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門皆公侯,馬擴說出了劉行為烏蠻高氏一族做好的設置。他的擔心,劉行自然也能夠明白其原因。


    高家的人太多了,隻是參加了征滅吐蕃之戰的男性族人便達到了近四十人可以受封領賞。一個家族如果同時出現三、四十個公爵和侯爵,至少是伯爵的話,其家族的威望定然一時無兩。


    然而劉行之所以選擇這樣設置,根本的原因是什麽呢?還是在分化、在瓦解烏蠻高氏一族……


    聽到馬擴的疑問後,劉行微微冷笑著道:“高氏的家主是罔替一等公,領戶四千、兵不可八千。可是他是個人、不是個神,遲早有死的那一天。他一死、其爵位誰來繼承呢?他的兒孫們我都已經封了爵位,不可能讓其中某一個出現雙爵加身。”


    言語微停、劉行側目重新望向牆上的地圖,繼續說道:“高泰明的一等罔替公爵位,隻要他有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就將會成為其諸子、那些隻受封為世職爵位的高氏子弟爭奪的焦點。”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再次停話、回望馬擴後劉行接著道:“昔日曹植遭兄妒,還隻因其才高。日後高氏一族那些子弟間的妒忌之因由卻是爵位與封賞、卻是香火傳承誰為主。一旦那種情況生,我大宋也好、大理二省巡防也罷根本不用立即插手。坐山觀虎鬥、待其內鬥的差不多了,再一起將其收拾掉、豈不樂哉。”


    《七步詩》、劉行居然在這樣一個令馬擴擔憂不已的時刻吟誦起曹植的那七步之詩來,馬擴聽完後知道、劉行定然是心中已有數,高氏一族被這樣一個坑神算計上、以後休想太平了。


    馬擴為何會如此認為呢?原因當然是高家現在內部的情況,也與那七步之詩情形很是相似。


    三國末年、曹操的二兒子曹丕在爭奪繼承權問題上處心積慮,戰勝了文才更勝一籌的弟弟曹植,被立為王世子。


    曹操逝世後,曹丕繼位成為魏王,以不參加葬禮之罪逼弟弟曹植寫下《七步詩》,險些將其殺害。曹丕還順利奪下弟弟曹彰的兵權,坐穩了魏王之位。


    之後不久,曹丕又逼迫漢獻帝讓位,代漢稱帝,改國號魏,為魏國開國皇帝,也是三國中第一個稱帝的君主。


    曹植呢?他生前曾封陳王、死後諡曰“思”,故稱之為陳思王。


    他是建安時期最傑出、最有代表性,對後代影響最大的一位文學家,是當時文壇的主要領袖之一。


    曹植天資聰穎、文思敏捷、才華出眾,“年十餘歲,誦《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曹操曾一度想立他為太子。


    但曹植是一個典型的浪蕩才子,他行為放蕩、不拘小節,經常被文不及他、武不及曹彰卻工於心計的曹丕算計,漸漸失寵於曹操。


    曹操死後,曹丕、曹睿相繼為帝,曹植倍受猜忌和迫害。由於長期遭受迫害,精神上受到沉重壓抑和打擊,終於鬱悶而死。


    不過曹丕也好、曹植也罷,一個是工於心計的小人後來得誌,一個是才高八鬥、浪蕩不羈的才子,其活著的時間都隻是四十年上下。兩個兄弟,一個四十歲死掉、一個四十一歲掛掉。


    究其原因,曹丕剛愎自用是一方麵、更大的原因還是其自私自利到了極點。


    若曹丕不去迫害自己的手足、搞出那些手足相殘的家族內耗劇情來。那麽當他出現決策失誤的時候,至少還會有至親之人站出來幫他扳正歸途。


    究其原因,曹植的自恃才高、放蕩清高,從開始就注定了他的一生是以悲劇結束……


    相似的情況如今也在烏蠻高家存在著,高泰明的大兒子高明量是個文武全才,其本事在征滅吐蕃那一係列戰事中已是彰顯無遺。


    他的二兒子高明運則是一個重謀略、文采好,號稱“大理國內君之下、文才推屬二郎”。但是呢、文才好的高明運可不是曹植,他是一個極其陰險、歹毒的善謀之人。


    高泰明帶兵上了雪域高原以後,曾經有一段時間恍若全軍消失了一般。最後卻突然殺出來,從肋部將回援邏些的吐蕃大軍刺了個對穿。那次的計謀出自高明運。


    高明量身入天竺領三國,要知道天竺那三個國家的國主其實也不是酒囊飯袋,也都是一些有經驗、有謀略,要文有能臣、要武有悍將的家夥。


    那他們為何會那麽聽高明量的話呢?當然不會因為他們真心臣服大宋,其主要原因還是在高明量沒去那裏之前,高明運已將所有可能生的事情謀算了一番。然後,他為高明量定下了一個極大、極大的連環計。


    正是憑借著高明運設出的大連環計,加上高明量自身的才華與武藝。天竺三國的國主才一直被高明量給壓著、壓得死死的,隻能乖乖聽從他的命令。


    那一對兄弟是能人、甚至曾幾何時,劉行也曾讚那對兄弟是一對奇人。


    然而他們並非是烏蠻部高家人裏麵最厲害的,還有兩個人比他們要厲害、因為那兩個的城府極深,深到慧了不讀心都隨時可能被那兩個家夥給坑咯。


    是誰呢?那就是高泰明的兩個弟弟,一個叫高泰運、一個叫高泰平。


    高泰運在當初他老爹奪段氏國主之位的時候,他就已經顯示出了一個陰謀家的本色。


    正是他的一連串毒辣計策、才使得段氏宮廷內部的禁軍先生內亂。接著又鼓惑三十六部造反,給了高家抓住大理所有兵權的機會。


    而且在他的謀劃之下,直到丟掉國主位置、段正嚴那個老爹還是視高泰明一眾是忠心愛他的人。


    可見高泰運不隻是善謀、更是城府極深,深到把人家賣了、人家還會開心地為他數錢……


    高泰平的謀略上不及高泰運,然而在當初高家代段、奪大理國主的整個過程中。所有江湖人士南下大理,所有佛家高僧雲集到了高家所掌之大觀寺。


    大理國當初的亂局中,上千能與高家對抗的貴族、王公大臣,正是被高泰平所領導的“僧俗千誌士”做掉的。


    搞暗殺、使毒,那些本事是劉行擅長的。但在前段時間宗欣將整理好關於高泰平昔日所做所為呈上來之後,劉行看過都不由得望著宗欣說了一句:你之城府與幹才遠不及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禁區中的幽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禁區中的幽靈並收藏仙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