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羌人小兵
這個穿越者隻想選最低難度 作者:葉聲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晚王東吃了泡麵,裹著軍大衣在山腳的灌木叢裏睡了一夜,第二天起來,便拿了王會的魚符,牽上馬匹向北走。
走了一上午,王東終於看見遠方走來一隊十幾人的兵士。
王東看見對方時,他們也見到了他,向他這裏移動,王東見跑是來不及了,反正係統也沒給任務,說明和對方接觸起碼沒有短期內的危險,於是,王東幹脆主動牽著馬向他們走去。
王東來到離他們十幾步距離時,對麵一個小軍官模樣的人就大聲嗬止他繼續前進。
王東站住,見那軍官帶人走過來。
走近一看,那軍官腰胯唐刀,身高一米六左右,不算高大卻十分強壯,看著跟個小秤砣似的,一見武力值就不低。
王東連忙張開雙臂,同時一臉老實的道:“我是給人趕馬的小廝,路上遇到打仗馬都跑了,你們是要回城裏去嗎,能不能帶上我?”
那小軍官身邊一個士兵則直接去翻馬肚包,搜了一回,然後回頭用口音有些奇怪的漢話對那軍官說:“曹隊正,什麽也沒發現。”
王東這才知道對麵的軍官是個隊正。
唐代一個折衝府的府軍大概有一千人,府以下的單位,三百人為一團,團以下五十人為一隊,隊中又分為十人一火。隊正作為五十人隊的主官,已經算是標準的唐代基層軍官了。
那曹隊正聽說王東想跟著他們走,似乎不太想帶個累贅,但剛才搜馬肚包的那個兵士卻和身邊人小聲說了幾句話。
聽到那人的話時王東有些驚訝,因為那小兵和周圍兵士說的不是漢話,而是羌語。
他在用羌語跟其他士兵解釋王東是個販馬的人,而他身邊的小兵聞言似乎眼前一亮,嘰嘰喳喳的用羌語討論起來。
王東不禁回想自己穿越前在資料裏看過的唐代隴右羌人的情況。
羌族作為從上古時代就出現在華夏大地的古老民族,曆經漫長的曆史,早在唐代之前就已經是個非常龐大的民族。而且他們和漢族交流極深,到了漢代已經有很多羌人和漢人雜居一處,而從東漢開始,經曆南北朝、五胡十六國到隋唐,三百年的動蕩時期,和漢人一樣,羌人也在各種勢力之間掙紮求生,而且因為民族人口到底還是比漢族小,羌人沒有機會像漢人一樣在被分裂之後又重新整合成一個民族,所以三百年動蕩間羌人在不同土地上被分成十幾支,分別被迫進入各個勢力成為少數民族,成為黨項羌、鮮卑羌、吐穀渾羌等,而且在各勢力同化下,他們此時彼此間已經連語言都難以相通,再過幾代人後,就會被徹底同化進其他民族,後世許多西北民族曆史上都有羌人的血統融入其中。
既然各個勢力中都有羌人,漢人王朝裏有羌民也就很正常了,而且唐代時許多羌人部落已經內附漢人王朝極久的時間,在一些地區已經被當成漢人對待,一樣的收稅授田服搖役。隴右又是諸民族雜居地區,有幾個羌人府兵也屬正常。
王東因為語言技能點原因,勉強能聽懂一些他們所說的古羌語,發現幾人正在討論如果把王東帶回去能不能要點錢。
而一旁的曹隊則皺眉看著他們談論。不一會兒,剩下幾個士兵也走了過來,大家一起圍著嘰嘰喳喳說起羌語來,王東這才知道,原來這群府兵居然都是羌人,怪不得那個曹隊正敢怒不敢言。
王東見那個剛才搜他身的士兵似乎是這群羌人的主心骨,連忙走進人群,拿出一塊銀子遞給那人道:“這位軍爺,我家裏在鄯州有點產業,你們如果護送我回去,我一定給你們錢。”
眾羌人見到銀子,眼前一亮,紛紛議論說這商人果然是有錢的。
那青年兵士也眼神期冀的看向曹隊正,曹隊正一臉難看神色,但這時他手下隻有這群羌人,不敢得罪,終於臭著臉開口道:“罷了,跟著便跟著,咱們快些走吧。”
那兵士答了一聲:“是。”連忙收了王東的銀子,隨手遞給同伴,同時跟王東點頭表示感謝他給錢。
這反應倒是讓王東覺得有些好感,大概這群隴右羌人平時在折衝府裏也是受了不少歧視,所以收錢拿油水這事他們沒什麽機會,有機會拿錢,居然還挺客氣。
眾人在那隊正的催促下啟程,一個羌人小兵牽過馬,服侍曹隊正騎上去,而王東見眾人中除隊正外都沒騎馬,幹脆也就表現低調一點,牽著馬跟大家一起步行。
沒走多久,日頭便升上中天,周圍氣溫也稍稍升高了一些,眾人衣衫單薄,平時隻能靠走路運動來取暖,這時終於才能休息一下還不凍著,於是決定馬上休息吃飯。
王東見幾個小兵架起鐵鍋,放了一捧雪進去做水,然後從一個袋子裏弄出一大堆凍肉丟進去,又有羌人小兵撿來枯草樹枝做燃料,再在鍋裏加了一些穀物和鹽一起煮成粥。
這種東西自然談不上精細,水開了,半生不熟時大家就開始吃,曹隊正首先過來撈了一大碗肉,然後下麵的羌兵們才敢各自來裝飯。
王東見那個羌人領頭的青年小兵端著個碗準備到一邊去吃,今天上午王東對他印象不錯,連忙主動走過去和他交談。
見王東過來,那青年倒也不藏話,態度十分友善。
談上幾句,王東便知道了,這群人果然是鄯州附近的一支隴右羌,他們和漢人雜居已經上百年,雖然還沒有被完全同化,但也很清楚自己該怎麽和漢人王朝相處了,在唐朝出了均田政策後,他們部落也去備案登記,弄了一片公田來耕種,然後像漢人一樣服徭役,所以他們這些人才被選為了府軍。
青年自稱名叫何囉,居然還是府軍中的火長,這讓王東有些驚訝。
唐代少數民族參軍的不少,但大多數都是成為羈糜州的蕃兵,在唐代的正規軍體係裏,少數民族能當上軍官,基本是名門大戶子弟才有機會,而聽何囉所說,他們整個部落都是鄯州社會的最底層,何囉居然還能當個兵頭將尾的小官,說明這人還是有點本事的。
問起現在的情況,和他們是怎麽十幾人到這兒來的,何囉看看遠處的隊正,小聲解釋起來。
原來他們都是鄯州折衝府的府軍,半個月前吐穀渾內亂,大將侯君集來到鄯州整兵幹涉,進入吐穀渾境內後,雖然沒有遭遇大規模抵抗,但是還是遇到了一些死硬的吐穀渾中反唐貴族們的襲擾。
而他們這個團十分倒黴,因為行軍路上耽擱了一些,三百多人落在了大隊後麵,成為了一個擁有不少部眾的吐穀渾貴族的目標,被他帶人夜襲,因為組織無方,他們被劫營屠殺。
他們羌人的這兩個火本來比較團結,所以雖然損失了幾條性命,但聚集一處硬是殺了出來,突圍後又遇到了隊正曹正。
這個曹正是個猛將,頗立過幾次軍功,陣前刀馬嫻熟,那天是單槍匹馬的從吐穀渾部落的夜襲中逃生,他們一群人便合在了一起,現在正想著怎麽逃回鄯州去。
王東有些奇怪,“你們這個團為什麽會掉隊呢?”
“哎”,何囉說起來也是無奈,道:“我們的校尉和旅帥都在幾個月前襲破吐穀渾時陣亡了,這次匆忙出征,便調了一個折衝府長史,叫王會的,前來充作臨時旅帥,可那王長史一路耽擱,我們都進了吐穀渾境內,他卻還在鄯州,我們無有官長,一路上和友軍交流十分不便,隻得留下來等他,沒想到這一等便出了茬子。”
走了一上午,王東終於看見遠方走來一隊十幾人的兵士。
王東看見對方時,他們也見到了他,向他這裏移動,王東見跑是來不及了,反正係統也沒給任務,說明和對方接觸起碼沒有短期內的危險,於是,王東幹脆主動牽著馬向他們走去。
王東來到離他們十幾步距離時,對麵一個小軍官模樣的人就大聲嗬止他繼續前進。
王東站住,見那軍官帶人走過來。
走近一看,那軍官腰胯唐刀,身高一米六左右,不算高大卻十分強壯,看著跟個小秤砣似的,一見武力值就不低。
王東連忙張開雙臂,同時一臉老實的道:“我是給人趕馬的小廝,路上遇到打仗馬都跑了,你們是要回城裏去嗎,能不能帶上我?”
那小軍官身邊一個士兵則直接去翻馬肚包,搜了一回,然後回頭用口音有些奇怪的漢話對那軍官說:“曹隊正,什麽也沒發現。”
王東這才知道對麵的軍官是個隊正。
唐代一個折衝府的府軍大概有一千人,府以下的單位,三百人為一團,團以下五十人為一隊,隊中又分為十人一火。隊正作為五十人隊的主官,已經算是標準的唐代基層軍官了。
那曹隊正聽說王東想跟著他們走,似乎不太想帶個累贅,但剛才搜馬肚包的那個兵士卻和身邊人小聲說了幾句話。
聽到那人的話時王東有些驚訝,因為那小兵和周圍兵士說的不是漢話,而是羌語。
他在用羌語跟其他士兵解釋王東是個販馬的人,而他身邊的小兵聞言似乎眼前一亮,嘰嘰喳喳的用羌語討論起來。
王東不禁回想自己穿越前在資料裏看過的唐代隴右羌人的情況。
羌族作為從上古時代就出現在華夏大地的古老民族,曆經漫長的曆史,早在唐代之前就已經是個非常龐大的民族。而且他們和漢族交流極深,到了漢代已經有很多羌人和漢人雜居一處,而從東漢開始,經曆南北朝、五胡十六國到隋唐,三百年的動蕩時期,和漢人一樣,羌人也在各種勢力之間掙紮求生,而且因為民族人口到底還是比漢族小,羌人沒有機會像漢人一樣在被分裂之後又重新整合成一個民族,所以三百年動蕩間羌人在不同土地上被分成十幾支,分別被迫進入各個勢力成為少數民族,成為黨項羌、鮮卑羌、吐穀渾羌等,而且在各勢力同化下,他們此時彼此間已經連語言都難以相通,再過幾代人後,就會被徹底同化進其他民族,後世許多西北民族曆史上都有羌人的血統融入其中。
既然各個勢力中都有羌人,漢人王朝裏有羌民也就很正常了,而且唐代時許多羌人部落已經內附漢人王朝極久的時間,在一些地區已經被當成漢人對待,一樣的收稅授田服搖役。隴右又是諸民族雜居地區,有幾個羌人府兵也屬正常。
王東因為語言技能點原因,勉強能聽懂一些他們所說的古羌語,發現幾人正在討論如果把王東帶回去能不能要點錢。
而一旁的曹隊則皺眉看著他們談論。不一會兒,剩下幾個士兵也走了過來,大家一起圍著嘰嘰喳喳說起羌語來,王東這才知道,原來這群府兵居然都是羌人,怪不得那個曹隊正敢怒不敢言。
王東見那個剛才搜他身的士兵似乎是這群羌人的主心骨,連忙走進人群,拿出一塊銀子遞給那人道:“這位軍爺,我家裏在鄯州有點產業,你們如果護送我回去,我一定給你們錢。”
眾羌人見到銀子,眼前一亮,紛紛議論說這商人果然是有錢的。
那青年兵士也眼神期冀的看向曹隊正,曹隊正一臉難看神色,但這時他手下隻有這群羌人,不敢得罪,終於臭著臉開口道:“罷了,跟著便跟著,咱們快些走吧。”
那兵士答了一聲:“是。”連忙收了王東的銀子,隨手遞給同伴,同時跟王東點頭表示感謝他給錢。
這反應倒是讓王東覺得有些好感,大概這群隴右羌人平時在折衝府裏也是受了不少歧視,所以收錢拿油水這事他們沒什麽機會,有機會拿錢,居然還挺客氣。
眾人在那隊正的催促下啟程,一個羌人小兵牽過馬,服侍曹隊正騎上去,而王東見眾人中除隊正外都沒騎馬,幹脆也就表現低調一點,牽著馬跟大家一起步行。
沒走多久,日頭便升上中天,周圍氣溫也稍稍升高了一些,眾人衣衫單薄,平時隻能靠走路運動來取暖,這時終於才能休息一下還不凍著,於是決定馬上休息吃飯。
王東見幾個小兵架起鐵鍋,放了一捧雪進去做水,然後從一個袋子裏弄出一大堆凍肉丟進去,又有羌人小兵撿來枯草樹枝做燃料,再在鍋裏加了一些穀物和鹽一起煮成粥。
這種東西自然談不上精細,水開了,半生不熟時大家就開始吃,曹隊正首先過來撈了一大碗肉,然後下麵的羌兵們才敢各自來裝飯。
王東見那個羌人領頭的青年小兵端著個碗準備到一邊去吃,今天上午王東對他印象不錯,連忙主動走過去和他交談。
見王東過來,那青年倒也不藏話,態度十分友善。
談上幾句,王東便知道了,這群人果然是鄯州附近的一支隴右羌,他們和漢人雜居已經上百年,雖然還沒有被完全同化,但也很清楚自己該怎麽和漢人王朝相處了,在唐朝出了均田政策後,他們部落也去備案登記,弄了一片公田來耕種,然後像漢人一樣服徭役,所以他們這些人才被選為了府軍。
青年自稱名叫何囉,居然還是府軍中的火長,這讓王東有些驚訝。
唐代少數民族參軍的不少,但大多數都是成為羈糜州的蕃兵,在唐代的正規軍體係裏,少數民族能當上軍官,基本是名門大戶子弟才有機會,而聽何囉所說,他們整個部落都是鄯州社會的最底層,何囉居然還能當個兵頭將尾的小官,說明這人還是有點本事的。
問起現在的情況,和他們是怎麽十幾人到這兒來的,何囉看看遠處的隊正,小聲解釋起來。
原來他們都是鄯州折衝府的府軍,半個月前吐穀渾內亂,大將侯君集來到鄯州整兵幹涉,進入吐穀渾境內後,雖然沒有遭遇大規模抵抗,但是還是遇到了一些死硬的吐穀渾中反唐貴族們的襲擾。
而他們這個團十分倒黴,因為行軍路上耽擱了一些,三百多人落在了大隊後麵,成為了一個擁有不少部眾的吐穀渾貴族的目標,被他帶人夜襲,因為組織無方,他們被劫營屠殺。
他們羌人的這兩個火本來比較團結,所以雖然損失了幾條性命,但聚集一處硬是殺了出來,突圍後又遇到了隊正曹正。
這個曹正是個猛將,頗立過幾次軍功,陣前刀馬嫻熟,那天是單槍匹馬的從吐穀渾部落的夜襲中逃生,他們一群人便合在了一起,現在正想著怎麽逃回鄯州去。
王東有些奇怪,“你們這個團為什麽會掉隊呢?”
“哎”,何囉說起來也是無奈,道:“我們的校尉和旅帥都在幾個月前襲破吐穀渾時陣亡了,這次匆忙出征,便調了一個折衝府長史,叫王會的,前來充作臨時旅帥,可那王長史一路耽擱,我們都進了吐穀渾境內,他卻還在鄯州,我們無有官長,一路上和友軍交流十分不便,隻得留下來等他,沒想到這一等便出了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