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暴雨之後
六零大雜院,我八歲二十年工齡? 作者:蘭若寺小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寶根適當的“聰明”果然引起了李同誌的注意。
他一方麵開始防備敵人真的搞“聲東擊西”的把戲,還一方麵申請深度調查一下陳玉華和十五歲的柳茹茵背景。
好在陳玉華和柳茹茵最近都接受過很嚴格的相關調查。
柳茹茵是因為成為魏序言的幹女兒而接受的特殊部門背景調查,而陳玉華則是因為要進入景川學校而接受的嚴格調查。
她們的資料都沒問題,唯一有些瑕疵的地方是把柳茹茵賣給山裏人的那個戲班子無法找到。
可那時柳茹茵才幾歲大,在村裏的幾年生活也很苦是全村人都知道的,所以也不會存在什麽問題。
至於八歲的寶根,李同誌根本就沒懷疑過他。
因為他的年紀太具有欺騙性了。
轉天,寶根和幾個村裏的孩子陪著好兄弟鎖柱一起上山給守林子的鎖柱爹送口糧。
他們還趁機在被燒毀的板栗林裏找板栗。
“可惜了!”
大部分倒伏板栗樹上的板栗囊倒刺都被燒卷,鎖柱用石頭輕輕一砸就能看到裏頭的板栗。
很明顯此時的板栗還沒長好,都是不能吃的玩意。
“沒事!”
寶根卻興致勃勃。
“咱們收攏起來看看有多少被毀了的。”
這小子甚至還在心裏嘀咕:希望不少於二百斤!
寶根付出一把水果糖,換來村裏的孩子們幫他收攏了絕大部分被燒焦且未成熟的板栗。
隻算囊裏的板栗,估計已經超過了三百斤。
趁著大家去追一隻鳥,寶根收了二百斤在自己的筆記本空間裏。
完美!
他就喜歡這種別人看不上的廢品。
大家隻在板栗林玩了半天,後續便被家長們限製——隻能在半山腰以下的地方玩。
這片區域種了很多野生的或者播種的紫皮山藥。
“都是發過芽後不得不繼續種的,”二登有些惋惜的扯出一大塊來,“我爹說得看運氣,能收二成就是勝利!”
“這塊廢了,已經爛了。”
其實這塊紫皮山藥爛的不徹底,但因為發芽太過的緣故根本沒人敢吃。
寶根看著大家拔出來的這種爛東西,忽然間若有所思。
這東西他沒多拿,也就偷偷收了十幾塊,全部種在屋子後頭的空地裏,然後拿玉扳指泡的水澆了兩遍。
林大爺也不管他,隨他玩去。
幾天後在小夥伴的哄笑聲中,寶根收獲了十幾塊稀爛到徹底的東西。
實驗失敗。
寶根摸摸下巴,又盯上了自己筆記本空間裏那些完好可食用的紫皮山藥。
這些紫皮山藥都是被他用小五星從發芽狀態進化到可食用狀態的。
他準備用泡過玉扳指的水來灌溉這些紫皮山藥。
事實證明玉扳指泡過的水確實有微弱催化植物的作用。
才過了一天,這些完好的紫皮山藥都發了芽......。
隻不過這些芽不是白色或者綠色的,而是淡紫色的。
而且這些紫皮山藥的外表紫色也遠比其他紫皮山藥紫得更深。
寶根沒有告訴任何人。
不過沒過幾天山上的民兵都撤了回來,因為暴雨再次來臨。
而且以這種程度的雨量,你就是把林子全澆上汽油也沒用。
柳茹茵看著外頭的大雨一陣陣心驚膽跳。
因為十五年來,生長在北方的她根本沒見過如此大的暴雨。
而且這暴雨一下就是七天!
根據曆史記載(非杜撰),京城地區在1960年7月21日至28日發生大暴雨,尤其是在24日這天長安街積水達到半米,所有電車停運十二小時,太和殿西側圍牆坍塌。
至於淮柔......。
喬三文扔下電話從大隊部拎著鑼竄進了大雨裏。
“當當當當當~~。”
“所有人集合~!”
“沙河和雁棲河漫堤了~!(見淮柔縣誌1960年7月記載)”
“公社指示,集體上堤~!!!”
睜不開眼的暴雨中,大隊隊員們披著雨衣、蓑衣或者鬥笠一窩蜂的跟著喬三文往雁棲湖方向趕去。
上頭說雁棲湖公社十萬危急!
雁棲湖公社是山區起伏地帶,一旦被灌後果不堪設想,尤其那裏是整個淮柔三大板栗產地之一和最重要的魚場所在。
留守在村裏的全是老弱和兒童。
他們要做的事也不少。
例如這天,有個老頭敲響了村口的鍾。
“各家各戶還有人的都出來幾個,地裏的水不能再淹下去了~!”
一群老頭老太太披著蓑衣和鋤頭一腳深一腳淺的去了地頭。
八歲以上的孩子也拎著小鋤頭跟了出來。
隊裏剛種的晚玉米,最怕的就是大雨!
柳茹茵帶著寶根也跟了過去。
隊裏種玉米的地方多數是新修的梯田,因為這種地形利於排水。(1960年,淮柔地區梯田約占總田畝的15%,尤其是山區更多。)
山坡上大雨裏,老人孩子們奔來走去四處掘開田埂,讓水加速往下流。
寶根一開始還覺得挖泥巴挺好玩,可很快他就開心不起來了。
雨實在是太大,哪怕一塊地裏的田埂被挖開好幾處,但流出的水還是不如天上給的多。
很多田地裏根本看不到地麵,隻是白茫茫的一片水光。
有老農在雨裏嚎啕大哭。
“留點吧,給咱們留點吧!”
也有老太太一邊不停的舀水一邊對著天空高聲怒罵。
寶根吐出一大口雨水,又擦了把臉,他的小雨衣裏已經全濕了。
“可惜了,那種能抗澇五到七天的玉米種子魯單50要到八十年代才有。”
想起他當初被市裏組織去北方魯省參觀旅遊看到的那一大片玉米地。
一開始他們這些南方幹部還不覺得有什麽了不起的。
直到今天看到這場景他才親身體會到,一個抗澇的品種對北方農村的重要性是有多大。
等於讓北方的秋季生產有了保障,而不是再完全靠天吃飯!
寶根蹣跚著來到梯田的最下方,把手伸入了田中的水裏。
不一會又把手偷偷伸入旁邊的溝渠。
“咦?”
過了會兒,有個老人驚疑了一聲。
“田裏泄水的速度怎麽快了這麽多?”
好在寶根他們隻熬了一天,從27日開始雨逐漸小了下來。
28日下午雲開雨散,大太陽曬得人一身透汗。
隊裏的人都回到了村裏,紛紛在曬被子、晾衣服,河邊到處都是在清洗衣服的婦女,而男人們則繼續泡在田裏。
雨雖然停了,但山上依然不斷有水流下來灌進田裏,他們得繼續排水。
寶根又跑過去“吸”了一肚子水。
不過他這回不敢直接放溝渠裏,因為沒下雨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的。
他準備找個沒人的地方偷偷放進河裏。
河邊的某處樹蔭下,林稻花在洗衣服。
她選的地方幽靜,周圍幾十米內就她一個人在。
某個姓牛的青年慢慢的潛入水中,他盯著對岸的倩影一陣陣口舌發幹。
如果他沒打聽錯的話,似乎稻花是不會水的......。
他憋著一口氣,從水下慢慢的接近稻花洗衣服的地方,偷偷的把手伸向了稻花放進水裏在漿洗的衣服。
隻要他猛然一拉,林稻花就會被他扯進水裏,到時候眾目睽睽之下,.......他們林家還能怎麽選?
幾十米外的上遊一塊大石頭後麵,寶根左顧右盼的把手放進了河裏。
忽然本就不寬的小河忽然暴漲出一條水浪翻滾著向下方撲去。
寶根被嚇得吐吐舌頭,急忙扭頭就走。
明天就要回城了,可不能讓人發現自己的秘密。
手指尖距離那件女士的小衣還有一個指尖,水底的牛家男青年已經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嗯?!
忽然岸上一陣陣驚呼聲傳來,林稻花猛然收起了水裏的衣服。
牛家男青年一愣,什麽情況?
誒誒誒~~!
巴掌寬的小河哪裏來的這麽大漩渦?~!
“咕咚咕咚咕咚~~我~咕咚~咕咚~救~~~咕咚咕咚。”
“河裏有怪物~!!!”
“咕咚~~不~~救~~咕咚。”
他一方麵開始防備敵人真的搞“聲東擊西”的把戲,還一方麵申請深度調查一下陳玉華和十五歲的柳茹茵背景。
好在陳玉華和柳茹茵最近都接受過很嚴格的相關調查。
柳茹茵是因為成為魏序言的幹女兒而接受的特殊部門背景調查,而陳玉華則是因為要進入景川學校而接受的嚴格調查。
她們的資料都沒問題,唯一有些瑕疵的地方是把柳茹茵賣給山裏人的那個戲班子無法找到。
可那時柳茹茵才幾歲大,在村裏的幾年生活也很苦是全村人都知道的,所以也不會存在什麽問題。
至於八歲的寶根,李同誌根本就沒懷疑過他。
因為他的年紀太具有欺騙性了。
轉天,寶根和幾個村裏的孩子陪著好兄弟鎖柱一起上山給守林子的鎖柱爹送口糧。
他們還趁機在被燒毀的板栗林裏找板栗。
“可惜了!”
大部分倒伏板栗樹上的板栗囊倒刺都被燒卷,鎖柱用石頭輕輕一砸就能看到裏頭的板栗。
很明顯此時的板栗還沒長好,都是不能吃的玩意。
“沒事!”
寶根卻興致勃勃。
“咱們收攏起來看看有多少被毀了的。”
這小子甚至還在心裏嘀咕:希望不少於二百斤!
寶根付出一把水果糖,換來村裏的孩子們幫他收攏了絕大部分被燒焦且未成熟的板栗。
隻算囊裏的板栗,估計已經超過了三百斤。
趁著大家去追一隻鳥,寶根收了二百斤在自己的筆記本空間裏。
完美!
他就喜歡這種別人看不上的廢品。
大家隻在板栗林玩了半天,後續便被家長們限製——隻能在半山腰以下的地方玩。
這片區域種了很多野生的或者播種的紫皮山藥。
“都是發過芽後不得不繼續種的,”二登有些惋惜的扯出一大塊來,“我爹說得看運氣,能收二成就是勝利!”
“這塊廢了,已經爛了。”
其實這塊紫皮山藥爛的不徹底,但因為發芽太過的緣故根本沒人敢吃。
寶根看著大家拔出來的這種爛東西,忽然間若有所思。
這東西他沒多拿,也就偷偷收了十幾塊,全部種在屋子後頭的空地裏,然後拿玉扳指泡的水澆了兩遍。
林大爺也不管他,隨他玩去。
幾天後在小夥伴的哄笑聲中,寶根收獲了十幾塊稀爛到徹底的東西。
實驗失敗。
寶根摸摸下巴,又盯上了自己筆記本空間裏那些完好可食用的紫皮山藥。
這些紫皮山藥都是被他用小五星從發芽狀態進化到可食用狀態的。
他準備用泡過玉扳指的水來灌溉這些紫皮山藥。
事實證明玉扳指泡過的水確實有微弱催化植物的作用。
才過了一天,這些完好的紫皮山藥都發了芽......。
隻不過這些芽不是白色或者綠色的,而是淡紫色的。
而且這些紫皮山藥的外表紫色也遠比其他紫皮山藥紫得更深。
寶根沒有告訴任何人。
不過沒過幾天山上的民兵都撤了回來,因為暴雨再次來臨。
而且以這種程度的雨量,你就是把林子全澆上汽油也沒用。
柳茹茵看著外頭的大雨一陣陣心驚膽跳。
因為十五年來,生長在北方的她根本沒見過如此大的暴雨。
而且這暴雨一下就是七天!
根據曆史記載(非杜撰),京城地區在1960年7月21日至28日發生大暴雨,尤其是在24日這天長安街積水達到半米,所有電車停運十二小時,太和殿西側圍牆坍塌。
至於淮柔......。
喬三文扔下電話從大隊部拎著鑼竄進了大雨裏。
“當當當當當~~。”
“所有人集合~!”
“沙河和雁棲河漫堤了~!(見淮柔縣誌1960年7月記載)”
“公社指示,集體上堤~!!!”
睜不開眼的暴雨中,大隊隊員們披著雨衣、蓑衣或者鬥笠一窩蜂的跟著喬三文往雁棲湖方向趕去。
上頭說雁棲湖公社十萬危急!
雁棲湖公社是山區起伏地帶,一旦被灌後果不堪設想,尤其那裏是整個淮柔三大板栗產地之一和最重要的魚場所在。
留守在村裏的全是老弱和兒童。
他們要做的事也不少。
例如這天,有個老頭敲響了村口的鍾。
“各家各戶還有人的都出來幾個,地裏的水不能再淹下去了~!”
一群老頭老太太披著蓑衣和鋤頭一腳深一腳淺的去了地頭。
八歲以上的孩子也拎著小鋤頭跟了出來。
隊裏剛種的晚玉米,最怕的就是大雨!
柳茹茵帶著寶根也跟了過去。
隊裏種玉米的地方多數是新修的梯田,因為這種地形利於排水。(1960年,淮柔地區梯田約占總田畝的15%,尤其是山區更多。)
山坡上大雨裏,老人孩子們奔來走去四處掘開田埂,讓水加速往下流。
寶根一開始還覺得挖泥巴挺好玩,可很快他就開心不起來了。
雨實在是太大,哪怕一塊地裏的田埂被挖開好幾處,但流出的水還是不如天上給的多。
很多田地裏根本看不到地麵,隻是白茫茫的一片水光。
有老農在雨裏嚎啕大哭。
“留點吧,給咱們留點吧!”
也有老太太一邊不停的舀水一邊對著天空高聲怒罵。
寶根吐出一大口雨水,又擦了把臉,他的小雨衣裏已經全濕了。
“可惜了,那種能抗澇五到七天的玉米種子魯單50要到八十年代才有。”
想起他當初被市裏組織去北方魯省參觀旅遊看到的那一大片玉米地。
一開始他們這些南方幹部還不覺得有什麽了不起的。
直到今天看到這場景他才親身體會到,一個抗澇的品種對北方農村的重要性是有多大。
等於讓北方的秋季生產有了保障,而不是再完全靠天吃飯!
寶根蹣跚著來到梯田的最下方,把手伸入了田中的水裏。
不一會又把手偷偷伸入旁邊的溝渠。
“咦?”
過了會兒,有個老人驚疑了一聲。
“田裏泄水的速度怎麽快了這麽多?”
好在寶根他們隻熬了一天,從27日開始雨逐漸小了下來。
28日下午雲開雨散,大太陽曬得人一身透汗。
隊裏的人都回到了村裏,紛紛在曬被子、晾衣服,河邊到處都是在清洗衣服的婦女,而男人們則繼續泡在田裏。
雨雖然停了,但山上依然不斷有水流下來灌進田裏,他們得繼續排水。
寶根又跑過去“吸”了一肚子水。
不過他這回不敢直接放溝渠裏,因為沒下雨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的。
他準備找個沒人的地方偷偷放進河裏。
河邊的某處樹蔭下,林稻花在洗衣服。
她選的地方幽靜,周圍幾十米內就她一個人在。
某個姓牛的青年慢慢的潛入水中,他盯著對岸的倩影一陣陣口舌發幹。
如果他沒打聽錯的話,似乎稻花是不會水的......。
他憋著一口氣,從水下慢慢的接近稻花洗衣服的地方,偷偷的把手伸向了稻花放進水裏在漿洗的衣服。
隻要他猛然一拉,林稻花就會被他扯進水裏,到時候眾目睽睽之下,.......他們林家還能怎麽選?
幾十米外的上遊一塊大石頭後麵,寶根左顧右盼的把手放進了河裏。
忽然本就不寬的小河忽然暴漲出一條水浪翻滾著向下方撲去。
寶根被嚇得吐吐舌頭,急忙扭頭就走。
明天就要回城了,可不能讓人發現自己的秘密。
手指尖距離那件女士的小衣還有一個指尖,水底的牛家男青年已經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嗯?!
忽然岸上一陣陣驚呼聲傳來,林稻花猛然收起了水裏的衣服。
牛家男青年一愣,什麽情況?
誒誒誒~~!
巴掌寬的小河哪裏來的這麽大漩渦?~!
“咕咚咕咚咕咚~~我~咕咚~咕咚~救~~~咕咚咕咚。”
“河裏有怪物~!!!”
“咕咚~~不~~救~~咕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