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接封受賞(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新科狀元蕭漠,才華橫溢,品行優良,儒林之間亦聲望頗高……特賜進士出身,拜官中書省檢正公事、崇政殿侍講,賞銀錢三千貫,貢布三十匹,欽賜。”


    “新科榜眼張衍聖,才思敏捷,家世上優,名聲優良……特賜進士出身,拜官中書省檢正公事,賞銀錢兩千貫,貢布二十匹,欽賜。”


    “新科探花周靖人,才華出眾……特賜進士出身,拜官畿縣縣丞,賞銀錢千貫,貢布十匹,欽賜。”


    “其餘諸二甲舉子十一人,皆賜進士出身,賞銀錢五百貫,貢布五匹。三甲舉子七十九人,皆賜同進士出身,賞銀錢三百貫,貢布三匹,所封官職,著吏部在三日內商定,欽賜。”


    隨著費三貴將楚靈帝的旨意宣讀完畢之後,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是不由一驚。


    那些賞賜的銀錢和貢布還罷了,那隻是為了表示對文人的厚待,曆屆殿試之後,獲進士功名者,皆有這般賞賜,這次殿試雖然格外多些,卻並不誇張。


    讓群臣吃驚的是,楚靈帝對頭甲三人蕭漠、張衍聖、和周靖人所冊封的官職!!


    今年殿試的頭甲三人,所封的官職,必然要遠高於之前曆屆殿試的頭甲三人,這是百官早有想到的。


    畢竟,蕭漠已是文壇大家,身份地位與曆屆狀元截然不同,張衍聖則是丞相張謙之孫,而楚朝一向對朝中大員的族人多有照顧,甚至還有“蔭補”製度(注一)。


    所以,兩人的起點必然遠高於其他進士,連帶著第三名探花周靖人的待遇,也會水漲船高。


    但群臣卻依然沒有想到,此次頭甲三人所封的官職,竟然會是如此之高。


    周靖人官拜畿縣縣丞,雖然隻是一縣之地的二把手,但所謂“畿縣”,卻並非是指一個縣的名稱,而是縣的等級。


    在楚朝,縣分六等,分別為下縣、中下縣、中縣、上縣、盛縣、以及畿縣。其中,下縣擁有居民五百戶,中下縣擁有居民一千戶,中縣擁有居民二千戶,上縣擁有居民三千戶,盛縣擁有居民五千戶,畿縣則擁有居民七千戶!!


    而當一縣之地的人口達到規模後,則可向朝廷請旨,向上提升一級,而每一級的待遇、官員等級、地位、俸祿,皆是不同。


    基本上,一個畿縣,地位比之一些小城也不差多少了。楚朝雖然安定強盛一百七十餘年,人口為曆朝曆代之最,境內多為上縣,中縣標準以下的縣城,已是幾乎絕跡。但既是如此,在整個楚朝,畿縣也不過三十餘處罷了。而畿縣縣丞,更是一個從七品官員!!


    事實上,按照慣例,曆屆殿試後,即使是頭名狀元,入朝後所初封的官職也不過是正七品罷了,榜眼一般皆是從七品,探花一般皆是正八品,而且在最初幾年皆是少有實權。


    而周靖人在入朝之初,就能成為一個畿縣的縣丞,可謂是百年少有了。


    而楚靈帝之所以會冊封周靖人為畿縣縣丞,除了因為蕭漠、張衍聖的緣故使他的待遇也水漲船高之外,卻也是因為在兩年前蕭漠落榜之際,周靖人主動退考抗議的舉動,讓楚靈帝對他多有好感。


    而如若周靖人的封賞隻是讓群臣稍有吃驚之餘,心中頗覺羨慕的話,那麽楚靈帝對蕭漠和張衍聖的封賞,則讓群臣皆是覺得不可思議了。


    ……


    蕭漠和張衍聖兩人皆是被封為“中書省檢正公事”,這是一個從六品官職。雖然官職級別不算是很高,但已是比曆屆的狀元、榜眼入朝之初被冊封的官職,要高上一到兩級了,一到二級看上去不多,但要知道,平常官員想要向上升遷一級,至少也要花上三年之功!!


    考慮到蕭漠和張衍聖身份的特殊之處,這般等級的官職並不誇張。


    但讓群臣所重視的,卻是“中書省檢正公事”這個官職的特殊之處。


    楚朝三省六部,中書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門下省負責審核,尚書省則負責具體實行,內含六部。


    而“中書省檢正公事”一職,正是負責中書省和門下省之間的聯係,雖然職位不高,也沒有什麽實權,但卻是可以真正的參知朝政,可謂是位低卻醒目。


    但最讓群臣震驚的,卻是楚靈帝還封蕭漠為“崇政殿侍講”。


    “崇政殿侍講”為正七品,比之“中書省檢正公事”,尚要低上一級,但卻最讓群臣羨慕。


    簡而言之,“崇政殿侍講”並非常設官職,但它卻是負責為皇帝講課,與皇帝進行諸般交流,非一代鴻儒大家不可擔任。


    最重要的是,擔任此官職者,與皇帝見麵的機會,絲毫不比那些一品大員少,對皇帝的影響,更是巨大。


    可以說,“崇政殿侍講”雖然隻是正七品,但很多官居四五品的大員,卻寧願以自身官職與蕭漠相換。


    總而言之,這一屆的頭甲三人,尤其是狀元蕭漠,一飛衝天了。


    聽著費三貴將自己的旨意頒布,楚靈帝嘴角不由掛上了一絲笑意。


    這一次對蕭漠的封賞,他可謂是考慮良多,冊封蕭漠的官職,最高不過從六品,群臣皆是無法挑刺,但或是重要,或是顯赫,雖隻是從六品和正七品,且毫無實權,但卻是很多大臣想求而不可得的。


    正如楚靈帝所想,看到蕭漠等三人,在初入朝堂之際就獲得如此重要顯赫的官職,群臣皆是覺得不妥,但想要反駁,一時間卻根本找不到借口。


    說官職品級過高了?


    但“中書省檢正公事”雖然可參知朝政,卻不過是一個從六品官職罷了,比之曆屆狀元所封的官職,不過高了一級而已。如若去年蕭漠接受楚靈帝的“鴻儒取薦”,雖然入朝後無法獲得實權,也不能參知政事,但此刻卻至少已是從五品以上的閣學士了。


    說蕭漠經驗不足,尚無法擔任要職?


    但無論是“中書省檢正公事”還是“崇政殿侍講”,卻皆是沒有實權。然而“中書省檢正公事”可以參知政事,而“崇政殿侍講”則可以與楚靈帝時時相見,提出諸般建議。兩者結合起來,雖說看似毫無權力,但實則已是能對朝中政事產生不小的影響了。


    在群臣或羨慕或嫉妒的複雜注視之下,蕭漠卻依舊平靜。


    所謂無知者是福,蕭漠雖然知道了自己被封的官職,但因為對楚朝體製不是很了解的緣故,卻隻知道“中書省檢正公事”隸屬於中書省,官職不高,權力不大,地位與跑腿的無異,根本沒想到“中書省檢正公事”和“崇政殿侍講”相結合後所產生的變化影響。


    事實上,“中書省檢正公事”一職的重要性,除非是已在朝中呆了數年的老臣,否則能了解其重要性的,還真是不多。


    否則,如若蕭漠得知“中書省檢正公事”的重要性,以及再兼任“崇政殿侍講”後所產生的影響,秉承著低調本性,早已是當朝請辭了。


    就這樣,在諸臣皆是沉默中,楚靈帝對一眾新科進士的封賞,就算是通過了。


    “早朝繼續,諸位新科進士可以退下了。”


    隨著楚靈帝的話聲落下,蕭漠就準備帶著眾新科進士退下。


    然而,楚靈帝看到蕭漠之後,似乎又想到了什麽,又說道:“子柔,你留下來。”


    聽到楚靈帝的話,殿上眾人皆是一愣,而蕭漠則遲疑的停在了原位,看著其他新科進士們陸續退下。


    就這樣,宣政殿上,一時間隻剩下楚靈帝、文武百官,和蕭漠。


    而蕭漠站在原位,左為一品文官,右為一品武將勳爵,唯他一人孤零零的站在中間。


    蕭漠現在雖已被楚靈帝封官,但尚未到中書省和吏部報道,依然隻是平民之身,此刻站在群臣前列,未免不倫不類。


    即使蕭漠日後走官上任,也不過是從六品官員,根本沒有資格位列朝上。


    所以被楚靈帝留下之後,蕭漠眉頭不由微皺,頗是有些進退兩難。


    而楚靈帝似乎察覺到了蕭漠的窘迫,臉上掛上了一絲笑意,竟是指了指他龍座側下方的低台,笑道:“子柔,站到這裏來。”


    此言一出,群臣又是嘩然。


    楚靈帝雖然對蕭漠極為寵幸,但這般做未免太過了吧?


    要知道,雖未有明文規定,但龍座側下方的那處低台,一般都是皇子王爺上朝時所站的位置。


    比如此時,十二王爺正是站在那裏。


    蕭漠看著群臣那或羨或妒的眼光,微微遲疑了片刻,最終卻又回歸了坦然。緩緩的從旁階走到了龍座側下方的低台之上。


    然後,蕭漠就看到十二王爺那張似乎滿含善意的笑臉。


    當蕭漠站定之後,楚靈帝的神色突然變得嚴肅,與之前冊封一眾新科進士時的輕鬆截然不同。


    而群臣似乎也猜想到了楚靈帝接下來將要說些什麽,一個個的也是麵容嚴峻。


    “昨晚淩晨之際,八賢王的八百裏疾報又送到了兵部和朕這裏!!”


    楚靈帝一字一頓的緩緩說道,眼中帶著淡淡怒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蟲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蟲豸並收藏逆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