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大道之化,先乎無先,非有非無,至幽至寂,難聲離見,非色非空,微妙玄深,不終不始,將示開化,漸布生成。


    於太虛冥寂之中,先分道炁,稍見形兆,清濁有殊,清浮為天,濁厚為地。二炁分判,一陰一陽,陰陽至精,結為日月。


    陽極於九,日含九芒,陰極於十,月分十彩。月以躁速,日以舒遲,月以裁成,日以生化。二象遞代,照燭於中,萬物感通,生化於下。


    又以二象結炁,日月分精,散為星辰,止為川嶽,五星五鬥,交絡於天,以正紀綱,以司幽顯......”


    陳元化來到天辰秘境已經過去月餘,在最初的激動過去後,開始認真研習這門無極星宮的無上大法。


    這門武功與無極星宮的其他武功都不太一樣,其他武功都是截取天上星象的一部分作為功法的核心,隻是星辰之道的一部分。


    《太上導引三光寶真妙經》這門功法立意高遠,涵蓋了整個星空,演化日月星辰之道,蘊含采集日精月華星光的奧秘,幾乎能算是星辰道的總綱。


    而且還不止於此,受限於自身的境界,陳元化隱隱感覺到這門功法還涉及到了元氣變化的本質。


    陳元化右手一揮,麵前升起一顆陰陽二氣凝成的球體虛影。日月兩股元氣糾纏不休。猶如兩條陰陽魚相互轉動,而中間由星辰元氣形成一條龍形曲線將兩者包容在一起。


    嗯,這樣呢?陳元化將麵前的天辰太極圖打撒,化為三朵蓮花,以人身三寶——精氣神為引,走凝聚日、月、星三花的路子也可以。


    或許還可以這樣。三花崩潰成點點星芒,化作一汪星河,其中蘊含三色天華,絢爛多彩。化生三光神水亦是一條正途。


    “我還真是個天才,短短一個月就想到了三條修行的路子。好了,進入下一個問題,怎麽修煉?”


    “星力好辦,但這太陽真火和太陰真水咋辦?同時修煉一種我倒是有自信,但兩個都要練成還著實是麻煩。”


    “還有這功法我怎麽覺得有點不太對勁,功法好是好,但好像和星宮的其他功法不是同一個路子,還是說宮主這一脈和其他支脈就是不一樣?”


    “算了,不管了,還是好好想想怎麽搞吧。”陳元化收起胡思亂想的心思,全身心投入到推演之中。


    又過了一個月


    看著手中潰散的元氣球,陳元化一臉黑線,沒有足夠的數據,怎麽都模擬都沒用啊。又不能在自己身上實驗,在這兒哪兒找工具人實驗。


    嗯?等等,工具人,陳元化想到了太始乾元鏡。怎麽把這個神器忘了,真的是研究的太入門了,把這個神器都忘了。有了這個,親愛的工具人還不是一抓一大把。


    想到這裏,陳元化直接盤腿坐下,裝作陷入修行感悟的狀態,心神沉入太始乾元鏡,尋找合適的目標。不求武力高,隻要有修行太陽真火和太陰真水的就行。


    而且他心中隱隱有一個想法,《太上導引三光寶真妙經》之中的星光並不應該僅僅是用來調和陰陽的,但修行需要小心求證,所以,他需要大量的時間。


    尋找了良久,陳元化找到了合適的目標。


    --------------------------------------


    季春三月,天青日暖,柳枝吐芽,鶯飛草長,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陳元化身著單衣,腳踩在鬆軟的泥土上,體悟這個世界的不同之處。


    “小郎君,季春風寒,咱們還是回去吧,要是被夫人知道了......”


    一道軟糯悅耳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一個身穿齊胸襦裙的婢女站在樹蔭底下,怯生生的勸誡道,如果小郎君因此臥病在床,她們這些做奴婢的沒好果子吃。


    “放心吧,水碧,不讓讓你們受罪的,我就是躺久了,出來走走看看。”


    說完準備動身,水碧趕緊吩咐候在一旁的女使將他扶到停靠在一旁的的牛車,等到陳元化坐下,車夫熟練地駕駛起牛車往楊家的莊園行去。


    陳元化坐在牛車上,兩名佩刀家丁前行開道,身邊有侍女舉傘遮陰,很是引人注目。偶爾遇到行人,看到這個陣仗全都避於一旁,不敢與之相對。


    “真遺憾,我還挺喜歡邪王和天刀的,結果這兩個都沒抽中。”


    接收完這一世十三年的人生經曆,陳元化感到略有遺憾。不僅沒抽中邪王和天刀這兩張ssr,連龍套出場人物都不是,原身在劇情開始前幾十年前就死了。


    這一世,他的名字叫楊爽,嗯,現在還叫普六茹爽。這個名字在曆史的長河中並不起眼,但他有個哥哥在曆史上很有名氣,那就是普六茹堅,也就是後世的隋文帝楊堅。


    雖然名字裏帶著一個爽字,但這位曆史上的爽哥比爽子姐不知道強到哪裏去了,隋唐英雄傳裏的靠山王楊林的原型就是楊爽。


    楊爽尚在繈褓中的便因為父親楊忠的軍功獲封同安郡公,是真正的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大象二年(580年),楊爽任內史上士。


    楊堅任丞相,執掌北周軍政大權,拜楊爽為大將軍、秦州總管。他未到秦州就職,便被轉授為蒲州刺史,進位柱國。


    開皇元年,楊爽被任命為雍州牧,領左右將軍。二十六日,被冊封為衛王。不久後,調為右領軍大將軍,權領並州總管。


    開皇二年(582年),楊爽進位為上柱國,轉授涼州總管。


    開皇三年(583年)春,楊爽為行軍元帥,節製河間王楊弘、北道行軍元帥豆盧積、秦州總管竇榮定、左衛大將軍高熲、彭城郡公虞慶則等將,分八道出兵北征。其中楊爽親自督率行軍總管李充等四位將軍出朔州(今屬山西)道,尋找突厥軍決戰。


    四月十二日,破沙缽略可汗大軍,俘獲千餘人,奪取牛馬羊等牲畜無數。還帶兵端掉突厥龍庭、燒掉突厥聖山,突厥可汗沙缽略受重創,丟棄所穿的金甲,潛伏於草中逃走。


    此戰打破了突厥不可戰勝的神話,給年輕的大隋有了直麵突厥的勇氣。


    可以說楊爽做到了衛霍一樣的功績,可惜因為隋朝統帥、名將、猛將多的離譜,掩蓋了他的光芒,再加上後繼者唐朝和隋朝錯綜複雜的關係,這位衛霍再世的年輕親王在後世鮮有人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於諸天立玄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謂無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謂無涯並收藏我於諸天立玄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