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自己的號舍,陳元化還是比較滿意的,離五穀輪回之地極遠,光線和通風也不錯,號舍中的桌椅雖然看上去稍有些陳舊,但打掃地倒也還算幹淨,到底是本地人,待遇還是不錯的。
陳元化坐在號舍內,看著一個個考生從大門處走進來尋找自己的號舍,有遇到好地方而開心的,也有被分到雨號和臭號而麵色發苦的,還有乘機在考場中做最後突擊的,相互之間既防備又真心地交換自己的心得,期望能從他處聽到自己平時複習不到的地方。
在燈光晦暗的考場之中,一群人提著燈籠到處流竄,倒也是別有一番風景。
看著這些充滿活力的考生,陳元化微微搖搖頭,渾頓就是顯得快樂,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到底有沒有希望能夠考中心中完全沒有概念,這些人就是來混的,憑運氣,真正有把握的都各自在號舍中養精蓄銳。
一次院試才能過多少人,之前府試的幾名案首是鐵定能過的,這就要減少好幾個名額了,各地府試中其他高名次者都沒有把握一定能考中靠前一些的名額。
等到所有考生進入考場,把東西都收拾幹淨後,一群皂衣衙役開始了對整個考場進行巡視並提醒考生馬上要準備開考了,不得隨意走動,巡邏一圈之後衙役退出考場,改由一隊地方兵卒把守考場四周。
“時間到,閉門,封鎖。”
“時間到,閉門,封鎖。”
隨著一聲號令,兵丁們將考場的大門正式關閉。
數隊兵丁舉著寫有本次考試規則的牌子在各個號舍之間穿行,每走到一個號舍麵前都會停留一段時間,等考生示意記住之後再繼續走動。
“咚咚咚”
待到一聲鍾響,這次院試正式開始。
拿到考試的的題目後,陳元化感覺題型並沒有什麽出奇的,無非是兩道經義題,一首五言詩,還有一道策問題。
陳元化首先將題目抄寫到稿子上,然後就開始了做題。
先寫第一道經義題。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這種題無非就是考驗學子對於經典的熟悉程度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而已,算是最好做的題目。
陳元化並沒絲毫的猶豫,直接寫好破題和承題,然後接著寫起講、入手。
若是尋常考生,此時還在仔細思索如何破題,對於院試的題目,他們可不敢像平時練習時那般輕鬆,有些謹慎的,花好幾個時辰來思考,找一個自己覺得最合適的破題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但陳元化不同,受限於目前身體機能的不足和對外保持相對正常的表現,陳元化沒有做出連腹稿都不用打的樣子,而是裝模作樣思考了一下之後才繼續往下寫。
小半個時辰之後,陳元化將這道大題寫完,然後接著寫經義的第二道大題。
“水、火、金、木、土、穀惟修。”
這道題比之前那道題稍微要複雜一道道,但也差不了多少,花費差不多的時間之後,陳元化將這道題同樣寫了出來,僅僅花費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陳元化就將第一部分做完。
後麵的麵的詩詞對於陳元化來講更不是問題,雖然他作詩的水平不太行,但反正大雍王朝也不是特別在乎詩詞,這道題存在的作用基本算是送分題,隻要寫的不是太差,分都差不了多少,隨便寫寫就行了。
對於這種送分題,陳元化連想都不用想,直接揮毫潑墨。
“一帶清江色,依微接遠天。
亂流分白石,斜日下晴川。
樹影連雲暗,鶯聲入柳綿。
漁船歌棹急,回首夕陽前。”
雖然不是什麽佳作,但也算是能糊弄過去了,陳元化也懶得認真做詩,也不太想抄,隻要能在及格線之上就過得去了,反正大頭也不是這個,而是接下來的策問。
將之前寫好的東西放在一邊,隻剩下最後一道策問題,所謂的策問就是指涉及到政治、文化、經濟、吏治等方麵的問題,然後用命題方式呈現的論述題與作文的結合。
這道策問可以說是整套試題中最核心的部分,前兩道經義題隻能攔著基礎不夠紮實的混子,第三道詩文也隻是送分題,真正能拉開差距的就是這道策問。
饒是以陳元化的水平,也思考了幾十個呼吸的水平才定下一個大體的框架,待腦中複盤後感覺沒有問題之後,陳元化在紙上筆走龍蛇,沒有絲毫地停頓,一筆優美的台閣體在他手中書就。
安靜地號舍之中隻有他筆鋒與紙張產生“沙沙”聲,這種聲音讓位於陳元化號舍一旁的別的考生感到壓力很大,他們都還在苦思冥想一個合適的破題之法,那家夥都開始寫多久了!
此時考場公堂之中,有數名官員正一邊喝茶一邊觀察著考場之上的情況。
“子孝兄,看這氣象,這次你們這崇安府倒是有不少好苗子啊,這孔熙平、韓退之都不錯,由其是那個陳留仙,從入場之後,我看他就沒停過筆,當真是文思泉韻。”一名四十五六歲的年老官員坐在靠椅上向邊上另一位官員說道。
“這幾人能得季常兄如此誇讚也是他們的服氣。”麵相大約四十出頭歲的柳學政飲了一口茶,笑著點點頭,這幾人確實不錯。
“那個陳留仙之前縣試和府試都是案首,若是本次院試再得一個案首,那就是小三元了,雖然不如大三元,但也算得上是一段佳話了。”章禦史突然說了一句沒頭沒腦的話來。
“這還要看陳留仙自己能不能爭氣了,此番其他地方的幾位案首也不是易於之輩。”柳學政雖然不知道這位章禦史為什麽要突然特意提起陳留仙,但還是順著回答到。
擁有官身的二人能夠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東西,在兩人眼中,整個考場之中有點點由精神靈性凝結的神光,這些靈光之中,陳元化雖然獨占鼇頭,但還有幾道氣機落在不遠處,未必沒有追上來的機會。
陳元化坐在號舍內,看著一個個考生從大門處走進來尋找自己的號舍,有遇到好地方而開心的,也有被分到雨號和臭號而麵色發苦的,還有乘機在考場中做最後突擊的,相互之間既防備又真心地交換自己的心得,期望能從他處聽到自己平時複習不到的地方。
在燈光晦暗的考場之中,一群人提著燈籠到處流竄,倒也是別有一番風景。
看著這些充滿活力的考生,陳元化微微搖搖頭,渾頓就是顯得快樂,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到底有沒有希望能夠考中心中完全沒有概念,這些人就是來混的,憑運氣,真正有把握的都各自在號舍中養精蓄銳。
一次院試才能過多少人,之前府試的幾名案首是鐵定能過的,這就要減少好幾個名額了,各地府試中其他高名次者都沒有把握一定能考中靠前一些的名額。
等到所有考生進入考場,把東西都收拾幹淨後,一群皂衣衙役開始了對整個考場進行巡視並提醒考生馬上要準備開考了,不得隨意走動,巡邏一圈之後衙役退出考場,改由一隊地方兵卒把守考場四周。
“時間到,閉門,封鎖。”
“時間到,閉門,封鎖。”
隨著一聲號令,兵丁們將考場的大門正式關閉。
數隊兵丁舉著寫有本次考試規則的牌子在各個號舍之間穿行,每走到一個號舍麵前都會停留一段時間,等考生示意記住之後再繼續走動。
“咚咚咚”
待到一聲鍾響,這次院試正式開始。
拿到考試的的題目後,陳元化感覺題型並沒有什麽出奇的,無非是兩道經義題,一首五言詩,還有一道策問題。
陳元化首先將題目抄寫到稿子上,然後就開始了做題。
先寫第一道經義題。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這種題無非就是考驗學子對於經典的熟悉程度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而已,算是最好做的題目。
陳元化並沒絲毫的猶豫,直接寫好破題和承題,然後接著寫起講、入手。
若是尋常考生,此時還在仔細思索如何破題,對於院試的題目,他們可不敢像平時練習時那般輕鬆,有些謹慎的,花好幾個時辰來思考,找一個自己覺得最合適的破題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但陳元化不同,受限於目前身體機能的不足和對外保持相對正常的表現,陳元化沒有做出連腹稿都不用打的樣子,而是裝模作樣思考了一下之後才繼續往下寫。
小半個時辰之後,陳元化將這道大題寫完,然後接著寫經義的第二道大題。
“水、火、金、木、土、穀惟修。”
這道題比之前那道題稍微要複雜一道道,但也差不了多少,花費差不多的時間之後,陳元化將這道題同樣寫了出來,僅僅花費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陳元化就將第一部分做完。
後麵的麵的詩詞對於陳元化來講更不是問題,雖然他作詩的水平不太行,但反正大雍王朝也不是特別在乎詩詞,這道題存在的作用基本算是送分題,隻要寫的不是太差,分都差不了多少,隨便寫寫就行了。
對於這種送分題,陳元化連想都不用想,直接揮毫潑墨。
“一帶清江色,依微接遠天。
亂流分白石,斜日下晴川。
樹影連雲暗,鶯聲入柳綿。
漁船歌棹急,回首夕陽前。”
雖然不是什麽佳作,但也算是能糊弄過去了,陳元化也懶得認真做詩,也不太想抄,隻要能在及格線之上就過得去了,反正大頭也不是這個,而是接下來的策問。
將之前寫好的東西放在一邊,隻剩下最後一道策問題,所謂的策問就是指涉及到政治、文化、經濟、吏治等方麵的問題,然後用命題方式呈現的論述題與作文的結合。
這道策問可以說是整套試題中最核心的部分,前兩道經義題隻能攔著基礎不夠紮實的混子,第三道詩文也隻是送分題,真正能拉開差距的就是這道策問。
饒是以陳元化的水平,也思考了幾十個呼吸的水平才定下一個大體的框架,待腦中複盤後感覺沒有問題之後,陳元化在紙上筆走龍蛇,沒有絲毫地停頓,一筆優美的台閣體在他手中書就。
安靜地號舍之中隻有他筆鋒與紙張產生“沙沙”聲,這種聲音讓位於陳元化號舍一旁的別的考生感到壓力很大,他們都還在苦思冥想一個合適的破題之法,那家夥都開始寫多久了!
此時考場公堂之中,有數名官員正一邊喝茶一邊觀察著考場之上的情況。
“子孝兄,看這氣象,這次你們這崇安府倒是有不少好苗子啊,這孔熙平、韓退之都不錯,由其是那個陳留仙,從入場之後,我看他就沒停過筆,當真是文思泉韻。”一名四十五六歲的年老官員坐在靠椅上向邊上另一位官員說道。
“這幾人能得季常兄如此誇讚也是他們的服氣。”麵相大約四十出頭歲的柳學政飲了一口茶,笑著點點頭,這幾人確實不錯。
“那個陳留仙之前縣試和府試都是案首,若是本次院試再得一個案首,那就是小三元了,雖然不如大三元,但也算得上是一段佳話了。”章禦史突然說了一句沒頭沒腦的話來。
“這還要看陳留仙自己能不能爭氣了,此番其他地方的幾位案首也不是易於之輩。”柳學政雖然不知道這位章禦史為什麽要突然特意提起陳留仙,但還是順著回答到。
擁有官身的二人能夠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東西,在兩人眼中,整個考場之中有點點由精神靈性凝結的神光,這些靈光之中,陳元化雖然獨占鼇頭,但還有幾道氣機落在不遠處,未必沒有追上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