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福的眼神變得熱切起來:“高都尉!若是高都尉肯出手,我等三人從旁牽製,則孫策必死無疑,如此一來江東必定大亂,我等也能夠為主複仇,意下如何?”
高寵緩緩搖頭:“我拒絕。”
“為什麽?”許福不解道:“劉揚州難道不是被孫策氣死的麽?難道高都尉不想為劉揚州複仇麽?”
高寵歎了口氣:“誠然,主公的確是被孫策氣死,不過兩軍交戰自古生死難料,我主技不如人,如之奈何?”
“若是兩軍正麵交鋒,我高寵就算是舍了這條命不要,也要拚死擒殺孫策!”高寵昂然道:“然而以多敵少,暗中圍殺,乃是小人行徑,高寵堂堂男子漢大丈夫,豈能為之?”
“高都尉,你再想想……”
“不必多想了!”高寵拒絕道:“高某還有要事,便不多留了,告辭,請留步。”
說罷,高寵轉過身形,大步而出,隻留給許福三人一個背影。
“大兄,怎麽辦?要不要想其他的方法來拉攏他?”許祿轉頭對許福道。
許福熱情的麵色變得陰沉起來:“哼!不必了,這個高寵當真是自以為是,他以為沒有了他,咱們的大事就做不成了麽?”
“咱們還要暗殺孫策?”徐壽有些擔心道:“那孫策之悍勇,天下少有人能敵,不是小弟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隻不過實在困難。”
“哼!”許福麵色陰森道:“放心吧,某從一名為於吉的方士手中購得劇毒,塗抹於弩箭之上,到時候隻要射中了孫策,就算咱們三人都死了,那孫策早晚也得下去陪咱們。”
“不錯!”許祿語氣堅定道:“我主對我等恩重如山,此仇豈可不報。”
“好吧,拚了。”
而高寵大步走出許福三人藏身之所以後,走在街道之上卻是思緒萬千。
他們說得對,應該報仇,否則怎麽算得上是忠臣呢?不過暗殺卻是萬萬不可,必須兩軍正麵交鋒,難不成去投奔荊州劉表?可是劉表乃是守戶之犬,什麽時候才有機會和孫策交戰?況且即便是到了劉表哪裏,能夠受到重用麽?
高寵腦海中越發混亂,好在這時一道爽朗的聲音喚住了他。
“伯安!”
聽到這熟悉的聲音,高寵驚喜的回過頭來,映入眼中的是一張五官分明的堅毅麵龐。
“子義?你怎麽來了?”
太史慈哈哈一笑,上前握住了高寵的手,豪爽道:“我便知道伯安還在烏程,某奉了主公將領駐紮在廬江,此番是前來召喚舊部,然後北上。”
“原來如此。”高寵釋然,又道:“子義兄與孫伯符君臣相得,隻怕十分得到孫策看重吧?”
“哈哈,主公知人善任,已經封某為武猛校尉。”太史慈答道。
“好好好,子義既然得到重用,某也為子義高興。”原先太史慈在劉繇軍中,隻不過是被任命為軍司馬,而如今投靠了孫策之後,竟然被任命為校尉,要知道校尉已經是江東軍中高級將官。
因為孫策本人乃是蕩寇將軍,因此麾下最多也就被封為校尉,孫策封太史慈為武猛校尉,顯然是十分看重。
“伯安。”太史慈忽然誠懇道:“我主乃是一世豪雄,知人善任,頗得民心,如今江東六郡無不稱呼為孫郎,江左能人異士無不投奔,而主公則是妥善安排,即便是如同周泰、蔣欽一般之江賊也得到重用。”
“而以伯安之將略,尚在慈之上,若是願意投奔主公,必得重用,到時你我同殿稱臣,豈不快哉?”太史慈邀請道。
高寵聞言則是麵色一冷:“我說子義今天怎麽忽然變得伶牙俐齒了,原來是替孫伯符當說客來了!”
“伯安,難道過了這麽長時間,你還是不願投靠伯符公麽?”太史慈不解道。
“子義!”高寵正色道:“某知你為人忠肝義膽,劉繇雖乃你我之舊主,然而卻不信任與你,反觀孫策卻是信任有加,因此子義改換門庭某也不是不能理解,然而子義能投孫伯符,某卻不能,道不同不相為謀!”
“唉。”太史慈苦笑一聲:“某就知道你高伯安不會輕易改變想法,當真可惜。”
高寵恢複笑容:“既然子義知我那便好辦了,今日就不再談此事了。”
“等等!”太史慈誠懇道:“伯安忠義自然是好事,可是男兒堂堂七尺之身,立於天地之間,當持三尺之劍而立萬世之功,難不成伯安就甘心讓自己的這一身本領白白浪費麽?”
高寵沉默了起來,片刻之後,緩慢又堅定的搖了搖頭,嚴肅道:“此身,恕不能為孫策效力。”
“好吧。”太史慈無奈的笑笑:“伯安這一身本領,埋沒了實在可惜,不過某倒是可以為伯安指一條明路,不會辜負伯安之將略。”
“好吧,你倒說來聽聽。”高寵懷抱雙臂,輕笑道。
“洛、陽!”
太史慈緩緩吐出二字。
“洛陽?”高寵揣摩二字,緩緩道。
“不錯!”
太史慈正色道:“伯安大概還不知道,大將軍劉燁最近發布征辟令,征召江南精通水戰之士為將,為朝廷訓練水師,若是能夠得到劉燁之賞識,便可立刻官拜水師將軍。”
“伯安勇武過人,而且自小生於江南吳郡,自然通曉水戰。”太史慈侃侃而談道:“而劉燁所部主力多為涼州軍,在陸地之上自然縱橫馳騁,莫能與敵,然而麾下軍將卻多為北人,不要說是通曉水戰,隻怕是會水的都不多。”
“若是伯安肯北上,那水師將軍之職必定手到擒來!”太史慈拍拍高寵肩頭,鼓勵道:“某知道伯安胸懷壯誌,斷然不肯廉頗老矣,倒不如北上去投奔劉玉卿,劉玉卿頗有用人之能,麾下大將於禁、張頜、徐晃等人皆是白身而戰功卓著,提拔為名將,伯安也定能出人頭地。”
“唔……”高寵思索一陣,答應下來。
“好,既然子義如此說,某便北上洛陽!”
“好說,大丈夫自當建功立業!”
高寵緩緩搖頭:“我拒絕。”
“為什麽?”許福不解道:“劉揚州難道不是被孫策氣死的麽?難道高都尉不想為劉揚州複仇麽?”
高寵歎了口氣:“誠然,主公的確是被孫策氣死,不過兩軍交戰自古生死難料,我主技不如人,如之奈何?”
“若是兩軍正麵交鋒,我高寵就算是舍了這條命不要,也要拚死擒殺孫策!”高寵昂然道:“然而以多敵少,暗中圍殺,乃是小人行徑,高寵堂堂男子漢大丈夫,豈能為之?”
“高都尉,你再想想……”
“不必多想了!”高寵拒絕道:“高某還有要事,便不多留了,告辭,請留步。”
說罷,高寵轉過身形,大步而出,隻留給許福三人一個背影。
“大兄,怎麽辦?要不要想其他的方法來拉攏他?”許祿轉頭對許福道。
許福熱情的麵色變得陰沉起來:“哼!不必了,這個高寵當真是自以為是,他以為沒有了他,咱們的大事就做不成了麽?”
“咱們還要暗殺孫策?”徐壽有些擔心道:“那孫策之悍勇,天下少有人能敵,不是小弟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隻不過實在困難。”
“哼!”許福麵色陰森道:“放心吧,某從一名為於吉的方士手中購得劇毒,塗抹於弩箭之上,到時候隻要射中了孫策,就算咱們三人都死了,那孫策早晚也得下去陪咱們。”
“不錯!”許祿語氣堅定道:“我主對我等恩重如山,此仇豈可不報。”
“好吧,拚了。”
而高寵大步走出許福三人藏身之所以後,走在街道之上卻是思緒萬千。
他們說得對,應該報仇,否則怎麽算得上是忠臣呢?不過暗殺卻是萬萬不可,必須兩軍正麵交鋒,難不成去投奔荊州劉表?可是劉表乃是守戶之犬,什麽時候才有機會和孫策交戰?況且即便是到了劉表哪裏,能夠受到重用麽?
高寵腦海中越發混亂,好在這時一道爽朗的聲音喚住了他。
“伯安!”
聽到這熟悉的聲音,高寵驚喜的回過頭來,映入眼中的是一張五官分明的堅毅麵龐。
“子義?你怎麽來了?”
太史慈哈哈一笑,上前握住了高寵的手,豪爽道:“我便知道伯安還在烏程,某奉了主公將領駐紮在廬江,此番是前來召喚舊部,然後北上。”
“原來如此。”高寵釋然,又道:“子義兄與孫伯符君臣相得,隻怕十分得到孫策看重吧?”
“哈哈,主公知人善任,已經封某為武猛校尉。”太史慈答道。
“好好好,子義既然得到重用,某也為子義高興。”原先太史慈在劉繇軍中,隻不過是被任命為軍司馬,而如今投靠了孫策之後,竟然被任命為校尉,要知道校尉已經是江東軍中高級將官。
因為孫策本人乃是蕩寇將軍,因此麾下最多也就被封為校尉,孫策封太史慈為武猛校尉,顯然是十分看重。
“伯安。”太史慈忽然誠懇道:“我主乃是一世豪雄,知人善任,頗得民心,如今江東六郡無不稱呼為孫郎,江左能人異士無不投奔,而主公則是妥善安排,即便是如同周泰、蔣欽一般之江賊也得到重用。”
“而以伯安之將略,尚在慈之上,若是願意投奔主公,必得重用,到時你我同殿稱臣,豈不快哉?”太史慈邀請道。
高寵聞言則是麵色一冷:“我說子義今天怎麽忽然變得伶牙俐齒了,原來是替孫伯符當說客來了!”
“伯安,難道過了這麽長時間,你還是不願投靠伯符公麽?”太史慈不解道。
“子義!”高寵正色道:“某知你為人忠肝義膽,劉繇雖乃你我之舊主,然而卻不信任與你,反觀孫策卻是信任有加,因此子義改換門庭某也不是不能理解,然而子義能投孫伯符,某卻不能,道不同不相為謀!”
“唉。”太史慈苦笑一聲:“某就知道你高伯安不會輕易改變想法,當真可惜。”
高寵恢複笑容:“既然子義知我那便好辦了,今日就不再談此事了。”
“等等!”太史慈誠懇道:“伯安忠義自然是好事,可是男兒堂堂七尺之身,立於天地之間,當持三尺之劍而立萬世之功,難不成伯安就甘心讓自己的這一身本領白白浪費麽?”
高寵沉默了起來,片刻之後,緩慢又堅定的搖了搖頭,嚴肅道:“此身,恕不能為孫策效力。”
“好吧。”太史慈無奈的笑笑:“伯安這一身本領,埋沒了實在可惜,不過某倒是可以為伯安指一條明路,不會辜負伯安之將略。”
“好吧,你倒說來聽聽。”高寵懷抱雙臂,輕笑道。
“洛、陽!”
太史慈緩緩吐出二字。
“洛陽?”高寵揣摩二字,緩緩道。
“不錯!”
太史慈正色道:“伯安大概還不知道,大將軍劉燁最近發布征辟令,征召江南精通水戰之士為將,為朝廷訓練水師,若是能夠得到劉燁之賞識,便可立刻官拜水師將軍。”
“伯安勇武過人,而且自小生於江南吳郡,自然通曉水戰。”太史慈侃侃而談道:“而劉燁所部主力多為涼州軍,在陸地之上自然縱橫馳騁,莫能與敵,然而麾下軍將卻多為北人,不要說是通曉水戰,隻怕是會水的都不多。”
“若是伯安肯北上,那水師將軍之職必定手到擒來!”太史慈拍拍高寵肩頭,鼓勵道:“某知道伯安胸懷壯誌,斷然不肯廉頗老矣,倒不如北上去投奔劉玉卿,劉玉卿頗有用人之能,麾下大將於禁、張頜、徐晃等人皆是白身而戰功卓著,提拔為名將,伯安也定能出人頭地。”
“唔……”高寵思索一陣,答應下來。
“好,既然子義如此說,某便北上洛陽!”
“好說,大丈夫自當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