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定八荒,唐代隋
典藏華夏:對話古今,我震驚全球 作者:一葉拾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隋朝幼帝禪位,大唐初立。
李淵的登基大典就此開始,看著這一幕的葉遲開口。
“隋朝大業十四年,唐武德元年,也就是公元618年五月,隋帝楊侑在種種窘迫之下被迫禪位於高祖皇帝,而楊侑被後世稱之為隋恭帝。高祖皇帝改國號為唐,而陛下當時被封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晉封秦王,加授雍州牧。六月,唐朝豐州總管張長遜進擊宗羅睺,西秦霸王薛舉率全部兵力前往救援並進擊涇州,屯駐於析墌。七月,時為秦王的陛下奉命前去阻敵,兵進高墌城。”
李世民聽及此處,臉上露出了失望之色道:“此戰因朕得病,下屬貿然迎戰,導致大敗。”
高墌城城牆之上,李世民看著城下的秦軍道:“薛舉前來攻打涇州為的是救援宗羅睺,來的急,想必所帶糧草肯定不多,必會選擇盡快結局戰鬥,他想要速戰速決,我偏要讓他像是熱鍋上的螞蟻那樣急躁不安,以此消耗他的耐心,諸位將軍固守城池,不要戀戰知道嗎?”
此刻行軍司馬殷嶠卻是不讚同道:“大帥,我們現在兵多將廣,怎麽可以怕他一個薛舉,這不是給他們喘息的機會嗎?屬下建議,趁著我們士氣正盛,可以一舉殲滅,若是時間長了僵持下去,難免對我們大軍也是有所士氣打擊,所以屬下倒是建議速戰!”
李世民看向了殷嶠,知道他也是為了大局著想,隻不過現在出兵實非良機,於是說道:“殷司馬所言不假,隻是我們大軍也是剛剛進駐城中,尚需恢複,而且我們也並不了解他們的情況,所以還是不要冒進,等他們糧草消耗殆盡,士氣低落的時候,再出城一舉殲滅他們。”
殷嶠剛要開口,一旁的行軍長史劉文靜打斷了他:“大帥之言說的很有道理,殷兄所言也在情理之中,不如先在城中休整一天,然後再做打算,先觀察一番,這樣也是知己知彼,如果太過於貿然出戰,那麽也不見得是件好事。殷兄,依你所見,是不是這個道理?”
殷嶠聞言看著劉文靜看向自己的眼神,明白了劉文靜的意思,於是對著李世民行了一禮道:“大帥,是屬下未能分清形勢,這就安排將士們好生休息。”
李世民並未因殷嶠的話而不滿,笑著道:“同為大唐效力,這都是分內之事,就有勞殷司馬去安排了。”
高墌城中一直沒有動靜,葉遲與李世民二人就這樣看著城牆下的人開始在城牆下麵大肆的叫罵著,甚至連李世民的祖宗八代都罵了一個遍,殷嶠等人早就急不可耐,要不是劉文靜攔著,怕是早就出兵了。
“這該死的薛舉,嘴上居然比朕聽到的罵的都很,幸虧當時朕重病不起,不然朕都擔心自己忍受不住親自帶兵出城斬殺了這廝!”李世民雙眼犀利的看著這家夥,恨不得一刀斬了他。
“嗬嗬,陛下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這殷嶠了,他勸說了劉文靜,卻最終導致大敗,淺水原之戰,唐軍損失慘重,陛下不得不率領殘兵撤退,從頭謀劃,而殷嶠與劉文靜因此削職。不過不久後薛舉病逝,自此陛下連連大捷,而作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殷嶠最後也得以重返朝廷,為國效力。”
“是啊,殷嶠大破衛文升,雖敗於薛舉之手,卻在平薛仁杲中也立下功勳,得意恢複官爵,其後又在王世充與竇建德之戰中屢立戰功,被封為鄖國公,隻可惜在討伐劉黑闥之時去世,著為可惜啊!”李世民的歎息,這也是他對於自己的親近之臣的感情所在,畢竟能夠位列淩煙閣的人,哪個不是生死兄弟。
葉遲看著李世民的惋惜之色,隨之手一揮,卻是李世民征戰各處的場麵。
“時陛下於公元620年,北擊宋金剛,率領降將尉遲恭等人擊敗宋金剛,劉武周自知難以支撐下去,率領殘部進入突厥,後來想要返回上穀被突厥人所殺。”
“公元621年,陛下大破王世充與竇建德,率領秦王府的眾位將軍擒獲了王世充與竇建德,就連他們手下的單雄信、段達等人都被一一擒獲,送到了大興城也就是長安,高祖皇帝極為高興,這對於太子李建成所不能比擬的。”
“陛下平定四方諸侯的功績讓高祖皇帝極為看重,加陛下為天策上將封號、陝東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享有食邑共三萬戶,直到公元624年江南的輔公祏勢力被徹底消滅,大唐終於統一全國,而此刻的陛下則是在攻讀典籍,充實自己,開辦文學館以接待四方的英才,行台司勳郎中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每次在輪流值班的值班的時候,他都會降低身份於他們討論經義。隨後大唐又經曆了一些小規模的起義,隻不過已經影響不了什麽了,但是此刻的突厥卻是不安分了起來,公元624年突厥頡利、突利兩位可汗入侵原州,擾亂關中之地。”
說到此處,年輕的秦王出現了。
李世民跪倒在地:“陛下,晉陽起兵入駐隋朝的大興城,為的是什麽?這裏是秦朝的鹹陽,大漢的長安,龍脈之所在,代表的是神聖的帝王之城。就算是不在此建都,那突厥每年不一樣也是前來掠奪財物和百姓嗎?”
李淵見狀冷聲一聲道:“怎麽,蕭瑀等人都不曾勸我,你這是來替他們說話來了?”
李世民心中也是一緊,不過還是開口:“陛下,霍去病是大漢的將軍,立誌消滅匈奴。而二郎現在已經是天下的王侯,尚且不能阻止突厥的入侵,現在居然不得不讓父親你遷都,不論是從臣子還是兒子的角度,這都是我這個做王的兒子的責任啊!希望父親能夠讓二郎率領大軍攻打頡利可汗,假如不能把他抓住,我們再商量遷都的事情怎麽樣?”
李淵一甩袍袖怒道:“你好大的膽子,居然敢忤逆為父的意思,你居然想要攻打頡利,那好,我命你率領斥候巡防關中,製定一套方案,就這樣吧!朕累了,你退下吧!”
李世民心有不甘,但是又不得不退下:“臣,告退!”
李淵的登基大典就此開始,看著這一幕的葉遲開口。
“隋朝大業十四年,唐武德元年,也就是公元618年五月,隋帝楊侑在種種窘迫之下被迫禪位於高祖皇帝,而楊侑被後世稱之為隋恭帝。高祖皇帝改國號為唐,而陛下當時被封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晉封秦王,加授雍州牧。六月,唐朝豐州總管張長遜進擊宗羅睺,西秦霸王薛舉率全部兵力前往救援並進擊涇州,屯駐於析墌。七月,時為秦王的陛下奉命前去阻敵,兵進高墌城。”
李世民聽及此處,臉上露出了失望之色道:“此戰因朕得病,下屬貿然迎戰,導致大敗。”
高墌城城牆之上,李世民看著城下的秦軍道:“薛舉前來攻打涇州為的是救援宗羅睺,來的急,想必所帶糧草肯定不多,必會選擇盡快結局戰鬥,他想要速戰速決,我偏要讓他像是熱鍋上的螞蟻那樣急躁不安,以此消耗他的耐心,諸位將軍固守城池,不要戀戰知道嗎?”
此刻行軍司馬殷嶠卻是不讚同道:“大帥,我們現在兵多將廣,怎麽可以怕他一個薛舉,這不是給他們喘息的機會嗎?屬下建議,趁著我們士氣正盛,可以一舉殲滅,若是時間長了僵持下去,難免對我們大軍也是有所士氣打擊,所以屬下倒是建議速戰!”
李世民看向了殷嶠,知道他也是為了大局著想,隻不過現在出兵實非良機,於是說道:“殷司馬所言不假,隻是我們大軍也是剛剛進駐城中,尚需恢複,而且我們也並不了解他們的情況,所以還是不要冒進,等他們糧草消耗殆盡,士氣低落的時候,再出城一舉殲滅他們。”
殷嶠剛要開口,一旁的行軍長史劉文靜打斷了他:“大帥之言說的很有道理,殷兄所言也在情理之中,不如先在城中休整一天,然後再做打算,先觀察一番,這樣也是知己知彼,如果太過於貿然出戰,那麽也不見得是件好事。殷兄,依你所見,是不是這個道理?”
殷嶠聞言看著劉文靜看向自己的眼神,明白了劉文靜的意思,於是對著李世民行了一禮道:“大帥,是屬下未能分清形勢,這就安排將士們好生休息。”
李世民並未因殷嶠的話而不滿,笑著道:“同為大唐效力,這都是分內之事,就有勞殷司馬去安排了。”
高墌城中一直沒有動靜,葉遲與李世民二人就這樣看著城牆下的人開始在城牆下麵大肆的叫罵著,甚至連李世民的祖宗八代都罵了一個遍,殷嶠等人早就急不可耐,要不是劉文靜攔著,怕是早就出兵了。
“這該死的薛舉,嘴上居然比朕聽到的罵的都很,幸虧當時朕重病不起,不然朕都擔心自己忍受不住親自帶兵出城斬殺了這廝!”李世民雙眼犀利的看著這家夥,恨不得一刀斬了他。
“嗬嗬,陛下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這殷嶠了,他勸說了劉文靜,卻最終導致大敗,淺水原之戰,唐軍損失慘重,陛下不得不率領殘兵撤退,從頭謀劃,而殷嶠與劉文靜因此削職。不過不久後薛舉病逝,自此陛下連連大捷,而作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殷嶠最後也得以重返朝廷,為國效力。”
“是啊,殷嶠大破衛文升,雖敗於薛舉之手,卻在平薛仁杲中也立下功勳,得意恢複官爵,其後又在王世充與竇建德之戰中屢立戰功,被封為鄖國公,隻可惜在討伐劉黑闥之時去世,著為可惜啊!”李世民的歎息,這也是他對於自己的親近之臣的感情所在,畢竟能夠位列淩煙閣的人,哪個不是生死兄弟。
葉遲看著李世民的惋惜之色,隨之手一揮,卻是李世民征戰各處的場麵。
“時陛下於公元620年,北擊宋金剛,率領降將尉遲恭等人擊敗宋金剛,劉武周自知難以支撐下去,率領殘部進入突厥,後來想要返回上穀被突厥人所殺。”
“公元621年,陛下大破王世充與竇建德,率領秦王府的眾位將軍擒獲了王世充與竇建德,就連他們手下的單雄信、段達等人都被一一擒獲,送到了大興城也就是長安,高祖皇帝極為高興,這對於太子李建成所不能比擬的。”
“陛下平定四方諸侯的功績讓高祖皇帝極為看重,加陛下為天策上將封號、陝東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享有食邑共三萬戶,直到公元624年江南的輔公祏勢力被徹底消滅,大唐終於統一全國,而此刻的陛下則是在攻讀典籍,充實自己,開辦文學館以接待四方的英才,行台司勳郎中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每次在輪流值班的值班的時候,他都會降低身份於他們討論經義。隨後大唐又經曆了一些小規模的起義,隻不過已經影響不了什麽了,但是此刻的突厥卻是不安分了起來,公元624年突厥頡利、突利兩位可汗入侵原州,擾亂關中之地。”
說到此處,年輕的秦王出現了。
李世民跪倒在地:“陛下,晉陽起兵入駐隋朝的大興城,為的是什麽?這裏是秦朝的鹹陽,大漢的長安,龍脈之所在,代表的是神聖的帝王之城。就算是不在此建都,那突厥每年不一樣也是前來掠奪財物和百姓嗎?”
李淵見狀冷聲一聲道:“怎麽,蕭瑀等人都不曾勸我,你這是來替他們說話來了?”
李世民心中也是一緊,不過還是開口:“陛下,霍去病是大漢的將軍,立誌消滅匈奴。而二郎現在已經是天下的王侯,尚且不能阻止突厥的入侵,現在居然不得不讓父親你遷都,不論是從臣子還是兒子的角度,這都是我這個做王的兒子的責任啊!希望父親能夠讓二郎率領大軍攻打頡利可汗,假如不能把他抓住,我們再商量遷都的事情怎麽樣?”
李淵一甩袍袖怒道:“你好大的膽子,居然敢忤逆為父的意思,你居然想要攻打頡利,那好,我命你率領斥候巡防關中,製定一套方案,就這樣吧!朕累了,你退下吧!”
李世民心有不甘,但是又不得不退下:“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