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s私文件時出錯


    虎帶了多少軍隊攻打西夏?


    兵力的多寡是進行決戰的關鍵條件,但在這一點上西夏人至今沒有準確的消息。/首/發潛伏在大同的密探無法滲透進虎烈府,所以傳回來的消息價值不大,而右廂各軍雖然與虎烈軍數次交戰,但也隻有一個大概數字,他們估計虎烈軍大約有十萬到十五萬,扣除運送糧草輜重的民,實際兵力大約為七八萬人,然而,隨著虎烈軍攻占順化渡和紅林渡,打通了黃河東岸的通道,這個數字至少要翻一番。


    “虎烈軍的總兵力大約有二十多萬,李虎至少要留十萬大軍戍守大同,所以西進攻擊的軍隊肯定有十幾萬。


    ”李仁忠綜合各方麵的消息,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另外,還有耶律馬哥的契丹軍,這支軍隊有多少人我們不太清楚,但據仁多東光估猜,至少有五六萬。”


    “這麽說,李虎帶著二十萬大軍西進攻擊?”李察哥對此表示懷疑,“虎烈府有這樣強大的實力?代北的財賦可以支撐這麽多軍隊?”


    “李虎是大宋的藩鎮,李虎的軍隊是大宋的軍隊,即使李虎和汴京有矛盾,但汴京為了利用李虎的武力維持北疆的穩定,會給予李虎足夠的援助,比如給他提供軍資。”梁乞申非常堅定地認為這是大宋發動的西征,“西征既能給予我們以重創,又能削弱李虎的實力,汴京何樂而不為?”


    “但從金國傳來的消息看,大宋積極結盟,要聯手女真人攻殺李虎。”李察哥把大宋國內的危機說了一下,接連不斷的天災、叛亂讓汴京焦頭爛額,自顧不暇,這時候大宋最擔心的就是李虎背信棄義,乘機南下寇掠,所以大宋沒有發動西征的條件。


    “我認為李虎已經知道了汴京正在結盟女真攻殺代北地事,他為了擺脫危機,於是發動了西征。”


    李察哥詳細分析了北方局勢,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李虎攻擊西夏的最終目的可能是誘使金軍南下入侵大宋。


    =


    皇帝李乾順和一幫中樞大臣們都知道金國目前地兩難處境。如果北伐大漠。金國目前地實力明顯不夠。而且形勢對其不利。因為李虎盤駐代北始終是個威脅。金國必須先把他擊敗。金國願意和夏國結盟攻擊李虎。原因就在如此。但擊敗李虎之後呢?代北是誰地?金國當然要占據代北。這樣才能確保在北伐大漠地時候自己後方地安全。可惜地是。大宋絕不會任由金軍占據代北。汴京誅殺李虎地目地是控製代北。所以宋金必然要翻臉。


    既然遲早都要翻臉。再加上黃龍府本身地危機。金國隨即有了南下攻占燕雲。寇掠大宋地想法。


    夏國使者到黃龍府簽訂盟約地時候。金國皇帝就在盟約中明確約定。雙方聯手共抗大宋。當雙方任何一國遭到大宋地攻擊或者攻擊大宋地時候。另外一國必須遵守約定。出兵相助。從這個盟約中就能看出來。金國已經有了南下地打算。


    “我們地使者應該到了黃龍府。估計再有幾個月就能返回。那時候就知道女真人是不是攻打大宋了。”


    李察哥繼續往下說。“如果金軍決心占據燕雲。這次是他們最好地機會。因為李虎地主力都在賀蘭山一帶。金軍可以以西帳兵力牽製大同。以東帳主力攻打幽燕。幽燕失去大同地支援。河北宋軍忙於平叛短期內有無力北上。山前七州丟失地可能性非常大。幽燕丟失。金軍馬不停蹄。隨即就會南下河北。大宋為了阻禦金軍。會調集主力迎戰。”


    “到了那時候。李虎就要乘火打劫了。”李察哥笑道。“大宋急不可耐地誅殺李虎。事實上犯了一個致命地錯誤。”


    =


    李乾順和中樞大臣們至此聽懂了李察哥對局勢地看法。


    李察哥認為大宋沒有發動西征,這是李虎自救之策,由此推測,李虎這次攻擊的目的不是興慶府,而是再度打擊夏國,因此他帶來的軍隊數量不會太多,更不敢和夏軍決戰。夏軍隻要集結主力擺出決戰態勢,步步進逼,李虎必然後撤。


    李察哥一番話,徹底否定了皇帝和中樞對形勢的判斷和由此製定的策略,這讓皇帝李乾順極其不快,梁乞申和李仁忠等人更是馬上反駁。


    李察哥地觀點很多都是來自於他的推測,沒有事實依據,由推測而做出判斷顯然站不住腳,這讓人覺得他別有居心,為了能調集更多主力進行決戰,他似乎有意在欺騙皇帝和中樞。


    梁乞申地反駁則非常有說服力。最簡單的一個事實是,大宋自建國以來,首先是立誌收複燕雲,澶淵之盟不過是宋遼為了喘口氣而已,但接下來西北出事了,黨項人自立,由此大宋陷入


    戰。為了扭轉這一不利局麵,大宋竭盡全力攻打黨就是八十多年。現在契丹人敗亡了,大宋乘機收複了燕雲,那麽大宋接下來要幹什麽?還用得著猜嗎?大宋為了避免再次陷入兩線作戰地窘境,當然要乘著金國還沒有統一北方的時候,全力收複西陲。


    至於金國地南下構想,因為其自身實力的原因,因為與一統北方策略的相悖,女真人付諸實施的可能性很小。至於大宋要結盟金國誅殺李虎的事,估計是大宋為了確保北疆穩定而想出的計策。大宋國內不穩,假能讓女真人攻打李虎,讓兩虎相爭,那大宋的目的就達到了。


    女真人勇敢而富有智慧,李虎更是狡詐之徒,大宋這種小伎倆根本不算什麽,他們不會上當,所以大宋就要改變策略,把李虎拖進西北戰場,這樣即使女真人邊,但因為李虎和西夏互相牽製,大宋人就可以集中所有力量阻禦金軍了。


    =


    一番爭論之後,皇帝還是堅持中樞對形勢的判斷,認為大宋肯定要出兵,而大宋出兵的時機估計就是夏軍和虎烈軍決戰之刻。


    “陛下,我們兵力有限,國庫更是空竭,不管大宋是不是出兵,對於我們來說,扭轉形勢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擊敗李虎。”李察哥強忍憤怒,極力勸說。


    “如果我們敗了呢?我們兵力有限,國庫空竭,戰敗了就再也翻身的機會了。”


    李乾順很堅決,他覺得自己把李察哥召回來是一個錯誤。李察哥根本不考慮國祚安危,這種形勢下他依舊認為大宋沒有攻擊西夏的可能,這太荒謬了,由此可見李察哥的目的就是想控製軍隊,繼而控製軍權,這個人不能再相信了。


    李乾順采納了決戰之策,但他請李察哥速返南線,全力防禦宋軍。


    李察哥無奈,隻好重返橫山前線。離開前,他把自己所擬定的決戰之策交給了李仁忠,希望李仁忠能有所借鑒。李仁忠是文臣,在進入中樞之前他在尚書省,對兵事並不熟悉,但他很自負,認為自己文武雙全,此次正是大展身手的機會,所以他草草看了一遍,隨即丟到了一邊。


    李乾順很快下旨,任命李仁忠為大軍統帥,仁多保國為副帥,率軍迎戰李虎。


    李仁忠擬製決戰之策。


    此刻虎烈軍前部已經逼近懷州一線,所以他決定把戰場放在黃河東岸的月牙湖附近。月牙湖緊靠黃河,向東是草原戈壁,接著就是壞水沙漠(毛烏素沙漠)。這是一個極其開闊平坦的地帶,無險可守,但如果兩軍決戰,卻是一個最好的戰場。


    李仁忠請求調遣十萬擒生軍、五萬賀蘭山軍,五萬靈州軍做為決戰兵力。李乾順同意了,並要求宰相梁乞申竭盡全力給予配合。


    調用二十萬大軍已經是興慶府的極限了。目前東北路的右廂軍戍守克夷門。三萬衛戍軍戍守京都。李察哥統率的左廂軍防禦宋軍。西北路還有三個監軍司,雖然隸屬於右廂軍,但他們要防禦吐蕃和西州回鶻,不能調用。本來李察哥的意思是把左廂軍的主力也拉到決戰戰場,這樣夏軍的總兵力至少可以達到二十五萬左右,但沒人同意,誰也不敢冒險。


    七月底,擒生軍和賀蘭山諸軍從五個渡口開始渡河,並迅速在月牙湖一帶集結。靈州軍則急速北上,與主力會合。


    =


    八月初一,紅崖渡。


    李虎接到了耶律馬哥的急報,聞知夏軍在月牙湖集結,做出決戰態勢,馬上急告耶律馬哥,停止前進,和夏軍保持距離,不要接觸。


    “黨項人要決戰了。”董小醜望著地圖,思索良久,轉頭問柴雲,“我們還有多少軍隊沒有渡河?”


    “虎烈第二軍和怨軍第四、第六將還在對岸。”柴雲說道。


    “婁博貝那邊可有什麽消息?”董小醜追問道。


    “斥候回稟說,阿拉善的夏軍撤退了,目前沒有發現夏軍有攻擊婁博貝的跡象。”


    董小醜稍加沉吟,抬頭望向正在帥帳內來回踱步的李虎,“總帥,是不是叫虎烈第二軍暫緩渡河,觀察一下婁博貝方向的動靜。”


    “你擔心夏軍攻占婁博貝,威脅我們的側翼?”李虎停下了腳步。


    “我們必須考慮到黨項人可能分兵,繼而迫使我們在克夷門西北方向部署軍隊,這樣我們部分兵力就被牽製住了。”董小醜說道,“射糧軍畢竟不是正規軍,一旦佯攻之計被黨項人識破,那後果就嚴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帝國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子並收藏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