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沒什麽特色的名字,吳姓的人口占比也是樂園城的第二高,僅次於劉姓。


    吳蘭所在的吳家,吳爸爸有一段能吹一輩子的事跡:他從一個普通的製鞋工人,成為樂園城唯一鞋廠大股東的過程。


    天災降臨時,吳爸爸隻有十幾歲,經過幾年亂糟糟的湊數教育,勉強算是識字,後來就進入紡織廠幫忙。


    樂園城還叫樂園一號的時候,就沒有鞋廠這個部門,聽說那個時候的人都會編草鞋,對鞋沒有多少需求,製鞋在紡織廠裏也是個不怎麽重要的小部門。


    吳爸爸在工人訓練中被認為不適合做繅絲工作,在製鞋和製衣中,他選擇去這個沒人愛去的部門。


    吳爸爸年齡不大,資曆卻夠老,幾年後工人逐漸多起來,他順利變成製鞋部門的組長。


    轉折是他提出產業工人需要一種能保護腳踝且便於穿脫的鞋子,提議受到廠裏的重視。


    穿千層底,也可以通過布綁帶來保護腳踝,但是千層底是不防水的,即使當時有人造橡膠也做不到完全防水,這對於生產環境比較惡劣的幾個廠子尤其是鋼鐵類的廠一直是問題。


    之前的解決辦法,由廠家發一份補貼,工人自己做或去家具廠想辦法弄牛皮鞋,成本比較高的同時,家具廠的皮子質地偏軟,保護效果並不算好。


    此後紡織廠製鞋部就增加了高幫工作皮靴的製造業務,等到煤炭液化技術擴散塑料和橡膠的供應上來,拖鞋需求的加入,讓製鞋部顯得臃腫起來,略晚於成衣廠從紡織廠脫離出來。


    和樂園城所有的產業脫離一樣,製鞋廠成立時,也是由內部人員出錢攤派股份,吳爸爸因為職位高薪水也高一點,一兒一女的家庭負擔相對也比較輕,順利成為持股最多的股東。


    這還沒完,後來鋼廠買到自己的飛艇用於運輸,製鞋廠也搭上產品外銷的便車,利潤擴大的同時,吳爸爸不停的拿出錢回購股權,最終拿到製鞋廠六成股權,成為製鞋廠名副其實的所有人。


    這就是吳蘭的父親,在這樣的環境背景和曆史條件下,算的上是個成功人士。


    遺憾的是最近幾年,鞋子在外麵也逐漸賣不動了,即使損耗率最高的千層底,一年也賣不到兩萬雙。


    疊加空運成本後,鞋子的利潤很低,吳爸爸和在鞋廠幫忙的老哥都一籌莫展,還好沒有到虧損的地步,兩人在家裏商量的時候,曾經透露過要裁員。


    樂園城裏裁員的代價是很高的,強製要求發放三個月工資,這筆錢也是為了讓工人能撐過新崗位培訓的時間。現在鞋廠的利潤率稍微裁掉五、六個人就會導致報表虧損,而且有不少人都四、五十歲了,也很難去找新崗位,所以拖了一段時間還沒下定決心。


    吳蘭是前年考上空中大學的,去年在家裏聽說鞋廠的情況,和同學們權衡之後進入經濟係讀二年級。


    上學期,她和幾個同學向老師申請了外地市場調查的社會實踐,對三家修士市場所在地進行調查。


    鞋廠利潤低是多方麵的,銷量不足最大的障礙當然是市場容量,可這居然不是主要問題,修士加普通人接近十八萬,養一個幾十人的製鞋廠是完全沒問題的。主要外地很多人都會自己做千層底,牛皮靴也有專門的皮匠做。麵對同行競爭,製鞋廠很難用提價的方式增加利潤。


    把報告複製一份拿回家給吳爸爸看,結果看過之後更發愁了,吳媽媽還教訓說“非盯著鞋不放,做點別的不好嗎”。


    吳爸爸倒是想做些別的,但是沒證沒人啊。


    樂園城現在的產業工人是配額的,每個行業有規定多少人數的上限。以鞋廠來說,最容易轉型的是家具,可是家具生產證不能想開就開,相關產業工人的富裕度足夠,而且的確有額外的盈利市場,才能開的到第二張證。


    還是孩子們腦子活泛,吳蘭的同學很快給出餿主意:老款的鞋子賣不動,那就增加新款唄!


    如何催發新款,也很快有了主意,那就是中長裙,讓鞋子伴隨小腿成為注意點。


    吳蘭也沒多想,自己找裁縫改了條裙子,一穿上,回頭率200%。


    漸漸的還真讓她們帶出一陣風潮。


    樂園城位於赤道線地區,在海上算不得多熱,全年氣溫20到32度,而且女性也需要參與工作,對更多款式的裙子需求是不小的。有第一個吃螃蟹的,很快就出現各種形式的中長裙。


    入夏之後,中原地區都開始出現中長裙,不過更短的裙子還沒人敢穿出門,據說在某地的奇怪場所裏倒是有。


    裙子解決了,那麽鞋子呢?


    同樣是有成果的,既然鞋子是完全展示的狀態,即使同為千層底,也有了不同麵料的需求,另外鞋廠還弄出鞋頭或側麵紮布花的款式,繡花鞋的銷量也有明顯上升的趨勢。


    但是!


    新增的需求裏,繡花鞋的價格最貴,可刺繡織品的加工卻是鞋廠的弱項。


    繡花鞋用刺繡織品裁剪加工,一般是一圖對一鞋,一雙鞋就要兩個繃子繡兩個一樣的圖。這樣加工出來的繡圖位置恰當,花紋構圖自然,甚至色彩多樣性都更強,從精致程度上量產型花布拍馬都跟不上。


    繡花鞋的成本全都集中在刺繡部分,而刺繡這個東西機器做不了,手工效率又低到不行,一個有工作的女性,利用業餘時間可能一年隻能為自己刺一對好圖,好的刺繡作品都自己消耗掉,專職的好些也要按月算工期,根本沒辦法在鞋廠應用。


    吳爸爸還是很上進的,上個月跑去紡織廠討論起針織替代的問題,希望紡織廠能生產出效果和質量都接近手工刺繡的麵料,但是這種事情一時半會還解決不了。


    就在這種情況下,假期躲在寢室乘涼的吳蘭和三名室友迎來學校裏很出名的老師——殷玲。


    “哇,這皮膚!這胸!這腰!這腿!”即使是女孩,看到殷玲從門口進來的那一瞬間,也感覺到心跳加速。


    “吳蘭同學,我跟你的導師談過了,從現在起,你們要開始做‘品牌培養與維護’課題,如果做的好,可以直接拿到全部學分。”殷玲說著,拿出一本厚厚的冊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屠魔工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杯中的胖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杯中的胖子並收藏屠魔工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