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洛陽初揚名(二)()


    原來就喜愛詩歌曾經另設“鴻都門學”的漢靈帝此時心情大好的開口道:“前日巴郡太守上報朝廷,巴郡境內盜賊已經一掃而空,想來是巴郡校尉嚴顏的功勞。現在嚴小卿家忠君體國,且文采雋永,可見嚴顏教導有方。升任嚴顏為巴郡太守,原巴郡太守另調他用。任命嚴小卿家為散騎常侍一職,伴隨朕的身邊。”


    嚴斌暗暗好笑,原來父親的太守一職是靠自己得來的。自己現在也是朝廷命官了。散騎常侍雖是一個閑職不管什麽具體事務,但卻是皇帝身邊的近臣,算是皇帝的顧問吧。隻要混得好,對皇帝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這個職務倒是蠻適合年齡幼小的自己的。而且自己已經是秩俸600石的中級官員,大概也是曆史上最年輕的官員,這下想不出名也不行了。


    下朝後回到了自己的府第,嚴斌給嚴顏寫了一封長信。詳細地介紹了自己的近況,並希望嚴顏擴大水軍編製,將甘寧提拔為校尉,再盡量籠絡同僚張任。把甘寧叫進房間,將信的內容大致向甘寧說了一下。告訴甘寧,立刻回巴郡。因為水軍擴編在際需要他勤加操練,並要他繞道九江郡去找周泰和蔣欽作做為他的副手。甘寧雖然對才到洛陽還沒有遊玩就回去有些遺憾,但想到回去後就能提升為校尉也是十分的高興。所以也不多說什麽,就奔九江郡而去了。


    接下來幾天自然是些送往迎來的事情。以嚴斌的乖巧,給十常侍每人送去1壇美酒。並對張讓等人說:“諸位公公把皇上伺候的妥妥帖帖實在是勞苦功高啊,小子也沒有什麽好東西拿的出手的。這些美酒是小子親手釀造,給公公們償個鮮。現在數量太少,公公們先喝著,小子這就動手再釀一些,到時候要多少有多少。”張讓等人非常滿意嚴斌的善解人意。


    又跑到何進的府上,給何進送了3壇美酒對何進說:“將軍,小子的誌向是向當年的冠軍候那樣。所以小子最敬佩將軍這樣的英雄豪傑,今後小子從軍的話還請將軍多多照應啊。”何進這個屠夫聽嚴斌說他是英雄豪傑,對嚴斌從此是好感大增。


    對於朝中的那些大儒們,那就更簡單了。嚴斌對他們恭恭敬敬,處處以學生自居,時不時地再剽竊幾句後人的詩句。使得那些大儒們爭著吵著要嚴斌拜他們為師。嚴斌那是多多益善,一口氣連拜蔡邕、盧植、王允、鄭玄、張溫、崔炎、劉表、馬日磾8人為師。這樣一來朝中的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兩派和皇族也對嚴斌好評不斷。


    半個月後的朝會上,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又為了孔子的一句話再起爭執。嚴斌一看心想機會來了。前一個**已經過去半個月,大家也消化的差不多了,是時候再放上一把火了。所以走出來向靈帝啟奏。


    “陛下,各位老師,各位同僚。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因為所用版本的不同有不同的理解,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但不管是古文經學的訓詁還是今文經學的微言大義總是希望能更貼切地解釋聖人的言論。但這很困難,因為各有各的解釋,很難說服對方。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句讀的不明確。舉個例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現在大家都以為這話的意思是小民越蠢越好,隻能使用他們,但不可使他們變聰明。事實真是這樣的嗎?也未必,首先孔夫子的弟子除了南宮兄弟和公儒良等少數幾個人是世家子弟,絕大多數都是小民。其次,孔夫子還曾說過‘有教無類’這樣的話。最後,小民是國家的根本,小民愚蠢了於國家有何益處?難道孔夫子希望我國的小民都象匈奴、鮮卑那樣的蠻族嗎?那麽還有一種解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說,小民所認可的就隨他們便,小民不認可的就要解釋給他們聽。再有一種解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說,小民能用的隨他們便,不能用的就傳授他們知識讓他們改進。到底那種解釋更符合孔夫子的原意那?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但我想今日我們爭論古人所說的話,將來的後人也會爭論我們所說的話。所以句讀一定要分明。近來我發明了一套符號就能準確地進行句讀,請陛下和各位大賢賜教。”


    接著嚴斌將現代的標點符號在大殿上向大家一一說明。群臣都驚歎不已,靈帝想到今後看奏章不用那麽累了也是大喜,不僅要求嚴斌去太學院將標點符號傳授給太學生。還以皇榜的形式傳閱全國各州郡,命令今後的奏章必須采用標點符號。


    從此嚴斌的大名響徹大漢全境,朝野上下也都一致公認嚴斌是大漢的第一神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武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rain52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rain522並收藏文武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