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扶看了趙韙一眼,心道:“現在主公正需要人才之時,你幹嘛要為難劉玄德呢?”


    劉備倒是沒有覺得什麽。


    他稍稍思忖了一下,便開口說道:“其實新農體係可以總結為幾句話:


    “其一:耕者有其田;


    “其二:士紳官吏一體納稅;


    “其三:攤丁入畝,徭役入稅;


    “其四:共同富裕,永保太平。”


    “哦?這三句話如何解讀?”董扶也來了興趣。


    劉備對著董扶和趙韙一禮,解答道:


    “諸公皆知,如若耕者無田,那會出現什麽?


    “數年前的黃巾之亂,皆因耕者無田可耕,每年凍餓而亡都不計其數。張角以此為由頭,才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旗號,號召民眾造反。


    “為何無田?天下八成田地,皆入世家大族之手。半數農戶轉為佃戶,半數農戶淪為流民。


    “恰逢‘傷寒大疫’未消又來大旱。百姓不反,實無活路。”


    董扶聽得直點頭,趙韙卻是不動聲色。


    劉備喝了口即墨老酒,才繼續說道:“天下田地皆入世家大族之手,而按朝廷律令,士紳官吏免稅賦。故而朝廷稅賦之源逐漸枯竭。每逢天災,亦無力行賑。


    “大司農郭全郭大人於青州考察之時,曾與我深入交流,使我得知:國庫存糧,僅夠京都吃半年,根本無力賑災。


    “哪怕是朝廷出兵平叛,糧餉也僅能發放四成。三千參與平叛的烏桓精騎,便是如此擅自撤回烏桓領地,不再參與平叛。而烏桓願意配合張舉、張純兩人造反,亦是擔心三千精騎擅自離開涼州而被朝廷問罪。


    “可見,稅源枯竭,給朝廷帶來多大的困擾。


    “而士紳官吏一體納稅,則可以保證朝廷稅源永不枯竭。


    “諸公可想,使君要治理好益州,同樣需要更多的稅源。本來百姓就窮困,若隻以農戶為稅源,早晚枯竭。”


    劉備這句話說到了劉焉心裏去了。


    之前董扶、趙韙等人不知道劉焉為何對世家大族這麽狠,隻以為劉焉恨世家大族盤剝百姓,導致蜀中民亂四起,混亂不堪。


    今日劉備一說,他們才明白劉焉的真正目的。


    董扶與趙韙都看了劉焉一眼,眼中都是異彩。


    董扶雖然是益州大儒,可他這些年來一直居住在京都洛陽,這些回益州可是追隨劉焉而來,心裏想的是什麽,大概隻有他自己知道。


    而趙韙更是大司農之下呂秩六百石的太倉令,之所以辭官追隨劉焉回益州,還不是想博個更好的前程。


    雖然他們三人之間沒有明說,可這一眼把一切都說了。


    怎麽說趙韙是“回益州”呢?


    趙韙也是益州人,身後家族雖然還談不上士族,可在巴郡,那也是頂尖的大族了。


    隻是,正因為不是士族,如果不隨劉焉返回益州,太倉令隻能是他此生最高的官職了。


    在東漢末年,雖然士族門閥沒有達到隋唐時期,能夠左右朝政的程度,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也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了。


    “別光說話,喝酒,吃菜!”劉焉笑逐顏開。


    劉備解釋新農體係,卻不經意間,幫助他與手下兩位最得力的助手,達成了更深層次的默契,劉焉開心極了。


    趙韙此時也知道,新農體係還真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樣,掠奪世家大族的財產來討好貧民百姓。


    大家相互敬了一輪酒,董扶和趙韙再眼巴巴地看著劉備,希望他繼續說下去。


    劉備自是明白,拱手一禮,不疾不徐地繼續解讀新農體係。


    “諸公知我大漢農稅不高。雖然達不到文景二帝時的三十稅一,可也隻是十五稅一。


    “然,農稅雖低,徭役卻重。如果把服兵役也算在徭役中,折合成農稅,達到了十稅四的程度。


    “如此重賦,世族豪紳倒是可以承受,可讓農戶、佃戶如何承受?


    “僅以佃戶為例,最好之時也隻能達到‘主五稅三佃二’。按當前大漢畝產來計,一年收成的兩成,僅夠佃戶吃半年,還是一日一幹一稀的兩餐。


    “所以,我大漢近十年來,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人被餓死。


    “算光武帝光複漢室以來,人口最高值為永壽三年統計的五千六百萬人口,再加上世家大族的家奴、部曲、門客,以及成為流民後入山成為山民的這些人,滿打滿算能達到六千五百萬人口。


    “然而,如今剩下多少?以青州初步估算,經傷寒大疫、地龍翻身、天下大旱、黃巾之亂、二張聯同烏桓叛亂、涼州羌胡叛亂等天災人禍後,整個大漢不計西域,最多還能有四千五百萬人口。


    “人口銳減,就等於是稅源減少。因為我大漢是按丁收稅的。


    “但如果按田地畝數收稅就不一樣了。


    “有多少畝田地,就收繳多少農稅。如此掌握更多田地的世家大族,就成為了主要稅源。


    “向富庶大族收的稅多,還是向沒有田地的百姓收得稅多,不言而喻。


    “我大漢賦比稅重,而且重得多。但如果能把賦也計算到農稅中,以三成為頂,朝廷必將庫滿倉實,世家大族開出‘二百萬錢一匹戰馬’的離譜之事,再不會出現。”


    劉備悠然地吃菜喝酒,而董扶、趙韙兩人隻是呆呆地跪坐在那裏,瞠目結舌,並張開的嘴巴,都忘記合上了。


    怎麽還是跪坐?


    青州的桌椅還沒有傳到益州唄。


    不過,劉焉已經下令,讓作坊打製桌椅了。


    不知過了多久,一直沒開口說話的張鬆,看到董扶、趙韙兩人緩了過來,突然舉杯遙遙敬了劉備一杯。


    “玄德公請!”


    “子喬(張鬆字)公請!”劉備馬上舉杯。


    看過《三國演義》或讀過《三國誌》的看官知道,張鬆是個才華橫溢卻不外露之人,而他的才華與外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正史中,劉璋派張鬆出使曹操,結果因他的外貌受到了曹操的冷遇,反而劉備款待了他,張鬆決定投靠劉備,向劉備獻了益州的詳細地圖,還幫著劉備製定了取益州的策略。


    張鬆的記憶力驚人,可以在短時間內記住大量信息,成為華夏曆史上的一段佳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