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趙越不由一愣,沒太明白過來張公是何意。
一旁的袁院長不有一笑,拿起身旁的折扇,敲了下趙越的腦袋:“還不快叫老師,張閣老要提點你,這可是旁人求不來的機遇。”
如此,趙越要是還不明白,他就是大傻子了。
這是張閣老要提點他,收他入門下學生啊!
他雖然不知道這位張閣老是誰,但是,他一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能的前輩指點,那是榮幸。
想到此,趙越當即就要下跪拜師:“學生求老師賜教。”
張公樂嗬嗬一笑:“哎,起來起來,現下呢,我也就提點你幾句,不必行此大禮。”
“日後,等你入了京城,榜上有名時,便來我府上拜訪吧。”
趙越擲地有聲的回應:“是,老師,學生定勤奮學習,不辜負老師厚愛!”
張公摸著胡須,笑的滿意:“很好很好。”
趙越起來後,還沒忘剛剛的張公說要提點他的事情,於是再次求賜教。
張公對他的執著好學,很是滿意,“你倒是執著。行吧,老夫簡單的講講,這‘滑’。”
“‘滑’即‘圓滑’,每每提到圓滑,世人無不想到阿諛奉承,溜須拍馬、趨炎附勢。”
“實則,不盡然,無論是為臣之道,還是為人之道,人雖不可以沒有棱角,但也不可以太過棱角分明。”
“圓滑而有棱角,事故而心清明。圓滑可讓你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實現你所堅持的道,最典型的,便是常言的,‘外圓內方’。”
“你的好友,喬沐辰是吧,他別看他似翩翩公子溫潤如玉,實則執拗的很,旁人很難撼動他心中的堅持,他是典型的過於有棱角。”
“而你們二人啊,也算是正好可以互補。”
張公可能是今日高興,對趙越就多講了一些,許久之後,才擺手放趙越下了馬車。
趙越站在路旁,目送馬車離開,回頭便見喬沐辰和趙知潼正站在他的身後。
“趙越你剛跑哪去了?我追出門,便不見了你的蹤影。”
趙知潼問道。
“出門遇到了袁院長他們,先生叫我過去,問了幾個問題。”
趙越如實回答,隻是見有丁家兄妹這些外人在,便沒有提張閣老收徒一事。
喬沐辰抬頭看了眼天:“時辰不早了,我們快回學院吧,下午還要聽先生訓誡。”
趙知潼點頭,便同好友到別之後,回到了醫館幫忙。
丁香堅持,趕忙跟在趙知潼身後,一同回了醫館。
丁晨光也去他的攤位作畫去了。
——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四月初五,夏至。
德仁堂內,喧鬧不休。
門外,一張桌子上,放著幾幅字畫,丁晨光正坐在桌前作畫。
這時,一輛馬車緩緩駛來,最後在丁晨光攤位前停下,緊接著,一個小丫鬟,從馬車上下來。
她來到攤位前,笑著道:“丁公子,今日可有新作?”
丁晨光端的儒雅行禮,抬手指向桌上三幅畫作,笑著道:“小杏姑娘,這幾幅都是在下新作。”
小杏點了點頭,一時間犯了難,扭頭對著馬車問道:“小姐,丁公子現有三幅新作,小姐你要那副?”
話音落,馬車簾被掀開,露出一十三四歲妙齡少女,她眉眼如畫,嫻靜如月。
丁晨光趕忙拱手:“韓姑娘。”
韓菲菲微微頷首,麵若桃紅,輕啟巧唇,對小杏道:“杏兒,三幅都要了吧。”
“是小姐。”
小杏應是,便從懷裏掏出五兩銀錢,遞給丁晨光。
丁晨光看了眼銀子,趕忙道:“韓姑娘,這,這使不得,丁某的作品,值不得這些銀錢。”
小杏見此,將銀子往桌上一放,“你就收著吧,這是我家小姐的心意。”
說完之後,便抱起那三幅畫作,小跑的上了馬車。
丁晨光有些猶豫:“這……”
韓菲菲溫柔的道:“丁公子,你莫要妄自菲薄,你的畫作筆觸細膩,氣韻生動,淡淡素箋,如行雲流水,筆墨間,盡展山河顏色。如此佳作,怎會不值這些銀錢?”
小杏插空,調笑道:“是啊,韓公子,你可莫要推辭了,這畫作啊,在我家小姐眼裏,便是千金也是值得的。”
說完嘻笑一聲。
丁晨光被讚的春光滿麵:“韓姑娘,你謬讚了。”
韓菲菲嗔怒的瞪了眼小杏,帕子掩唇輕笑:“韓公子文采斐然,切莫妄要自菲薄,相信你,明年定能登科上榜。”
丁晨光笑著客氣道:“那在下就借韓姑娘吉言了。”
韓菲菲對他微微頷首,便放下了車簾,車子緩緩而去。
丁晨光看著遠去的馬車,久久沒有回神。
“人都走遠咯。”
趙知潼帶著戲謔的聲音,忽然從後麵響起,將丁晨光拉回了神,回頭,看向走出來的趙知潼,笑著道:“趙姑娘你說笑了。”
趙知潼順著那條街看去,已經不見了馬車,笑著道:“韓小姐又來買畫作了?”
丁晨光笑著點頭:“是啊,韓姑娘說,她跟著父親任職,初到安陽城,家中牆壁多出空空,正缺字畫。”
趙知潼點頭,卻是笑的意味深長。
這位韓姑娘是韓縣令的千金小姐,半月前,來他們德仁堂拿藥時,在門口偶遇了正在作畫的丁晨光。
兩人一番交談,韓姑娘對這位富有文采的書生,很是欣賞,於是,便花錢買了丁晨光的畫作。
後來,更是得知,丁晨光在賣畫作攢銀兩,要赴京趕考,便更是隔三差五的讓家裏的丫鬟,小廝來買走丁晨光的畫作。
這些,一直在德仁堂給人看診的趙知潼,自然是看在眼中。這很明顯的,韓家小姐,看上了丁晨光。
倒是,丁晨光不為所動,隻一心在讀聖賢書。
——
就在這時,衙門的衙役忽然上門。
自從上次在德仁堂驗屍之後,衙門裏有什麽人命案,韓縣令便會來德仁堂請趙知潼去縣衙幫忙驗屍。
起初外公外婆和舅舅是極力反對的。
最後還是縣令親自來請,提出,對外,隻說趙知潼是幫衙門破案的功臣,不是仵作。
外公和舅舅們也不敢忤逆了縣太爺,隻能別別扭扭的同意。
倒是趙冬和孫梅,他們本身作為現代人,思想就比較開放,對趙知潼的事情,他們大多以遵循她的意願為主。
趙知潼願意去,他們不會說什麽。
在後來,因為有趙知潼他們的幫助,縣令連破兩起命案,獲得不少百姓的讚美。
趙越不由一愣,沒太明白過來張公是何意。
一旁的袁院長不有一笑,拿起身旁的折扇,敲了下趙越的腦袋:“還不快叫老師,張閣老要提點你,這可是旁人求不來的機遇。”
如此,趙越要是還不明白,他就是大傻子了。
這是張閣老要提點他,收他入門下學生啊!
他雖然不知道這位張閣老是誰,但是,他一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能的前輩指點,那是榮幸。
想到此,趙越當即就要下跪拜師:“學生求老師賜教。”
張公樂嗬嗬一笑:“哎,起來起來,現下呢,我也就提點你幾句,不必行此大禮。”
“日後,等你入了京城,榜上有名時,便來我府上拜訪吧。”
趙越擲地有聲的回應:“是,老師,學生定勤奮學習,不辜負老師厚愛!”
張公摸著胡須,笑的滿意:“很好很好。”
趙越起來後,還沒忘剛剛的張公說要提點他的事情,於是再次求賜教。
張公對他的執著好學,很是滿意,“你倒是執著。行吧,老夫簡單的講講,這‘滑’。”
“‘滑’即‘圓滑’,每每提到圓滑,世人無不想到阿諛奉承,溜須拍馬、趨炎附勢。”
“實則,不盡然,無論是為臣之道,還是為人之道,人雖不可以沒有棱角,但也不可以太過棱角分明。”
“圓滑而有棱角,事故而心清明。圓滑可讓你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實現你所堅持的道,最典型的,便是常言的,‘外圓內方’。”
“你的好友,喬沐辰是吧,他別看他似翩翩公子溫潤如玉,實則執拗的很,旁人很難撼動他心中的堅持,他是典型的過於有棱角。”
“而你們二人啊,也算是正好可以互補。”
張公可能是今日高興,對趙越就多講了一些,許久之後,才擺手放趙越下了馬車。
趙越站在路旁,目送馬車離開,回頭便見喬沐辰和趙知潼正站在他的身後。
“趙越你剛跑哪去了?我追出門,便不見了你的蹤影。”
趙知潼問道。
“出門遇到了袁院長他們,先生叫我過去,問了幾個問題。”
趙越如實回答,隻是見有丁家兄妹這些外人在,便沒有提張閣老收徒一事。
喬沐辰抬頭看了眼天:“時辰不早了,我們快回學院吧,下午還要聽先生訓誡。”
趙知潼點頭,便同好友到別之後,回到了醫館幫忙。
丁香堅持,趕忙跟在趙知潼身後,一同回了醫館。
丁晨光也去他的攤位作畫去了。
——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四月初五,夏至。
德仁堂內,喧鬧不休。
門外,一張桌子上,放著幾幅字畫,丁晨光正坐在桌前作畫。
這時,一輛馬車緩緩駛來,最後在丁晨光攤位前停下,緊接著,一個小丫鬟,從馬車上下來。
她來到攤位前,笑著道:“丁公子,今日可有新作?”
丁晨光端的儒雅行禮,抬手指向桌上三幅畫作,笑著道:“小杏姑娘,這幾幅都是在下新作。”
小杏點了點頭,一時間犯了難,扭頭對著馬車問道:“小姐,丁公子現有三幅新作,小姐你要那副?”
話音落,馬車簾被掀開,露出一十三四歲妙齡少女,她眉眼如畫,嫻靜如月。
丁晨光趕忙拱手:“韓姑娘。”
韓菲菲微微頷首,麵若桃紅,輕啟巧唇,對小杏道:“杏兒,三幅都要了吧。”
“是小姐。”
小杏應是,便從懷裏掏出五兩銀錢,遞給丁晨光。
丁晨光看了眼銀子,趕忙道:“韓姑娘,這,這使不得,丁某的作品,值不得這些銀錢。”
小杏見此,將銀子往桌上一放,“你就收著吧,這是我家小姐的心意。”
說完之後,便抱起那三幅畫作,小跑的上了馬車。
丁晨光有些猶豫:“這……”
韓菲菲溫柔的道:“丁公子,你莫要妄自菲薄,你的畫作筆觸細膩,氣韻生動,淡淡素箋,如行雲流水,筆墨間,盡展山河顏色。如此佳作,怎會不值這些銀錢?”
小杏插空,調笑道:“是啊,韓公子,你可莫要推辭了,這畫作啊,在我家小姐眼裏,便是千金也是值得的。”
說完嘻笑一聲。
丁晨光被讚的春光滿麵:“韓姑娘,你謬讚了。”
韓菲菲嗔怒的瞪了眼小杏,帕子掩唇輕笑:“韓公子文采斐然,切莫妄要自菲薄,相信你,明年定能登科上榜。”
丁晨光笑著客氣道:“那在下就借韓姑娘吉言了。”
韓菲菲對他微微頷首,便放下了車簾,車子緩緩而去。
丁晨光看著遠去的馬車,久久沒有回神。
“人都走遠咯。”
趙知潼帶著戲謔的聲音,忽然從後麵響起,將丁晨光拉回了神,回頭,看向走出來的趙知潼,笑著道:“趙姑娘你說笑了。”
趙知潼順著那條街看去,已經不見了馬車,笑著道:“韓小姐又來買畫作了?”
丁晨光笑著點頭:“是啊,韓姑娘說,她跟著父親任職,初到安陽城,家中牆壁多出空空,正缺字畫。”
趙知潼點頭,卻是笑的意味深長。
這位韓姑娘是韓縣令的千金小姐,半月前,來他們德仁堂拿藥時,在門口偶遇了正在作畫的丁晨光。
兩人一番交談,韓姑娘對這位富有文采的書生,很是欣賞,於是,便花錢買了丁晨光的畫作。
後來,更是得知,丁晨光在賣畫作攢銀兩,要赴京趕考,便更是隔三差五的讓家裏的丫鬟,小廝來買走丁晨光的畫作。
這些,一直在德仁堂給人看診的趙知潼,自然是看在眼中。這很明顯的,韓家小姐,看上了丁晨光。
倒是,丁晨光不為所動,隻一心在讀聖賢書。
——
就在這時,衙門的衙役忽然上門。
自從上次在德仁堂驗屍之後,衙門裏有什麽人命案,韓縣令便會來德仁堂請趙知潼去縣衙幫忙驗屍。
起初外公外婆和舅舅是極力反對的。
最後還是縣令親自來請,提出,對外,隻說趙知潼是幫衙門破案的功臣,不是仵作。
外公和舅舅們也不敢忤逆了縣太爺,隻能別別扭扭的同意。
倒是趙冬和孫梅,他們本身作為現代人,思想就比較開放,對趙知潼的事情,他們大多以遵循她的意願為主。
趙知潼願意去,他們不會說什麽。
在後來,因為有趙知潼他們的幫助,縣令連破兩起命案,獲得不少百姓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