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村的夜,被一種詭異的聲音纏上了。
那聲音說不清來源,像是風刮過破陶的嗚咽,又像是無數冤魂在耳邊低語,從子夜開始,順著村道、屋簷、樹梢蔓延,鑽進家家戶戶的窗縫。最先被驚醒的是村口的王屠戶,他夢見自己被黑毛毒水纏住,喉嚨裏塞滿腥臭的淤泥,驚醒時冷汗濕透衣衫,耳邊還回蕩著“交出殘卷”的嘶喊,可側耳細聽,院裏隻有風吹樹葉的沙沙聲。
“邪門了!”王屠戶提著殺豬刀在院裏轉了兩圈,刀刃的寒光沒嚇退聲音,反而讓那低語更清晰了些,像貼在耳邊喘氣,“這聲音……鑽骨頭縫裏了!”
天快亮時,村裏的哭聲此起彼伏。張嬸抱著孩子坐在門檻上流淚,說聽見亡故的丈夫在叫她去後山,孩子則指著空蕩的牆角哭,說那裏有穿黑袍的人對他笑;幾個後生精神恍惚,手裏的農具都握不穩,說腦子裏總響著“歸墟才是歸宿”的胡話,腳底板像被無形的線牽著,總想往村外黑氣濃的地方走。
“是‘噬魂音’!”玄誠子頂著黑眼圈趕來,眼下的烏青比村裏最愁的婆娘還重,他手裏的符紙碎成了齏粉,“焚天宮請了‘音煞修士’,能用歸墟煞氣煉出邪音,這聲音不傷人皮肉,專蝕心智,聽久了會讓人失魂落魄,變成任人擺布的傀儡!他們想不費一兵一卒,讓咱們自己把殘卷交出去!”
他捂著耳朵,聲音發顫:“這邪音跟著煞氣走,藏在風裏、水裏、樹影裏,法術根本擋不住!東荒已有三個村子被這聲音毀了,村民要麽瘋癲,要麽自己走進歸墟煞氣裏……”
村民們慌了神。有人用棉花塞住耳朵,可聲音像長了腿,照樣往腦子裏鑽;有人點燃艾草熏屋,煙味能壓下一時,煙散後那低語更凶了,竟學著家人的聲音喚人出門。阿木抱著木陀螺縮在李長生身後,小臉發白:“師父,我聽見陀螺在哭,它說……它說要去黑風嶺找媽媽。”
李長生正坐在祠堂門口,手裏摩挲著一塊老鬆木,木頭上刻著模糊的紋路,是村裏祖輩留下的“平安符”。他側耳聽著風中的邪音,那聲音忽高忽低,帶著陰寒的煞氣,卻在靠近祠堂時微微發虛,祠堂裏飄出的香火味混著供品的甜香,像一道無形的屏障。
“邪音怕熱鬧,怕活人的聲響。”李長生站起身,對圍過來的村民說,“張大爺,把祠堂的老鼓抬出來;後生們,找銅鑼、銅鈸,越多越好;婆娘們,把孩子們聚到曬穀場,教他們唱秋收時的歌謠。”
祠堂的老鼓是祖輩傳下來的,牛皮蒙的鼓麵,棗木做的鼓槌,平時隻有過年或祭祀才敲響。張大爺和後生們費力地把鼓抬到曬穀場,鼓身積著薄灰,卻透著沉甸甸的陽氣。李長生拿起鼓槌,對著鼓麵“咚”地一敲——鼓聲洪亮如雷,震得地麵都發顫,鼓音蕩開的瞬間,耳邊的邪音像被重錘砸中,嗚咽著退了半尺。
“好!”村民們精神一振。後生們敲響銅鑼、銅鈸,“哐哐當當”的聲響混著鼓聲,在村裏炸開;婆娘們拉著孩子們的手,唱起秋收時的歌謠:“穀子黃,玉米香,鐮刀揮,糧倉滿……”歌聲稚嫩卻清亮,帶著泥土和汗水的暖意,順著村道流淌。
邪音被這熱鬧的聲響撞得七零八落。王屠戶跟著鼓點揮舞殺豬刀,嘴裏喊著“殺年豬咯”,刀風帶起的陽氣讓靠近的邪音滋滋冒白煙;阿木抱著木陀螺在曬穀場轉圈,邊轉邊唱童謠,陀螺轉動的“嗡嗡”聲混著歌聲,竟把纏著他的“哭音”衝散了,陀螺重新變得溫潤,不再發涼。
玄誠子站在祠堂門口,看著這不可思議的場麵——法術擋不住的邪音,竟被鼓聲、歌謠、甚至殺豬刀的吆喝聲壓製了。他試著跟著村民哼起歌謠,歌聲出口的瞬間,腦子裏的低語突然消失了,胸口的憋悶也散了,才明白:邪音蝕骨,靠的是陰寒與孤寂;而人間的熱鬧聲響,帶著陽氣、煙火氣、人情氣,恰恰是陰邪的克星。
李長生讓鼓點、鑼聲、歌謠的節奏漸漸合拍,像一首雜亂卻鮮活的“鎮邪曲”。鼓聲震散邪音的根基,鑼鈸劈開煞氣的纏繞,歌謠用暖意包裹人心,連祠堂的香火都燒得更旺了,煙柱筆直向上,在夜空中織成一張金色的網,網住了整個村子。
天快亮時,邪音越來越弱,像風中殘燭,最後被一聲響亮的雞鳴徹底吹散。村民們停下鼓槌和歌聲,耳邊一片清明,那些可怕的幻覺、低語都消失了,隻有曬穀場的餘音在回蕩,帶著汗水和暖意。
王屠戶擦了擦額頭的汗,鼓槌還攥在手裏:“這邪音不經嚇!咱們一熱鬧,它就跑了!”
李長生看著天邊泛起的魚肚白,祠堂的老鼓在晨光裏泛著溫潤的光。他知道,邪音隻是暫時退去,但隻要村裏的鼓聲不停、歌謠不斷、煙火不散,這蝕骨的邪音就永遠別想纏上青石村。
“把鼓留在曬穀場,夜裏輪流敲。”李長生對村民們說,“孩子們的歌謠也別停,唱著歌,邪祟就不敢來。”
阿木抱著木陀螺,在晨光裏轉得飛快,陀螺的嗡嗡聲混著遠處傳來的雞鳴、犬吠、咳嗽聲,組成了青石村最尋常的晨曲。玄誠子望著這充滿生機的村落,終於徹悟:所謂“邪音蝕骨”,蝕的從來不是皮肉,而是人心的孤寂;而對抗它的,從來不是仙法神通,而是這人間煙火裏的熱鬧與牽掛——是鼓聲裏的勁兒,歌聲裏的暖,是你呼我應的活氣。
邪音已散,但曬穀場的老鼓還立在那裏,像一尊沉默的守護神。隻要鼓聲再起,歌謠再唱,青石村的夜,就永遠不會被陰邪吞噬。
那聲音說不清來源,像是風刮過破陶的嗚咽,又像是無數冤魂在耳邊低語,從子夜開始,順著村道、屋簷、樹梢蔓延,鑽進家家戶戶的窗縫。最先被驚醒的是村口的王屠戶,他夢見自己被黑毛毒水纏住,喉嚨裏塞滿腥臭的淤泥,驚醒時冷汗濕透衣衫,耳邊還回蕩著“交出殘卷”的嘶喊,可側耳細聽,院裏隻有風吹樹葉的沙沙聲。
“邪門了!”王屠戶提著殺豬刀在院裏轉了兩圈,刀刃的寒光沒嚇退聲音,反而讓那低語更清晰了些,像貼在耳邊喘氣,“這聲音……鑽骨頭縫裏了!”
天快亮時,村裏的哭聲此起彼伏。張嬸抱著孩子坐在門檻上流淚,說聽見亡故的丈夫在叫她去後山,孩子則指著空蕩的牆角哭,說那裏有穿黑袍的人對他笑;幾個後生精神恍惚,手裏的農具都握不穩,說腦子裏總響著“歸墟才是歸宿”的胡話,腳底板像被無形的線牽著,總想往村外黑氣濃的地方走。
“是‘噬魂音’!”玄誠子頂著黑眼圈趕來,眼下的烏青比村裏最愁的婆娘還重,他手裏的符紙碎成了齏粉,“焚天宮請了‘音煞修士’,能用歸墟煞氣煉出邪音,這聲音不傷人皮肉,專蝕心智,聽久了會讓人失魂落魄,變成任人擺布的傀儡!他們想不費一兵一卒,讓咱們自己把殘卷交出去!”
他捂著耳朵,聲音發顫:“這邪音跟著煞氣走,藏在風裏、水裏、樹影裏,法術根本擋不住!東荒已有三個村子被這聲音毀了,村民要麽瘋癲,要麽自己走進歸墟煞氣裏……”
村民們慌了神。有人用棉花塞住耳朵,可聲音像長了腿,照樣往腦子裏鑽;有人點燃艾草熏屋,煙味能壓下一時,煙散後那低語更凶了,竟學著家人的聲音喚人出門。阿木抱著木陀螺縮在李長生身後,小臉發白:“師父,我聽見陀螺在哭,它說……它說要去黑風嶺找媽媽。”
李長生正坐在祠堂門口,手裏摩挲著一塊老鬆木,木頭上刻著模糊的紋路,是村裏祖輩留下的“平安符”。他側耳聽著風中的邪音,那聲音忽高忽低,帶著陰寒的煞氣,卻在靠近祠堂時微微發虛,祠堂裏飄出的香火味混著供品的甜香,像一道無形的屏障。
“邪音怕熱鬧,怕活人的聲響。”李長生站起身,對圍過來的村民說,“張大爺,把祠堂的老鼓抬出來;後生們,找銅鑼、銅鈸,越多越好;婆娘們,把孩子們聚到曬穀場,教他們唱秋收時的歌謠。”
祠堂的老鼓是祖輩傳下來的,牛皮蒙的鼓麵,棗木做的鼓槌,平時隻有過年或祭祀才敲響。張大爺和後生們費力地把鼓抬到曬穀場,鼓身積著薄灰,卻透著沉甸甸的陽氣。李長生拿起鼓槌,對著鼓麵“咚”地一敲——鼓聲洪亮如雷,震得地麵都發顫,鼓音蕩開的瞬間,耳邊的邪音像被重錘砸中,嗚咽著退了半尺。
“好!”村民們精神一振。後生們敲響銅鑼、銅鈸,“哐哐當當”的聲響混著鼓聲,在村裏炸開;婆娘們拉著孩子們的手,唱起秋收時的歌謠:“穀子黃,玉米香,鐮刀揮,糧倉滿……”歌聲稚嫩卻清亮,帶著泥土和汗水的暖意,順著村道流淌。
邪音被這熱鬧的聲響撞得七零八落。王屠戶跟著鼓點揮舞殺豬刀,嘴裏喊著“殺年豬咯”,刀風帶起的陽氣讓靠近的邪音滋滋冒白煙;阿木抱著木陀螺在曬穀場轉圈,邊轉邊唱童謠,陀螺轉動的“嗡嗡”聲混著歌聲,竟把纏著他的“哭音”衝散了,陀螺重新變得溫潤,不再發涼。
玄誠子站在祠堂門口,看著這不可思議的場麵——法術擋不住的邪音,竟被鼓聲、歌謠、甚至殺豬刀的吆喝聲壓製了。他試著跟著村民哼起歌謠,歌聲出口的瞬間,腦子裏的低語突然消失了,胸口的憋悶也散了,才明白:邪音蝕骨,靠的是陰寒與孤寂;而人間的熱鬧聲響,帶著陽氣、煙火氣、人情氣,恰恰是陰邪的克星。
李長生讓鼓點、鑼聲、歌謠的節奏漸漸合拍,像一首雜亂卻鮮活的“鎮邪曲”。鼓聲震散邪音的根基,鑼鈸劈開煞氣的纏繞,歌謠用暖意包裹人心,連祠堂的香火都燒得更旺了,煙柱筆直向上,在夜空中織成一張金色的網,網住了整個村子。
天快亮時,邪音越來越弱,像風中殘燭,最後被一聲響亮的雞鳴徹底吹散。村民們停下鼓槌和歌聲,耳邊一片清明,那些可怕的幻覺、低語都消失了,隻有曬穀場的餘音在回蕩,帶著汗水和暖意。
王屠戶擦了擦額頭的汗,鼓槌還攥在手裏:“這邪音不經嚇!咱們一熱鬧,它就跑了!”
李長生看著天邊泛起的魚肚白,祠堂的老鼓在晨光裏泛著溫潤的光。他知道,邪音隻是暫時退去,但隻要村裏的鼓聲不停、歌謠不斷、煙火不散,這蝕骨的邪音就永遠別想纏上青石村。
“把鼓留在曬穀場,夜裏輪流敲。”李長生對村民們說,“孩子們的歌謠也別停,唱著歌,邪祟就不敢來。”
阿木抱著木陀螺,在晨光裏轉得飛快,陀螺的嗡嗡聲混著遠處傳來的雞鳴、犬吠、咳嗽聲,組成了青石村最尋常的晨曲。玄誠子望著這充滿生機的村落,終於徹悟:所謂“邪音蝕骨”,蝕的從來不是皮肉,而是人心的孤寂;而對抗它的,從來不是仙法神通,而是這人間煙火裏的熱鬧與牽掛——是鼓聲裏的勁兒,歌聲裏的暖,是你呼我應的活氣。
邪音已散,但曬穀場的老鼓還立在那裏,像一尊沉默的守護神。隻要鼓聲再起,歌謠再唱,青石村的夜,就永遠不會被陰邪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