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節國事繁雜
用過午膳,瑾貴妃、謙妃以下紛紛跪安而出,皇後留在暖閣,和丈夫說話,“皇上,這是八月二十八日以來的起居注檔,還有是臣妾礙莫能決的京、外臣工的奏折,您等一會兒看看吧?”
皇帝卻不急著看,握住皇後的手說道,“秀兒,這一次朕出京去,雖然盡有苦楚,但卻甘之如飴,而且啊,朕知道有你在京中坐鎮,心中無比踏實。”說著話,他湊過嘴巴,在皇後臉上吻了一下,“朕聽許乃釗和肅順說,往來公文,料理妥當,戰事所需,更加是絲毫沒有窒礙處,心中真是很覺得佩服你呢!”
“哪兒啊?”皇後羞紅了嬌靨,小小聲說道,“臣妾本來是一點也不會的,還是靠幾位軍機處的大人從旁幫襯著,才能使國事不受半點影響呢。”她說,“若是說到功勞,臣妾想,文祥、閻敬銘幾個人也從***力匪淺呢!”
“他們的功勞是他們的,你的是你的。這不可混為一談的。”皇帝說道,“哦,宮中之事,一切如常吧?”
“嗯,都好,都好。姐妹們和孩子們知道皇上不在,國事家事由臣妾一人料理,都又聽話又可愛,絲毫不敢有半點頑皮之處。”皇後說道,“皇上,請恕臣妾無禮――您這一次回來,可不要再如此了。臣妾嘴笨,說您不過,等您走了之後,和蘭妹妹聊天的時候說起,妹妹也說我糊塗,怎麽就這樣讓皇上出宮去了呢?萬一出了點岔子,可怎麽得了啊?”
皇帝以手掩口,打了個哈欠,“朕記住了,日後再不會如此妄行了,好嗎?”
“皇上言重了,臣妾如何當得起?”皇後看見他打哈欠,趕忙說道,“皇上,您可是累了?不如先休息一天,明天再議國事吧?”
“算了,已經回來了,還有很多事等著朕決斷呢!”皇帝勉力坐起身子,向六福點點頭,“叫吧。”
軍機處眾人難得齊聚一堂,本來以為,皇上回京的第一天,定然會和皇後等人共享一番天家之樂,大約不會再叫起。因此,雖然都到軍機處北房中聚齊,但準備著談一會兒,即刻出宮自去的,不料六福來傳,翁心存一愣,先一步站了起來,“諸位,走吧?”
進到養心殿中,眾人依次跪倒,皇帝升座,頌聖行禮之後,讓幾個人站了起來,“文祥,和俄國人商談之事,進行得如何了?”
“是。”文祥草草解釋幾句,自從十二月初七日,兩國談判開始,到今天為止,已經進行過四次會商,卻始終未能有尺寸之進。俄國人始終堅持,最多以當年尼布楚條約之中商定的兩國界址為限,俄國退出黑龍江流域,並將尼布楚以東所有構建的營、寨、壁、壘、民居住房盡數拆毀,並提出,要中國賠償軍費銀子300萬兩,以為撫慰俄***民損失之數。
“真是笑話!俄國人以為他們打贏這一仗了嗎?”皇帝怒極反笑,“你下去之後,即刻召見俄國全權公使,告訴他,,俄國人想打仗,朕奉陪到底!八月底的時候,朕已經出關一次,不介意明年開春之後,再度領兵北上,也不必進行什麽假惺惺的談判,一切到戰場上,以武力分一個高低勝負!”
文祥滿麵苦澀,皇上出關一次,就以為自己真懂兵事了?多少綠營兵士戰死不說,花費了多少軍費銀子也暫時不提,隻說軍需運輸一節,就幾乎讓他、閻敬銘、趙光幾個人急得發瘋!舉凡物資調配、裝載到位、人員運輸、民夫征用,就讓直隸、山東、河南等省不堪其憂,如今還要用兵?隻是皇上今天剛剛回京,有些事不好當眾奏陳,駁了他的話,他幹幹的咽了口唾沫,“呃!是,奴才下去之後,即刻傳見俄國外相,將皇上的話,向其傳達就是。”
他說,“隻不過,奴才愚見,兵者國之大事,更且關係關外數省,數百萬百姓之生計之重。宜乎從長計議啊!”
閻敬銘身為管理戶部的大臣,這數月時間沒有幾次安穩躺下去休息的夜晚,特別是皇上出京之後,軍餉、軍備、物資的調用全落在他的肩頭,軍機處叫起的時候,時不時還得臨時教導皇後,也實在是累得不輕,總算是他年紀還算不得很大,才勉強支撐了下來,聽完皇帝和文祥的一番話,自覺不能不說話了,“皇上,臣有話說。”
“你說吧。”
“臣想,東北一役,不但國人為我天朝、為我皇上不懼艱險,北上領兵;為我兵士、為我將佐甘冒矢石,奮勇殺敵而群情激蕩;甚至西洋列國,也無不為此情此景而心生震撼。先賢有言,國之大者,唯戎與祀。時至今日,我大清威臨海內,列洋臣服,俄人色厲內荏之情,早已於本年九月初七日,第一次托請英人婉轉砌詞,便已昭然若揭――故而臣想,總要彰顯我天朝仁厚之名,聖主寬以待人之聖德,而不可撻伐過甚,不予人可新之機為尚啊!”
閻敬銘繞著圈子說了一大堆,但本意很清楚,還是不大願意再行刀兵的。皇帝自然也聽得出來,他沉默了一會兒,低頭看看包括肅順、許乃釗等人越見蒼老的容顏,這數月之間,真正是將他們折騰得夠嗆了。“這樣吧,文祥。”
他說,“你下去之後,告訴俄國人,朕答應,讓出伊爾庫茨克城,交還俄國;但要得到上烏丁斯克、色楞個斯克兩處小鎮在內的亞布羅浮山脈以西並尼布楚、雅克薩以南的土地;第二,俄國要賠償中國4,000萬兩軍費銀子作為戰爭賠款;第三,若是以上條件俄國方麵肯於同意的話,中國將有條件開放黑龍江、海參崴、乃至庫頁島,允許俄國商船、民用船隻靠港停靠;若是軍隊艦船確有必要的話,在事先知會過中國政府,並獲得批準的條件下,也可以臨時作為補給港口使用。
文祥更加呆住了,所謂非此即彼,但這樣的讓步也太大了一點吧?
皇帝看出來了,輕笑著搖搖頭,“有些事啊,你們仍舊是不明白。中俄兩國,接壤之地綿延千裏,若是說全然以封堵之法,禁絕百姓往來,不但事倍功半,更有緣木求魚的不現實之感,既然不能禁絕,也便隻有因勢利導,將這種情勢,為我所用。恰克圖、齊齊哈爾、璦琿城等地,多年來中俄邊境貿易不斷,這一次兩國動武,固然是為我天朝土地,半點不能為他人所奪的正義之名而出師,但兩國邊境貿易,大受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日後戰事平息,朝廷固然設置行省,終究還是有鞭長莫及之苦,到時候,俄國人走私往來,不但我大清,就是俄國亦將蒙受損失――與其如此,倒不如放開懷抱,正如閻敬銘所說的,也好給他國以自新之機嘛!”
軍機處幾個人中,也隻有文祥、閻敬銘、肅順幾個***約能夠悟出其中道理。翁心存、許乃釗二人口中不言,臉上那份不以為然的神色,卻是不做任何遮掩的。
皇帝也不理會,管自說道,“這是我大清最低條件,若是俄國人始終不肯應承的話,也不必和他們多說,打發那個什麽外相早早的遷地為良。伊爾庫茨克是我大清的將士以鮮血換來的,俄國人想要回去,就要同樣拿鮮血和性命來交換!”
聽皇帝說到最後,語帶咆哮,文祥知道,能夠爭取到這樣的結果,也算差強人意,要是俄方不知道進退,兀自得隴望蜀,也就怪不得大清無禮了。
看君臣幾個議事有了一個決斷,翁心存膝行半步,碰頭答說,“皇上,老臣有事奏陳。”
“好,你說吧。”
“老臣鬥膽,要參劾一人。”
皇帝心中一動,暗叫:來了!臉上卻帶著微笑問道,“哦?久未見你翁心存有這般淩厲風骨了,朕倒覺得好奇,不知道你要參誰啊?”
“臣要參萬歲您!”
一語既出,震驚四座,肅順第一個大怒回頭,“翁大人,您糊塗了?以臣下參劾聖上,你這是大逆之罪!皇上,奴才請旨,將翁心存交部議罪!”
皇帝擺擺手,製止了肅順,“翁心存,朕犯了什麽過錯,你要參朕?你說一說,若是說得對了,朕不計較你言語荒誕;若是說得不對,趙光?”
“啊,臣在。”
“你是管刑部的大臣,翁心存言語冒犯朕躬,當為何罪?”
“這,按大清律所說,這等劣行,當為大不敬,論斬刑。”
“翁心存,你聽見了嗎?”皇帝又問道。
“是,臣都聽見了。”
“那你說說吧,朕有幾條罪過,是你可以參劾的?”
“臣以為,皇上無罪,而有過。過錯有二;其一曰忘卻責任,孤身犯險。”翁心存自知這一次要奏答的話極是犯忌諱,因此連頭也不敢抬起,隻是自顧自的向下說,“大清自世祖章皇帝入關以來,已曆貳佰餘年,間或有征伐戰事,但上靠聖主聰慧,下依將士用命,從不曾有不克之情。而自本年八月初一,大清為關外龍興之地,與俄國開戰以來,兵士奮勇,而俄人日漸萎靡。凡此種種,可見前敵情事,盡如人意。本不必皇上屈尊降貴,親身前往;況自我皇上登基以來,國事頻仍,日理萬機,又豈有一日臨朝無事,可供多月閑遊之舉的?”
皇帝臉色鐵青,鼻翼翕張,呼呼喘粗氣,卻兀自一言不發,瞪著翁心存,似乎在等待他的下文,“皇上第二大過,便是出京之前,未將國事料理清晰妥當,留後宮幹政惡例……”
“不必說了!”皇帝胸中的怒火怎麽也壓抑不住了,重重的一拍桌案,站了起來,“翁心存,你好大的膽子!你以為朕多年來於朝臣一貫優容,是怕了爾等嗎?不要說是你,就是鹹豐二年,軍機處全班出樞,也是朕一言而決,那時候朕都不曾怕過,今天還會在乎嗎?”說罷厲聲嗬斥,“來人!”
養心殿殿門大開,幾個外罩黃馬褂的禦前侍衛佩刀而入,單膝落地請安,“參見皇上!”
“把……”皇帝隻說了一個字,許乃釗就先一步跪了下來,“皇上,翁大人言語無禮,失卻人臣之份,但終究是一片忠君戀主之心,請皇上開恩啊!皇上,不可重黜老臣啊!皇上!”
“什麽叫重黜?他剛才的話你們都聽見了?不但言語中謗及朕躬,連皇後也為他裹挾其中。皇後是天下之母,與朕乾坤同體,便是朕也絲毫不敢不敬、不尊,他……他怎麽敢……”
那幾個禦前侍衛幹幹的跪在那裏,既不敢上前帶人,也不敢就此離開,還是肅順,不落痕跡的擺擺手,把他們打發了出去;看看殿中沒有旁人,他小心翼翼的上前幾步,到了禦案前,用手摩挲著皇帝的後背,為他梳理胸中一團怒氣,“皇上,翁大人誠然有罪,皇上如何處置,也是他應得之咎,但奴才想,翁心存國之元勳,皇上又從來以虛懷納諫使天下折服,又如何隻為他這幾句昏悖之言,就真的動了怒氣呢?傳揚出去,也不值得,是不是?”
皇帝喘了幾口氣,揮手示意他下去,轉頭又問道,“翁心存,朕來問你,你這樣言語誹謗,殃及皇後鳳駕,意欲何為?”
“皇後娘娘德容俱全,老臣又豈敢有心懷不敬,言語毀謗處?”翁心存也真是豁出去了,硬邦邦的說道,“隻不過,後宮不得幹政,是我朝祖製。皇上因故離京,當選一賢能阿哥料理國事,選派輔政王大臣監理朝政――這在鹹豐二年東巡、七年南行、十年西幸都是有過先例的。而皇上盡數舍棄,改為以皇後臨朝主政,臣深以為不妥!”
“你少和朕來這一套!”皇帝大聲說道,“朕幾次出巡期間,軍國大事,奏報行在,固然無可非議,但朕身在璦琿,遠來交通不便,又如何處置公事?至於以阿哥留京,料理國事,那不過是權益之際,還不必提主少國疑,萬事難行――遠的不必提,隻是本朝聖祖仁皇帝臨朝之初,先有鼇拜弄權;後又有索額圖行以大逆之行,都是青史明在――爾等都是飽讀聖朝,熟知故事,連聖祖他老人家英明神武,都深以為痛悔難當之事,如今倒成為你翁心存口中的辯白之詞了嗎?”
這樣的話實在是誅心之言,鼇拜、索額圖所行之事,在康熙是極其痛苦的經曆,留於筆端的文字,也在在彰顯康熙那份難過的心境。翁心存幾個人當然不會不知道,如今聽皇上這樣說話,分明是疑他有成擁立之功的嫌疑!這樣的罪名如何當得起?翁心存嚇得臉色慘白,比之剛才龍顏震怒之時更加不堪。
“再一說,朕子嗣雖多,成年的尚未有之。載澧荒誕不經,難以服眾,載瀅……”皇帝一時口快,幾乎泄露隱秘,但這樣的話不繼續下去,更易惹人猜度,“雖然有才,但也非可以托付至重的。這二人尚且如此,其他幼年之子,更不必提――翁心存,你倒說說,如此種種,層層疊加之下,朕該當如何?”
“這……”翁心存滿肚子學問,給皇帝問得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這倒不是他無言以對,而是為前言所迫――皇帝剛才的話中,很顯然有疑人之心,要在再為某一個皇子多做辯解,倒真像是心中有私情似的。故而隻能沉默。
“還有,”皇帝卻不肯就這樣放過,“你前麵說什麽?朕忘卻責任,以身犯險?什麽叫忘卻責任?難道你以為,朕出關到璦琿城去,是遊山玩水了嗎?兩國大戰,將士用命,朕成天呆在紫禁城中,口述諭旨,批閱奏折,就合乎你們的心意了,是不是?那些為國死亡的戰士,在你們眼中、在前方奏報過來的傷亡名單中,不過是幾個冰冷的數字,和枯燥的文字敘述,你們之中,又有誰肯願意為他們付出心力,顧及到他們也是爹娘生養,稚齡仰望!”
皇帝越說聲音越大,到最後,腔調已經有了哽咽之意,“朕到璦琿城中所建的軍醫院去看過,受傷的兵士……其情淒慘,鐵人落淚!這些人為我大清的江山社稷不惜殺身以報,朕到前敵去,左右有那麽多人護持,安危絲毫無虞,比他們不知道舒服了多少倍,……”
他哼了幾聲,又說道,“在爾等的眼中,這些人或者不過是粗魯不文的下裏巴人,在朕看來,卻是護衛我大清緒統不綴的國之脊梁!隻有這些人的存在,隻有他們的浴血奮戰,朕才能在紫禁城中坐得安穩牢固,也是因為他們,爾等才能衣冠帛帶,享盡這錦衣玉食,所以,以朕看來,爾等還是多一點尊敬,少一點刻薄的好!”
********************************************
打發軍機處幾個人出去,皇帝長出了一口氣,轉身進到暖閣中,歪著身子倒在軟炕上,不一會兒的功夫,沉沉睡去。
用過午膳,瑾貴妃、謙妃以下紛紛跪安而出,皇後留在暖閣,和丈夫說話,“皇上,這是八月二十八日以來的起居注檔,還有是臣妾礙莫能決的京、外臣工的奏折,您等一會兒看看吧?”
皇帝卻不急著看,握住皇後的手說道,“秀兒,這一次朕出京去,雖然盡有苦楚,但卻甘之如飴,而且啊,朕知道有你在京中坐鎮,心中無比踏實。”說著話,他湊過嘴巴,在皇後臉上吻了一下,“朕聽許乃釗和肅順說,往來公文,料理妥當,戰事所需,更加是絲毫沒有窒礙處,心中真是很覺得佩服你呢!”
“哪兒啊?”皇後羞紅了嬌靨,小小聲說道,“臣妾本來是一點也不會的,還是靠幾位軍機處的大人從旁幫襯著,才能使國事不受半點影響呢。”她說,“若是說到功勞,臣妾想,文祥、閻敬銘幾個人也從***力匪淺呢!”
“他們的功勞是他們的,你的是你的。這不可混為一談的。”皇帝說道,“哦,宮中之事,一切如常吧?”
“嗯,都好,都好。姐妹們和孩子們知道皇上不在,國事家事由臣妾一人料理,都又聽話又可愛,絲毫不敢有半點頑皮之處。”皇後說道,“皇上,請恕臣妾無禮――您這一次回來,可不要再如此了。臣妾嘴笨,說您不過,等您走了之後,和蘭妹妹聊天的時候說起,妹妹也說我糊塗,怎麽就這樣讓皇上出宮去了呢?萬一出了點岔子,可怎麽得了啊?”
皇帝以手掩口,打了個哈欠,“朕記住了,日後再不會如此妄行了,好嗎?”
“皇上言重了,臣妾如何當得起?”皇後看見他打哈欠,趕忙說道,“皇上,您可是累了?不如先休息一天,明天再議國事吧?”
“算了,已經回來了,還有很多事等著朕決斷呢!”皇帝勉力坐起身子,向六福點點頭,“叫吧。”
軍機處眾人難得齊聚一堂,本來以為,皇上回京的第一天,定然會和皇後等人共享一番天家之樂,大約不會再叫起。因此,雖然都到軍機處北房中聚齊,但準備著談一會兒,即刻出宮自去的,不料六福來傳,翁心存一愣,先一步站了起來,“諸位,走吧?”
進到養心殿中,眾人依次跪倒,皇帝升座,頌聖行禮之後,讓幾個人站了起來,“文祥,和俄國人商談之事,進行得如何了?”
“是。”文祥草草解釋幾句,自從十二月初七日,兩國談判開始,到今天為止,已經進行過四次會商,卻始終未能有尺寸之進。俄國人始終堅持,最多以當年尼布楚條約之中商定的兩國界址為限,俄國退出黑龍江流域,並將尼布楚以東所有構建的營、寨、壁、壘、民居住房盡數拆毀,並提出,要中國賠償軍費銀子300萬兩,以為撫慰俄***民損失之數。
“真是笑話!俄國人以為他們打贏這一仗了嗎?”皇帝怒極反笑,“你下去之後,即刻召見俄國全權公使,告訴他,,俄國人想打仗,朕奉陪到底!八月底的時候,朕已經出關一次,不介意明年開春之後,再度領兵北上,也不必進行什麽假惺惺的談判,一切到戰場上,以武力分一個高低勝負!”
文祥滿麵苦澀,皇上出關一次,就以為自己真懂兵事了?多少綠營兵士戰死不說,花費了多少軍費銀子也暫時不提,隻說軍需運輸一節,就幾乎讓他、閻敬銘、趙光幾個人急得發瘋!舉凡物資調配、裝載到位、人員運輸、民夫征用,就讓直隸、山東、河南等省不堪其憂,如今還要用兵?隻是皇上今天剛剛回京,有些事不好當眾奏陳,駁了他的話,他幹幹的咽了口唾沫,“呃!是,奴才下去之後,即刻傳見俄國外相,將皇上的話,向其傳達就是。”
他說,“隻不過,奴才愚見,兵者國之大事,更且關係關外數省,數百萬百姓之生計之重。宜乎從長計議啊!”
閻敬銘身為管理戶部的大臣,這數月時間沒有幾次安穩躺下去休息的夜晚,特別是皇上出京之後,軍餉、軍備、物資的調用全落在他的肩頭,軍機處叫起的時候,時不時還得臨時教導皇後,也實在是累得不輕,總算是他年紀還算不得很大,才勉強支撐了下來,聽完皇帝和文祥的一番話,自覺不能不說話了,“皇上,臣有話說。”
“你說吧。”
“臣想,東北一役,不但國人為我天朝、為我皇上不懼艱險,北上領兵;為我兵士、為我將佐甘冒矢石,奮勇殺敵而群情激蕩;甚至西洋列國,也無不為此情此景而心生震撼。先賢有言,國之大者,唯戎與祀。時至今日,我大清威臨海內,列洋臣服,俄人色厲內荏之情,早已於本年九月初七日,第一次托請英人婉轉砌詞,便已昭然若揭――故而臣想,總要彰顯我天朝仁厚之名,聖主寬以待人之聖德,而不可撻伐過甚,不予人可新之機為尚啊!”
閻敬銘繞著圈子說了一大堆,但本意很清楚,還是不大願意再行刀兵的。皇帝自然也聽得出來,他沉默了一會兒,低頭看看包括肅順、許乃釗等人越見蒼老的容顏,這數月之間,真正是將他們折騰得夠嗆了。“這樣吧,文祥。”
他說,“你下去之後,告訴俄國人,朕答應,讓出伊爾庫茨克城,交還俄國;但要得到上烏丁斯克、色楞個斯克兩處小鎮在內的亞布羅浮山脈以西並尼布楚、雅克薩以南的土地;第二,俄國要賠償中國4,000萬兩軍費銀子作為戰爭賠款;第三,若是以上條件俄國方麵肯於同意的話,中國將有條件開放黑龍江、海參崴、乃至庫頁島,允許俄國商船、民用船隻靠港停靠;若是軍隊艦船確有必要的話,在事先知會過中國政府,並獲得批準的條件下,也可以臨時作為補給港口使用。
文祥更加呆住了,所謂非此即彼,但這樣的讓步也太大了一點吧?
皇帝看出來了,輕笑著搖搖頭,“有些事啊,你們仍舊是不明白。中俄兩國,接壤之地綿延千裏,若是說全然以封堵之法,禁絕百姓往來,不但事倍功半,更有緣木求魚的不現實之感,既然不能禁絕,也便隻有因勢利導,將這種情勢,為我所用。恰克圖、齊齊哈爾、璦琿城等地,多年來中俄邊境貿易不斷,這一次兩國動武,固然是為我天朝土地,半點不能為他人所奪的正義之名而出師,但兩國邊境貿易,大受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日後戰事平息,朝廷固然設置行省,終究還是有鞭長莫及之苦,到時候,俄國人走私往來,不但我大清,就是俄國亦將蒙受損失――與其如此,倒不如放開懷抱,正如閻敬銘所說的,也好給他國以自新之機嘛!”
軍機處幾個人中,也隻有文祥、閻敬銘、肅順幾個***約能夠悟出其中道理。翁心存、許乃釗二人口中不言,臉上那份不以為然的神色,卻是不做任何遮掩的。
皇帝也不理會,管自說道,“這是我大清最低條件,若是俄國人始終不肯應承的話,也不必和他們多說,打發那個什麽外相早早的遷地為良。伊爾庫茨克是我大清的將士以鮮血換來的,俄國人想要回去,就要同樣拿鮮血和性命來交換!”
聽皇帝說到最後,語帶咆哮,文祥知道,能夠爭取到這樣的結果,也算差強人意,要是俄方不知道進退,兀自得隴望蜀,也就怪不得大清無禮了。
看君臣幾個議事有了一個決斷,翁心存膝行半步,碰頭答說,“皇上,老臣有事奏陳。”
“好,你說吧。”
“老臣鬥膽,要參劾一人。”
皇帝心中一動,暗叫:來了!臉上卻帶著微笑問道,“哦?久未見你翁心存有這般淩厲風骨了,朕倒覺得好奇,不知道你要參誰啊?”
“臣要參萬歲您!”
一語既出,震驚四座,肅順第一個大怒回頭,“翁大人,您糊塗了?以臣下參劾聖上,你這是大逆之罪!皇上,奴才請旨,將翁心存交部議罪!”
皇帝擺擺手,製止了肅順,“翁心存,朕犯了什麽過錯,你要參朕?你說一說,若是說得對了,朕不計較你言語荒誕;若是說得不對,趙光?”
“啊,臣在。”
“你是管刑部的大臣,翁心存言語冒犯朕躬,當為何罪?”
“這,按大清律所說,這等劣行,當為大不敬,論斬刑。”
“翁心存,你聽見了嗎?”皇帝又問道。
“是,臣都聽見了。”
“那你說說吧,朕有幾條罪過,是你可以參劾的?”
“臣以為,皇上無罪,而有過。過錯有二;其一曰忘卻責任,孤身犯險。”翁心存自知這一次要奏答的話極是犯忌諱,因此連頭也不敢抬起,隻是自顧自的向下說,“大清自世祖章皇帝入關以來,已曆貳佰餘年,間或有征伐戰事,但上靠聖主聰慧,下依將士用命,從不曾有不克之情。而自本年八月初一,大清為關外龍興之地,與俄國開戰以來,兵士奮勇,而俄人日漸萎靡。凡此種種,可見前敵情事,盡如人意。本不必皇上屈尊降貴,親身前往;況自我皇上登基以來,國事頻仍,日理萬機,又豈有一日臨朝無事,可供多月閑遊之舉的?”
皇帝臉色鐵青,鼻翼翕張,呼呼喘粗氣,卻兀自一言不發,瞪著翁心存,似乎在等待他的下文,“皇上第二大過,便是出京之前,未將國事料理清晰妥當,留後宮幹政惡例……”
“不必說了!”皇帝胸中的怒火怎麽也壓抑不住了,重重的一拍桌案,站了起來,“翁心存,你好大的膽子!你以為朕多年來於朝臣一貫優容,是怕了爾等嗎?不要說是你,就是鹹豐二年,軍機處全班出樞,也是朕一言而決,那時候朕都不曾怕過,今天還會在乎嗎?”說罷厲聲嗬斥,“來人!”
養心殿殿門大開,幾個外罩黃馬褂的禦前侍衛佩刀而入,單膝落地請安,“參見皇上!”
“把……”皇帝隻說了一個字,許乃釗就先一步跪了下來,“皇上,翁大人言語無禮,失卻人臣之份,但終究是一片忠君戀主之心,請皇上開恩啊!皇上,不可重黜老臣啊!皇上!”
“什麽叫重黜?他剛才的話你們都聽見了?不但言語中謗及朕躬,連皇後也為他裹挾其中。皇後是天下之母,與朕乾坤同體,便是朕也絲毫不敢不敬、不尊,他……他怎麽敢……”
那幾個禦前侍衛幹幹的跪在那裏,既不敢上前帶人,也不敢就此離開,還是肅順,不落痕跡的擺擺手,把他們打發了出去;看看殿中沒有旁人,他小心翼翼的上前幾步,到了禦案前,用手摩挲著皇帝的後背,為他梳理胸中一團怒氣,“皇上,翁大人誠然有罪,皇上如何處置,也是他應得之咎,但奴才想,翁心存國之元勳,皇上又從來以虛懷納諫使天下折服,又如何隻為他這幾句昏悖之言,就真的動了怒氣呢?傳揚出去,也不值得,是不是?”
皇帝喘了幾口氣,揮手示意他下去,轉頭又問道,“翁心存,朕來問你,你這樣言語誹謗,殃及皇後鳳駕,意欲何為?”
“皇後娘娘德容俱全,老臣又豈敢有心懷不敬,言語毀謗處?”翁心存也真是豁出去了,硬邦邦的說道,“隻不過,後宮不得幹政,是我朝祖製。皇上因故離京,當選一賢能阿哥料理國事,選派輔政王大臣監理朝政――這在鹹豐二年東巡、七年南行、十年西幸都是有過先例的。而皇上盡數舍棄,改為以皇後臨朝主政,臣深以為不妥!”
“你少和朕來這一套!”皇帝大聲說道,“朕幾次出巡期間,軍國大事,奏報行在,固然無可非議,但朕身在璦琿,遠來交通不便,又如何處置公事?至於以阿哥留京,料理國事,那不過是權益之際,還不必提主少國疑,萬事難行――遠的不必提,隻是本朝聖祖仁皇帝臨朝之初,先有鼇拜弄權;後又有索額圖行以大逆之行,都是青史明在――爾等都是飽讀聖朝,熟知故事,連聖祖他老人家英明神武,都深以為痛悔難當之事,如今倒成為你翁心存口中的辯白之詞了嗎?”
這樣的話實在是誅心之言,鼇拜、索額圖所行之事,在康熙是極其痛苦的經曆,留於筆端的文字,也在在彰顯康熙那份難過的心境。翁心存幾個人當然不會不知道,如今聽皇上這樣說話,分明是疑他有成擁立之功的嫌疑!這樣的罪名如何當得起?翁心存嚇得臉色慘白,比之剛才龍顏震怒之時更加不堪。
“再一說,朕子嗣雖多,成年的尚未有之。載澧荒誕不經,難以服眾,載瀅……”皇帝一時口快,幾乎泄露隱秘,但這樣的話不繼續下去,更易惹人猜度,“雖然有才,但也非可以托付至重的。這二人尚且如此,其他幼年之子,更不必提――翁心存,你倒說說,如此種種,層層疊加之下,朕該當如何?”
“這……”翁心存滿肚子學問,給皇帝問得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這倒不是他無言以對,而是為前言所迫――皇帝剛才的話中,很顯然有疑人之心,要在再為某一個皇子多做辯解,倒真像是心中有私情似的。故而隻能沉默。
“還有,”皇帝卻不肯就這樣放過,“你前麵說什麽?朕忘卻責任,以身犯險?什麽叫忘卻責任?難道你以為,朕出關到璦琿城去,是遊山玩水了嗎?兩國大戰,將士用命,朕成天呆在紫禁城中,口述諭旨,批閱奏折,就合乎你們的心意了,是不是?那些為國死亡的戰士,在你們眼中、在前方奏報過來的傷亡名單中,不過是幾個冰冷的數字,和枯燥的文字敘述,你們之中,又有誰肯願意為他們付出心力,顧及到他們也是爹娘生養,稚齡仰望!”
皇帝越說聲音越大,到最後,腔調已經有了哽咽之意,“朕到璦琿城中所建的軍醫院去看過,受傷的兵士……其情淒慘,鐵人落淚!這些人為我大清的江山社稷不惜殺身以報,朕到前敵去,左右有那麽多人護持,安危絲毫無虞,比他們不知道舒服了多少倍,……”
他哼了幾聲,又說道,“在爾等的眼中,這些人或者不過是粗魯不文的下裏巴人,在朕看來,卻是護衛我大清緒統不綴的國之脊梁!隻有這些人的存在,隻有他們的浴血奮戰,朕才能在紫禁城中坐得安穩牢固,也是因為他們,爾等才能衣冠帛帶,享盡這錦衣玉食,所以,以朕看來,爾等還是多一點尊敬,少一點刻薄的好!”
********************************************
打發軍機處幾個人出去,皇帝長出了一口氣,轉身進到暖閣中,歪著身子倒在軟炕上,不一會兒的功夫,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