒。蕭漠如今雖然勢力初成,但畢竟根基尚淺,即使掌握了實權,也行不通暢,反倒是不如韜光隱晦一段時間,慢慢經營。
而且蕭漠最後的那段話,楚靈帝隻覺得是對他真心相待,反倒八賢王品出了味道。
所謂“自由些、不受拘束的官職”,就是指蕭漠不願受人壓製指揮,入朝後要麽不當官,要當官的話,就隻當某個部門的首領魁首,而且是不受眾閣老節製的那種。
所謂“俸祿不要太低”,在這個官位品階高,俸祿就高的時代,自是指品級官位不可太低。
所謂“能經常與陛下相處,時時可以談論經義風月的位置”,更是絕妙,一來要當楚靈帝身前的近臣,二來隻要與楚靈帝親近不變,即使一時的韜光養晦,日後怎樣的實權要不到?
更何況,蕭漠請功折子裏的文武官員,近半皆已是投入了蕭漠門下,隻要這些人掌握了實權,蕭漠自然也就有實權在手了
不得不說,除了確實想休息一段時間之外,八賢王的所思所想,正是此刻蕭漠的真實想法。
而楚靈帝與蕭漠相談結束之後,卻是轉頭看向了張衍聖,笑著問道:“那麽子佳你又想要怎樣的封賞呢?自管直說,朕知無不應。”
張衍聖微微一笑,躬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卻是讓禦冕之上的其他三人,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