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戰外行、內戰內行,宗澤和張所聽到劉行對趙構這樣的定位後隻能是相視苦笑。
宗澤和張所都很清楚,劉行給趙構的定位是準確的、是毋庸置疑的。那全是因為趙構自身本性所定,其實也是幾千年來漢人內鬥成為一種傳統、大自私小無私成為骨子裏本性的必然產物。
回想華夏上下幾千年的曆史,這種內鬥傳統便一目了然。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是內戰,楚漢相爭是內戰。三國鼎立是內戰、隋唐傾軋是內戰。幾乎在這片中原廣袤的大地上,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一場內戰。隻有五胡亂華那一次,算是非常規定義下內戰而已。
這是一種傳統,誰也破除不了。這是一種因自私作祟衍生出的野心膨脹所導致的結果,誰也改變不掉。
對於張所和宗澤而言,在他們的眼中雖然劉行現在隻是派吳璘去攻京東,並未真正與康王兵正麵發生大戰。但是實際上,劉行在說康王的時候、自己身上也體現出了這種內戰內行的本性來。
烏鴉落在豬身上,看到別人黑、看不到自己黑。對於這種現狀,二人也隻能是相視苦笑、靜待劉行將話說下去了。
見到兩位老元帥沒有接自己的話,隻是在那裏苦笑,劉行知道他們心底裏想的是什麽。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上古時代炎黃聯手擊蚩尤,那是看上去很大義凜然地為了炎黃民族,實際上也是炎黃二帝自己想做老大才打起來的戰爭。
曆朝曆代以來,見過中原分裂成為若幹個國家的。卻沒見過真正在一個國家裏出現過兩位統治者同時治理國家的。
人都是自私的,升鬥小民如此、得到權力的人更是如此。誰也不會容許自己當家做主的時候,還有個人來與自己分享那權力。
在這一點上劉行也不例外,一段時間以來劉行心底裏已經形成了一個想法:小爺可以讓這片大好河山變得更加繁花似錦,小爺能讓億萬萬中原百姓過得富足安康。這天下舍我其誰?
隻是小爺不想做曹操,不願變成董卓,才會想著搞出一套內閣主政、皇帝隻管做國家形象代言人的全新體係來。
即便是這樣,皇帝也不能讓趙構那廝做、因為他太壞了,壞到頭上生膿、腳上長瘡。讓他做了皇帝,小爺再有奇謀妙計、再有宏偉抱負。都會被他給最終破壞掉。
所以這個國隻能有一個主,名義上是信王趙榛、實際上是小爺。這個天上隻能有一輪太陽,那便是小爺……
打定這樣主意的劉行,身上隱隱生起的霸氣在這些天來也已經讓宗澤、張所感受到太
多。
朝政名義是上需要天樞院召開閣會才可以決定,可是無論新法推行還是裁兵整軍。無論是並路建省還學政新規。
宗澤感覺到的都是劉行在帶著他的兩個謀臣定大事,張所感受到的是他這個所謂內閣次輔隻剩下了聯署發令的權利。
兩位老元帥知道他們實際上已被劉行架空,變成了擺設。心中有不忿,卻有無法發作、不敢也不能發作。
因為劉行雖然顯露出了獨裁的特質,他的新法、他的一些列施政措施卻是得民心的。甚至在二位老帥自家後院,都有人不斷在為劉行搖旗呐喊。
宗澤家的是正在參與整軍方略、做了禁軍編譴使的宗穎,張所的家裏則是已被劉行任命為禁軍殿前司統製、並準備也給個提督職務的張憲。
那兩個元帥之子,如今已變成劉行為首、少壯新法派的重要成員。
為人父母者。無不是希望未來自家的孩子出人頭地。現今趨勢上看去,張所和宗澤看到的都是張憲、宗澤將跟隨劉行一起成為信王這個朝廷裏的幹將。
隻要自家兒子能跟著劉行揚名天下、光宗耀祖,二人更不希望上演父子反目的倫理悲劇。於是乎兩位老帥隻能選擇隱忍、接受被架空這個現實……
彼此心照不宣。劉行說起話來也不在留下餘地。
望著二位老元帥看了看,劉行很快說道:“宗太師、張太保,我欲譴剛剛建立的武英閣力士前去擒捕那個呂頤浩,不知二位有何見解?”
雖然知道兩人不會反對自己,隻會這樣默不作聲等自己先開口。但是薑是老的辣、酒是陳的香,人是越老越精、劉行還是決定征求一下二人的建議和意見。
聽到劉行發問。宗澤先抬頭看了劉行一眼。
隨即他微微思索,對劉行說道:“攔截、擒捉呂頤浩是對我大宋江山。對天下萬民有好處之事,老夫讚成。但不知道太傅你準備如何讓武英閣力士去攔截。又在何處進行捉捕呢?”
“是呀!京東雖有吳璘將軍的兵馬在,可若康王再行‘海上之盟’時那種方法。吳璘將軍手下沒有水軍,怕是無法攔截得住呂頤浩吧?”張所也在宗澤提出疑問後,開口發問。
輕輕點了點頭,劉行露出冷笑道:“我朝現今確實沒有水軍,想要海上攔截怕是隻能征調民船。這是兩個朝廷之間的事,雖也屬與萬民福祉息息相關之事,我卻不想真去勞民傷財。所以我想直接讓武英力士們潛入金國腹地,去阻截、擒捉呂頤浩。”
海上攔截不成,直接深入敵後去抓人?
宗澤耳聽到劉行這話之後,先是皺眉思索、隨即瞪大眼睛望著劉行道:“武英閣初建,能擔當如此重任嗎?”
張所也緊隨其後,靜怡滿麵地看著劉行道:“況且武英力士中,許多洗心時日不多、太傅就不怕放出去以後收不回來。成事不足、反而敗事嗎?”
見二人提出了疑問,劉行又一次淡淡一笑:“這也是我急請二位老元帥前來的另外一個原因,我準備讓金奴去接替雷震掌管武英閣。畢竟雷震還有殿前司的勾當要做,且他的修為也不足以讓武英閣那些被洗心的異族高手們拜服。而金奴的修為、智思,都遠勝雷震許多,相信那些異族力士們不敢不服他。”
一聽這話,宗澤和張所心底裏同時蹦出了一個想法:這話說得好聽是雷震能力不足、壓不住那些異族高手。實際上還不是你這小子想讓自己的義子幫你牢牢掌握住武英閣,讓名義上聽內閣勾調的武英閣變成又一個隻聽你一人號令、隻對你人效忠的衙司……
明知道劉行此舉雖是正確的,但其中隱含著牢牢抓緊權杖的心思還是讓兩位老元帥無奈中生出一些怨恨來。
這種暗中的怨恨,兩位久曆官場的老人家是不會表現出來的。他們都顧全大局,又有自家兒子的利益在其中,也隻能選擇默認、接受劉行這樣一步步繼續向著獨裁者方向高速進發。
在二人暗中腹誹時,劉行卻不理會太多,仍然自顧自地說著:“以金奴的本事,想要帶上一些武英力士潛入金國腹地,再將那呂頤浩生擒活捉後押回來應該不成問題。我所擔心的,隻是一件事、那就是我軍如何接應金奴。”
言至此處,劉行又一次將目光移到了兩位老帥的臉上,正色道:“真定城裏的斡離不,真定城外的粘罕。我已經陪他們玩得太久了,十天的遊戲我玩厭了。所以宗帥、張帥,我想馬上譴出飛鳶營結束兩場戰鬥,讓後讓楊沂中掃空河北、直逼燕京,做好接應金奴的準備,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意下如何?這是在詢問?
宗澤眼見劉行這樣說話,心底又是一陣鬱結,暗道:你這哪裏是與我商議、哪裏還是商詢呀!這決策你都做好了,還問我做個球!
張所也是瞪著眼睛不說話,心中想到:做好決定還來問我,你當老夫是三歲娃娃、會應你的話嗎?
兩位老元帥被明看尊重、實則虛晃之後,同時選擇了緘口不言。
他們不說話,劉行卻反而更開心。因為誰知道這二位會不會真說出來個魚小爺意見想佐的建議來,那樣小爺接受不是、不接受也不是,還不如就這樣不讓他們說話更好。
這就是劉行的真實想法,所以看到兩位老帥不接話,劉行微微一笑、猛一拍桌子道:“好,既然二位老元帥沒有異議,那我就讓楊沂中等人結束真定內外那場遊戲。然後,嘿嘿,我要讓金奴闖到金國腹地去,給他鬧個雞犬不寧……”
皇上病了、劉行也病了。汴京城那位皇帝陛下是瘋癲症,劉行這裏發作的不再是邪病、狂病,而是錯亂症。如果他不是精神錯亂,為何叫我二人來卻隻是一味自圓其說、說完就走呢……
當劉行說完話率先走出天樞閣的時候,宗澤和張所心底裏同時冒出這樣一個想法來。
望著劉行的背影,兩位老人家目光呆滯地看了小半晌,才在劉行飄出天樞院時站起身,對視輕歎一生後一起離開了天樞院。
他們哪裏知道,劉行這一切其實也是在對他們使計謀,使的是一計假癡不癲之計。目的正是結果所表現的,從此後他二人再也沒有更多的機會重新來與劉行爭奪權力、隻能做一對和趙榛一樣聽由劉行擺布的布偶了……(未完待續)
宗澤和張所都很清楚,劉行給趙構的定位是準確的、是毋庸置疑的。那全是因為趙構自身本性所定,其實也是幾千年來漢人內鬥成為一種傳統、大自私小無私成為骨子裏本性的必然產物。
回想華夏上下幾千年的曆史,這種內鬥傳統便一目了然。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是內戰,楚漢相爭是內戰。三國鼎立是內戰、隋唐傾軋是內戰。幾乎在這片中原廣袤的大地上,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一場內戰。隻有五胡亂華那一次,算是非常規定義下內戰而已。
這是一種傳統,誰也破除不了。這是一種因自私作祟衍生出的野心膨脹所導致的結果,誰也改變不掉。
對於張所和宗澤而言,在他們的眼中雖然劉行現在隻是派吳璘去攻京東,並未真正與康王兵正麵發生大戰。但是實際上,劉行在說康王的時候、自己身上也體現出了這種內戰內行的本性來。
烏鴉落在豬身上,看到別人黑、看不到自己黑。對於這種現狀,二人也隻能是相視苦笑、靜待劉行將話說下去了。
見到兩位老元帥沒有接自己的話,隻是在那裏苦笑,劉行知道他們心底裏想的是什麽。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上古時代炎黃聯手擊蚩尤,那是看上去很大義凜然地為了炎黃民族,實際上也是炎黃二帝自己想做老大才打起來的戰爭。
曆朝曆代以來,見過中原分裂成為若幹個國家的。卻沒見過真正在一個國家裏出現過兩位統治者同時治理國家的。
人都是自私的,升鬥小民如此、得到權力的人更是如此。誰也不會容許自己當家做主的時候,還有個人來與自己分享那權力。
在這一點上劉行也不例外,一段時間以來劉行心底裏已經形成了一個想法:小爺可以讓這片大好河山變得更加繁花似錦,小爺能讓億萬萬中原百姓過得富足安康。這天下舍我其誰?
隻是小爺不想做曹操,不願變成董卓,才會想著搞出一套內閣主政、皇帝隻管做國家形象代言人的全新體係來。
即便是這樣,皇帝也不能讓趙構那廝做、因為他太壞了,壞到頭上生膿、腳上長瘡。讓他做了皇帝,小爺再有奇謀妙計、再有宏偉抱負。都會被他給最終破壞掉。
所以這個國隻能有一個主,名義上是信王趙榛、實際上是小爺。這個天上隻能有一輪太陽,那便是小爺……
打定這樣主意的劉行,身上隱隱生起的霸氣在這些天來也已經讓宗澤、張所感受到太
多。
朝政名義是上需要天樞院召開閣會才可以決定,可是無論新法推行還是裁兵整軍。無論是並路建省還學政新規。
宗澤感覺到的都是劉行在帶著他的兩個謀臣定大事,張所感受到的是他這個所謂內閣次輔隻剩下了聯署發令的權利。
兩位老元帥知道他們實際上已被劉行架空,變成了擺設。心中有不忿,卻有無法發作、不敢也不能發作。
因為劉行雖然顯露出了獨裁的特質,他的新法、他的一些列施政措施卻是得民心的。甚至在二位老帥自家後院,都有人不斷在為劉行搖旗呐喊。
宗澤家的是正在參與整軍方略、做了禁軍編譴使的宗穎,張所的家裏則是已被劉行任命為禁軍殿前司統製、並準備也給個提督職務的張憲。
那兩個元帥之子,如今已變成劉行為首、少壯新法派的重要成員。
為人父母者。無不是希望未來自家的孩子出人頭地。現今趨勢上看去,張所和宗澤看到的都是張憲、宗澤將跟隨劉行一起成為信王這個朝廷裏的幹將。
隻要自家兒子能跟著劉行揚名天下、光宗耀祖,二人更不希望上演父子反目的倫理悲劇。於是乎兩位老帥隻能選擇隱忍、接受被架空這個現實……
彼此心照不宣。劉行說起話來也不在留下餘地。
望著二位老元帥看了看,劉行很快說道:“宗太師、張太保,我欲譴剛剛建立的武英閣力士前去擒捕那個呂頤浩,不知二位有何見解?”
雖然知道兩人不會反對自己,隻會這樣默不作聲等自己先開口。但是薑是老的辣、酒是陳的香,人是越老越精、劉行還是決定征求一下二人的建議和意見。
聽到劉行發問。宗澤先抬頭看了劉行一眼。
隨即他微微思索,對劉行說道:“攔截、擒捉呂頤浩是對我大宋江山。對天下萬民有好處之事,老夫讚成。但不知道太傅你準備如何讓武英閣力士去攔截。又在何處進行捉捕呢?”
“是呀!京東雖有吳璘將軍的兵馬在,可若康王再行‘海上之盟’時那種方法。吳璘將軍手下沒有水軍,怕是無法攔截得住呂頤浩吧?”張所也在宗澤提出疑問後,開口發問。
輕輕點了點頭,劉行露出冷笑道:“我朝現今確實沒有水軍,想要海上攔截怕是隻能征調民船。這是兩個朝廷之間的事,雖也屬與萬民福祉息息相關之事,我卻不想真去勞民傷財。所以我想直接讓武英力士們潛入金國腹地,去阻截、擒捉呂頤浩。”
海上攔截不成,直接深入敵後去抓人?
宗澤耳聽到劉行這話之後,先是皺眉思索、隨即瞪大眼睛望著劉行道:“武英閣初建,能擔當如此重任嗎?”
張所也緊隨其後,靜怡滿麵地看著劉行道:“況且武英力士中,許多洗心時日不多、太傅就不怕放出去以後收不回來。成事不足、反而敗事嗎?”
見二人提出了疑問,劉行又一次淡淡一笑:“這也是我急請二位老元帥前來的另外一個原因,我準備讓金奴去接替雷震掌管武英閣。畢竟雷震還有殿前司的勾當要做,且他的修為也不足以讓武英閣那些被洗心的異族高手們拜服。而金奴的修為、智思,都遠勝雷震許多,相信那些異族力士們不敢不服他。”
一聽這話,宗澤和張所心底裏同時蹦出了一個想法:這話說得好聽是雷震能力不足、壓不住那些異族高手。實際上還不是你這小子想讓自己的義子幫你牢牢掌握住武英閣,讓名義上聽內閣勾調的武英閣變成又一個隻聽你一人號令、隻對你人效忠的衙司……
明知道劉行此舉雖是正確的,但其中隱含著牢牢抓緊權杖的心思還是讓兩位老元帥無奈中生出一些怨恨來。
這種暗中的怨恨,兩位久曆官場的老人家是不會表現出來的。他們都顧全大局,又有自家兒子的利益在其中,也隻能選擇默認、接受劉行這樣一步步繼續向著獨裁者方向高速進發。
在二人暗中腹誹時,劉行卻不理會太多,仍然自顧自地說著:“以金奴的本事,想要帶上一些武英力士潛入金國腹地,再將那呂頤浩生擒活捉後押回來應該不成問題。我所擔心的,隻是一件事、那就是我軍如何接應金奴。”
言至此處,劉行又一次將目光移到了兩位老帥的臉上,正色道:“真定城裏的斡離不,真定城外的粘罕。我已經陪他們玩得太久了,十天的遊戲我玩厭了。所以宗帥、張帥,我想馬上譴出飛鳶營結束兩場戰鬥,讓後讓楊沂中掃空河北、直逼燕京,做好接應金奴的準備,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意下如何?這是在詢問?
宗澤眼見劉行這樣說話,心底又是一陣鬱結,暗道:你這哪裏是與我商議、哪裏還是商詢呀!這決策你都做好了,還問我做個球!
張所也是瞪著眼睛不說話,心中想到:做好決定還來問我,你當老夫是三歲娃娃、會應你的話嗎?
兩位老元帥被明看尊重、實則虛晃之後,同時選擇了緘口不言。
他們不說話,劉行卻反而更開心。因為誰知道這二位會不會真說出來個魚小爺意見想佐的建議來,那樣小爺接受不是、不接受也不是,還不如就這樣不讓他們說話更好。
這就是劉行的真實想法,所以看到兩位老帥不接話,劉行微微一笑、猛一拍桌子道:“好,既然二位老元帥沒有異議,那我就讓楊沂中等人結束真定內外那場遊戲。然後,嘿嘿,我要讓金奴闖到金國腹地去,給他鬧個雞犬不寧……”
皇上病了、劉行也病了。汴京城那位皇帝陛下是瘋癲症,劉行這裏發作的不再是邪病、狂病,而是錯亂症。如果他不是精神錯亂,為何叫我二人來卻隻是一味自圓其說、說完就走呢……
當劉行說完話率先走出天樞閣的時候,宗澤和張所心底裏同時冒出這樣一個想法來。
望著劉行的背影,兩位老人家目光呆滯地看了小半晌,才在劉行飄出天樞院時站起身,對視輕歎一生後一起離開了天樞院。
他們哪裏知道,劉行這一切其實也是在對他們使計謀,使的是一計假癡不癲之計。目的正是結果所表現的,從此後他二人再也沒有更多的機會重新來與劉行爭奪權力、隻能做一對和趙榛一樣聽由劉行擺布的布偶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