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是傅采林太弱,浪得虛名,相反,傅采林的劍道修為已經到了此世絕巔,換作是其他人,哪怕是畢玄和寧道奇,麵對傅采林的弈劍也會頭疼。


    可惜他遇到了陳元化,這個各方麵都克製他的人。


    傅采林成就大宗師,獲得弈劍大師的稱號,靠的是兩樣本事:九玄大法和弈劍術。


    九玄大法是他一身根基之所在,早年未創出弈劍術時便仗此對戰群雄。


    心法始於一、終於九,下者守形,上者守神,神乎神,機兆乎動。機之動,不離其空,此空非常空,乃不空之空。


    清靜而微,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迎之隨之,以無意之意和之。


    乃是一門上佳的心境武學,憑借如此心境,傅采林才能創出弈劍術來。


    傅采林所創的奕劍術將棋理融於劍術之中的超乎凡世的絕技,要旨是以人奕劍,以劍奕敵是。


    講究的是料敵機先,先決的條件是以高明的眼力掌握敵手武技的高下,摸清對方的底子,從而作出判斷,先一步封死對方的後著,始能製敵。


    就像下棋時要先明白棋盤那永恒不變的法則,才能永遠占據主動。


    高妙的心境加上料敵於先的劍術,傅采林無愧於三大宗師之名。


    可惜心境上,經過道門、禪宗的打磨,陳元化一顆道心中正入微,已經達到了惟精惟一的境界,不比傅采林稍差。


    奕劍術的棋理推演遇到陳元化的《玄微指玄篇》更是直接被降維打擊。


    在兩道高速推演,並且互相驗證的進程之下,傅采林多年的修行經驗被快速迭代,進行推陳出新。


    與其說陳元化在與傅采林交手,不如說是拿他作為數據采集的對象。


    “夠了,傅先生,現在停手,念在你德高望重的份上,你剛才的冒犯之舉,本王可以既往不咎。”


    “若是再繼續糾纏下去,本王就不會如此輕易地放過你了。”


    “鐺”


    陳元化屈指一彈,擊打在奕劍劍脊出,一股磅礴大力從他身上傳到劍身。


    傅采林直接被擊飛落馬,連人帶劍倒飛出去。


    察覺到傅采林已經沒有什麽存貨,無法繼續為自己易道上的修行繼續添磚加瓦後,陳元化果斷收手。


    “沒想到衛王殿下除了武道修為精深之外,在奕道之上也有如此高絕的造詣!”


    “衛王殿下如此年紀就有如此之高的成就,實在是令老夫汗顏!”


    剛才雖然沒有比拚到最後,但傅采林知道自己已經輸了。


    如果兩國之間沒有發生戰事,高句麗也沒有被隋國滅亡,傅采林很樂意和這樣一個道路相近的年輕大宗師交流。


    可惜他已經沒有什麽選擇了,或許死在這位天縱奇才的衛王手中是最好的選擇吧。


    “傅先生,你如此行事,無非是為了讓南陳拖住我大隋的腳步,好讓高句麗有機會複國,但你真的認為腐朽如此的南陳辦得到嗎!”


    “你以自己為餌,想將我拖延在這裏,南陳皇帝就能脫身?我大隋人才濟濟,你能擋住多少?”


    “衛王殿下,老夫現在別無所求,還請殿下成全!”


    傅采林沉默了,過幾個呼吸的時間,開口道。


    此時,傅采林已經放下一切爭勝之心,一心隻想找個人驗證一生所學,極盡升華之下,或許還能一窺傳說中的那個境界。


    和畢玄的選擇一樣麽!


    看著麵前這個老者,陳元化想到了畢玄。


    雖然性格與行事方式兩人天差地別,但麵對民族未來時,二人都表現出了一種共同的態度。


    願意為了民族的未來冒險,在事不可為時又坦然麵對。


    或許並非是他們夠強,所以才成為各自民族的擎天玉柱,而是他們願意為了家國撐起一片天,所以才會變得這麽強。


    “傅先生,我無意與你爭鬥,若是你誌在武道上極盡升華,那裏有一個更好的對手!”


    陳元化朝建康東門方向一指,開口說道。


    “那裏是南陳皇帝逃跑的方向,在那裏,有一位絕代刀客,與他一戰,比和我打一場有意思多了。”


    “而且如果有可能,你還能救走南陳皇帝,給我大隋添一點麻煩。”


    “傅先生,你意下如何?”


    “衛王殿下,老夫失禮了。”


    傅采林向陳元化行了一禮,飄然而起,運轉身法向建康東南方向趕去,在他的感應中,那裏有一道如蒼天般高遠的刀氣,這樣的刀客作為對手確實比那位衛王殿下合適。


    望著傅采林遠去的背影,陳元化搖搖頭,雖然他敬佩傅采林的氣節,但負隅頑抗是沒有好下場的,傅采林的這條命他不會留下來。


    之所以他不當場擊殺,而是放任他去營救陳叔寶,是因為他還沒榨幹這位弈劍大師的剩餘價值。


    經過和陳元化的一場比鬥之後,傅采林的精氣神已經不在巔峰,能與如此狀態下的傅采林一戰,對於宋缺來說也是一次巨大的磨煉,經此一役,再加上遼東高句麗戰場上的感悟,宋缺將真正成為一個天刀。


    陳元化絲毫不擔心宋缺會失敗,在滅亡高句麗後,宋缺走上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這一變化將他變得更為強大。


    “傳令下去,攻城,先登者賞千金,封亭候。”


    陳元化回到大軍中下達了總攻的命令,從特殊渠道中,他得知南陳軍中最精銳的三萬人已經被陳叔寶調走了,現在守城的都是一幫廢柴,這些人堅持不了,隻需要一波猛攻就能讓他們膽戰心驚,再散步陳叔寶跑路的消息,這幫人會很識時務地投降。


    站在建康宮中的太極殿中,陳元化對於南陳軍隊的軍紀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這就是一幫烏合之眾。


    在認識到大勢已去之後,大部分部隊都成建製地投了降,隻是沒想到有一小部分膽大包天,大隋軍隊打不過,倒是把目光盯上了南陳皇宮,這攻擊宮門的力度比麵對隋軍時猛烈多了。


    於是戰亂的建康城出現了奇異的一幕,南朝軍隊在攻擊自己的皇宮,而作為敵軍的大隋反而在派兵保衛建康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於諸天立玄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謂無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謂無涯並收藏我於諸天立玄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