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途經冀州(上)()
嚴斌等人向北而行渡過黃河後就算是進入了冀州的地界。不一日,來到了巨鹿郡,受到了郡太守的熱情接待。在接風酒宴上,嚴斌想起田豐好象就是巨鹿人,所以向太守打聽:“大人,我聽說本地有個大賢名叫田豐字元皓。此人曾在朝中為官,後辭官回鄉。大人可知道此人現在何處?”
郡太守可是秩俸1000石的高官,比嚴斌600石的散騎常侍要高出好幾階品級。不過在嚴斌麵前可不敢有一絲的不敬。不說嚴斌現在是欽差大臣,即使憑著靈帝對嚴斌的寵信象他這樣一抓一大把的太守也是得罪不起嚴斌的。“嚴大人問田豐啊,他是住在本郡。但是此人性情頗為倨傲,我曾想征召他為我郡別駕一職,可他理都不理我。”
嚴斌笑笑,問明了田豐的具體住址後,與郡太守等人賓主盡興而散。
第二天,嚴斌帶著周瑜和魏延、徐晃兩人找到了田豐的家。以嚴斌的才名倒也受到了田豐出門迎接的禮遇。隻見田豐身高七尺半,整個人精瘦精瘦的,麵相嚴肅,雙目露出精明的眼神。進入田府客廳,分賓主坐下後。田豐好奇地開口問嚴斌:“嚴大人代天子出巡,視察災情。怎麽有空來寒舍?”
“元皓公,實不相瞞我是來請你出山幫我的。”嚴斌開門見山的說。
田豐冷冷一笑:“嚴大人雖年紀幼小,卻已是朝廷要員,現又擔負著朝廷重任。我一個山野村夫能上幫嚴大人忙?”
“元皓公客氣了,公的大才別人不知,我是知道的。公看不慣宦官把此朝政,陛下碌碌無為,所以憤而辭官,公的氣節也為我所敬佩。但我此次前來不光是請公相助與我,也是請公幫幫天下人,更可以說是請公幫幫自己和自己的親朋好友、鄉裏鄉親。”
“噢,此話怎講?”明顯田豐的興趣被嚴斌給吊起來了。
嚴斌不慌不忙地喝了一口用水蒸煮的茶,慢悠悠地說道:“元皓公,大漢建寧二年以來,這10多年時間天災不斷,加上十常侍把持朝政弄得民怨沸騰。在天災和**的雙重作用下,已經到了天下大亂的邊緣。我一路走來見到太平道蠱惑人心、聚集流民恐怕不久就會發生暴亂了。可是朝廷對此還沒有警覺,試想一下,一旦太平道舉旗造反。朝廷的邊兵遠在邊境不能及時回防,為防北方蠻夷也無法回防。洛陽的南軍、北軍雖然精銳但也隻夠防衛帝都。依靠各郡的郡國兵能撲滅各地的烽火嗎?到時朝廷必然要求各地的地方官自行招募兵勇防護當地、絞殺賊寇。暴亂或許能在短時間被平息,但這卻是天下大亂的開始。因為一旦地方官們手中握有兵權,就會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麵。整個天下必然會重現春秋戰國的混亂。內戰雖然悲慘但尚不可怕,但內戰不休所造成的破壞力和人口的大量損失就會給北方蠻夷造成機會了。匈奴雖然已經分裂衰敗了,但底子還在。而鮮卑在大王檀石槐的領導下已經統一,還並吞了北匈奴的10多萬族人。不光有鮮卑、匈奴再加上烏恒、烏孫、零丁、扶餘、羌人等等,這些蠻夷一直都對大漢虎視眈眈。到時候他們趁著我們內鬥時放馬南下,黃河以北將盡數落在他們的手裏,他們即使兵進中原也不是不可能的。那時我們大家可都成了亡國奴了。所以我請元皓公出山幫我,也是在幫大漢的6000萬百姓,也是在幫元皓公自己和元皓公的親朋好友、鄉裏鄉親。”
田豐聽了嚴斌的話出了一身的冷汗。對於太平道終將作亂一事自己也早有察覺,但聽了嚴斌對後事的分析、推斷則是自己沒有想到的。如果局勢真的按照嚴斌描述的那樣發展,那也太可怕了。“嚴大人,請問你的誌向是什麽?”
“我的誌向分為近期和遠期。近期我的誌向是盡快地平定混亂的局麵,並盡可能保全一方的百姓。遠期的誌向現在還沒有想成熟所以先不說吧。”
“如果嚴大人能夠實現近期的誌向,又會具體的做些什麽?”
“具體的事情很多,一時之間那裏說的完。但歸根結底隻是四個字‘愛民如子’而已。孟子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其實不僅君臣之道如此,官與民的關係也是如此的。”
田豐聽完嚴斌的話,連忙站起向嚴斌施禮,口中已經改稱嚴斌為“主公”了。嚴斌也是異常興奮,這可是自己手下的第一個文臣。這番話不僅收服了田豐的心,讓嚴斌意料不到的是也深深震撼了坐在身後的周瑜、魏延、徐晃三人的心。
嚴斌等人向北而行渡過黃河後就算是進入了冀州的地界。不一日,來到了巨鹿郡,受到了郡太守的熱情接待。在接風酒宴上,嚴斌想起田豐好象就是巨鹿人,所以向太守打聽:“大人,我聽說本地有個大賢名叫田豐字元皓。此人曾在朝中為官,後辭官回鄉。大人可知道此人現在何處?”
郡太守可是秩俸1000石的高官,比嚴斌600石的散騎常侍要高出好幾階品級。不過在嚴斌麵前可不敢有一絲的不敬。不說嚴斌現在是欽差大臣,即使憑著靈帝對嚴斌的寵信象他這樣一抓一大把的太守也是得罪不起嚴斌的。“嚴大人問田豐啊,他是住在本郡。但是此人性情頗為倨傲,我曾想征召他為我郡別駕一職,可他理都不理我。”
嚴斌笑笑,問明了田豐的具體住址後,與郡太守等人賓主盡興而散。
第二天,嚴斌帶著周瑜和魏延、徐晃兩人找到了田豐的家。以嚴斌的才名倒也受到了田豐出門迎接的禮遇。隻見田豐身高七尺半,整個人精瘦精瘦的,麵相嚴肅,雙目露出精明的眼神。進入田府客廳,分賓主坐下後。田豐好奇地開口問嚴斌:“嚴大人代天子出巡,視察災情。怎麽有空來寒舍?”
“元皓公,實不相瞞我是來請你出山幫我的。”嚴斌開門見山的說。
田豐冷冷一笑:“嚴大人雖年紀幼小,卻已是朝廷要員,現又擔負著朝廷重任。我一個山野村夫能上幫嚴大人忙?”
“元皓公客氣了,公的大才別人不知,我是知道的。公看不慣宦官把此朝政,陛下碌碌無為,所以憤而辭官,公的氣節也為我所敬佩。但我此次前來不光是請公相助與我,也是請公幫幫天下人,更可以說是請公幫幫自己和自己的親朋好友、鄉裏鄉親。”
“噢,此話怎講?”明顯田豐的興趣被嚴斌給吊起來了。
嚴斌不慌不忙地喝了一口用水蒸煮的茶,慢悠悠地說道:“元皓公,大漢建寧二年以來,這10多年時間天災不斷,加上十常侍把持朝政弄得民怨沸騰。在天災和**的雙重作用下,已經到了天下大亂的邊緣。我一路走來見到太平道蠱惑人心、聚集流民恐怕不久就會發生暴亂了。可是朝廷對此還沒有警覺,試想一下,一旦太平道舉旗造反。朝廷的邊兵遠在邊境不能及時回防,為防北方蠻夷也無法回防。洛陽的南軍、北軍雖然精銳但也隻夠防衛帝都。依靠各郡的郡國兵能撲滅各地的烽火嗎?到時朝廷必然要求各地的地方官自行招募兵勇防護當地、絞殺賊寇。暴亂或許能在短時間被平息,但這卻是天下大亂的開始。因為一旦地方官們手中握有兵權,就會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麵。整個天下必然會重現春秋戰國的混亂。內戰雖然悲慘但尚不可怕,但內戰不休所造成的破壞力和人口的大量損失就會給北方蠻夷造成機會了。匈奴雖然已經分裂衰敗了,但底子還在。而鮮卑在大王檀石槐的領導下已經統一,還並吞了北匈奴的10多萬族人。不光有鮮卑、匈奴再加上烏恒、烏孫、零丁、扶餘、羌人等等,這些蠻夷一直都對大漢虎視眈眈。到時候他們趁著我們內鬥時放馬南下,黃河以北將盡數落在他們的手裏,他們即使兵進中原也不是不可能的。那時我們大家可都成了亡國奴了。所以我請元皓公出山幫我,也是在幫大漢的6000萬百姓,也是在幫元皓公自己和元皓公的親朋好友、鄉裏鄉親。”
田豐聽了嚴斌的話出了一身的冷汗。對於太平道終將作亂一事自己也早有察覺,但聽了嚴斌對後事的分析、推斷則是自己沒有想到的。如果局勢真的按照嚴斌描述的那樣發展,那也太可怕了。“嚴大人,請問你的誌向是什麽?”
“我的誌向分為近期和遠期。近期我的誌向是盡快地平定混亂的局麵,並盡可能保全一方的百姓。遠期的誌向現在還沒有想成熟所以先不說吧。”
“如果嚴大人能夠實現近期的誌向,又會具體的做些什麽?”
“具體的事情很多,一時之間那裏說的完。但歸根結底隻是四個字‘愛民如子’而已。孟子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其實不僅君臣之道如此,官與民的關係也是如此的。”
田豐聽完嚴斌的話,連忙站起向嚴斌施禮,口中已經改稱嚴斌為“主公”了。嚴斌也是異常興奮,這可是自己手下的第一個文臣。這番話不僅收服了田豐的心,讓嚴斌意料不到的是也深深震撼了坐在身後的周瑜、魏延、徐晃三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