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紀好整以暇地說道:“朝廷之前的海捕文書隻是要孫堅前往京都,說清楚危害荊州刺史和南陽太守之事,本與孫策無關。


    “可後來,因袁術、孫堅不奉內閣詔令,其麾下兵馬已被內閣宣為叛軍。他已無法投靠青州成公子了。”


    “哈哈哈哈——”曹操放聲大笑,笑聲快把大堂的屋頂震破了。


    等曹操笑完,逢紀才接著說道:“不過,主公可不能等孫策入江東。畢竟他還可以過江取荊州四郡。”


    一聲“主公”,叫得曹操心花怒放。


    這逢紀可不像許攸,知道什麽時候奉上馬屁,而且還拍得極為舒服。


    這才是會說話之人,不僅為曹操分析了當前局勢,還讓曹操內心極為舒坦。


    曹操滿臉笑意,對著逢紀一禮,才問道:“元圖教我!”


    “馬上派出使者前往江夏,告知孫策,讓他率軍取長沙、零陵兩郡,而主公遣一上將,同樣率五千軍取武陵、桂林兩郡。


    “孫策若原奉主公之令,則其五千兵馬及程普、黃蓋、韓當等悍將,已入主公之手;


    “孫策若不願奉主公之令,他因走投無路,必會以其父曾為長沙太守之職,過江取長沙。


    “那時,主公同樣遣一上將率五千軍,潛入長沙郡,待孫策師老兵疲之時,便可一戰勝之。如此,不僅長沙順利入手,武陵、零陵、桂林三郡亦會懾於主公兵威而盡歸揚州所有。


    “而應對揚州士族,主公所餘兵馬足矣。


    “如此,主公便與北方九州形成了‘劃江而治’之態勢。”


    “元圖大才!元圖如吾之子房也!”曹操心花怒放。


    按許攸、逢紀之策,兩州在手,據大江而守,隻需要三年,曹操便可積累與北方對抗之底蘊。


    之後視情況,攻占襄陽,進而控製漢水兩岸,打通上庸道,便可以考慮攻取益州之事了。


    前秦便是有了蜀地糧倉,才有了滅六國、一天下之底氣。


    如若自己取了益州,屆時不要說聯係北方士族,大軍北渡討伐成公子了,僅隨時可以出漢中、取三輔、占涼州,鎖洛陽西進之路,就夠成公子頭疼了。


    “劃江而治”的美景,正在向曹操招手,取大漢天下更是隱約可見!


    曹操為何要割據江東?


    要說曹操對天下沒有野心,不僅別人不會相信,就是他自己恐怕都不會相信。


    想成公子那“洛水之誓”,真是小瞧了天下英雄!


    待“洛水之誓”一破,看你成公子如何自處。


    曹操已經想好了,為了坐實蔡成小兒禍亂朝綱,他甚至可以籠絡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焉,以他們皇室宗親的身份,口誅筆伐成公子,形成輿論上的優勢。


    這樣,他劃江而治,形成南北對抗之勢,從哪個角度來說,都能站得住腳了。


    曹操已經決定,在偷襲孫策的同時,還要派人去荊州見劉表。


    一定不能因為自己取了荊州江南四郡,就把劉表推到成公子那邊。


    自青州崛起,先帝劉宏外派的州牧,除對其極為忠心者(如黃琬、賈琮)之外,餘者皆是皇室宗親。


    可見,劉宏並不相信非宗親的臣子了。


    所以,自己能掌控劉表或劉焉這樣的皇室宗親,在大義方麵,顯得尤為重要。


    逢紀等曹操的興奮勁消減一些後,站起身,走到程昱桌前,拿起桌上的《漢報》,說道:


    “蔡成小兒想以《漢報》蠱惑天下,豈不知主公亦可辦報,爭奪大義之名。報刊的名稱我都為主公想好了,就叫《江訊》。”


    逄紀此話出口,程昱激動得站起身來,扶住逢紀雙臂,大叫著:“元圖大才!元圖大才也!”


    隻不過,逢紀隨後提出了條件。


    畢竟,《江訊》需要印刷技術,需要大量紙張。


    可逢紀沒有活字印刷術,隻能用拓印來印製。而且《江訊》一旦出刊,青州斷絕江東左伯紙的來源,甚至會斷絕江北、江西與江東之間的商貿。


    如此,別說左伯紙了,任何青州特產,都不會流入江東了。


    可不用左伯紙,現在市麵上根本沒有蔡侯紙可賣。


    自左伯紙出現後,原來製作並售賣蔡侯紙的作坊,都變成了左伯紙的代理商。


    代理商的意思就是,代青州紙坊售賣左伯紙。


    “代理商”又是成公子發明的名詞。


    以成公子的意思,有了左伯紙,也不能斷絕原製作蔡侯紙作坊的生路。


    代理售賣左伯紙,雖然單品利益降低了很多,可銷售量卻增加了百倍不止。


    原因便是左伯紙便宜,哪怕普通農戶都能買得起。


    聽到逄紀之言,曹操倒是冷靜。


    因為印刷術和左伯紙這兩個難題,他現在解決不了。


    於是,曹操馬上讓逢紀不要急於出刊《江訊》。


    一旦被成公子斷絕了兩岸商貿,曹操能夠想象,江東瞬間會變回到中平二年時的情景。


    曹操沒有想到,建議斷絕兩岸商貿的,不是蔡成,而是廬江太守陸康。


    廬江郡治所六安縣本就靠近九江郡,聽到高順摩陀山被曹軍埋伏,損失了一個師,黃水著急了。


    可他著急也沒有用啊,他隻有一個師,要照顧廬江郡的江防,還要協助組建治安軍、推行新農體係,根本無法去九江助陣。


    不過,黃水來到廬江後,與陸康相處極好。


    黃水本是農戶出身,對陸康這樣識文斷字、有學問的人,一直都非常敬仰。


    這些年來,他不僅讀夜校能識字,而且什麽書都能看得如癡如醉。


    所以軍中送他外號“書癡”。


    進入廬江郡後,盡管他對新農體係更為熟悉,但無論什麽事情,他都會與陸康商議,主動征求陸康的意見。


    陸康本來是看不起一個農戶出身的軍漢的,然而,陸康卻發現,黃水不是一個普通的軍漢。


    他不僅看好讀書,而且無論是哪位聖人的典籍,都有自己的觀點。


    而這些觀點,多是陸康這一名儒想都沒想過的,不僅讓陸康感到新奇,而且還不斷地打開陸康眼界,讓陸康對古之經典有了更深的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