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移政


    長安城的營建,很有些日新月異的味道,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建築拔起,幾乎每天又都有工程竣工,作為長安外郭城六十八坊全權代理處置的交換,由龍武軍暗中牽線,整個西南到江南的商人集團,將不耗費朝廷一文錢,一個人力,將萬年縣所屬的部分營建修繕一新。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不想,這長安城中一別數年,竟然也是。”


    環城觀光性質的公交馬車上,一個年長的客人,帶著一個看起來象子侄輩的年輕學子,正在饒有性質的看著周圍的一切,陪坐的還有一個看起來相當幹連老成,如同管家一般的人物。


    馬蹄踏踏聲中,他正在滔滔不絕的說話。


    “先生不知道麽,繼賣洛陽湊集軍用之後,長安廢毀閑棄之地,也被朝廷盤轉出去,承包由大小商戶結社營建規劃,所得大半都歸於內孥,不然國庫空虛之下,兩朝怎麽能夠風光體麵的還京,光著入城之儀就要耗費巨萬,還能綽綽有餘的修繕宮室,整治林苑,讓一切看起來都渙然如新麽。”


    他有些譏笑的看了看大街邊成蔭連片的樹木,泥土的顏色還是近期新鮮的。


    “連這些粉飾市麵的果數林木,都是那些各地商賈競相捐獻移栽的,為的就是一個亂後複治的新氣象”


    “上麵還有小字的木牌啊”


    “那是當然,若不能留名,這些逐利之徒,又怎麽舍得花錢認養維持,聽說還是數年一輪,重新競價的。朝廷的那些大人還真是綿延不絕的生財有道啊”


    “那是什麽”


    “那裏啊。那是各道大行會,派在京師的同鄉會館,。不但開門做生意,也是本道商家在京師的聯絡往來之所,現在也負責招待本道來的學子,。還是近年剛興起的事物,由一幫劍南商人首當鼓搗出來,然後江南兩道、淮南道、河南道、嶺南道等,相繼在東市靠近朱雀大街的邊上開館,,就變成這副情形了”


    “那又是什麽”


    他指了眾多建築包圍中,遮遮掩掩的露出一小從一小從,明顯異域中土的尖圓方頂。


    “這個啊,就是三夷教的祠堂”


    “看起來很攢新嘛”


    “的確是新的”


    “據說太府寺、京兆府、宮內省的那些官人們,窮的眼中隻剩下錢了。現在哪管你是什麽來曆出身,哪怕是沼武九姓的栗末富戶,還是安息大秦的胡商大賈,隻要拿的出現錢來,城中的宅地任你有多少空餘,就蓋多少,。就算是胡夷的私廟,隻要舍得打點,總有人視若不見的,。”


    “本朝的商人就這麽富有麽”


    “當然。據說在升雲坊,由康、何、石三姓的西域大商會聯手,就吃下小半坊的廢宅,據說這一清理出來,至少有大小十幾條街的鋪麵。從將來說,他們還是大賺了”


    “恩。當然規格和儀製還是有所限製,不允許隨性的亂蓋一通,特別是靠近街市的一麵,須按統一的長寬高低來營建,不允許隨意拓越。”


    公交馬車突然停了下來,卻是一列翻倒的小車,和大板馬車橫錯在一起,。


    “這些又是什麽人”


    看著街上一些統一天藍夾衣腰插短棍的漢子,從街上衝衝走過,叫喝著迅速驅散人群,將堵塞在街道上的小車拖走。


    “這是長安城管大隊,每坊出丁五十,由軍方給衣糧,用來維持市麵的。”


    “這不應該是京兆府的轄下,怎麽由。”


    “前些年,京兆剛剛光複時,盜匪橫行,龍武軍實行嚴酷的軍管的緣故,現在據說長安兩軍之一的那位開府大人,開始在城中鼓吹什麽。什麽,創建和諧長安,嚴禁江湖豪強在城中毆釁生事,作奸犯科的,抓到多是當場處死,那斷時間,大理寺外的斷頭柳下,是殺的是血流成河。不過如此一來,殺人越貨,搶盜奸淫之事,就近乎絕跡了。


    “現在寬鬆了許多,巡城之責,也移給了這些城管,別看他們就這點人,但真要有什麽大事,銅哨一吹,成百上千的人圍將過來。據說已經有許多不法之徒,潑皮誣賴,乃至江湖亡命,送到苦窯裏去挖煤。好象還沒聽說過完整的出來過。”


    “十四門之外的站值軍將,也就罷了,畢竟是防要,為什麽連這內城也不見多少衙役,難道京兆府對世麵的情形,都不管了麽。”


    “管什麽,反正那位泥菩薩京兆,是不敢和這些大爺爭的,當初家裏被江湖大盜洗劫一空,還是靠。”


    “這還隻是街左萬年縣的情形,街右長安縣的,都是龍武軍的那群大爺們操辦的,又是另一番光景,先生看到街右有什麽異同麽”


    他看了一眼,朱雀大街的另一邊,新建築比較多,也比較整齊,但是就是有一種仿然若失的感覺。


    “難道是。”


    小心壓低了聲音。


    “傳說,隻是傳說,朝廷在賣長安空置物產的時候,光拍賣東西市的十幾萬家重新規劃後的鋪麵、地皮,就讓內府迅速充盈起來,那些來自平涼、天水、武威的胡商爭搶,然後遷置令頒布,又吸引了大量富民大戶買地定居,”


    “當然按照全新規劃,長安外城的各坊,不但留足各種設施乃至綠化的預建位置,還對新造房屋宅院,有了統一的標準和規定,根本不耗一分錢。輕易就在短時間內營建出個初具規模。


    “結果根本不用朝廷遷兩淮江南二十萬富戶來填,隻要通過一個按照九等戶的收入比例搭配的入住配額,就讓無數豪富者趨之若騖。”


    “據說為了多弄錢,那位開府大人還拆掉了傳統的坊牆,全部改製成成排小型的沿街鋪麵,將來包租還是承賣出去,又是一大筆收入。”


    “然後這些遷入者所需的衣食住行,生活所需,整車整列的從南方輸送過來。光在其中買低賣高,經營相關所需,就讓所有從事經手的人賺的缽滿。當然最大的受益群體,還是龍武軍控製下流民大營背景的相關產業。


    其中許多地方,說的是相當市儈逐利,那個年輕的學子愈發,沉眉深鎖,幾次想開口說什麽,卻被長者用眼神製止下去。


    很可惜的是,過公安的時候,我見到的是一個殘破的小城,襄城王兵敗後的亂軍,洗劫了這裏,不但搬空了庫房,還放了一場大火,這場大火中,我揀回來的那個連名字都不肯說的漂亮侍女,也不知所蹤,倒讓人有些踔歎。


    過了襄陽,消息接踵而來。


    我捏了手中製書的副本,頓時發呆起來。


    不會把這樣也行,我無意栽下的因果,居然發芽了。


    十天前,以文武各專其事的名義,西北行朝頒布,改廢天下兵馬大元帥府的臨時編製和諸差遣職,將其職能一分為二,一為樞密院,為戰時總戎天下征伐兵備事,一為總章參事府,備謀蓄材為軍國谘議計,而發起始議的,正是當今太子殿下,而背後的始作俑者卻在我身上,因為當年拿各種古代製度,對皇太孫誇誇其口的後遺症。居然讓這個本該數十年後誕生的事物,提前出現了。


    雖然職責和功能還很模糊,職位也是草創,目前沒有任何資源,更接近一個協調和谘詢機構,但卻可以感覺到那位陛下似乎已經下了很大的決心。


    根據長安幕僚團,隨附給出來的大概意見。


    其中的因素很多,既有據說是那位陛下,覺得檠製太多,有意從那些宰相手裏分權的因素,也有加強對軍中控製,進一步預防將兵自專的意圖,還有考慮那些宿將老帥,將來功高難封的安置問題,據說宰相們也不希望他們入閣與自己分權,但又必須考慮給予尊崇的相應地位安置,避免安祿山那樣長期留在地方尾大不掉的情形,最後妥協平衡之下的產物,就設立了這個看起來足夠尊崇也足夠顯要的軍國總協調機構”。


    不出意外,內定原先鋒兵馬元帥領河西節度使李肆業,晉從二品左樞密使,而那位天下兵馬大元帥府行軍長史李泌,歸為從二品總章參事府總綱,但值得注意的是,那位心腹大太監李輔國,也出人意料又頗有爭議的,從天下兵馬元帥府,長史成為幾位的輪值樞密副使人選之一。


    這個任命,在小內朝被透露出來,引起了泫然大波,更有房、苗、李等宰相率領一幹臣子相繼上書反對,更有人露骨援引史上宦人之禍,並和邊令城通敵事聯係起來。那位陛下,才不得不作為才改授正三品下的樞密典簽使,作為皇帝派在樞密院的代表,負責整理遞送日常樞密院與皇帝的奏章行文,列席會議,提出谘詢。


    但作為政治人物的敏銳,這一變化,背後還有更深的含義,起碼遠在河北安撫地方的太子及其部署,最重要的總天下兵馬元帥的頭銜,也因此不複存在了,這是一個重要的釜底抽薪的手段,這樣太子除了安撫大使的頭銜外,就再沒有可以過問和幹預軍隊的理由和名義。


    連同被取消的,還有以太子監理國事時所擁有的製命權,朝廷授封官員有嚴格的體製,三品文武官職以上要用冊書來任命,叫做冊封,三品下五品上用製書任命,叫做製命,六品下所有官職,用敕書任命,叫飭令。三品下官員製命權,是太子小白發展自己班底的另一個重要依據。


    其他更深遠的含義和影響,一時還沒有辦法體現和察覺。


    所謂帝王家的人,從來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走一步要比別人更多算十步的後手,那位陛下一出手,就是名正言順的將太子在河北的基礎,幾乎給抽空了。


    我輕輕歎了口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幻之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貓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貓疲並收藏幻之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