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在華盛頓,中、日代表又走到了談判桌前,在美、英、法、意四國的監督下,雙方簽訂了停戰協議。


    四國要求中、日立即停止化學武器的研究的製製造,並且將雙方擁有的化學武器的數量、種類提交至國聯,並在美、英、法、意四國監督下逐步銷毀。


    日本代表在停戰協議上簽了字,中國代表猶豫片刻後也在協議上簽了字。


    對於日本來說中國隻要不動用化學武器,他們就是一群肉鴿。


    關於日本的賠償在國聯的磋商下給徹底給磋沒了。


    中國人不能白給韓國人打仗,沒有日本的補償那隻有刮地皮了。中國遠征軍的將領們對刮地皮可謂太熟悉,某些人在國內就是刮地皮宗師級人物,這次又是奉旨刮地皮。


    “寧可挖地三尺,也不能放過一寸。”


    中國實際控製地方被刷洗了一遍,85萬人朝鮮人被驅趕著前往北方,大量集聚著朝鮮人民心血的古代建築物被中國士兵付之一炬。中**隊北撤之時,國防部下達了特別指令,對實際占領區實施“搶光”、“殺光”、“燒光”的三光政策。


    日本政府要求國聯製止中國在占領區殘暴的行徑。


    “我們可以停止,但是日本必須賠償我們一切軍費開支。”


    美、英隻是口頭上警告了中國,對於這種小事他們並不太關心。日本重新奪回漢城之時,經過地毯式搜查,終於找了二戶日本僑民。漢城此時早已麵目全非,朝鮮的王宮此刻變成黑色的木炭,周邊幾十裏範圍內找不到一戶人家,很多朝鮮村子都被廢棄,偶爾看到幾個朝鮮人,也被嚇的飛似的躲進了深山。日本人將南朝鮮首都由漢城遷至光州,將旅居日本的朝鮮王室李熹請出來,加冕為朝鮮的新國王。


    那些被中國掠走的朝鮮皇室成員則被中國政府請到了中國沈陽。


    朝鮮王國李氏言辭卑切地表示願意向北京政府臣服。國府方麵對於是否幫助李氏複國爭論不休,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有人中立。為此,楊洪森拜訪了美國大使。


    美國建議楊洪森幫助李氏複國,在朝鮮半島建立一個君主立憲國家。


    楊洪森準備接受了美國的建議,為此美國人積極參與。


    高宗李熙在沈陽與現任大韓民國總統會麵,雙方就國家的未來進行了商談。擺脫了日本人的李熙希望能在中、美幫助焉與國人一起共創朝鮮美好明天。


    在中、美的幫助下,李熙在沈陽重新加冕,大韓民國由三民主義國家變成了君主立憲國家。


    王權在大韓民國被大大地削弱了,高宗李熙隻是一個精神偶像,在國會中沒有任何決定權,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特殊身份的議員。掌握這個國家的仍然是原大韓民國總統,現在的首相大人。


    李熙對此很滿意,現在的他可比在漢城那會自由多了,心情開朗讓他的萎靡的生命力突然振奮起來。


    在與接受美、英記者的采訪時,對自己愛妻閔氏被日本浪人慘忍殺害經過進行控訴,控訴日本對朝鮮王室*。對於日本在光州扶持起來的偽國王,李熙表示憤慨。


    李熙宣傳價值很高,所以楊洪森不惜工本在英、美、法大肆雇傭槍手撰寫文章。


    日本對於這些不實言論進行猛烈地反擊。


    在英、法看來隻要中、日不大打出手,動動嘴皮對於中、日雙方來說有利身心的健康和發展。


    中、日官方徹底決裂,商貿往來再次降到最低點。楊洪森開始了全麵布局,欲封殺日本人。在政治上與英國修好。英國因為被美國擠出兩江,遂將投資的重點放在了珠江三角洲,這一地區是僅次於兩江的中國最發達地區。很快英國企業開始在這裏安全落戶,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不過在這一地區他們有兩個競爭對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葡萄牙。


    葡萄牙控製下的澳門在航運業方麵對香港構成了巨大的生存壓力。香港了兩次大規模的封鎖後,他們的生意都被澳門給搶光了,葡萄牙進入珠江三角洲比較早,葡萄牙與中國在造艦、冶金、采礦等領域有著較深的合作。在國府創立的前期,葡萄牙的友好是相當重要的。


    為了將葡萄牙趕回澳門,英國開始與中國進行合作,葡萄牙能給予中國的,英國也能給,而且能給的更多。在耐心的等待之下,英國人終於等到了機會。


    澳門地區,葡萄牙警察在一次衝突對澳門中國人開槍射擊,造成了二人死亡,十數人受傷的事件。上海方麵立即稱其為“四?六慘案”,這起件事被披露後在香港、上海造成巨大的凡響。在澳門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聲援死難者家屬。


    葡萄牙殖民地政府開始並沒有把這事當成多大的事。


    “不就死兩個人”。這種事情在澳門多平常,黑社會毆鬥都比這死的人多。


    可是,事情發展超出過了葡萄牙殖民地政府預料,受到香港、上海甚至國內聲援後,


    澳門人膽氣為之一壯,在經過一番組織後,澳門百姓走上街頭,要求葡萄牙殖民地政府對肇事的葡萄牙警察進行處罰,對死難者家屬進行補償。


    英國方麵告誡葡萄牙在此事上要維護整體利益。


    對於“利益”雙方有著不同意的理解,不過正是處於此種考慮葡萄牙殖民地政府選擇了強硬的態度。


    這導致更大的規模騷擾,十五人在衝突中死亡,數百人受傷,另有百餘人被捕,“四?六慘案”又有了後續發展。


    那些澳門有頭有臉的人士回到國內尋求支持,楊洪森一直關注這起事件。英國在這中間的扮演的角色很有意思。通過中間人楊洪森與英國方麵達成了一個秘密協議,就是搞垮葡萄牙在澳門的經濟,英國公使私下許諾幫助中國索回澳門,不過楊洪森更注重其它方麵的交流合作。


    葡萄牙殖民地政府與中國駐澳進行協調。


    “總督,北京政府對此事無能為力,我個人認為如果要妥善的解決好此事,殖民地政府應有擺出一個高姿態,這種才能盡快地解決問題,而時間拖的很長,事情將會鬧的越來越大


    很多在澳門的中國人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紛紛跑回國內。


    澳門大罷工中最大的獲益者就是英國,香港海上運輸業又開始興旺起來,訂單如同雪花片一般,而澳門的經濟和航運則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葡萄牙殖民地政府也不是笨蛋,他們很快就反映過來,在中國政府的出麵下,他們對死難者有家屬進行了補償,但澳門卻未能恢複元氣,那些離開澳門的中國人在香港或內地又找到工作,


    持續下降的澳門的人口,使得澳門勞動力緊張,而澳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負增長。


    葡萄牙選擇了沉默,英國雖然可惡,但是釀的苦水還是要自己喝。


    英國人並沒有像自己許諾的那樣幫助中國索要澳門,不過他們在其它方麵對楊洪森進行了相應的補償,對此楊洪森十分滿意。


    楊洪森旗下的東方石油公司獲得了在英屬尼日利亞勘探、開采石油的資質。


    在蘇俄繼“秋明”油田之後,中國石油公司在伏爾加―烏拉爾油田位於烏拉爾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區,再次鑽出油田,莫斯科方麵對這種喜訊都已經麻木了,蘇俄地大物博,有石油也什麽好奇怪的。對於蘇俄領導最苦惱的不是怎麽開采石油,而是怎麽賣石油,中國這條管子太細了。新澤西公司那邊遲遲沒有回應。所以在與紐約標準石油公司進行合作時,莫斯科放棄了一些政治上的要求。紐約標準石油公司成為了蘇俄石油市場上笑到最後的強者,蘇俄三大油田,他們得到了其中的二塊。


    殼牌公司在得知伏爾加―烏拉爾油田誕生時選擇了集體沉默。遠東負責人萊爾斯成了替罪羊,盛怒之下萊爾斯接受了中國石油公司的邀請出任“伏爾加―烏拉爾石油公司”的總經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立誌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胡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胡子並收藏民國立誌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