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李縣長信訪接待日
退伍兵重生,混成大國合夥人 作者:冰玉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易峰自然不能跟孫香香講後世各種‘磚家’的梗。
“沒事了。有什麽好消息了,我到時候跟你講。”
“好吧,我隻能網上看後續報道了。”
第二天是星期三,北方的正月還是冷的時候。
易峰跟家裏人說了聲要外出,就早早的離開了。
這段時間,父母親已經有些察覺易峰的工作安置出了問題。
所以易峰每天外出,都以為他是去打聽消息,所以表麵看著不管,心裏還是比較著急的。
“他媽,要不咱找找人送錢。他姥姥給的十萬塊錢還沒動呢。”
“你能找誰?人家林副鎮長都說了這事急不得,讓咱等。那就等著。”
“唉。俺這不是替兒子著急嗎。”
“你有這個閑功夫。帶著大姐和姐夫,出去轉轉。”
“行吧。那俺帶他們上縣城轉轉。”
上午,送海鮮的肖富春接到了那個熟悉的電話。
“你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隨時等你的信號。”
“事成。我會把剩下的錢交給你的妻兒。”
“我也絕不會把你供出來。”
“嗯。我相信你。”
從中午一過,縣信訪辦的門口外就陸陸續續聚集了許多人。
有信訪辦的政府人員,有圍觀的群眾,還有趕來‘上訪’的老百姓。
1點半的時候,香安縣電台的記者和攝像師也來了。
他們一邊調試設備,一邊等著今天的正主,香安縣新任正縣長李縣長。
李縣長本不應該來,但是這個露臉的活動是他爭取來的。
前任領導在信訪辦隨手種下的一棵小樹,他們就沒有好好澆過水,早就忘了。
突然一天,某知名網站上的一個貼吧,無意中把這事透露出去。
至此引起了無數地方群眾和百姓的一片好評。
香安縣領導重視民生,是稱職的好父母官。
百姓呼聲高,上級領導自然也知曉了。
一個電話打到香安縣一二把手那裏。
“這種好的作風不要藏著掖著。要發揚光大!要推廣!要讓讓全國的兄弟縣市,看到我市領導幹部的優良作風!”
縣一二把手一邊擦汗,一邊點頭應諾。
“領導放心。我們一定把這個優良作風保持下去,並發揚光大。”
於是經過一陣磋商,下周三信訪辦的坐鎮名額,被李縣長拿下。
下午1點40分,李縣長在劉秘書的陪同下,來到了信訪辦。
他先是和圍觀的群眾們打了招呼,又和電台的女記者等工作人員握了手。
女記者親自把麥克別在李縣長衣領上,嫣然一笑。
“領導。那下麵的時間,我們就一覽您的風采了。”
“好!好!辛苦你們了。”
劉秘書找了個空檔,對電台的女記者小聲嘀咕了幾句。
女記者馬上心領神會的保證,“放心。絕對讓領導滿意。”
1點57分,李縣長坐在了信訪辦的接待座位上。
旁邊除了跟班劉秘書,還有一臉緊張的信訪辦接待員,吳姐。
一名女記者主持人,一名攝像師,同時在接待室就位。
李縣長看看表,2點鍾整了,於是對一旁的接待員吳姐點點頭。
“開始吧。”
吳姐走到門口,朝外麵排隊的‘信訪人員’大喊。
“第一個上來!”
立即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頭快步跑上前。
“領導。我要反映問題!”
吳姐馬上拉住老頭。
“老同誌。您慢點。這位是咱們的李縣長,你有什麽事,跟他反映吧。”
“李縣長好。”
李縣長微微欠身,一臉和煦。
“老同誌你好。請坐。你要反映什麽問題?”
老同誌平複下心情,大聲說。
“我是農林局的退休的。我要反映農林局給我的醫藥費報銷,太慢。有時候兩個月才下來。您看,這是我準備的材料。”
李縣長認真翻看下材料,又在筆記本上記下一些東西。
“老同誌。你反映的情況很真實啊。工作沒做好,確實是我們失職。這樣,我現在就給農林局的局長打電話。”
李縣長打通農林局局長的電話,語氣很重。
“誌林同誌。你們農林局就是這樣對待退休同誌的?他們為了香安縣奮鬥了。。。”
“對,你們要嚴格落實。。”
“沒錢?沒錢找財政局啊。。也可跟我匯報。”
“好。我一會兒就給財政局打電話。限你三天解決問題。好就這樣。”
掛了電話,李縣長對反映問題的老同誌說。
“這個事我已經批評誌林同誌了。他承諾三天,就把你的事情解決。你回去等消息吧。”
反映問題的老同誌一臉激動,握著李縣長的雙手,一個勁的感謝。
“謝謝李縣長。謝謝領導。你真是咱們香安縣的好領導。”
一旁的女記者趕緊提醒攝像師。
“鏡頭慢慢推進,給兩人的握手一個大大的特寫!再給那老同誌的臉上一個特寫。”
送走了退休的老同誌,吳姐開始喊下一個。
一個三十多的婦女跑了進來,她反映的是孩子上學問題。
“領導。俺是來香安縣做點小生意的外地人。俺家娃在老家上初中了,可他爺奶過世了,家裏沒人照顧他。”
“俺們就想把孩子轉到香安縣來上學。可俺是租的房子,學校一直不同意轉學。希望領導給解決下問題。”
“好。這個事我知道了。教育是百年大計,不能讓孩子沒有書念。我現在就給教育局打電話!”
李縣長一個電話打過去,事情就辦好了。
那婦女千恩萬謝,差點就要給李縣長跪下。
一旁的女記者馬上督促攝像師捕捉鏡頭,特別是李縣長親民形象的特寫,要放大,要給足。
不知不覺時間過得很快,再有十分鍾就要四點了,按照計劃安排的十來位上訪群眾所反映的問題,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李縣長對這次的行程安排很滿意,上訪群眾反映的問題很好,時間安排的也恰到好處。
前任領導們栽下的樹,終於輪到他們享受樹蔭了。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後麵還有反映問題的嗎?沒有的話,那今天就到這了。”
李縣長話音剛落,就聽有人先後大喊。
“俺有冤!”
“我要反映問題。”
喊話的是一男一女。
女的三十來歲,神情憔悴,胳膊上掛著黑布。
男的二十左右,長相精神,一頭短發,正是易峰。
“沒事了。有什麽好消息了,我到時候跟你講。”
“好吧,我隻能網上看後續報道了。”
第二天是星期三,北方的正月還是冷的時候。
易峰跟家裏人說了聲要外出,就早早的離開了。
這段時間,父母親已經有些察覺易峰的工作安置出了問題。
所以易峰每天外出,都以為他是去打聽消息,所以表麵看著不管,心裏還是比較著急的。
“他媽,要不咱找找人送錢。他姥姥給的十萬塊錢還沒動呢。”
“你能找誰?人家林副鎮長都說了這事急不得,讓咱等。那就等著。”
“唉。俺這不是替兒子著急嗎。”
“你有這個閑功夫。帶著大姐和姐夫,出去轉轉。”
“行吧。那俺帶他們上縣城轉轉。”
上午,送海鮮的肖富春接到了那個熟悉的電話。
“你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隨時等你的信號。”
“事成。我會把剩下的錢交給你的妻兒。”
“我也絕不會把你供出來。”
“嗯。我相信你。”
從中午一過,縣信訪辦的門口外就陸陸續續聚集了許多人。
有信訪辦的政府人員,有圍觀的群眾,還有趕來‘上訪’的老百姓。
1點半的時候,香安縣電台的記者和攝像師也來了。
他們一邊調試設備,一邊等著今天的正主,香安縣新任正縣長李縣長。
李縣長本不應該來,但是這個露臉的活動是他爭取來的。
前任領導在信訪辦隨手種下的一棵小樹,他們就沒有好好澆過水,早就忘了。
突然一天,某知名網站上的一個貼吧,無意中把這事透露出去。
至此引起了無數地方群眾和百姓的一片好評。
香安縣領導重視民生,是稱職的好父母官。
百姓呼聲高,上級領導自然也知曉了。
一個電話打到香安縣一二把手那裏。
“這種好的作風不要藏著掖著。要發揚光大!要推廣!要讓讓全國的兄弟縣市,看到我市領導幹部的優良作風!”
縣一二把手一邊擦汗,一邊點頭應諾。
“領導放心。我們一定把這個優良作風保持下去,並發揚光大。”
於是經過一陣磋商,下周三信訪辦的坐鎮名額,被李縣長拿下。
下午1點40分,李縣長在劉秘書的陪同下,來到了信訪辦。
他先是和圍觀的群眾們打了招呼,又和電台的女記者等工作人員握了手。
女記者親自把麥克別在李縣長衣領上,嫣然一笑。
“領導。那下麵的時間,我們就一覽您的風采了。”
“好!好!辛苦你們了。”
劉秘書找了個空檔,對電台的女記者小聲嘀咕了幾句。
女記者馬上心領神會的保證,“放心。絕對讓領導滿意。”
1點57分,李縣長坐在了信訪辦的接待座位上。
旁邊除了跟班劉秘書,還有一臉緊張的信訪辦接待員,吳姐。
一名女記者主持人,一名攝像師,同時在接待室就位。
李縣長看看表,2點鍾整了,於是對一旁的接待員吳姐點點頭。
“開始吧。”
吳姐走到門口,朝外麵排隊的‘信訪人員’大喊。
“第一個上來!”
立即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頭快步跑上前。
“領導。我要反映問題!”
吳姐馬上拉住老頭。
“老同誌。您慢點。這位是咱們的李縣長,你有什麽事,跟他反映吧。”
“李縣長好。”
李縣長微微欠身,一臉和煦。
“老同誌你好。請坐。你要反映什麽問題?”
老同誌平複下心情,大聲說。
“我是農林局的退休的。我要反映農林局給我的醫藥費報銷,太慢。有時候兩個月才下來。您看,這是我準備的材料。”
李縣長認真翻看下材料,又在筆記本上記下一些東西。
“老同誌。你反映的情況很真實啊。工作沒做好,確實是我們失職。這樣,我現在就給農林局的局長打電話。”
李縣長打通農林局局長的電話,語氣很重。
“誌林同誌。你們農林局就是這樣對待退休同誌的?他們為了香安縣奮鬥了。。。”
“對,你們要嚴格落實。。”
“沒錢?沒錢找財政局啊。。也可跟我匯報。”
“好。我一會兒就給財政局打電話。限你三天解決問題。好就這樣。”
掛了電話,李縣長對反映問題的老同誌說。
“這個事我已經批評誌林同誌了。他承諾三天,就把你的事情解決。你回去等消息吧。”
反映問題的老同誌一臉激動,握著李縣長的雙手,一個勁的感謝。
“謝謝李縣長。謝謝領導。你真是咱們香安縣的好領導。”
一旁的女記者趕緊提醒攝像師。
“鏡頭慢慢推進,給兩人的握手一個大大的特寫!再給那老同誌的臉上一個特寫。”
送走了退休的老同誌,吳姐開始喊下一個。
一個三十多的婦女跑了進來,她反映的是孩子上學問題。
“領導。俺是來香安縣做點小生意的外地人。俺家娃在老家上初中了,可他爺奶過世了,家裏沒人照顧他。”
“俺們就想把孩子轉到香安縣來上學。可俺是租的房子,學校一直不同意轉學。希望領導給解決下問題。”
“好。這個事我知道了。教育是百年大計,不能讓孩子沒有書念。我現在就給教育局打電話!”
李縣長一個電話打過去,事情就辦好了。
那婦女千恩萬謝,差點就要給李縣長跪下。
一旁的女記者馬上督促攝像師捕捉鏡頭,特別是李縣長親民形象的特寫,要放大,要給足。
不知不覺時間過得很快,再有十分鍾就要四點了,按照計劃安排的十來位上訪群眾所反映的問題,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李縣長對這次的行程安排很滿意,上訪群眾反映的問題很好,時間安排的也恰到好處。
前任領導們栽下的樹,終於輪到他們享受樹蔭了。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後麵還有反映問題的嗎?沒有的話,那今天就到這了。”
李縣長話音剛落,就聽有人先後大喊。
“俺有冤!”
“我要反映問題。”
喊話的是一男一女。
女的三十來歲,神情憔悴,胳膊上掛著黑布。
男的二十左右,長相精神,一頭短發,正是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