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孤注一擲
但趙旉卻眉頭微蹙,未予采納,“你的辦法雖然在軍事上有利,但在政治上卻不太妥當,不但會影響大宋將來穩定北方失地,更會對日後北進大漠產生負麵影響。而且,收複河北之後,朝廷就必須盡快治理黃河(上一次是還沒來得及治理就又被金軍奪回去了),那花費可不是小數目,現在朝廷還遠沒有準備好,所以急不得,最快恐怕也要到三五年以後。但是,如果金軍南下,我們既可以依靠強大的水軍重創金軍主力,也可以派兵從海路突襲女真故地,甚至可能我們還沒有打,內部矛盾重重的他們就自己內亂了,總比現在勉強強攻要輕鬆得多”
李顯忠拜服,當即不再多言,不過對他和嶽雲這樣的戰爭狂來說,沒仗打的日子可真無聊啊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心裏憋氣,李顯忠返回駐地後,對部下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但也正是這樣嚴格的訓練,使得大宋騎兵的軍事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雖然個體戰力仍然稍遜於遼金兩國的精銳騎兵,但是結合宋軍的戰術素養、裝備優勢與軍官水平這三大優勢來看,已經完全不弱於北方胡騎,而且兵力越多、優勢就越大。
不久以後,一些惡意造謠生事的歹人紛紛遭到逮捕問罪,大宋的局勢反而變得更加安定,而各項改革的進度也隨之進一步加快。而完顏亮在女真人心目中的地位則進一步下滑,要不是他發狠殺了幾百個女真貴族,鎮住了局麵,又按捺住心中的yin欲放過女真第一美女烏林答氏,並給予了她未婚夫、完顏亮的族弟完顏褒以顯赫的權位(上京道這塊相當於後世大半個東三省的廣闊地盤、十萬軍隊的兵權、以及左丞相的官職,幾乎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不過完顏褒之所以在威望遠較曆史上同時期為高的情況下選擇退讓,也是因為他知道現在的金國強敵環伺,內鬥的話便必死無疑。),從而分化了敵對勢力,他的皇位能不能繼續坐穩,還真不好說。不過雖然心裏對趙旉恨得牙癢癢的,但完顏亮還是接受了大宋提出的議和條件,並多次在公開場合宣傳宋金和睦的言論,以麻痹大宋君臣。反正在他看來,等戰爭準備完成,直接撕毀協議就行了,他完顏亮才不在乎這些虛名呢。
這一晃又是三年過去了,而金國內部的矛盾也終於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完顏亮雖然知道南征的條件仍未完全成熟(他卻不明白,按照三國發展的趨勢來看,時機永遠都不會成熟,但還是不得不舉全國之力發動南征。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金軍除了騎兵,不論精銳程度還是武器裝備,都無法與宋軍相比,而南征必然要進入水網密布的淮河以南地區,騎兵的作用將會受到很大限製,因此無奈之下完顏亮也隻能搞“人海戰術”了。而且這樣一來,完顏亮就有了從各實權大將手下抽走軍隊的借口,這對鞏固他的皇位還是很有好處的。至於糧草與軍餉,確實會麵臨更大的壓力,但是江南富庶,隻要打贏了就不愁無錢封賞,而如果打輸了,那麽他完顏亮隻怕是肯定死無葬身之地,還為別人想什麽後路啊?
在完顏亮看來,宋軍的總兵力雖然隻在金軍之上,可是他們分駐全國各地,江淮一地的兵力再多,也無法與金國的傾國之兵相比。要知道,這次南下的金軍若連民夫也算上,人數足足超過了五十萬,為此完顏亮幾乎連後方的安全都不顧了,正規軍之中隻留下了紇石烈誌寧率軍三萬監視軍隊基本被抽光、隻剩下八千不到的完顏褒,各地駐軍則差不多都換成了戰鬥力低下的地主團練武裝,嚇唬嚇唬老百姓還成,宋軍反攻過去的話他們肯定是望風而降。但是完顏亮已經沒有別的辦法,與其被宋人“溫水煮青蛙”,還不如轟轟烈烈地博上一博
而九衛建立以後,趙旉考慮到淮北地域狹小,不足以支持數目龐大的騎兵,因此隻留下了幽州衛的一個騎兵師,其他的全都調到陝西編入涼州衛了。這樣一來,雖然海州城依舊固若金湯,可是金軍南征的時候他們並沒有足夠的機動兵力威脅金軍側後,完顏亮隻是分出五萬人馬就牽製住了海州宋軍。而他的主力則秉著“兵貴神速”的原則,不管大宋地方部隊的騷擾牽扯,直逼淮河北岸。
但是,若不能解決大宋的水軍,那麽金軍的就算人數再多也沒有半點用處。好在淮河的寬度與水深畢竟無法與長江相比,河道雖然經過疏浚,現在也最多隻能航行排水量不超過兩百噸的中小型船隻,所以隻要想想辦法,還是有可能取勝的。但是趙旉上位以後對於淮河一線的防務非常重視,在紹興二十一年特地破格提拔當年嶽家軍的外係將領李寶成為淮河水師的提督,而這位曆史上後來成為大宋水師的最高長官的北方(同樣擅長水戰的韓世忠也是北方人,這是曆史上南宋除了罕有良相之外的另一個怪現象。)中年漢子也最終沒有令他失望。
完顏亮在這幾年裏為了南下大計可謂殫精竭慮,想出和搜集到了不少“克製”南宋水師優勢的辦法。他首先采用的,是虛張聲勢,他將辛苦搜集來的幾千艘船隻在河麵上一字排開,看上去蔚為壯觀,企圖以此逼降宋將,或是將其嚇走,在他的印象中南宋無能膽小的軍官實在太多。就算趙旉上台以後做了很多工作,也不可能保證每個將領都沒問題。就像當初完顏褒的那次奇襲成功一樣,試一試總是沒錯的,說不定就蒙到了呢?不過李寶卻根本沒將虛有其表的金軍船隊放在眼裏,反而指揮部下在河心奮力截擊金軍的船隊,幾次小規模戰鬥之後,反倒是金軍紛紛心生畏懼
但趙旉卻眉頭微蹙,未予采納,“你的辦法雖然在軍事上有利,但在政治上卻不太妥當,不但會影響大宋將來穩定北方失地,更會對日後北進大漠產生負麵影響。而且,收複河北之後,朝廷就必須盡快治理黃河(上一次是還沒來得及治理就又被金軍奪回去了),那花費可不是小數目,現在朝廷還遠沒有準備好,所以急不得,最快恐怕也要到三五年以後。但是,如果金軍南下,我們既可以依靠強大的水軍重創金軍主力,也可以派兵從海路突襲女真故地,甚至可能我們還沒有打,內部矛盾重重的他們就自己內亂了,總比現在勉強強攻要輕鬆得多”
李顯忠拜服,當即不再多言,不過對他和嶽雲這樣的戰爭狂來說,沒仗打的日子可真無聊啊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心裏憋氣,李顯忠返回駐地後,對部下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但也正是這樣嚴格的訓練,使得大宋騎兵的軍事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雖然個體戰力仍然稍遜於遼金兩國的精銳騎兵,但是結合宋軍的戰術素養、裝備優勢與軍官水平這三大優勢來看,已經完全不弱於北方胡騎,而且兵力越多、優勢就越大。
不久以後,一些惡意造謠生事的歹人紛紛遭到逮捕問罪,大宋的局勢反而變得更加安定,而各項改革的進度也隨之進一步加快。而完顏亮在女真人心目中的地位則進一步下滑,要不是他發狠殺了幾百個女真貴族,鎮住了局麵,又按捺住心中的yin欲放過女真第一美女烏林答氏,並給予了她未婚夫、完顏亮的族弟完顏褒以顯赫的權位(上京道這塊相當於後世大半個東三省的廣闊地盤、十萬軍隊的兵權、以及左丞相的官職,幾乎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不過完顏褒之所以在威望遠較曆史上同時期為高的情況下選擇退讓,也是因為他知道現在的金國強敵環伺,內鬥的話便必死無疑。),從而分化了敵對勢力,他的皇位能不能繼續坐穩,還真不好說。不過雖然心裏對趙旉恨得牙癢癢的,但完顏亮還是接受了大宋提出的議和條件,並多次在公開場合宣傳宋金和睦的言論,以麻痹大宋君臣。反正在他看來,等戰爭準備完成,直接撕毀協議就行了,他完顏亮才不在乎這些虛名呢。
這一晃又是三年過去了,而金國內部的矛盾也終於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完顏亮雖然知道南征的條件仍未完全成熟(他卻不明白,按照三國發展的趨勢來看,時機永遠都不會成熟,但還是不得不舉全國之力發動南征。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金軍除了騎兵,不論精銳程度還是武器裝備,都無法與宋軍相比,而南征必然要進入水網密布的淮河以南地區,騎兵的作用將會受到很大限製,因此無奈之下完顏亮也隻能搞“人海戰術”了。而且這樣一來,完顏亮就有了從各實權大將手下抽走軍隊的借口,這對鞏固他的皇位還是很有好處的。至於糧草與軍餉,確實會麵臨更大的壓力,但是江南富庶,隻要打贏了就不愁無錢封賞,而如果打輸了,那麽他完顏亮隻怕是肯定死無葬身之地,還為別人想什麽後路啊?
在完顏亮看來,宋軍的總兵力雖然隻在金軍之上,可是他們分駐全國各地,江淮一地的兵力再多,也無法與金國的傾國之兵相比。要知道,這次南下的金軍若連民夫也算上,人數足足超過了五十萬,為此完顏亮幾乎連後方的安全都不顧了,正規軍之中隻留下了紇石烈誌寧率軍三萬監視軍隊基本被抽光、隻剩下八千不到的完顏褒,各地駐軍則差不多都換成了戰鬥力低下的地主團練武裝,嚇唬嚇唬老百姓還成,宋軍反攻過去的話他們肯定是望風而降。但是完顏亮已經沒有別的辦法,與其被宋人“溫水煮青蛙”,還不如轟轟烈烈地博上一博
而九衛建立以後,趙旉考慮到淮北地域狹小,不足以支持數目龐大的騎兵,因此隻留下了幽州衛的一個騎兵師,其他的全都調到陝西編入涼州衛了。這樣一來,雖然海州城依舊固若金湯,可是金軍南征的時候他們並沒有足夠的機動兵力威脅金軍側後,完顏亮隻是分出五萬人馬就牽製住了海州宋軍。而他的主力則秉著“兵貴神速”的原則,不管大宋地方部隊的騷擾牽扯,直逼淮河北岸。
但是,若不能解決大宋的水軍,那麽金軍的就算人數再多也沒有半點用處。好在淮河的寬度與水深畢竟無法與長江相比,河道雖然經過疏浚,現在也最多隻能航行排水量不超過兩百噸的中小型船隻,所以隻要想想辦法,還是有可能取勝的。但是趙旉上位以後對於淮河一線的防務非常重視,在紹興二十一年特地破格提拔當年嶽家軍的外係將領李寶成為淮河水師的提督,而這位曆史上後來成為大宋水師的最高長官的北方(同樣擅長水戰的韓世忠也是北方人,這是曆史上南宋除了罕有良相之外的另一個怪現象。)中年漢子也最終沒有令他失望。
完顏亮在這幾年裏為了南下大計可謂殫精竭慮,想出和搜集到了不少“克製”南宋水師優勢的辦法。他首先采用的,是虛張聲勢,他將辛苦搜集來的幾千艘船隻在河麵上一字排開,看上去蔚為壯觀,企圖以此逼降宋將,或是將其嚇走,在他的印象中南宋無能膽小的軍官實在太多。就算趙旉上台以後做了很多工作,也不可能保證每個將領都沒問題。就像當初完顏褒的那次奇襲成功一樣,試一試總是沒錯的,說不定就蒙到了呢?不過李寶卻根本沒將虛有其表的金軍船隊放在眼裏,反而指揮部下在河心奮力截擊金軍的船隊,幾次小規模戰鬥之後,反倒是金軍紛紛心生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