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夠十萬大軍吃的糧草,那得有多少?


    封建社會早期,由於生產原因,農民一般隻吃兩頓飯,分別在上午和下午,這時候隻有富家大戶才吃得起三頓飯。


    按照兩頓飯來計算,每頓飯半斤主食,一天也就是消耗一斤,而漢代一石是二十七斤,基本上等同於人一個月的飯量。


    十萬黃巾賊吃一個月,也就是十萬石,也就是兩千七百噸糧食,忽然之間被劉燁一把大火就給燒掉了,那聲勢得有多雄壯?


    一把大火熊熊燃起,長社城頭自然是看的清清楚楚。


    “恩,這是?”


    皇甫嵩饒有興味的看著一把熊熊大火,竟然是在黃巾賊大營之中燒出來的。隨後隻見得無數黃巾賊忙進忙出的來回救火,但是卻有一隻鐵騎忽然從營寨之中殺了出來,殺得黃巾賊丟盔卸甲,無力救火,於是乎火焰越發的高漲。


    皇甫嵩津津有味的看著,隻見得這隻漢軍頗為勇武,先後殺散了數隻黃巾賊。


    不過如今這隻漢軍卻好像陷入到了麻煩之中,因為波才率領大軍親自來了,劉燁和於禁站在平地還不怎麽看得清楚,但是皇甫嵩就站在城頭上,站得高自然看得遠。


    波才通曉兵法,早就在正麵殺到之前,命令何曼諸將從兩翼引軍包圍,大軍從三麵包圍而來,陣勢好似鐵桶一般,將曆城軍四麵合圍,牢牢的包裹起來。


    而這時孫鐸興衝衝的跑上城頭,馬不停蹄的跑到皇甫嵩身邊,興奮道:“郎將!方才某出城已經查清,黃巾賊囤積在東大營的糧草被燒了個七七八八,黃巾賊無能為也矣。”


    皇甫嵩聽聞此言大喜:“當真?”


    孫鐸拍拍胸脯:“末將以項上頭顱做擔保!”


    皇甫嵩微微一笑,隨後指向城外。


    “你看。”


    孫鐸放眼望去,隻見得黃巾賊鋪天蓋地,隱隱約約將一彪軍馬合圍一處,四麵的陣勢重重圍圍交疊在一起,不知道多少重軍陣布下了天羅地網,鋪天蓋地的黃色已經把那一小搓鮮紅色顏色徹底淹沒。


    “這?”


    皇甫嵩沉聲道:“這便是燒毀了黃巾賊糧草的軍馬。”


    孫鐸轉過頭來,吃了一驚:“便是他們?”


    皇甫嵩點點頭,而孫鐸則是歎一口氣,神色複雜:“郎將,這隻軍隊隻怕要被波賊圍殲了……”


    皇甫嵩的身影緩緩轉了過去,似乎是不忍心看到這隻微不足道的漢軍被吞沒。


    “孫鐸。”


    “郎將。”


    “汝可知道,本朝章帝舊事?”


    孫鐸摸了摸腦袋,搖搖頭:“某隻知道上陣殺敵,卻不通曉舊事。”


    皇甫嵩也不以為意:“本將給你講講如何?”


    雖然對於郎將這個時候給自己講故事有些不理解,不過孫鐸還是洗耳恭聽。


    “那是本朝章帝時期的舊事了,永平十八年,明皇帝駕崩,章皇帝親理政事,北匈奴遣兵數萬寇西域,耿恭領兵三百往救車師。匈奴數萬大軍圍城,耿恭以數百人堅守,吃皮甲,挖井水,匈奴不能破。


    求援信發到洛陽,朝廷為此展開廷議,司空第五倫言時過一年,恐城早破不能救,時而司徒鮑昱卻說出了另一番回答。”


    皇甫嵩本來隨意的麵孔忽然鄭重起來,似乎將要說出的每一個字都重若泰山。


    “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複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孫鐸則是聽得入了迷,畢竟他本身就是軍中戰將,對於百年前漢軍前輩的命運,自然也十分關心。


    皇甫嵩笑笑:“章皇帝下定決心,以王蒙,皇甫援,範羌三人為將,率邊軍及西域鐵騎七千人往救之,趕到柳中城大戰一場,斬殺四千人,而耿恭還在天山以北,此時大雪封山,漢軍不願向前。”


    孫鐸認真的傾聽著。


    “範羌堅持要救,王蒙皇甫援二將隻好分他兩千兵,範羌率軍翻過天山,見到耿恭,隻餘二十六人,回到玉門關,隻剩十三人。”


    “此即十三將士歸玉門。”


    皇甫嵩悠悠一歎,而孫鐸則是聽得熱血沸騰。


    “那皇甫援和王蒙當真氣煞個人,要不是範羌堅持,耿恭哪裏回得來呢?”


    皇甫嵩搖搖頭:“皇甫援公,正是本將祖上。”


    孫鐸話語戛然而止,好似被捏住了脖子的公鴨,老臉一紅,嘿嘿一笑。


    皇甫嵩盯著他,目光深邃。


    “先祖之事,某想來至今遺憾,若是範羌不越過天山,漢家將士豈不必死無疑?”


    他的手掌指向城外,正在與黃巾賊浴血奮戰的曆城軍。


    “我等同袍就在城外,也不需要越過天山,難道眼睜睜的看著這些漢軍死於亂賊之手?”


    孫鐸站了起來,咬緊牙關。


    “若蒙郎將不棄,某願領精兵出城,援應城外漢家將士!”


    皇甫嵩欣慰的點點頭:“汝率兩千精兵,某親自為汝擂鼓助威。”


    孫鐸應聲抱拳,走下城頭,從長社城中挑選了兩千銳卒,其中正有數十員頂盔帶甲的甲士。以往孫鐸殺賊,是因為他是個將領,當然就要殺賊,不過如今的孫鐸卻忽然有了一種全新的感覺。


    長社城門緩緩打開,孫鐸舉起斧鉞,情不自禁的呐喊一聲。


    “大漢!”


    “大漢!”


    兩千銳卒同樣大吼一聲,跟在孫鐸身後,從城門之中魚貫而出,朝著麵前幾乎一眼望不到邊的黃巾賊殺了過去。


    而這時,一陣激昂的戰鼓聲則是在城頭之上陣陣響起,竟然是皇甫嵩這個中郎將親自敲鼓。一麵戰鼓擺在長社城頭之上,皇甫嵩兩隻手分別握住一隻鼓槌,咚咚咚的敲響了戰鼓。


    以主將之尊,親自擂鼓,可想而知皇甫嵩對救援曆城軍的重視,而他敲響戰鼓,除了為孫鐸擊鼓助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要讓城外的曆城軍聽到,知道往哪個方向撤退,和孫鐸相會和。


    皇甫嵩再也不想看到一支浴血奮戰的漢軍,卻無人救援了。


    (注:皇甫援與皇甫嵩的關係為編纂,情節需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大漢皇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騎繞龍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騎繞龍城並收藏三國之大漢皇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