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許常夫
這個穿越者隻想選最低難度 作者:葉聲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個突厥小兵在被唐軍圍毆了一段時間之後,已經半死不活的躺在地上,幾個唐軍哈哈大笑轉身就走,他的首領才敢於把他拖回去。
黃起和曹正等人見此情形,絲毫不以為意,王東悄悄看向那幾個突厥人,他們原本是拿了點錢想要來這裏和那個關中商人買絲綢的,見此情形,臉上都露出落寞的神態,東西自然也不買了,彼此之間小聲說了幾句話,便拖著自己同伴受傷的身體往回走。
王東心中一歎,在這種情況下,突厥人能不記恨唐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兩邊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
頡利可汗當時入侵大唐就是糾結了吐穀渾附近的大量勢力前去的,這些突厥部落能來到這裏多半之前也是東突厥的一部分,這次受到大唐的要求,於是來到伏俟城集合。
現在他們被唐軍欺負,但如果大唐沒有崛起,這些東突厥人南下入關搶掠的時候,他們也是對唐人可是絲毫沒有同情。
而營帳中這些唐軍多半都是關隴兒郎,在大唐崛起之前他們麵對這些民族勢力受的欺負可比這些東突厥人厲害多了,所以在這些唐軍眼中,東突厥人哪怕已經歸降了他們,但起碼一兩代人之間也很難真的把東突厥人當成自己人來看待,而這些東突厥人麵對唐人的騎士兩邊的隔閡,一時間也很難消弭。
這種民族融合不是一兩代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即使現在大唐已經將東突厥幾十萬戶人馬遷入關中分布在北部各地屯墾戍邊,使得塞北一空,李世民的希望是很美好的,他期望自己可以用此辦法將突厥人同化成為大唐的邊民,然後通過做空塞北的方法,將困擾中元王朝曆史的塞北民族勢力完全消滅。
但王東知道最終這兩個想法都沒有實現。
以此時的文化交流能力,這樣的民族融合在幾代人的時間內完全無法完成,而唐朝的國力終究有限,到了安史之亂這個時間節點後大唐走上下坡路,此時沒有被吸納成唐人的民族勢力最終依舊會走上反叛的道路。而被空出的塞北也會在幾年後就迎來自己新的主人——薛延陀部,最終導致大唐隻能讓東突厥複國,送他們到塞北去牽製崛起的薛延陀。
而此時這些計策都還在規劃之中,王東一個人短短一年時間的穿越,也許能改變一些事情,但多半沒有辦法影響到這種民族關係問題未來的走勢,而且實話實說,如果真讓大唐千秋萬代,哪怕唐朝是一個強盛偉大的王朝,但這種萬世不變的法統對於中華民族來說究竟是好是壞,王東覺得實在說不清。畢竟如果中國的文化裏麵失去了那種陳勝吳廣開始的,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造反精神,中國文化的一條很強的根脈也就消失了。如果中國變成日本小日本那樣天皇一係傳個幾千年的情況,那整個中華文明的脈絡格局就算是完全毀了。
此時就是這些周邊民族雖然已經見識到了大唐的軍威,但畢竟還沒有被徹底嚇住,兩邊矛盾激化下雖然隱忍不發,但周邊民族明顯對大唐仍舊懷有抱怨之心。
當然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久了,因為就在明年侯君集就將帶人去掃平西域,接著沒過幾年李世民征高句麗,會將朝鮮半島這個盤踞中原王朝邊上幾百年的地緣板塊,收回中原王朝對於遼東走廊的控製,將朝鮮半島的對於中原的地緣威脅可能性直接消滅,從此後一千多年朝鮮半島上的任何勢力都不再能對中原王朝造成任何威脅。
大唐的這類軍事行動多進行幾次後,這些還在懷怨的民族,終於會在大唐強盛的軍威下明白什麽叫天威不可拒,以至於十幾年後王玄策隻要說出自己大唐使臣的身份,隻要拿著一張證件在西域走幾圈就可以調來上萬兵馬,做到一人滅一國,那時這些突厥人此時對於唐人的抱怨,也就隻能按在心裏,當然那也隻是按在心裏而已,想要他們服氣,終唐一朝的時間還是太短了。
王東晃晃腦袋,甩開這些思緒,和黃起等人繼續往東走去,在幾刻鍾之後終於來到了一頂升有鄯州折衝府認旗的牙帳之下,他連忙上去和那衛兵交涉,要他通傳自己到來的消息。
而與此同時,鄯州折衝府的二把手,正六品的左別將許常夫此時正在牙帳裏看著眼前來自驍騎衛的軍曹,同時悄悄扶額,感到十分頭疼。
“許別將,你老實說來,這次你們鄯州折衝府損失了多少兵馬?”
“嗯,且讓我算算。”
許常夫說著裝作去拿賬目的樣子,眼神卻不禁四處亂瞟,想著要怎麽把話題轉移開,同時心中又抱怨自己的上級——鄯州折衝府統軍牛吉昌這時卻落得清閑,早早聽說驍騎衛的軍曹要來查驗人數就跑了,放他一個人在這裏頂雷。
這次侯君集帶著十萬唐軍到吐穀渾境內武裝巡遊,本來是一次刷功績的好機會,但是他們鄯州折衝府的官兵卻鬧出了一個醜聞,整整一團四五百府軍,居然被吐穀渾的反唐勢力打了個措手不及,失散在了青海湖以東。
因為急於進兵,當時他們怕趕不上路程,也沒有辦法留下來收羅那些失散的兵馬,更沒有能力回去營救,於是隻能匆匆忙忙的拋下隊友,跟著侯尚書一起跑到了伏俟城來。而現在大唐已經穩住了吐穀渾的局勢,他們的正式任務也算完成了,到了可以論功行賞的時候,可這時鄯州折衝府放下的罪過就開始顯現威力了。
大家都出兵,本來都應該一起受賞,可別人都是成建製完完整整的回去了,你鄯州折衝府自己損失了將近五百個人,這下鄯州折衝府不光是沒功,可能還會麵臨一次責罰,這也是說起來冤枉的事情,他們明明已經完成了任務,但偏偏因為別的隊友表現的太好,敵人抵抗太弱,所以他們這四百多人的損失一下便變的十分突出。
現在上麵壓著驍騎衛,驍騎衛又押著他們,可許常夫卻知道這一次查下來,不知道牽連鄯州折衝府中多少人的前程。
許常夫正在案前千頭萬緒時,突然見一個衛兵進來。
許常夫和那個來自驍騎衛的軍曹同時抬起頭,以詢問的眼神看向他,便聽那衛兵道:“別將大人,王長史回來了。”
許常夫一愣,沒反應過來,不禁問道:“哪個王長史?”
那衛兵答道:“是王會王長史回來了,此時帶著黃起、曹正兩個隊正正在帳外,請求與別將大人相見呢。”
“王……王會?”
黃起和曹正等人見此情形,絲毫不以為意,王東悄悄看向那幾個突厥人,他們原本是拿了點錢想要來這裏和那個關中商人買絲綢的,見此情形,臉上都露出落寞的神態,東西自然也不買了,彼此之間小聲說了幾句話,便拖著自己同伴受傷的身體往回走。
王東心中一歎,在這種情況下,突厥人能不記恨唐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兩邊的事情誰也說不清楚。
頡利可汗當時入侵大唐就是糾結了吐穀渾附近的大量勢力前去的,這些突厥部落能來到這裏多半之前也是東突厥的一部分,這次受到大唐的要求,於是來到伏俟城集合。
現在他們被唐軍欺負,但如果大唐沒有崛起,這些東突厥人南下入關搶掠的時候,他們也是對唐人可是絲毫沒有同情。
而營帳中這些唐軍多半都是關隴兒郎,在大唐崛起之前他們麵對這些民族勢力受的欺負可比這些東突厥人厲害多了,所以在這些唐軍眼中,東突厥人哪怕已經歸降了他們,但起碼一兩代人之間也很難真的把東突厥人當成自己人來看待,而這些東突厥人麵對唐人的騎士兩邊的隔閡,一時間也很難消弭。
這種民族融合不是一兩代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即使現在大唐已經將東突厥幾十萬戶人馬遷入關中分布在北部各地屯墾戍邊,使得塞北一空,李世民的希望是很美好的,他期望自己可以用此辦法將突厥人同化成為大唐的邊民,然後通過做空塞北的方法,將困擾中元王朝曆史的塞北民族勢力完全消滅。
但王東知道最終這兩個想法都沒有實現。
以此時的文化交流能力,這樣的民族融合在幾代人的時間內完全無法完成,而唐朝的國力終究有限,到了安史之亂這個時間節點後大唐走上下坡路,此時沒有被吸納成唐人的民族勢力最終依舊會走上反叛的道路。而被空出的塞北也會在幾年後就迎來自己新的主人——薛延陀部,最終導致大唐隻能讓東突厥複國,送他們到塞北去牽製崛起的薛延陀。
而此時這些計策都還在規劃之中,王東一個人短短一年時間的穿越,也許能改變一些事情,但多半沒有辦法影響到這種民族關係問題未來的走勢,而且實話實說,如果真讓大唐千秋萬代,哪怕唐朝是一個強盛偉大的王朝,但這種萬世不變的法統對於中華民族來說究竟是好是壞,王東覺得實在說不清。畢竟如果中國的文化裏麵失去了那種陳勝吳廣開始的,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造反精神,中國文化的一條很強的根脈也就消失了。如果中國變成日本小日本那樣天皇一係傳個幾千年的情況,那整個中華文明的脈絡格局就算是完全毀了。
此時就是這些周邊民族雖然已經見識到了大唐的軍威,但畢竟還沒有被徹底嚇住,兩邊矛盾激化下雖然隱忍不發,但周邊民族明顯對大唐仍舊懷有抱怨之心。
當然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很久了,因為就在明年侯君集就將帶人去掃平西域,接著沒過幾年李世民征高句麗,會將朝鮮半島這個盤踞中原王朝邊上幾百年的地緣板塊,收回中原王朝對於遼東走廊的控製,將朝鮮半島的對於中原的地緣威脅可能性直接消滅,從此後一千多年朝鮮半島上的任何勢力都不再能對中原王朝造成任何威脅。
大唐的這類軍事行動多進行幾次後,這些還在懷怨的民族,終於會在大唐強盛的軍威下明白什麽叫天威不可拒,以至於十幾年後王玄策隻要說出自己大唐使臣的身份,隻要拿著一張證件在西域走幾圈就可以調來上萬兵馬,做到一人滅一國,那時這些突厥人此時對於唐人的抱怨,也就隻能按在心裏,當然那也隻是按在心裏而已,想要他們服氣,終唐一朝的時間還是太短了。
王東晃晃腦袋,甩開這些思緒,和黃起等人繼續往東走去,在幾刻鍾之後終於來到了一頂升有鄯州折衝府認旗的牙帳之下,他連忙上去和那衛兵交涉,要他通傳自己到來的消息。
而與此同時,鄯州折衝府的二把手,正六品的左別將許常夫此時正在牙帳裏看著眼前來自驍騎衛的軍曹,同時悄悄扶額,感到十分頭疼。
“許別將,你老實說來,這次你們鄯州折衝府損失了多少兵馬?”
“嗯,且讓我算算。”
許常夫說著裝作去拿賬目的樣子,眼神卻不禁四處亂瞟,想著要怎麽把話題轉移開,同時心中又抱怨自己的上級——鄯州折衝府統軍牛吉昌這時卻落得清閑,早早聽說驍騎衛的軍曹要來查驗人數就跑了,放他一個人在這裏頂雷。
這次侯君集帶著十萬唐軍到吐穀渾境內武裝巡遊,本來是一次刷功績的好機會,但是他們鄯州折衝府的官兵卻鬧出了一個醜聞,整整一團四五百府軍,居然被吐穀渾的反唐勢力打了個措手不及,失散在了青海湖以東。
因為急於進兵,當時他們怕趕不上路程,也沒有辦法留下來收羅那些失散的兵馬,更沒有能力回去營救,於是隻能匆匆忙忙的拋下隊友,跟著侯尚書一起跑到了伏俟城來。而現在大唐已經穩住了吐穀渾的局勢,他們的正式任務也算完成了,到了可以論功行賞的時候,可這時鄯州折衝府放下的罪過就開始顯現威力了。
大家都出兵,本來都應該一起受賞,可別人都是成建製完完整整的回去了,你鄯州折衝府自己損失了將近五百個人,這下鄯州折衝府不光是沒功,可能還會麵臨一次責罰,這也是說起來冤枉的事情,他們明明已經完成了任務,但偏偏因為別的隊友表現的太好,敵人抵抗太弱,所以他們這四百多人的損失一下便變的十分突出。
現在上麵壓著驍騎衛,驍騎衛又押著他們,可許常夫卻知道這一次查下來,不知道牽連鄯州折衝府中多少人的前程。
許常夫正在案前千頭萬緒時,突然見一個衛兵進來。
許常夫和那個來自驍騎衛的軍曹同時抬起頭,以詢問的眼神看向他,便聽那衛兵道:“別將大人,王長史回來了。”
許常夫一愣,沒反應過來,不禁問道:“哪個王長史?”
那衛兵答道:“是王會王長史回來了,此時帶著黃起、曹正兩個隊正正在帳外,請求與別將大人相見呢。”
“王……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