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一觸即發
六零大雜院,我八歲二十年工齡? 作者:蘭若寺小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考證,陽春胡同在1965年之前叫做小蘇州胡同,特此全文訂正。)
1960年1月24日,周日。
整個京城從一大早就喧鬧了起來。
各區、各街道紛紛組織群眾上街打掃街道上的積雪,為將在30日舉辦的環城賽跑清掃場地。
這項賽事已經舉辦了多屆,參與者來自各個行業、單位、街道,男女老少都有,起點是紀念碑廣場,其中地安門大街是必經之地。
負責清掃地安門大街東段的是大街北邊的南鑼鼓巷、岔子胡同、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加上南邊的火藥局胡同、北河胡同、東吉祥胡同、小蘇州胡同和安樂堂胡同群眾。
早上六點多,濃霧未散,寒意逼人,茫茫雪景中無數黑壓壓的人群如涓流一般匯入地安門大街,整條雪道大街上到處都是紅旗在飄揚。
人們通力合作,先從街道中間的雪鏟起,鏟出來的雪用木板、簍子裝了,用繩子拖著往街道兩邊拉。
其中表現最搶眼的是女同誌們,有男同誌們在的地方就有她們的身影出現,咬著牙不願意被男同誌們比下去。
從前年開始湘南農村俗話“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就上了公民日報,婦女同誌們可不願意弱了自己的風頭。
小蘇州胡同這邊是景山街道辦主任魏公平和胡同居委會主任朱家彩出麵組織。
朱大娘大約四點多就起來帶著幾個婦女積極分子在街道門口架起兩口大鍋。
其中一口鍋用來熬粥,下鍋的米大部分是野菜、麥麩,還有魏主任家貢獻出來的五斤玉米麵。
按照之前宣傳的,各家各戶出的勞力要在家先墊吧肚子了再到街道這邊喝一小碗熱肚子。
如果沒在家裏吃過的,光靠街道這一小碗根本抵不住。
另外一口大鍋是用來煮開水的,不光是本胡同的居民,哪怕是大街對麵交通口街道的居民也可以來喝幾口。
當然人家交通口街道下屬各胡同居委會也是這麽想的。
67號大雜院參與勞動的一幫人是由楊大爺帶頭。
與旁的大雜院出門前先鼓動幾句不同,楊大爺隻是揮了下手。
“幹活去!”
妥妥的樸實無華。
各家各院都提前知道居委會提供的那一小碗“粥”其實就是糊弄肚子的,所以今早都給自家參加勞動的主力準備了些能瓷實肚子的東西。
平時舍不得的玉米麵熬成一小塊稠鍋巴、野菜和糊糊加些鹽巴幹煎成餅子、花樣繁多的各式“饅頭”......。
柳茹茵知道今天大哥不在,自己要幹的活不少,所以也沒吝嗇自己的肚子。
家裏的玉米麵都是最精細的那種,全用口袋裝了藏在裏屋,外頭缸裏的是那種兌了麥麩的。
今早的玉米麵她揉得很筋道,擀出來的麵皮粘性十足,用這個包出來的餃子看著就飽滿精神。
老三“撿”回來的排骨又用了二兩,把最後一點薺菜都剁了做餡料,剃得幹幹淨淨的排骨燜在鍋底湯裏。
一大早被叫起床幫忙幹活的寶根和林愛紅都沒有任何怨言,聽話的忙前忙後。
直到薺菜肉餡餃子和骨頭清湯下了肚,一家人都舒坦的不想動彈。
出門前柳茹茵先叮囑了幾個小的一番。
“愛紅帶著擁軍,不準往人少的地方鑽!”
“寶根你跟著大春,不準和人拌嘴打架!”
接著又把三個小的裏裏外外給搜了一遍,寶根身上除了一個不離身的筆記本之外自然是什麽都搜不到,但她從愛紅身上搜到了用手帕包著的兩個玉米麵餃子!
“你要拿這個出去顯擺,我回來把你屁股打稀碎!”
柳茹茵柳眉倒豎的樣子把愛紅給嚇到了。
“我是不是跟你說過,家裏吃的什麽一丁點都不準外頭說去!?”
“你和燕子幾個玩的好,把你藏的糖果給人一顆就是了,這個東西打死都不能拿出去、對外說!”
“記住沒?!”
小手掌被柳茹茵拿筷子抽得通紅,林愛紅哭紅了眼睛直點頭。
五歲的擁軍也怕了起來,偷偷把袖子裏藏著的骨頭往寶根身上塞。
寶根無語,這湯底裏的骨頭五歲的小孩是怎麽神不知鬼不覺的弄到手裏的?
寶根假裝彎腰係鞋帶,於是偷偷在塞骨頭的小屁孩把骨頭塞過了頭——直接塞到了柳老二的跟前。
氣氛瞬間凝固了。
寶根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暴躁的柳茹茵,小筷子啪啪的抽在擁軍的小屁股上,看著就疼。
五歲的擁軍一邊哭一邊對著寶根控訴。
“寶根哥,你為什麽要害我啊,你那棉鞋根本沒鞋帶的,哇哇哇~~~。”
真是屁股和精神上的雙重傷害,弄得寶根一陣尷尬和後悔。
可他明白這頓打,老四和老五必須挨一回,要知道三年艱苦連一半時間都還沒過呢。
......
地安門大街上紅旗招展,大家幹得熱火朝天。
很多人隻戴著棉帽子,大衣都脫了隻剩一件毛衣,渾身熱氣蒸騰。
大人們負責把雪弄到街道兩邊,中學生們則負責把這些雪給壘起來——免得阻礙行人出入,也免得融化的時候雪水到處都是。
至於小學生們則在一邊摩拳擦掌,就等著大人們把戰場清理幹淨,哥哥姐姐們把“碉堡”、“戰壕”、“彈藥庫”給修好。
按照往年不成文的俗約,地安門這段大街的西邊是街南街北中學生們“友好冰雪文化交流”的場地,至於東邊這段則屬於兩邊的小學生們。
大約上午十點左右,這段大街上的積雪已經清理得差不多。
同時大街南北的雪堆堡壘也林立成型。
大人們嗬嗬笑著剛撤離,大小孩子們立即蜂擁而出。
寶根和大春這幫人一開始就在攢雪球,按照寶根的安排,所有願意幫忙的女孩子都是彈藥供給員。
大街南邊的雪堆後頭,密密麻麻的雪球彈藥已經堆成了小山。
“寶根,快看!陶進軍他們衝過來了!”
有孩子站在雪堆上當了望手,他連蹦帶跳的,不一會整個腳脖子都陷入了雪裏——成活靶子了!
十三歲的陶進軍目標很明確,他哈哈大笑著帶著二十多個南鑼鼓巷的小孩,每人抱著七八個雪球,猛的衝了過來。
“先攻陷他們的指揮部!”
陶進軍和雙子大呼小叫的衝鋒在前,熱血在沸騰,讓他有一種當年老爹在戰場上衝殺的既視感。
“啊哈哈哈哈,南邊的人真是笨,人手分太散了!”
雙子頭上的小狗屁帽子的帶子一翹一翹的,他還沒忘了嘲諷對方。
“我早就打聽到了,今天南邊領頭的小孩就是小蘇州胡同的,同學們,衝啊!給他埋雪裏去~!”
老陶幾個在後頭袖著手看著直樂。
“有點意思啊,這小子居然還在對麵小孩裏發展出了眼線?”
但沒過多久,老陶幾個老兵的臉色就變了。
1960年1月24日,周日。
整個京城從一大早就喧鬧了起來。
各區、各街道紛紛組織群眾上街打掃街道上的積雪,為將在30日舉辦的環城賽跑清掃場地。
這項賽事已經舉辦了多屆,參與者來自各個行業、單位、街道,男女老少都有,起點是紀念碑廣場,其中地安門大街是必經之地。
負責清掃地安門大街東段的是大街北邊的南鑼鼓巷、岔子胡同、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加上南邊的火藥局胡同、北河胡同、東吉祥胡同、小蘇州胡同和安樂堂胡同群眾。
早上六點多,濃霧未散,寒意逼人,茫茫雪景中無數黑壓壓的人群如涓流一般匯入地安門大街,整條雪道大街上到處都是紅旗在飄揚。
人們通力合作,先從街道中間的雪鏟起,鏟出來的雪用木板、簍子裝了,用繩子拖著往街道兩邊拉。
其中表現最搶眼的是女同誌們,有男同誌們在的地方就有她們的身影出現,咬著牙不願意被男同誌們比下去。
從前年開始湘南農村俗話“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就上了公民日報,婦女同誌們可不願意弱了自己的風頭。
小蘇州胡同這邊是景山街道辦主任魏公平和胡同居委會主任朱家彩出麵組織。
朱大娘大約四點多就起來帶著幾個婦女積極分子在街道門口架起兩口大鍋。
其中一口鍋用來熬粥,下鍋的米大部分是野菜、麥麩,還有魏主任家貢獻出來的五斤玉米麵。
按照之前宣傳的,各家各戶出的勞力要在家先墊吧肚子了再到街道這邊喝一小碗熱肚子。
如果沒在家裏吃過的,光靠街道這一小碗根本抵不住。
另外一口大鍋是用來煮開水的,不光是本胡同的居民,哪怕是大街對麵交通口街道的居民也可以來喝幾口。
當然人家交通口街道下屬各胡同居委會也是這麽想的。
67號大雜院參與勞動的一幫人是由楊大爺帶頭。
與旁的大雜院出門前先鼓動幾句不同,楊大爺隻是揮了下手。
“幹活去!”
妥妥的樸實無華。
各家各院都提前知道居委會提供的那一小碗“粥”其實就是糊弄肚子的,所以今早都給自家參加勞動的主力準備了些能瓷實肚子的東西。
平時舍不得的玉米麵熬成一小塊稠鍋巴、野菜和糊糊加些鹽巴幹煎成餅子、花樣繁多的各式“饅頭”......。
柳茹茵知道今天大哥不在,自己要幹的活不少,所以也沒吝嗇自己的肚子。
家裏的玉米麵都是最精細的那種,全用口袋裝了藏在裏屋,外頭缸裏的是那種兌了麥麩的。
今早的玉米麵她揉得很筋道,擀出來的麵皮粘性十足,用這個包出來的餃子看著就飽滿精神。
老三“撿”回來的排骨又用了二兩,把最後一點薺菜都剁了做餡料,剃得幹幹淨淨的排骨燜在鍋底湯裏。
一大早被叫起床幫忙幹活的寶根和林愛紅都沒有任何怨言,聽話的忙前忙後。
直到薺菜肉餡餃子和骨頭清湯下了肚,一家人都舒坦的不想動彈。
出門前柳茹茵先叮囑了幾個小的一番。
“愛紅帶著擁軍,不準往人少的地方鑽!”
“寶根你跟著大春,不準和人拌嘴打架!”
接著又把三個小的裏裏外外給搜了一遍,寶根身上除了一個不離身的筆記本之外自然是什麽都搜不到,但她從愛紅身上搜到了用手帕包著的兩個玉米麵餃子!
“你要拿這個出去顯擺,我回來把你屁股打稀碎!”
柳茹茵柳眉倒豎的樣子把愛紅給嚇到了。
“我是不是跟你說過,家裏吃的什麽一丁點都不準外頭說去!?”
“你和燕子幾個玩的好,把你藏的糖果給人一顆就是了,這個東西打死都不能拿出去、對外說!”
“記住沒?!”
小手掌被柳茹茵拿筷子抽得通紅,林愛紅哭紅了眼睛直點頭。
五歲的擁軍也怕了起來,偷偷把袖子裏藏著的骨頭往寶根身上塞。
寶根無語,這湯底裏的骨頭五歲的小孩是怎麽神不知鬼不覺的弄到手裏的?
寶根假裝彎腰係鞋帶,於是偷偷在塞骨頭的小屁孩把骨頭塞過了頭——直接塞到了柳老二的跟前。
氣氛瞬間凝固了。
寶根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暴躁的柳茹茵,小筷子啪啪的抽在擁軍的小屁股上,看著就疼。
五歲的擁軍一邊哭一邊對著寶根控訴。
“寶根哥,你為什麽要害我啊,你那棉鞋根本沒鞋帶的,哇哇哇~~~。”
真是屁股和精神上的雙重傷害,弄得寶根一陣尷尬和後悔。
可他明白這頓打,老四和老五必須挨一回,要知道三年艱苦連一半時間都還沒過呢。
......
地安門大街上紅旗招展,大家幹得熱火朝天。
很多人隻戴著棉帽子,大衣都脫了隻剩一件毛衣,渾身熱氣蒸騰。
大人們負責把雪弄到街道兩邊,中學生們則負責把這些雪給壘起來——免得阻礙行人出入,也免得融化的時候雪水到處都是。
至於小學生們則在一邊摩拳擦掌,就等著大人們把戰場清理幹淨,哥哥姐姐們把“碉堡”、“戰壕”、“彈藥庫”給修好。
按照往年不成文的俗約,地安門這段大街的西邊是街南街北中學生們“友好冰雪文化交流”的場地,至於東邊這段則屬於兩邊的小學生們。
大約上午十點左右,這段大街上的積雪已經清理得差不多。
同時大街南北的雪堆堡壘也林立成型。
大人們嗬嗬笑著剛撤離,大小孩子們立即蜂擁而出。
寶根和大春這幫人一開始就在攢雪球,按照寶根的安排,所有願意幫忙的女孩子都是彈藥供給員。
大街南邊的雪堆後頭,密密麻麻的雪球彈藥已經堆成了小山。
“寶根,快看!陶進軍他們衝過來了!”
有孩子站在雪堆上當了望手,他連蹦帶跳的,不一會整個腳脖子都陷入了雪裏——成活靶子了!
十三歲的陶進軍目標很明確,他哈哈大笑著帶著二十多個南鑼鼓巷的小孩,每人抱著七八個雪球,猛的衝了過來。
“先攻陷他們的指揮部!”
陶進軍和雙子大呼小叫的衝鋒在前,熱血在沸騰,讓他有一種當年老爹在戰場上衝殺的既視感。
“啊哈哈哈哈,南邊的人真是笨,人手分太散了!”
雙子頭上的小狗屁帽子的帶子一翹一翹的,他還沒忘了嘲諷對方。
“我早就打聽到了,今天南邊領頭的小孩就是小蘇州胡同的,同學們,衝啊!給他埋雪裏去~!”
老陶幾個在後頭袖著手看著直樂。
“有點意思啊,這小子居然還在對麵小孩裏發展出了眼線?”
但沒過多久,老陶幾個老兵的臉色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