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拓跋赤辭
這個穿越者隻想選最低難度 作者:葉聲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常夫和那軍曹兩人騎在高頭大馬上,跟著王東一起向伏俟城相反的方向走去,胯下的馬兒極其神俊,於是兩人一路上享受著身邊唐軍投過來羨慕的目光,都頗為得意。
許常夫和那軍曹不禁對王東的印象都改觀了一些——這小子會來事兒。
不過許常夫也不是這麽輕易就會被收買的人,他暗暗心想王東如此巴結他,多半是他在這次生擒慕容吉的過程中並沒有贏得十分光彩,說不定他自稱帶回來二三百人,也是之前騙人的說法,如果他們生擒了慕容吉還一路逃回,這時能存活下來的府軍多怕是不多。
這王會之所以巴結他們,大概也是因為自己打的不漂亮,雖然擒到了慕容吉,如果放到稍微大一點的官員身上,這定是一樁大功,可王會現在的級別就說不定了。
他固然抓到了慕容吉,但他也損失了人馬呀。這位王會王長史的功過此時還在未定之天呢。對於他們這兩個直接可以幫王會報功的官員,王長史自然要著力巴結。
不過想想這位王長史的家庭背景,許常夫又有些疑惑,他似乎完全不需要這麽做,再轉念一下想許常夫終於明白了,人家雖然是貴族子弟,但別人謹小慎微,這是於官途之上有大誌向的行為。
嗯,果然是世家子出生,眼界比之他們普通人家的孩子到底是高了許多。
兩人跟著王東幾人慢慢往倍向伏俟城的方向走去,走了約莫兩裏地,許常夫就看見眼前出現了一片規模不小的帳篷區。
最近吐穀渾各地的貴族來到伏俟城附近會盟,經常有些人來的遲了或者是級別不夠,不被允許在離伏俟城很近的地方駐紮,就會選擇在城外幾裏處落帳。
許常夫看到眼前這帳子的規模,心想這多半也是哪個吐穀渾貴族的駐地所在。隻是看眼前的龐大的帳蓬區,這吐穀渾貴族統領的人數頗為不少,按此地的勢力分布,這樣的人物怎麽會沒到伏俟城周圍駐紮的權力呢?這卻是讓他有些奇怪。
許常夫和那軍曹不禁左右看看,然後疑惑地看向王東,“才有,你們的軍士在何處等待呀?”
這時兩人隻見王東指指那龐大的軍帳,道:“這便是我們的駐地。”
“嗯?難道說這是哪位護送你們前來的貴族的營……才有,你且先對我的說,這營帳是分屬哪方勢力的?”
許常夫自言自語一陣,然後對王東發出詢問,這卻是他心思比較縝密,如果說王會這次從吐穀渾的手上逃生,是受到了其他勢力的幫助,那麽這些勢力多半不可能隻是出於義務前來幫忙,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王會也許不省得,但他作為鄯州折衝府別將,王會的上官,如果對方是什麽政治不正確的人物,他卻是不好輕易與之相見的。
正在他剛剛問出問題,他和軍曹都想仔細聽聽王東的回答時,就見遠方來了十幾個騎士。
王東騎在馬上連忙向對麵拱手,而對麵為首的乃是一個高大魁偉,一身白袍的中年胖子,見到王東也遠遠學漢人的模樣抱拳為禮。
王東馬上對許常夫和軍曹介紹道:“那位乃是黨項拓跋氏的拓跋懋,在黨項人中頗有威望。”
許常夫和那驍騎衛的軍曹聞言不禁眼神一凝。
黨項拓跋氏?難道是?
兩人臉上原本的笑容不禁都僵住了,原來送王會回來的就是這群黨項拓跋氏的人,那這次幫助王慧勤拿慕容吉的不會也是他們的,這樣一來這件事情可就真不知是好是壞了。
這可不怪兩人多想,畢竟黨項人中姓拓跋的雖多,但最大的山頭自然是而今在西戎州的拓跋赤辭。
這貨也是和拓跋懋一樣,屬於黨項人中的日子人,前兩年唐擊吐穀渾之戰之前他就帶著自己的部眾給慕容允打工,在吐穀渾朝廷裏當著雇傭兵之類的角色。當大唐和吐穀渾宣戰時,拓跋赤辭又果斷選擇背叛慕容允,投靠唐朝。不過他這樣選並不是因為看清了兩方的強弱對比,對於一個到吐穀渾都相當於進城了的黨項人來說,能看清大唐和吐穀渾的國勢強弱,實在是對他的眼界要求過高了。拓跋赤辭投唐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唐給錢……
李靖大兵伐吐穀渾,而吐穀渾這一帶的補給路線通行難度實在太高,一甚至一直到後世解放後,我軍從這條路線進藏去打昌都戰役,十九天的小規模戰爭中,大軍為進藏準備的運送糧草的騾馬,因為草料不足以及勞累都直接死亡了三分之二。
這還是在有康藏公路作為補給線的條件下,而此時唐軍攻打吐穀渾根本無路可走,就是在戈壁灘上靠著牲畜硬把人馱上去。這種補給條件下,大唐顯然不可能從隴右一路把軍糧運進吐穀渾。
所以李靖就選擇就地征糧,而黨項部落作為吐穀渾眾歸附民族中的日子人,拓跋赤辭帶著他手下的黨項人在吐穀渾境內勤勤懇懇,一邊當著雇傭兵一邊養羊放馬,所以李靖來到這裏時,發現整個吐穀渾都是荒冷的草甸,唯獨這夥黨項人家裏羊馬成群。
李靖當即表示可以出很高的價錢和黨項人購買羊馬,讓他們支援大軍的軍糧,並且給拓跋赤辭送去了大量金珠寶物以求他答應,見到那些寶貝拓跋赤辭欣然背叛了和他結為姻親的慕容允,和唐軍歃血為盟,答應為大唐支應糧草。
本來這事情將以漢人和黨項人歡快的合作告一段落。
可是唐軍自己內部出了一位不地道的家夥——赤水道行軍總管、李世民的親堂弟李道彥。這貨武德充沛,看見黨項人家裏這麽多糧食,那幹嘛還跟他買呢?所以這邊兩邊的歡快會談剛剛結束,李道彥就假借慰問之名,帶著大軍殺入黨項部落搞偷襲。
雖然李道彥這次偷襲並沒有殺死多少黨項人,隻搶到了幾千頭羊,但卻徹底把拓跋赤辭惹火了。
說好的賣你糧食,結果你居然來搞偷襲,搶我家東西,殺我家人,心太髒了,於是拓跋赤辭氣的直接撕毀盟約,提兵就把李道彥的軍隊圍了,殺死唐軍數萬人。
吐穀渾之戰結束後,李世民畢竟還是個公正的人,在詳查情況之後認為拓跋赤辭沒什麽錯,事情完全是由李道彥的小子挑起來的,於是將李道彥流放了,而依舊安置拓跋赤辭手下的黨項人到了四川那一邊。
這件事是古代中原王朝對周邊少數民族難得的公正行為,李世民這個天可汗被這麽多民族景仰也是得來非虛,但是對外話是這麽說,可在唐人內心裏,管你有什麽理由,拓跋赤辭確實殺死了上萬唐軍,大家對於拓跋赤辭總體評價自然是非常負麵的。和拓跋氏交往說起來可以,但實際上誰都要加點小心,否則非但不能得到好處,反而會落得一身騷。
如果是拓跋赤辭的人送王會回來,那這事兒還頗為棘手。
許常夫和那軍曹不禁對王東的印象都改觀了一些——這小子會來事兒。
不過許常夫也不是這麽輕易就會被收買的人,他暗暗心想王東如此巴結他,多半是他在這次生擒慕容吉的過程中並沒有贏得十分光彩,說不定他自稱帶回來二三百人,也是之前騙人的說法,如果他們生擒了慕容吉還一路逃回,這時能存活下來的府軍多怕是不多。
這王會之所以巴結他們,大概也是因為自己打的不漂亮,雖然擒到了慕容吉,如果放到稍微大一點的官員身上,這定是一樁大功,可王會現在的級別就說不定了。
他固然抓到了慕容吉,但他也損失了人馬呀。這位王會王長史的功過此時還在未定之天呢。對於他們這兩個直接可以幫王會報功的官員,王長史自然要著力巴結。
不過想想這位王長史的家庭背景,許常夫又有些疑惑,他似乎完全不需要這麽做,再轉念一下想許常夫終於明白了,人家雖然是貴族子弟,但別人謹小慎微,這是於官途之上有大誌向的行為。
嗯,果然是世家子出生,眼界比之他們普通人家的孩子到底是高了許多。
兩人跟著王東幾人慢慢往倍向伏俟城的方向走去,走了約莫兩裏地,許常夫就看見眼前出現了一片規模不小的帳篷區。
最近吐穀渾各地的貴族來到伏俟城附近會盟,經常有些人來的遲了或者是級別不夠,不被允許在離伏俟城很近的地方駐紮,就會選擇在城外幾裏處落帳。
許常夫看到眼前這帳子的規模,心想這多半也是哪個吐穀渾貴族的駐地所在。隻是看眼前的龐大的帳蓬區,這吐穀渾貴族統領的人數頗為不少,按此地的勢力分布,這樣的人物怎麽會沒到伏俟城周圍駐紮的權力呢?這卻是讓他有些奇怪。
許常夫和那軍曹不禁左右看看,然後疑惑地看向王東,“才有,你們的軍士在何處等待呀?”
這時兩人隻見王東指指那龐大的軍帳,道:“這便是我們的駐地。”
“嗯?難道說這是哪位護送你們前來的貴族的營……才有,你且先對我的說,這營帳是分屬哪方勢力的?”
許常夫自言自語一陣,然後對王東發出詢問,這卻是他心思比較縝密,如果說王會這次從吐穀渾的手上逃生,是受到了其他勢力的幫助,那麽這些勢力多半不可能隻是出於義務前來幫忙,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王會也許不省得,但他作為鄯州折衝府別將,王會的上官,如果對方是什麽政治不正確的人物,他卻是不好輕易與之相見的。
正在他剛剛問出問題,他和軍曹都想仔細聽聽王東的回答時,就見遠方來了十幾個騎士。
王東騎在馬上連忙向對麵拱手,而對麵為首的乃是一個高大魁偉,一身白袍的中年胖子,見到王東也遠遠學漢人的模樣抱拳為禮。
王東馬上對許常夫和軍曹介紹道:“那位乃是黨項拓跋氏的拓跋懋,在黨項人中頗有威望。”
許常夫和那驍騎衛的軍曹聞言不禁眼神一凝。
黨項拓跋氏?難道是?
兩人臉上原本的笑容不禁都僵住了,原來送王會回來的就是這群黨項拓跋氏的人,那這次幫助王慧勤拿慕容吉的不會也是他們的,這樣一來這件事情可就真不知是好是壞了。
這可不怪兩人多想,畢竟黨項人中姓拓跋的雖多,但最大的山頭自然是而今在西戎州的拓跋赤辭。
這貨也是和拓跋懋一樣,屬於黨項人中的日子人,前兩年唐擊吐穀渾之戰之前他就帶著自己的部眾給慕容允打工,在吐穀渾朝廷裏當著雇傭兵之類的角色。當大唐和吐穀渾宣戰時,拓跋赤辭又果斷選擇背叛慕容允,投靠唐朝。不過他這樣選並不是因為看清了兩方的強弱對比,對於一個到吐穀渾都相當於進城了的黨項人來說,能看清大唐和吐穀渾的國勢強弱,實在是對他的眼界要求過高了。拓跋赤辭投唐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唐給錢……
李靖大兵伐吐穀渾,而吐穀渾這一帶的補給路線通行難度實在太高,一甚至一直到後世解放後,我軍從這條路線進藏去打昌都戰役,十九天的小規模戰爭中,大軍為進藏準備的運送糧草的騾馬,因為草料不足以及勞累都直接死亡了三分之二。
這還是在有康藏公路作為補給線的條件下,而此時唐軍攻打吐穀渾根本無路可走,就是在戈壁灘上靠著牲畜硬把人馱上去。這種補給條件下,大唐顯然不可能從隴右一路把軍糧運進吐穀渾。
所以李靖就選擇就地征糧,而黨項部落作為吐穀渾眾歸附民族中的日子人,拓跋赤辭帶著他手下的黨項人在吐穀渾境內勤勤懇懇,一邊當著雇傭兵一邊養羊放馬,所以李靖來到這裏時,發現整個吐穀渾都是荒冷的草甸,唯獨這夥黨項人家裏羊馬成群。
李靖當即表示可以出很高的價錢和黨項人購買羊馬,讓他們支援大軍的軍糧,並且給拓跋赤辭送去了大量金珠寶物以求他答應,見到那些寶貝拓跋赤辭欣然背叛了和他結為姻親的慕容允,和唐軍歃血為盟,答應為大唐支應糧草。
本來這事情將以漢人和黨項人歡快的合作告一段落。
可是唐軍自己內部出了一位不地道的家夥——赤水道行軍總管、李世民的親堂弟李道彥。這貨武德充沛,看見黨項人家裏這麽多糧食,那幹嘛還跟他買呢?所以這邊兩邊的歡快會談剛剛結束,李道彥就假借慰問之名,帶著大軍殺入黨項部落搞偷襲。
雖然李道彥這次偷襲並沒有殺死多少黨項人,隻搶到了幾千頭羊,但卻徹底把拓跋赤辭惹火了。
說好的賣你糧食,結果你居然來搞偷襲,搶我家東西,殺我家人,心太髒了,於是拓跋赤辭氣的直接撕毀盟約,提兵就把李道彥的軍隊圍了,殺死唐軍數萬人。
吐穀渾之戰結束後,李世民畢竟還是個公正的人,在詳查情況之後認為拓跋赤辭沒什麽錯,事情完全是由李道彥的小子挑起來的,於是將李道彥流放了,而依舊安置拓跋赤辭手下的黨項人到了四川那一邊。
這件事是古代中原王朝對周邊少數民族難得的公正行為,李世民這個天可汗被這麽多民族景仰也是得來非虛,但是對外話是這麽說,可在唐人內心裏,管你有什麽理由,拓跋赤辭確實殺死了上萬唐軍,大家對於拓跋赤辭總體評價自然是非常負麵的。和拓跋氏交往說起來可以,但實際上誰都要加點小心,否則非但不能得到好處,反而會落得一身騷。
如果是拓跋赤辭的人送王會回來,那這事兒還頗為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