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衛軍水師所用各種型號的艦船,均是王府旗下的幾大造船場定製,不但做工精良,而且因為接近現代標準的管理製度和獎懲條例,船工們的生產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艦船質量也遠比元代船工們在皮鞭威脅下造出來交差的次品要強上不知多少倍。
再說了,即使隻論技術。特區造船業融合了中國、阿拉伯造船技術,以及部分後世歐洲造船思想,並在趙旉的大力倡導和物質精神雙重鼓勵下不斷創新,即使與曆史上中國造船業的巔峰——鄭和下西洋時期相比,也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元初就更別提了。
另外,屬於水軍(海軍)編製的新兵種——陸戰隊,如今也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總數不下萬人而且個個精銳。有他們的存在,又擁有空前強大的水上力量,衛軍有限的陸軍完全可以在長江中下遊以及東南沿海多處地點強行登陸發起攻擊,令官軍防不勝防,這對目前完全依賴南方經濟的大宋朝廷來說,是很難承受的。要不是朝廷的要員們意識到這一危險,以大宋皇權的虔弱,趙構縱有舐犢之情,也未必能夠保住自己這個離經叛道的兒子。不過也正因為朝廷一直是文官作主,所以趙旉很容易地將自己依然相當龐大(至少絕非尋常藩鎮可比)的軍隊數目隱藏了起來(注1)
不過軍隊固然重要,但若人心盡失,也終難長久,而趙旉並無這方麵的擔心,因為即便是他向朝廷妥協而令威望受到影響(注2)的現在,從特區各地湧入淮南的百姓依然絡繹不絕,而在前往嶺南的名單上登記注冊的人數正在不斷攀升,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計,這兩年裏將會跟隨趙旉南下的移民也絕不會少於百萬。誠然,這個數字比起特區極盛時的一千多萬人口,實在算不上是多大的數目,但是想到這個年代絕大多數人對於所謂“瘴氣”的徹骨恐懼,趙旉已經非常滿意了,尤其是這些人中還是年輕人占據了絕大多數(目前已經登記注冊的二十多萬人中,二十歲以下的青少年占了一半還多,而平均年齡也不過才22歲出頭。),就更是顯得彌足珍貴。
當然,這一切自然是在趙旉許諾將對移民進行全額補償、並無償分配土地和工作的前提下才會發生的。但趙旉卻很知足,他可不認為自己有前世記憶中毛偉人的號召力,能夠讓那麽多人自願吃苦吃虧還覺得無上光榮。畢竟趙旉現在給出的隻是許諾,補償要等他們遷入嶺南之後才會支付,可還有那麽多人願意相信他,這已經足以令趙旉為之感動,看來他這些年來一直重視自己的信用,並沒有做錯。而若趙旉在嶺南大獲成功,百姓對他的信任將更會上升到無以複加的地步,因為那無疑將證明趙旉就如同傳說中的“聖人”舜帝一樣,無論移居的地方有多荒涼,都會在短短幾年內繁榮起來,“我到哪裏,哪裏就是樂土”
雖然“人多力量大”在這個普遍地廣人稀而且尚未實現機械化的年代是不容辯駁的至理名言,但是趙旉在當初建設淮西時就有過不大不小的教訓,深知如果來者不拒的話,是會有大麻煩的,關鍵在於男女人口比例問題。
如果不加以限製引導,由於體力等因素的製約,移民之中男性比例必然會遠遠超過女性,剛開始定居下來的時候,大家一心忙於墾殖工作,這一矛盾還不嚴重,等到兩三年後日子開始好起來了,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矛盾就會一下子爆發出來,並滋生出一係列的社會問題。
趙旉當初重建淮西的時候,也曾遇到過這種問題,好在那時的淮西人口因為戰亂剛過的緣故,還不算很多,而四鄰則盡是人煙稠密的地區,所以想要“勻”點婦女過來,並不是很困難。而這次南下瓊州的情況可就全然不同了,瓊州以及整個嶺南盡是地廣人稀的蠻荒之地,隻有廣州人口多一些。所以一旦再次出現類似問題,想要就近解決是幾乎不可能的,那時趙旉就隻好去做人口販子,而且還得跨省作案了
趙旉前世看過的不少架空小說之中,都有與當地原住民聯姻以解決性別比例失衡問題的情節,但趙旉現在親身遭遇這一難題之後,卻知道那是根本不現實的,至少對他這次向嶺南的大規模移民而言,不但難度極大,而且沒什麽實際意義。
以瓊州的黎族為例,根據他們對漢人的態度,可以簡單區分為“熟黎”和“生黎”,但哪怕他們的人數加起來,也遠遠不能和這次至少也有上百萬的漢人移民相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妄想通過與黎族人聯姻來解決移民中男青年成家的難題,不但是杯水車薪,而且勢必會激化漢黎兩族之間的矛盾(由於文明和富裕程度的差異,漢人男青年娶到對方女青年的可能性遠比黎族男青年娶到漢家女子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更要命的是漢人移民的數量也要多得多,結果促進兩族通婚不足以解決移民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卻會令大批黎族男青年淪為光棍,兩族矛盾勢必激化,若再有人從中挑唆,非打起來不可。),必然是得不償失。
而且異族通婚,尤其是夫妻二人來自之前接觸並不頻繁的兩個民族的話,由於文化與習慣上的差異(有時還有語言),婚後生活往往容易出現比族內婚姻更多的矛盾,特別是在相戀時的新鮮感消退以後。而如果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則本來隻是局限於二人世界的矛盾很可能會延伸到兩族之間。所以,適度和自願的通婚可以促進民族融合,加深彼此了解,但如果以類似行政命令的方式強行大範圍推行,則往往會收到反效果。趙旉明白這個道理,自然不會幹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蠢事
不過,雖然瓊州等海島上人煙稀少,但南海的西海岸還是存在一些人口稠密的地帶,其中離瓊州最近的是後世越南的前身交趾。然而,趙旉卻沒有打交趾人的主意,這倒並不是他歧視交趾婦女,實在是他暫時力不能及。
不知是否老天故意要給中國人添堵,自從乘著五胡亂華的機會再次從華夏的版圖獨立出去之後,交趾人的民族意識進一步增強,對漢人的敵意也愈發高漲。雖然因為地理位置和國力懸殊的原因不致大打出手,但在其後的一千多年裏卻是摩擦不斷。而宋代又是中國曆史上外交最為失敗的朝代,軍事實力也比不上漢唐盛世,與交趾關係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注1:其實朝廷大員們未必無人看出問題,但他們都以為趙旉就那麽大塊封地,而且貧瘠荒蕪,根本不可能將大軍一直維持下去,再加上他們內部也有矛盾,不想因觸怒趙構而被政敵占了便宜,所以大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注2:其實是有利有弊,雖然短期來看趙旉的威勢削弱了不少,但道德上卻不致於染上太大的汙點,畢竟不管在哪個時期的中國,人民也許不敢反抗如隋煬帝弑父的暴君,但也肯定是不會支持他的,強勢時還好,一旦開始走下坡路,立刻就會牆倒眾人推。而且,趙旉擺出的妥協姿態在宣傳機構的渲染下顯得愈發無辜,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全國百姓的同情,並借機純潔了隊伍、丟棄了包袱,長期來看其實並不吃虧
再說了,即使隻論技術。特區造船業融合了中國、阿拉伯造船技術,以及部分後世歐洲造船思想,並在趙旉的大力倡導和物質精神雙重鼓勵下不斷創新,即使與曆史上中國造船業的巔峰——鄭和下西洋時期相比,也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元初就更別提了。
另外,屬於水軍(海軍)編製的新兵種——陸戰隊,如今也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總數不下萬人而且個個精銳。有他們的存在,又擁有空前強大的水上力量,衛軍有限的陸軍完全可以在長江中下遊以及東南沿海多處地點強行登陸發起攻擊,令官軍防不勝防,這對目前完全依賴南方經濟的大宋朝廷來說,是很難承受的。要不是朝廷的要員們意識到這一危險,以大宋皇權的虔弱,趙構縱有舐犢之情,也未必能夠保住自己這個離經叛道的兒子。不過也正因為朝廷一直是文官作主,所以趙旉很容易地將自己依然相當龐大(至少絕非尋常藩鎮可比)的軍隊數目隱藏了起來(注1)
不過軍隊固然重要,但若人心盡失,也終難長久,而趙旉並無這方麵的擔心,因為即便是他向朝廷妥協而令威望受到影響(注2)的現在,從特區各地湧入淮南的百姓依然絡繹不絕,而在前往嶺南的名單上登記注冊的人數正在不斷攀升,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計,這兩年裏將會跟隨趙旉南下的移民也絕不會少於百萬。誠然,這個數字比起特區極盛時的一千多萬人口,實在算不上是多大的數目,但是想到這個年代絕大多數人對於所謂“瘴氣”的徹骨恐懼,趙旉已經非常滿意了,尤其是這些人中還是年輕人占據了絕大多數(目前已經登記注冊的二十多萬人中,二十歲以下的青少年占了一半還多,而平均年齡也不過才22歲出頭。),就更是顯得彌足珍貴。
當然,這一切自然是在趙旉許諾將對移民進行全額補償、並無償分配土地和工作的前提下才會發生的。但趙旉卻很知足,他可不認為自己有前世記憶中毛偉人的號召力,能夠讓那麽多人自願吃苦吃虧還覺得無上光榮。畢竟趙旉現在給出的隻是許諾,補償要等他們遷入嶺南之後才會支付,可還有那麽多人願意相信他,這已經足以令趙旉為之感動,看來他這些年來一直重視自己的信用,並沒有做錯。而若趙旉在嶺南大獲成功,百姓對他的信任將更會上升到無以複加的地步,因為那無疑將證明趙旉就如同傳說中的“聖人”舜帝一樣,無論移居的地方有多荒涼,都會在短短幾年內繁榮起來,“我到哪裏,哪裏就是樂土”
雖然“人多力量大”在這個普遍地廣人稀而且尚未實現機械化的年代是不容辯駁的至理名言,但是趙旉在當初建設淮西時就有過不大不小的教訓,深知如果來者不拒的話,是會有大麻煩的,關鍵在於男女人口比例問題。
如果不加以限製引導,由於體力等因素的製約,移民之中男性比例必然會遠遠超過女性,剛開始定居下來的時候,大家一心忙於墾殖工作,這一矛盾還不嚴重,等到兩三年後日子開始好起來了,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矛盾就會一下子爆發出來,並滋生出一係列的社會問題。
趙旉當初重建淮西的時候,也曾遇到過這種問題,好在那時的淮西人口因為戰亂剛過的緣故,還不算很多,而四鄰則盡是人煙稠密的地區,所以想要“勻”點婦女過來,並不是很困難。而這次南下瓊州的情況可就全然不同了,瓊州以及整個嶺南盡是地廣人稀的蠻荒之地,隻有廣州人口多一些。所以一旦再次出現類似問題,想要就近解決是幾乎不可能的,那時趙旉就隻好去做人口販子,而且還得跨省作案了
趙旉前世看過的不少架空小說之中,都有與當地原住民聯姻以解決性別比例失衡問題的情節,但趙旉現在親身遭遇這一難題之後,卻知道那是根本不現實的,至少對他這次向嶺南的大規模移民而言,不但難度極大,而且沒什麽實際意義。
以瓊州的黎族為例,根據他們對漢人的態度,可以簡單區分為“熟黎”和“生黎”,但哪怕他們的人數加起來,也遠遠不能和這次至少也有上百萬的漢人移民相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妄想通過與黎族人聯姻來解決移民中男青年成家的難題,不但是杯水車薪,而且勢必會激化漢黎兩族之間的矛盾(由於文明和富裕程度的差異,漢人男青年娶到對方女青年的可能性遠比黎族男青年娶到漢家女子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更要命的是漢人移民的數量也要多得多,結果促進兩族通婚不足以解決移民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卻會令大批黎族男青年淪為光棍,兩族矛盾勢必激化,若再有人從中挑唆,非打起來不可。),必然是得不償失。
而且異族通婚,尤其是夫妻二人來自之前接觸並不頻繁的兩個民族的話,由於文化與習慣上的差異(有時還有語言),婚後生活往往容易出現比族內婚姻更多的矛盾,特別是在相戀時的新鮮感消退以後。而如果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則本來隻是局限於二人世界的矛盾很可能會延伸到兩族之間。所以,適度和自願的通婚可以促進民族融合,加深彼此了解,但如果以類似行政命令的方式強行大範圍推行,則往往會收到反效果。趙旉明白這個道理,自然不會幹這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蠢事
不過,雖然瓊州等海島上人煙稀少,但南海的西海岸還是存在一些人口稠密的地帶,其中離瓊州最近的是後世越南的前身交趾。然而,趙旉卻沒有打交趾人的主意,這倒並不是他歧視交趾婦女,實在是他暫時力不能及。
不知是否老天故意要給中國人添堵,自從乘著五胡亂華的機會再次從華夏的版圖獨立出去之後,交趾人的民族意識進一步增強,對漢人的敵意也愈發高漲。雖然因為地理位置和國力懸殊的原因不致大打出手,但在其後的一千多年裏卻是摩擦不斷。而宋代又是中國曆史上外交最為失敗的朝代,軍事實力也比不上漢唐盛世,與交趾關係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注1:其實朝廷大員們未必無人看出問題,但他們都以為趙旉就那麽大塊封地,而且貧瘠荒蕪,根本不可能將大軍一直維持下去,再加上他們內部也有矛盾,不想因觸怒趙構而被政敵占了便宜,所以大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注2:其實是有利有弊,雖然短期來看趙旉的威勢削弱了不少,但道德上卻不致於染上太大的汙點,畢竟不管在哪個時期的中國,人民也許不敢反抗如隋煬帝弑父的暴君,但也肯定是不會支持他的,強勢時還好,一旦開始走下坡路,立刻就會牆倒眾人推。而且,趙旉擺出的妥協姿態在宣傳機構的渲染下顯得愈發無辜,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全國百姓的同情,並借機純潔了隊伍、丟棄了包袱,長期來看其實並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