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兩人,臉上出現怒色,便要衝上前來。
當麵說劉備是青州的細作,實在是有些辱人太甚。
劉備此時麵色鐵青,對李豐怒目而視。
但他還是壓製了心中的怒火,輕輕擺手,阻止了兩位義弟的衝動。
半晌後,劉備才輕輕說道:“之前已有言,信與不信,全憑自身,與備無關。”
黃祖大怒,猛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指著李豐喝斥道:“汝如不信,可以不聽。外麵春光正好,汝不妨出去踏青,卻不要妨礙我等傾聽。”
李豐臉色頓時漲紅了起來。
孫堅則是虎目一瞪,站起身來,手扶腰刀,厲聲喝道:“伯宗好生無禮!吾等本為使者,哪裏是汝能喝斥?惹惱了吾,吾識得你黃伯宗,吾手中刀不識得你黃伯宗!”
這就是孫堅的性格。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可以說,孫堅雖然勇悍,可他一點沒有先祖孫武之風,就是莽夫一個。
可他如今卻遇到了和他一樣悍勇的黃祖。
黃祖眼睛一瞪,便要發飆。
這可是他的地盤。
在江夏,誰敢對他無禮?
然而,還沒等他發飆,有人先動了。
關羽、張飛向前一步跨出,同樣手扶腰刀,平靜地望著孫堅。
“爾等兩個無官身之人,膽敢阻我?”孫堅麵露猙獰。
“吾等確無官身,汝可有?”坐在後麵的劉備,悠悠地來了這麽一句。
眾人麵麵相覷,個個麵露苦笑。
在場之人,除黃祖之外,竟然均無官身。
本來孫堅與黃祖同等,皆是一郡太守。
然,現孫堅已被朝廷宣布為叛賊,其原來的官身自然自動取消。
同時被宣布為叛賊的還有徐州陶謙等一眾諸侯,以及獨霸南陽的後將軍袁術。
李豐為袁術手下,劉備一行人為陶謙手下,自是與叛賊相關聯,脫不了幹係。
唯有黃承彥不是叛賊,卻同樣是白身。
黃祖和黃承彥突然眉頭緊蹙。
他們江夏黃氏,曆來以忠君扶漢而著稱。如今怎麽和一眾叛漢賊人共居一堂?
黃祖和黃承彥對視一眼,心中都有了一些不好的感覺。
仿佛在不知不覺中,江夏黃氏已經被人拉下水了。
當然,如果能證明青州成公子為國賊,那所有反對成公子之人,就不再是叛漢之賊,反而是“反蔡複漢”的義士。
黃承彥突然之間就明白了李豐為何跳出來質疑劉備了。
因為劉備正在證實成公子並非國賊,實乃漢之棟梁。
所有人此時似乎都忘了在場還有一人:禰衡。
當然,目前禰衡連孝廉都未曾舉過,同樣也是白身。
隻是此時的禰衡已經慢慢從自責和頹喪中走了出來。
他內心中,剛剛一直在與自己做鬥爭:是去深入了解新農體係後,再來重新審視成公子的言行,還是堅持自己的“文人風骨”,與成公子抗爭到底。
他當然知道,如果他此時低頭,他的名望受損極大。唯一能維持自身名望的,就是與成公子硬杠下去。
當然,由於性格原因,他此時還想不到,他當下在大漢隻能算得上微有薄名,至於“望”他則是一點都沾不上邊。
他更不知道的是,由他羅列出來的“蔡成八罪”,在劉備的詮釋下,很快便會廣泛流傳於大漢的每個角落。
這就是黃承彥的本事。
李豐麵色嚴峻地起身對著黃祖一禮。
“伯宗使君,蔡成國賊能取徐州,亦會派大軍犯我南陽。此時的南陽和汝南皆望與江夏攜手,共抗國賊,還望使君應允。”
黃祖厭惡地看著李豐。“青州成公子是否國賊,此時尚無定論吧?”
哪怕黃祖再莽,他也知道,李豐和孫堅是朝廷正式宣布的叛賊。
哪怕最後證實了蔡成實乃國賊,那也是後話。
此時,他為了江夏的地盤,為了江夏黃氏的聲望,萬不可與反賊同流合汙。
李豐馬上打了個哈哈,幹笑幾聲後,陰著臉說道:“既然如此,吾等告辭!”
這李豐是怎麽回事?
前來洽談,在毫無結果之時,便要離開。
哪怕劉備把青州成公子誇出一朵花來,他作為袁術的使者,難道不應該繼續極力爭取嗎?
要知道,能否取得江夏,對袁術來說,可是至關重要的。
其實,從劉備先說護民軍已取徐州,又說成公子“八大罪狀”實乃“八大世功”時,他就知道事情已不可成。
護民軍既然能攻取徐州,難道會放過同樣被宣為叛賊的南陽袁術?
現在袁術身邊連一個謀士都沒有,他必須盡早回到袁術身邊。
何況,取江夏誰說隻說動黃祖這一條路?
孫堅在隨縣的一萬精兵,可不是擺在那兒看的。
孫堅本就不讚同來江夏談判。
在孫堅看來,與其浪費時間談判,還不如率大軍開進江夏。
孫堅的觀念就是:真理隻在刀鋒之上。
所以,李豐早就想走了。
他出言質疑劉備,無非是想找個盡早告辭的借口而已。
出門後,孫堅才埋怨道:“既然不從,殺了便是。何須先行告辭?”
李豐微微一笑。
“文台勿憂。吾觀那關、張二人勇猛無匹,文台若動手,未必能討得好去。然回到隨縣後,文台即可馬上舉兵取江夏。江夏缺兵少將,如何能擋文台兵鋒?”
孫堅覺得李豐說得有理,馬上便與李豐共同上馬,想快速趕回隨縣,然後便是奪取江夏之時。
李豐離開後,劉備現出思索狀。
“玄德公,煩請繼續解惑。”
黃承彥對於李豐、孫堅離去,根本無感。
他內心中隻想知道,“八大罪狀”是如何被說成“八大世功”的。
可劉備卻在輕輕搖頭,嚴肅地說道:“這孫堅、李豐走得蹊蹺。凡遊說之人,皆不會輕易放棄。故備思之,那李豐回去後,極快袁術兵馬便會入江夏。”
黃祖聽後心中一凜。“玄德公說他們是先禮後兵?”
“袁公路在南陽有十萬兵馬,而江夏隻有數千兵馬。”簡雍略帶沉重地說道。
“不行,我得馬上派兵占據隨縣,以阻袁術兵馬。”黃祖有點慌。
江夏兵微將寡,黃祖如何不慌。
當麵說劉備是青州的細作,實在是有些辱人太甚。
劉備此時麵色鐵青,對李豐怒目而視。
但他還是壓製了心中的怒火,輕輕擺手,阻止了兩位義弟的衝動。
半晌後,劉備才輕輕說道:“之前已有言,信與不信,全憑自身,與備無關。”
黃祖大怒,猛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指著李豐喝斥道:“汝如不信,可以不聽。外麵春光正好,汝不妨出去踏青,卻不要妨礙我等傾聽。”
李豐臉色頓時漲紅了起來。
孫堅則是虎目一瞪,站起身來,手扶腰刀,厲聲喝道:“伯宗好生無禮!吾等本為使者,哪裏是汝能喝斥?惹惱了吾,吾識得你黃伯宗,吾手中刀不識得你黃伯宗!”
這就是孫堅的性格。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可以說,孫堅雖然勇悍,可他一點沒有先祖孫武之風,就是莽夫一個。
可他如今卻遇到了和他一樣悍勇的黃祖。
黃祖眼睛一瞪,便要發飆。
這可是他的地盤。
在江夏,誰敢對他無禮?
然而,還沒等他發飆,有人先動了。
關羽、張飛向前一步跨出,同樣手扶腰刀,平靜地望著孫堅。
“爾等兩個無官身之人,膽敢阻我?”孫堅麵露猙獰。
“吾等確無官身,汝可有?”坐在後麵的劉備,悠悠地來了這麽一句。
眾人麵麵相覷,個個麵露苦笑。
在場之人,除黃祖之外,竟然均無官身。
本來孫堅與黃祖同等,皆是一郡太守。
然,現孫堅已被朝廷宣布為叛賊,其原來的官身自然自動取消。
同時被宣布為叛賊的還有徐州陶謙等一眾諸侯,以及獨霸南陽的後將軍袁術。
李豐為袁術手下,劉備一行人為陶謙手下,自是與叛賊相關聯,脫不了幹係。
唯有黃承彥不是叛賊,卻同樣是白身。
黃祖和黃承彥突然眉頭緊蹙。
他們江夏黃氏,曆來以忠君扶漢而著稱。如今怎麽和一眾叛漢賊人共居一堂?
黃祖和黃承彥對視一眼,心中都有了一些不好的感覺。
仿佛在不知不覺中,江夏黃氏已經被人拉下水了。
當然,如果能證明青州成公子為國賊,那所有反對成公子之人,就不再是叛漢之賊,反而是“反蔡複漢”的義士。
黃承彥突然之間就明白了李豐為何跳出來質疑劉備了。
因為劉備正在證實成公子並非國賊,實乃漢之棟梁。
所有人此時似乎都忘了在場還有一人:禰衡。
當然,目前禰衡連孝廉都未曾舉過,同樣也是白身。
隻是此時的禰衡已經慢慢從自責和頹喪中走了出來。
他內心中,剛剛一直在與自己做鬥爭:是去深入了解新農體係後,再來重新審視成公子的言行,還是堅持自己的“文人風骨”,與成公子抗爭到底。
他當然知道,如果他此時低頭,他的名望受損極大。唯一能維持自身名望的,就是與成公子硬杠下去。
當然,由於性格原因,他此時還想不到,他當下在大漢隻能算得上微有薄名,至於“望”他則是一點都沾不上邊。
他更不知道的是,由他羅列出來的“蔡成八罪”,在劉備的詮釋下,很快便會廣泛流傳於大漢的每個角落。
這就是黃承彥的本事。
李豐麵色嚴峻地起身對著黃祖一禮。
“伯宗使君,蔡成國賊能取徐州,亦會派大軍犯我南陽。此時的南陽和汝南皆望與江夏攜手,共抗國賊,還望使君應允。”
黃祖厭惡地看著李豐。“青州成公子是否國賊,此時尚無定論吧?”
哪怕黃祖再莽,他也知道,李豐和孫堅是朝廷正式宣布的叛賊。
哪怕最後證實了蔡成實乃國賊,那也是後話。
此時,他為了江夏的地盤,為了江夏黃氏的聲望,萬不可與反賊同流合汙。
李豐馬上打了個哈哈,幹笑幾聲後,陰著臉說道:“既然如此,吾等告辭!”
這李豐是怎麽回事?
前來洽談,在毫無結果之時,便要離開。
哪怕劉備把青州成公子誇出一朵花來,他作為袁術的使者,難道不應該繼續極力爭取嗎?
要知道,能否取得江夏,對袁術來說,可是至關重要的。
其實,從劉備先說護民軍已取徐州,又說成公子“八大罪狀”實乃“八大世功”時,他就知道事情已不可成。
護民軍既然能攻取徐州,難道會放過同樣被宣為叛賊的南陽袁術?
現在袁術身邊連一個謀士都沒有,他必須盡早回到袁術身邊。
何況,取江夏誰說隻說動黃祖這一條路?
孫堅在隨縣的一萬精兵,可不是擺在那兒看的。
孫堅本就不讚同來江夏談判。
在孫堅看來,與其浪費時間談判,還不如率大軍開進江夏。
孫堅的觀念就是:真理隻在刀鋒之上。
所以,李豐早就想走了。
他出言質疑劉備,無非是想找個盡早告辭的借口而已。
出門後,孫堅才埋怨道:“既然不從,殺了便是。何須先行告辭?”
李豐微微一笑。
“文台勿憂。吾觀那關、張二人勇猛無匹,文台若動手,未必能討得好去。然回到隨縣後,文台即可馬上舉兵取江夏。江夏缺兵少將,如何能擋文台兵鋒?”
孫堅覺得李豐說得有理,馬上便與李豐共同上馬,想快速趕回隨縣,然後便是奪取江夏之時。
李豐離開後,劉備現出思索狀。
“玄德公,煩請繼續解惑。”
黃承彥對於李豐、孫堅離去,根本無感。
他內心中隻想知道,“八大罪狀”是如何被說成“八大世功”的。
可劉備卻在輕輕搖頭,嚴肅地說道:“這孫堅、李豐走得蹊蹺。凡遊說之人,皆不會輕易放棄。故備思之,那李豐回去後,極快袁術兵馬便會入江夏。”
黃祖聽後心中一凜。“玄德公說他們是先禮後兵?”
“袁公路在南陽有十萬兵馬,而江夏隻有數千兵馬。”簡雍略帶沉重地說道。
“不行,我得馬上派兵占據隨縣,以阻袁術兵馬。”黃祖有點慌。
江夏兵微將寡,黃祖如何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