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退役返鄉者,無論有無戰功,鄉裏都會組織全鄉的百姓,為他們舉辦歡迎儀式,同時領取一筆不菲的退役金,激勵他們安心務農,為家鄉的豐衣足食再立新功。
這樣一來,哪怕領軍將領想反,恐怕也沒有將士跟從。
成公子這一整套機製,已經把軍心牢牢地拴在大漢朝廷和青州百姓的身上,難怪護民軍被青州百姓稱為“子弟兵”。
至於軍隊因一直有新兵而導致戰力下降,嗬嗬,就憑著三年訓練營生涯,再加上護民軍的強弓硬弩和變化萬千的戰陣,誰會是護民軍的對手?
如此,擁兵自重、圖謀不軌這些事情發生的概率,也降到了幾乎不可能的程度。
朝廷的文職官員,自然也不會忌憚手下有兵的武將。
自漢以來的文武對立,也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這些三公九卿越想,越敬佩成公子設計的這一套軍製。
當然,他們也都清楚,要實施成公子軍製,前提是有錢有糧。
之前,他們發現,大漢新製都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又相互製衡的。
今日聽了護民軍的軍製,他們才知道,原來護民軍軍製同樣融入了大漢新製中,並沒有自成體係。
三公九卿七嘴八舌地讚揚著護民軍軍製,突然之間,一直在沉思的皇甫嵩大叫一聲“不好”,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然後皇甫嵩就衝著荀彧、朱儁大叫了起來。
“丞相大人,公偉公,你們可能把征西軍團害死了。”
皇甫嵩話一出口,趙雲和張楊眉頭就蹙了起來,很快,他們的臉色就變了。
趙雲“騰”的一下起身,對著朱儁、何山行禮道:“請兵部允我馬上從並州入涼州。我要去救征西軍團。”
張楊也站起身來,對著荀彧行禮,並說道:“請丞相大人讓兩萬青州禦林軍馬上出京都,拚死攻下函穀關。”
然後張楊又向朱儁、何山再次一禮。“請兵部速速調遣烏桓軍團,由我和子龍統領,過函穀、經雍凉兩州,直搗玉門關,救征西軍團於絕境。”
老爺子朱儁愣了一下,也大叫起來。“征西軍團去的是西域,怎麽就入絕境了?”
何山也在一旁莫名其妙地問道:“子龍、稚叔,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說征西軍團陷入了絕境?”
不等趙雲和張楊回答,皇甫嵩已經迫不及待地叫了起來。
“雍州反叛,涼州是否同樣會反叛?若是涼州也跟著反叛,征西軍團出了玉門關,便會被玉門關斷了後援。難道讓征西軍團的騎兵攻打堅固的玉門關嗎?”
朱儁、何山兩位兵部大佬臉色瞬間大變,眼看著大滴的汗珠就從頭上落下。
皇甫嵩還在叫著。
“聽到征西軍團前往西域,我便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剛剛我才想清楚,如果征西軍團不離開涼州,雍州根本就不敢反。
“現在他們敢反,篤定是知道征西軍團再也無法返回涼州。否則,哪怕叛軍再多,也不夠征西軍團清剿的。
“為什麽他們會篤定征西軍團回不了涼州?必然是涼州的叛賊與玉門關守將張猛串通一氣,一旦征西軍團出了玉門關,張猛便會閉關堅守。
“征西軍團出玉門關不會出三天,便會因為補給被截斷而察覺涼州和玉門關有變。
“征西軍團就要陷入身在大漠、背有險關、糧草斷絕、進退無路的境地。
“這不是絕境是什麽?”
趙雲也著急地說道:“剛剛在總監察使的提醒下,我才也想到了這一環節。我請為先登,率領特戰隊,拚死攻下函穀關。
“還請稚叔親去並州,調一個烏桓軍和那個步騎師,全部要求一人三馬,萬裏奔馳,方能救得征西軍團。”
到底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朱儁此時已經冷靜了下來。
他小聲與何山商議了一番,馬上看向荀彧說道:“丞相,請調一萬青州禦林軍,並由老夫親自統領,並請駐留京都的特戰隊配合。老夫立軍令狀,十日內拿下函穀關。”
然後朱儁又看向趙雲、張楊二人。
“太尉令:著趙雲、張楊二人馬上於京都為即將到來的烏桓軍和步騎師準備糧草補給。
“兵部會派出八百裏加急前往並州,通知烏桓軍團派出一個騎兵軍和步騎師,晝夜不停,自孟津渡過大河。
“過孟津渡後,由趙雲接手統領,率軍過函穀、穿雍凉兩州,直撲玉門關,勢必要在征西軍團山窮水盡之前,把他們救回玉門關。”
“得令!“趙雲、張楊二人齊聲接令。
所謂的太尉令,便是當前大漢朝的最高軍令,是可以越過兵部直接下達到各軍團的。
至於非要帶上那個原來屬於鎮北軍團,平定南匈奴後便要歸西南軍團的步騎師,哪怕不懂軍事的人都能想明白,就是為了攻克玉門關。
畢竟,騎兵不擅長攻城。對於玉門關這樣的堅城,騎兵還真沒什麽辦法。
荀彧起身說道:“今日之議暫時就到這裏。待解決了征西軍團的問題後,再請諸公共議雍凉兩州反叛之事。”
荀彧口中已經不再說“雍州反叛”,而是說“雍凉反叛”。
這說明荀彧也讚同剛剛皇甫嵩的分析,並認定涼州必反。
大家也都知道,當前不是商議如何處置雍凉兩州反叛之時。
解救征西軍團,方為最為急重之事。
待三公九卿和各位閣老都散去之後,荀彧卻對朱儁等軍方之人說了一句:“走,去兵部。”
皇甫嵩還在叫著:“都火燒眉毛了,在這裏商議便可,何必還要去兵部?這不是耽擱時間嗎?”
皇甫嵩與征西軍團的感情很深。
數月前,便是征西軍團給他解的陳倉之圍,而且還把剿滅王國、韓遂留在陳倉城下的叛軍,交由皇甫嵩的兵馬來剿滅,讓皇甫嵩獲得了極大的戰功。
過後,皇甫嵩再也想不到,蔡成會任命他為護民軍的總監察使這一權力滔天的職位。
所以,皇甫嵩對蔡成也是感激涕零,誓要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護民軍。
這樣一來,哪怕領軍將領想反,恐怕也沒有將士跟從。
成公子這一整套機製,已經把軍心牢牢地拴在大漢朝廷和青州百姓的身上,難怪護民軍被青州百姓稱為“子弟兵”。
至於軍隊因一直有新兵而導致戰力下降,嗬嗬,就憑著三年訓練營生涯,再加上護民軍的強弓硬弩和變化萬千的戰陣,誰會是護民軍的對手?
如此,擁兵自重、圖謀不軌這些事情發生的概率,也降到了幾乎不可能的程度。
朝廷的文職官員,自然也不會忌憚手下有兵的武將。
自漢以來的文武對立,也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這些三公九卿越想,越敬佩成公子設計的這一套軍製。
當然,他們也都清楚,要實施成公子軍製,前提是有錢有糧。
之前,他們發現,大漢新製都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又相互製衡的。
今日聽了護民軍的軍製,他們才知道,原來護民軍軍製同樣融入了大漢新製中,並沒有自成體係。
三公九卿七嘴八舌地讚揚著護民軍軍製,突然之間,一直在沉思的皇甫嵩大叫一聲“不好”,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然後皇甫嵩就衝著荀彧、朱儁大叫了起來。
“丞相大人,公偉公,你們可能把征西軍團害死了。”
皇甫嵩話一出口,趙雲和張楊眉頭就蹙了起來,很快,他們的臉色就變了。
趙雲“騰”的一下起身,對著朱儁、何山行禮道:“請兵部允我馬上從並州入涼州。我要去救征西軍團。”
張楊也站起身來,對著荀彧行禮,並說道:“請丞相大人讓兩萬青州禦林軍馬上出京都,拚死攻下函穀關。”
然後張楊又向朱儁、何山再次一禮。“請兵部速速調遣烏桓軍團,由我和子龍統領,過函穀、經雍凉兩州,直搗玉門關,救征西軍團於絕境。”
老爺子朱儁愣了一下,也大叫起來。“征西軍團去的是西域,怎麽就入絕境了?”
何山也在一旁莫名其妙地問道:“子龍、稚叔,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什麽說征西軍團陷入了絕境?”
不等趙雲和張楊回答,皇甫嵩已經迫不及待地叫了起來。
“雍州反叛,涼州是否同樣會反叛?若是涼州也跟著反叛,征西軍團出了玉門關,便會被玉門關斷了後援。難道讓征西軍團的騎兵攻打堅固的玉門關嗎?”
朱儁、何山兩位兵部大佬臉色瞬間大變,眼看著大滴的汗珠就從頭上落下。
皇甫嵩還在叫著。
“聽到征西軍團前往西域,我便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剛剛我才想清楚,如果征西軍團不離開涼州,雍州根本就不敢反。
“現在他們敢反,篤定是知道征西軍團再也無法返回涼州。否則,哪怕叛軍再多,也不夠征西軍團清剿的。
“為什麽他們會篤定征西軍團回不了涼州?必然是涼州的叛賊與玉門關守將張猛串通一氣,一旦征西軍團出了玉門關,張猛便會閉關堅守。
“征西軍團出玉門關不會出三天,便會因為補給被截斷而察覺涼州和玉門關有變。
“征西軍團就要陷入身在大漠、背有險關、糧草斷絕、進退無路的境地。
“這不是絕境是什麽?”
趙雲也著急地說道:“剛剛在總監察使的提醒下,我才也想到了這一環節。我請為先登,率領特戰隊,拚死攻下函穀關。
“還請稚叔親去並州,調一個烏桓軍和那個步騎師,全部要求一人三馬,萬裏奔馳,方能救得征西軍團。”
到底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朱儁此時已經冷靜了下來。
他小聲與何山商議了一番,馬上看向荀彧說道:“丞相,請調一萬青州禦林軍,並由老夫親自統領,並請駐留京都的特戰隊配合。老夫立軍令狀,十日內拿下函穀關。”
然後朱儁又看向趙雲、張楊二人。
“太尉令:著趙雲、張楊二人馬上於京都為即將到來的烏桓軍和步騎師準備糧草補給。
“兵部會派出八百裏加急前往並州,通知烏桓軍團派出一個騎兵軍和步騎師,晝夜不停,自孟津渡過大河。
“過孟津渡後,由趙雲接手統領,率軍過函穀、穿雍凉兩州,直撲玉門關,勢必要在征西軍團山窮水盡之前,把他們救回玉門關。”
“得令!“趙雲、張楊二人齊聲接令。
所謂的太尉令,便是當前大漢朝的最高軍令,是可以越過兵部直接下達到各軍團的。
至於非要帶上那個原來屬於鎮北軍團,平定南匈奴後便要歸西南軍團的步騎師,哪怕不懂軍事的人都能想明白,就是為了攻克玉門關。
畢竟,騎兵不擅長攻城。對於玉門關這樣的堅城,騎兵還真沒什麽辦法。
荀彧起身說道:“今日之議暫時就到這裏。待解決了征西軍團的問題後,再請諸公共議雍凉兩州反叛之事。”
荀彧口中已經不再說“雍州反叛”,而是說“雍凉反叛”。
這說明荀彧也讚同剛剛皇甫嵩的分析,並認定涼州必反。
大家也都知道,當前不是商議如何處置雍凉兩州反叛之時。
解救征西軍團,方為最為急重之事。
待三公九卿和各位閣老都散去之後,荀彧卻對朱儁等軍方之人說了一句:“走,去兵部。”
皇甫嵩還在叫著:“都火燒眉毛了,在這裏商議便可,何必還要去兵部?這不是耽擱時間嗎?”
皇甫嵩與征西軍團的感情很深。
數月前,便是征西軍團給他解的陳倉之圍,而且還把剿滅王國、韓遂留在陳倉城下的叛軍,交由皇甫嵩的兵馬來剿滅,讓皇甫嵩獲得了極大的戰功。
過後,皇甫嵩再也想不到,蔡成會任命他為護民軍的總監察使這一權力滔天的職位。
所以,皇甫嵩對蔡成也是感激涕零,誓要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護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