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聲引著彩蝶遠去的餘韻還沒散盡,前方的霧氣突然變得粘稠如湯,隱約可見一座石橋橫跨在渾濁的忘川河上。橋身由青灰色的骨石砌成,欄杆上爬滿黑色的苔蘚,每塊石板都刻著模糊的人名,像是被無數隻腳踏磨平的印記。橋頭立著個佝僂的老嫗虛影,手裏端著個破碗,碗裏的“湯”泛著墨綠色的泡沫,每個走上橋的亡魂,喝了湯就會眼神空洞,像木偶般往前挪,走到橋中央便會突然墜入河底,被河水裏伸出的鬼爪撕扯。
“是…是被篡改的孟婆橋!”玄誠子盯著那碗綠湯,聲音發沉,“忘川河本是渡魂的清渠,孟婆湯該是洗去前塵的甘冽,可這橋被‘滯魂咒’纏了,湯成了迷魂湯,橋成了墜魂台!亡魂喝了湯就會忘了輪回的路,困在橋上反複墜落,河底的鬼爪是被滯留的怨魂所化,越積越多,早晚會把整座橋拖進河底!”
話音未落,一個身著嫁衣的女鬼飄上橋,她手裏緊緊攥著半塊銅鏡,顯然是帶著執念不肯喝湯。老嫗虛影突然抬起頭,碗裏的綠湯化作藤蔓,瞬間纏住女鬼的手腕!女鬼尖叫著掙紮,銅鏡“哐當”掉在橋上,她的魂魄被藤蔓拽著往河底墜,河水裏的鬼爪立刻湧上來,撕扯著她的嫁衣,眼看就要將她拖入無盡的循環。
一個修士祭出“往生符”,想貼在橋欄上鎮住怨魂,符紙剛觸到骨石,就被苔蘚裏滲出的黑水浸透,“嗤”地冒出綠煙,化作一縷灰。玄誠子掏出“渡魂舟”,舟剛放進忘川河,就被河底的鬼爪掀翻,舟身碎成木屑,反而激起更多怨魂的凶性,橋身劇烈搖晃,石板上的人名突然滲出黑血,像是在哭嚎。
“這橋被改得連魂都認不出了!”玄誠子急得額頭冒汗,“孟婆湯本是‘忘’,現在成了‘困’;石橋本是‘渡’,現在成了‘墜’!強行破咒隻會讓河底的怨魂炸鍋,連我們都得被拖下去墊背!”
橋上的亡魂越來越多,有的哭著不肯喝湯,被老嫗虛影硬灌;有的麻木地往前走,剛到中央就墜河,河水裏的鬼爪越來越密,整座橋都在往下沉,眼看就要被忘川河徹底吞沒。那嫁衣女鬼的半個身子已沒入黑水,銅鏡在橋上反射著微弱的光,像是她最後的執念。
就在女鬼的魂魄即將被鬼爪撕碎的刹那——
“這橋晃得人心裏發慌,拉段曲子定定神吧。”
李長生的聲音從橋頭霧氣裏傳來,帶著點拉琴時的沉緩。
他不知何時坐在橋邊的一塊斷骨上,手裏抱著一把…舊二胡!琴筒是斑駁的紅木,蒙著層發黑的蛇皮,琴杆上纏著塊洗得發白的藍布,兩根琴弦一根泛著鏽色,一根有明顯的裂紋,琴弓上的馬尾掉了大半,一看就是鄉下老藝人拉了半輩子的物件,琴筒裏還塞著半張泛黃的戲票,印著“藍橋會”的字樣,散發著潮濕的木腥味。
他用袖子擦了擦琴杆上的灰,看著橋上掙紮的嫁衣女鬼,又望了望河底的鬼爪,將琴弓搭在弦上,竟真的拉了起來。
“吱呀——”
二胡的聲音剛起時有些發澀,像老木門被推開的聲響,帶著股說不出的沉鬱,卻又藏著點暖,像是冬夜裏灶膛裏沒熄的火星。
詭異的一幕發生了——那碗裏的綠湯藤蔓,在琴聲響起的瞬間突然僵住,墨綠色的泡沫“啵啵”炸開,化作白色的霧氣。老嫗虛影的動作慢了下來,空洞的眼眶裏竟滲出兩滴渾濁的淚,像是想起了什麽。
“這調子…是《藍橋會》!”玄誠子猛地睜大眼睛,“是百年前唱遍街巷的民間小調,講的是一對戀人在藍橋相會,女子為等男子被洪水淹沒,男子趕來後也殉情而死…這調子怎麽會…”
李長生沒有停,手指在琴弦上滑動,調子漸漸變得流暢,時而如泣如訴,像女子在橋頭的等待;時而急促不安,像洪水漫過腳踝的慌張;最後歸於平緩,帶著點“雖遺憾卻不悔”的釋然。
隨著調子起伏,橋上石板滲出的黑血漸漸褪去,露出底下清晰的人名,那些名字竟都是《藍橋會》戲文裏的角色名。河底的鬼爪停止了撕扯,反而鬆開了嫁衣女鬼,女鬼的魂魄順著琴聲飄回橋麵,撿起那半塊銅鏡,鏡中映出個書生的虛影,她突然笑了,笑得像初見時那樣清亮。
更驚人的是,那些被灌了綠湯的亡魂,在琴聲裏紛紛停下腳步,眼神裏的空洞褪去,露出迷茫的清明,有的開始往回走,有的望著河對岸,像是想起了輪回的方向。老嫗虛影端著破碗,在琴聲裏漸漸變得透明,最後化作一縷白煙,碗裏的綠湯“嘩啦”倒進忘川河,河水竟慢慢變得清澈,露出底下光滑的鵝卵石。
李長生拉到最動情處,猛地一提弓——
“嘣!”
那根有裂紋的琴弦,突然斷了!
琴弦斷裂的脆響,像道驚雷劈在孟婆橋上!整座骨石砌成的橋身劇烈震顫,欄杆上的黑色苔蘚“簌簌”掉落,露出底下青灰色的原石,竟和尋常石橋無異。河底的怨魂化作無數光點,順著琴聲往天際飄去,像是終於得到了超度。
嫁衣女鬼對著李長生深深一福,抱著銅鏡走上橋,這一次,石板再沒塌陷,她穩穩地走到對岸,化作一道紅光消失在迷霧裏。忘川河的水徹底變清,映出橋身的倒影,竟真的成了座能渡魂的石橋,橋頭隱約傳來真正孟婆的咳嗽聲,溫和而清晰。
李長生撿起斷了的琴弦,纏在琴杆上,又摸出塊備用的弦,嘟囔道:“早知道這弦快斷了,該換根新的,《藍橋會》的尾音都沒拉完。”
他抱著斷了一根弦的二胡,站起身往橋對岸走,腳步踩在青石板上,發出“篤篤”的實響。玄誠子望著他的背影,又看了看清澈的忘川河和橋上漸漸恢複秩序的亡魂,突然明白——這弦斷孟婆橋的二胡,斷的何止是一根琴弦,分明是那道困住亡魂的“滯魂咒”,是被扭曲的“忘”與“渡”。最沉鬱的調子,藏著最透徹的明白:亡魂怕的從不是忘,是忘了牽掛的人;孟婆橋該渡的,也不是麻木的魂,是帶著遺憾卻終究要往前走的念想。
一個剛從迷茫中醒來的老亡魂,對著李長生的方向作了個揖,手裏還攥著塊給老伴帶的桂花糕,那是他生前沒來得及送出去的。眾人看著這一幕,心裏又酸又暖,原來再深的怨,再重的滯,也經不住一段拉到斷弦的舊調子,弦斷了,路就通了。
橋對岸,二胡的餘音還在河麵上蕩著,像在輕輕說:忘川不是絕路,孟婆湯也不是枷鎖,不過是喝完了湯,記著該記的,忘了該忘的,然後橋這頭的人揮揮手,橋那頭的人往前走,如此而已。
“是…是被篡改的孟婆橋!”玄誠子盯著那碗綠湯,聲音發沉,“忘川河本是渡魂的清渠,孟婆湯該是洗去前塵的甘冽,可這橋被‘滯魂咒’纏了,湯成了迷魂湯,橋成了墜魂台!亡魂喝了湯就會忘了輪回的路,困在橋上反複墜落,河底的鬼爪是被滯留的怨魂所化,越積越多,早晚會把整座橋拖進河底!”
話音未落,一個身著嫁衣的女鬼飄上橋,她手裏緊緊攥著半塊銅鏡,顯然是帶著執念不肯喝湯。老嫗虛影突然抬起頭,碗裏的綠湯化作藤蔓,瞬間纏住女鬼的手腕!女鬼尖叫著掙紮,銅鏡“哐當”掉在橋上,她的魂魄被藤蔓拽著往河底墜,河水裏的鬼爪立刻湧上來,撕扯著她的嫁衣,眼看就要將她拖入無盡的循環。
一個修士祭出“往生符”,想貼在橋欄上鎮住怨魂,符紙剛觸到骨石,就被苔蘚裏滲出的黑水浸透,“嗤”地冒出綠煙,化作一縷灰。玄誠子掏出“渡魂舟”,舟剛放進忘川河,就被河底的鬼爪掀翻,舟身碎成木屑,反而激起更多怨魂的凶性,橋身劇烈搖晃,石板上的人名突然滲出黑血,像是在哭嚎。
“這橋被改得連魂都認不出了!”玄誠子急得額頭冒汗,“孟婆湯本是‘忘’,現在成了‘困’;石橋本是‘渡’,現在成了‘墜’!強行破咒隻會讓河底的怨魂炸鍋,連我們都得被拖下去墊背!”
橋上的亡魂越來越多,有的哭著不肯喝湯,被老嫗虛影硬灌;有的麻木地往前走,剛到中央就墜河,河水裏的鬼爪越來越密,整座橋都在往下沉,眼看就要被忘川河徹底吞沒。那嫁衣女鬼的半個身子已沒入黑水,銅鏡在橋上反射著微弱的光,像是她最後的執念。
就在女鬼的魂魄即將被鬼爪撕碎的刹那——
“這橋晃得人心裏發慌,拉段曲子定定神吧。”
李長生的聲音從橋頭霧氣裏傳來,帶著點拉琴時的沉緩。
他不知何時坐在橋邊的一塊斷骨上,手裏抱著一把…舊二胡!琴筒是斑駁的紅木,蒙著層發黑的蛇皮,琴杆上纏著塊洗得發白的藍布,兩根琴弦一根泛著鏽色,一根有明顯的裂紋,琴弓上的馬尾掉了大半,一看就是鄉下老藝人拉了半輩子的物件,琴筒裏還塞著半張泛黃的戲票,印著“藍橋會”的字樣,散發著潮濕的木腥味。
他用袖子擦了擦琴杆上的灰,看著橋上掙紮的嫁衣女鬼,又望了望河底的鬼爪,將琴弓搭在弦上,竟真的拉了起來。
“吱呀——”
二胡的聲音剛起時有些發澀,像老木門被推開的聲響,帶著股說不出的沉鬱,卻又藏著點暖,像是冬夜裏灶膛裏沒熄的火星。
詭異的一幕發生了——那碗裏的綠湯藤蔓,在琴聲響起的瞬間突然僵住,墨綠色的泡沫“啵啵”炸開,化作白色的霧氣。老嫗虛影的動作慢了下來,空洞的眼眶裏竟滲出兩滴渾濁的淚,像是想起了什麽。
“這調子…是《藍橋會》!”玄誠子猛地睜大眼睛,“是百年前唱遍街巷的民間小調,講的是一對戀人在藍橋相會,女子為等男子被洪水淹沒,男子趕來後也殉情而死…這調子怎麽會…”
李長生沒有停,手指在琴弦上滑動,調子漸漸變得流暢,時而如泣如訴,像女子在橋頭的等待;時而急促不安,像洪水漫過腳踝的慌張;最後歸於平緩,帶著點“雖遺憾卻不悔”的釋然。
隨著調子起伏,橋上石板滲出的黑血漸漸褪去,露出底下清晰的人名,那些名字竟都是《藍橋會》戲文裏的角色名。河底的鬼爪停止了撕扯,反而鬆開了嫁衣女鬼,女鬼的魂魄順著琴聲飄回橋麵,撿起那半塊銅鏡,鏡中映出個書生的虛影,她突然笑了,笑得像初見時那樣清亮。
更驚人的是,那些被灌了綠湯的亡魂,在琴聲裏紛紛停下腳步,眼神裏的空洞褪去,露出迷茫的清明,有的開始往回走,有的望著河對岸,像是想起了輪回的方向。老嫗虛影端著破碗,在琴聲裏漸漸變得透明,最後化作一縷白煙,碗裏的綠湯“嘩啦”倒進忘川河,河水竟慢慢變得清澈,露出底下光滑的鵝卵石。
李長生拉到最動情處,猛地一提弓——
“嘣!”
那根有裂紋的琴弦,突然斷了!
琴弦斷裂的脆響,像道驚雷劈在孟婆橋上!整座骨石砌成的橋身劇烈震顫,欄杆上的黑色苔蘚“簌簌”掉落,露出底下青灰色的原石,竟和尋常石橋無異。河底的怨魂化作無數光點,順著琴聲往天際飄去,像是終於得到了超度。
嫁衣女鬼對著李長生深深一福,抱著銅鏡走上橋,這一次,石板再沒塌陷,她穩穩地走到對岸,化作一道紅光消失在迷霧裏。忘川河的水徹底變清,映出橋身的倒影,竟真的成了座能渡魂的石橋,橋頭隱約傳來真正孟婆的咳嗽聲,溫和而清晰。
李長生撿起斷了的琴弦,纏在琴杆上,又摸出塊備用的弦,嘟囔道:“早知道這弦快斷了,該換根新的,《藍橋會》的尾音都沒拉完。”
他抱著斷了一根弦的二胡,站起身往橋對岸走,腳步踩在青石板上,發出“篤篤”的實響。玄誠子望著他的背影,又看了看清澈的忘川河和橋上漸漸恢複秩序的亡魂,突然明白——這弦斷孟婆橋的二胡,斷的何止是一根琴弦,分明是那道困住亡魂的“滯魂咒”,是被扭曲的“忘”與“渡”。最沉鬱的調子,藏著最透徹的明白:亡魂怕的從不是忘,是忘了牽掛的人;孟婆橋該渡的,也不是麻木的魂,是帶著遺憾卻終究要往前走的念想。
一個剛從迷茫中醒來的老亡魂,對著李長生的方向作了個揖,手裏還攥著塊給老伴帶的桂花糕,那是他生前沒來得及送出去的。眾人看著這一幕,心裏又酸又暖,原來再深的怨,再重的滯,也經不住一段拉到斷弦的舊調子,弦斷了,路就通了。
橋對岸,二胡的餘音還在河麵上蕩著,像在輕輕說:忘川不是絕路,孟婆湯也不是枷鎖,不過是喝完了湯,記著該記的,忘了該忘的,然後橋這頭的人揮揮手,橋那頭的人往前走,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