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護民軍有沒有那麽多的兵馬,要鎮守大漢東、北、西三個方向,還要兵分數路,討徐州、征江南、取益州、複西域……


    僅僅是作戰時間,成公子也完不成他的“洛水之誓”。


    更何況,如果多征兵馬,四處用兵,必然掏空青州這些年來積累的家底,無法援助北方其他州不說,還會讓大漢北方重新回到民不聊生的境地。


    不知為什麽,三公九卿一念及此,本應偷偷地幸災樂禍的他們,此時卻沒有一點幸災樂禍的心情,反而在內心中為蔡成擔憂起來。


    他們不知道為什麽會產生如此情緒,難道他們不應該等著看蔡成誓言落空的笑話嗎?


    在大漢,誓言可是極重要的。


    一旦誓言落空,聲望大跌不說,還會淪為未來數十年、上百年的笑談,而修史者更會第一時間記於史冊。


    三公九卿都在拚命喝茶、吃果幹、吃肉幹,借此讓自己冷靜下來。


    他們想知道,自己為什麽會有為蔡成擔憂的心緒。


    他們不應該等著看笑話嗎?


    經過重新思考,他們才慢慢理清頭緒。


    成公子所述說大漢的態勢,第一項“國力”還好,似乎有青州、冀州撐著,大漢會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強。


    說到第二項,味道就不對了。


    結論就一個,大漢朝廷已經失去了對大漢疆域的掌控力。


    當然,放棄西域是朝堂決斷,可之所以放棄,不也是因為無力掌控嗎?


    雖然眾臣內心有些排斥這個結論,可成公子所言皆為事實,不由得大家不信服。


    當然,成公子順帶把群臣斥責了一番,也讓大家有些羞惱和尷尬。


    至於第三項民生,似乎隻有推行新農體係,才能一改之前民不聊生之態勢,否則大漢確實無法應對四起的民怨,對大漢各州郡的掌控也會越來越弱。


    但第四項的最後三大隱患,聽得群臣驚駭莫名。


    不是簡單的驚駭,而且是越想越可怕。


    原來南方三州加益州割據並不可怕,疫情、大旱和小冰河期,才最可怕。


    如果真是大漢人口因旱情、疫情、缺糧、戰爭等因素急劇減少,還能擋住北方的草原遊牧民族瘋狂南侵嗎?


    哪怕最終擋住了,大漢也必將元氣大傷。


    而他們這些士族在鮮卑的鐵蹄下,又能保全多少?


    一旦蔡成的預言真的出現,確實有亡國滅種之危。


    這時群臣才知道,他們內心中的擔憂是什麽。


    如果成公子所言皆為真,那他們真不能與成公子對抗,而是支持成公子,一起共渡危難,一起共保大漢安寧。


    可話又說回來,如何保證成公子所言皆為真呢?


    不僅僅是三公九卿,就連劉虞、黃琬這些人,也都把蔡成所言當成了“預言”。


    預言雖然令人心生顧慮,可畢竟隻是預言,不是現實。


    在場所有人,都眉頭緊鎖,似乎每個人都有一肚子的問題。


    比如成公子如何得知現在鮮卑正在攻打北匈奴?


    比如“小冰河期”到底是怎麽回事?


    比如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真的會瘋狂南侵嗎?


    ……


    率先開口的是劉虞。


    “成公子,你剛剛所說,可是預言?”


    “不,不是預言,而是現實。”蔡成鄭重地回答道。


    隨之蔡成繼續解釋道:


    “小冰河期已經來了。證據就是一年冷過一年。


    “不要被青州、冀州糧食增產而蒙蔽。


    “糧食增產,是因為農戶得到了田地,農耕熱情空前高漲。更是因為采用了如曲轅犁等一係列新農具。


    “如果諸公願意,這次陪陛下出巡之時,諸公便可以在三輔、涼州、並州等剛剛推行新農體係和使用新農具的地域調查一番,看看這幾年,糧食是否在減產。


    “而且中平元年北方大旱之後,連續五年,北方的雨水都不充沛,大旱隨時會來。


    “旱情,便是滋生蝗蟲源頭。


    “天旱之時,土壤中的水分會降低至一成到兩成,恰好適宜蝗蟲產卵。而幹旱導致植被減少,更會導致蝗蟲大量產卵繁殖。


    “而疫情並未完全退去,也是諸公都知道的現實。


    “如果我大漢之民繼續缺衣少食,不講衛生,身體的抵抗力會進一步下降,疫情隨時會再次爆發。”


    眾人麵色凝重。


    因為蔡成所說的事實,他們都知道。


    一年冷過一年,他們早已感覺到了。


    根本不用去三輔、涼州等地調查,司棣、兗州、豫州,不僅是糧食畝產連年下降,所有農作物的產量,皆是連年下降。


    原來,他們以為是黃巾餘黨一直沒有撲滅造成的,可今日蔡成一說,他們再仔細思考,發現,這與黃巾餘黨無關,反而是造成黃巾餘黨剿之不盡的本因。


    至於為何土壤中水分下降,植被減少,會促進蝗蟲產卵,他們不懂。


    他們甚至連“植被”是什麽都不知道。


    可他們知道,這些年來,地裏蝗蟲確實是越來越多。


    春耕之時,時常會從土壤中翻出白色的蝗蟲卵。


    “成公子,如何得知鮮卑正在進攻北匈奴?”


    “是我往草原上派的探子回報的。為了把這一消息送回大漢,我派出的探子,目前已經死了將近三十人。”蔡成語氣沉重。


    派往草原的野草成員,都是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孤兒。


    他們活動於草原的每個角落,繪製輿圖、收集情報。


    如果可能,蔡成一個都舍不得讓他們死。


    可沒有辦法。


    鮮卑進攻北匈奴後,北匈奴和鮮卑都封鎖了邊境,捉拿一切可疑之人。


    無論是北匈奴,還是鮮卑,此時都擔心大漢突然出兵,在他們的身後捅上一刀。


    眾人誰都沒有想到,成公子竟然往草原上派出那麽多的探子。


    這不僅是深謀遠慮,更有雄才大略在其中。


    而隻為“鮮卑進攻北匈奴,而且占上風”這種消息,就死了將近三十人,總覺得有些不值。


    唯有郭全去過青州的“英烈園”,更知道蔡成愛護每個子民。


    所以,他能夠想到,死了近三十人,蔡成一定心如刀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塑強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山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山老僧並收藏三塑強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