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話音未落,郭全在台上發聲。
“吾入涼州數月,馬騰所言皆實,願為其證。”
得了,郭全出麵作證,這馬騰一家,變成無過有功了。
畢竟,他投靠叛軍,也是不得已嘛。
聽到郭全親自出麵作證,王允知道,馬騰確實未反。
準確地說,從未真反。
王允再次與三公九卿商議。
最後,一致認為,馬騰在不得已情況下,詐降叛軍。
其從未參與叛軍行動,且其獻糧和穩定涼州有功。
可其畢竟投靠過叛軍,長了叛軍之勢。
最終判其解散私兵,舉家入朝。
至於入朝後的職位,則由內閣商定。
轟轟烈烈的公審馬騰,顯得有些虎頭蛇尾。
沒審出叛賊,反而審出個功臣。
看官肯定明白,這又是蔡成的主意。
蔡成這是想告訴天下,他入京都後,有罪便是有罪,無罪便是無罪。
這也給後續王允推行全新律法,開了個好頭。
隨後,當著京都百官、百姓的麵,劉協宣布,上元節後,他會攜三公九卿出巡大漢,督促北方九州切實推行新農體係。
這下子,所有朝臣、京官都看明白了,原來三公九卿說都要辭官致仕,隻是說說而已。
如今,還不是乖乖地陪陛下出巡?
想想也是,成公子至今也沒有威脅過誰,更沒有壓迫過誰。
哪怕查賬查出了問題,成公子依然沒把朝臣百官怎麽著。
問題小的,僅僅指出問題所在,而且還會教你如何做賬。
問題大的,則判斷你沒有這個專業,不適合坐這個官位,暫且免職,並按你自己的意願,可以去大學堂回爐重造,然後成為候補官員。
問題不大不小的,認為你有這個專業,隻是專業性不足。你可以選擇降職留任,也可以報名去大學堂回爐重造。
而淘汰下來的官吏,先參與“鄉長短訓班”,然後可以選擇去涼州、三輔、兗州、豫州等地,然後從鄉長、縣官做起。
而且仕途升遷的道路,也都擺到了明處。
例如:做鄉長,連續三年考成優秀,則可以進入縣府為吏。
三年縣吏考成優秀,則會成為縣府宮員。
再連續三年考成優秀,就有機會成為縣令,至少也是縣府主簿。
也就是說,從鄉長開始,如果做得好,也確實有做官的才能,用不了十年,就有機會管轄一縣之地。
而縣府以上的仕途,同樣是敞開的。隻不過三年變成了五年。
如果一個二十歲的士子,從鄉長開始做起,如果一路順利,十五年便可以入郡府為官。
郡府內的官職,在大漢,已是高官了。
而如果你有特殊才能,升遷的速度還會更快。
若是你覺得你的上司有意打壓你,使你的才能發揮不出來,可以到各縣的監察司門前,往“投訴箱”中投遞一封《投訴信》,詳細說明你是如何被打壓的,便會有監察司的人員來找你了解情況。
當然,如果最後證明,你的上司沒有打壓你,你便屬於誣告,便要接受監察司相應的懲處。
可一旦證明你確實被打壓了,那倒黴的便是你的上司。
如此一來,天下士子的仕途敞敞亮亮地擺在那裏,隻要你確實有有才有能,總能找到適合你的道路。
而且對於原本的官吏而言,隻要你沒有貪墨,不是屍位素餐,也總會給你一條路走。
大家所擔心的腥風血雨,並沒有發生。
此製一頒布,引起了轟動。
很多小官小吏,實為能官幹吏。
過去為了被“察舉”,刻意討好上官、討好士族中人。
現如今,似乎完全不需要了。
隻需要你踏實肯幹,展現你的才能,你的仕途就是光明的。
京中朝臣也看出來了,說是三年後廢除“察舉製”,實則現在就已經廢除了。
原來沒有背景的小官小吏,一個個“嗷嗷”叫著擁護新製。
原本在京都徘徊不去,想尋求一些機會的學子,也紛紛前往大學堂報名進修,希望能有機會做一個鄉長。
在新製中,鄉長雖是吏,也是屬於朝廷的吏,有正式俸祿的。
他們看中的當然不是鄉長之位,看中的是新製的晉升途徑。
要知道,鄉長的俸祿可一點不低,足夠他們養家糊口了。
當然,做鄉長,想要富貴也不可能。其家人仍然要加入農莊,參與農莊勞作。
至少京都和京都周圍縣的官吏,都明白了一個事實:成公子並不要拋棄他們,而是要他們拿出真才實學,幹出政績。
而且都公審了董卓、李儒,自然說明成公子不會行與董卓同樣的事情。
否則,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
這才是讓百官能夠放下心來的關鍵。
當然,安撫百官之心,本就是公審董卓、李儒的目的之一。
如果說,公審大會本就足夠新奇了。
可第二天一早,更新奇的事來了。
天剛剛放亮,滿大街都是紫金衛。
他們人手數百張報紙,開始滿大街兜售。
報紙名曰《漢報》。
刊首語明確地說明,《漢報》為大漢朝廷報刊,屬學部下屬機構。
《漢報》每十日出刊一期,每期四版。
以後,大漢推行的各種政策、朝廷官員的變動、大漢軍隊如何收複失地和開疆拓土、大漢百姓的生活狀況、各州郡發生的重大事情……,全部都可以從《漢報》上看到。
同時,《漢報》編輯部還正式麵向天下各州,招募漢報撰稿人、通訊員等。
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漢報》將是成公子,不,應該說是朝廷的核心宣傳工具。
前幾天,京都就設置了很多的報欄。
沒人知道這些報欄有什麽用。
當時就有禦林軍解釋說,過幾天這裏會張貼《漢報》,而且《漢報》出刊當日辰時,會有紫金衛在報欄前,為不識字的百姓讀報。
京都誰也不知道《漢報》是什麽,誰也沒當回事。
可在大年初六,報欄上果然張貼了四版《漢報》,也果真有紫金衛在報欄前,為百姓讀報。
中間有百姓沒聽懂的,紫金衛還會耐心地給大家解釋清楚。
“吾入涼州數月,馬騰所言皆實,願為其證。”
得了,郭全出麵作證,這馬騰一家,變成無過有功了。
畢竟,他投靠叛軍,也是不得已嘛。
聽到郭全親自出麵作證,王允知道,馬騰確實未反。
準確地說,從未真反。
王允再次與三公九卿商議。
最後,一致認為,馬騰在不得已情況下,詐降叛軍。
其從未參與叛軍行動,且其獻糧和穩定涼州有功。
可其畢竟投靠過叛軍,長了叛軍之勢。
最終判其解散私兵,舉家入朝。
至於入朝後的職位,則由內閣商定。
轟轟烈烈的公審馬騰,顯得有些虎頭蛇尾。
沒審出叛賊,反而審出個功臣。
看官肯定明白,這又是蔡成的主意。
蔡成這是想告訴天下,他入京都後,有罪便是有罪,無罪便是無罪。
這也給後續王允推行全新律法,開了個好頭。
隨後,當著京都百官、百姓的麵,劉協宣布,上元節後,他會攜三公九卿出巡大漢,督促北方九州切實推行新農體係。
這下子,所有朝臣、京官都看明白了,原來三公九卿說都要辭官致仕,隻是說說而已。
如今,還不是乖乖地陪陛下出巡?
想想也是,成公子至今也沒有威脅過誰,更沒有壓迫過誰。
哪怕查賬查出了問題,成公子依然沒把朝臣百官怎麽著。
問題小的,僅僅指出問題所在,而且還會教你如何做賬。
問題大的,則判斷你沒有這個專業,不適合坐這個官位,暫且免職,並按你自己的意願,可以去大學堂回爐重造,然後成為候補官員。
問題不大不小的,認為你有這個專業,隻是專業性不足。你可以選擇降職留任,也可以報名去大學堂回爐重造。
而淘汰下來的官吏,先參與“鄉長短訓班”,然後可以選擇去涼州、三輔、兗州、豫州等地,然後從鄉長、縣官做起。
而且仕途升遷的道路,也都擺到了明處。
例如:做鄉長,連續三年考成優秀,則可以進入縣府為吏。
三年縣吏考成優秀,則會成為縣府宮員。
再連續三年考成優秀,就有機會成為縣令,至少也是縣府主簿。
也就是說,從鄉長開始,如果做得好,也確實有做官的才能,用不了十年,就有機會管轄一縣之地。
而縣府以上的仕途,同樣是敞開的。隻不過三年變成了五年。
如果一個二十歲的士子,從鄉長開始做起,如果一路順利,十五年便可以入郡府為官。
郡府內的官職,在大漢,已是高官了。
而如果你有特殊才能,升遷的速度還會更快。
若是你覺得你的上司有意打壓你,使你的才能發揮不出來,可以到各縣的監察司門前,往“投訴箱”中投遞一封《投訴信》,詳細說明你是如何被打壓的,便會有監察司的人員來找你了解情況。
當然,如果最後證明,你的上司沒有打壓你,你便屬於誣告,便要接受監察司相應的懲處。
可一旦證明你確實被打壓了,那倒黴的便是你的上司。
如此一來,天下士子的仕途敞敞亮亮地擺在那裏,隻要你確實有有才有能,總能找到適合你的道路。
而且對於原本的官吏而言,隻要你沒有貪墨,不是屍位素餐,也總會給你一條路走。
大家所擔心的腥風血雨,並沒有發生。
此製一頒布,引起了轟動。
很多小官小吏,實為能官幹吏。
過去為了被“察舉”,刻意討好上官、討好士族中人。
現如今,似乎完全不需要了。
隻需要你踏實肯幹,展現你的才能,你的仕途就是光明的。
京中朝臣也看出來了,說是三年後廢除“察舉製”,實則現在就已經廢除了。
原來沒有背景的小官小吏,一個個“嗷嗷”叫著擁護新製。
原本在京都徘徊不去,想尋求一些機會的學子,也紛紛前往大學堂報名進修,希望能有機會做一個鄉長。
在新製中,鄉長雖是吏,也是屬於朝廷的吏,有正式俸祿的。
他們看中的當然不是鄉長之位,看中的是新製的晉升途徑。
要知道,鄉長的俸祿可一點不低,足夠他們養家糊口了。
當然,做鄉長,想要富貴也不可能。其家人仍然要加入農莊,參與農莊勞作。
至少京都和京都周圍縣的官吏,都明白了一個事實:成公子並不要拋棄他們,而是要他們拿出真才實學,幹出政績。
而且都公審了董卓、李儒,自然說明成公子不會行與董卓同樣的事情。
否則,那不是在打自己的臉嗎?
這才是讓百官能夠放下心來的關鍵。
當然,安撫百官之心,本就是公審董卓、李儒的目的之一。
如果說,公審大會本就足夠新奇了。
可第二天一早,更新奇的事來了。
天剛剛放亮,滿大街都是紫金衛。
他們人手數百張報紙,開始滿大街兜售。
報紙名曰《漢報》。
刊首語明確地說明,《漢報》為大漢朝廷報刊,屬學部下屬機構。
《漢報》每十日出刊一期,每期四版。
以後,大漢推行的各種政策、朝廷官員的變動、大漢軍隊如何收複失地和開疆拓土、大漢百姓的生活狀況、各州郡發生的重大事情……,全部都可以從《漢報》上看到。
同時,《漢報》編輯部還正式麵向天下各州,招募漢報撰稿人、通訊員等。
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漢報》將是成公子,不,應該說是朝廷的核心宣傳工具。
前幾天,京都就設置了很多的報欄。
沒人知道這些報欄有什麽用。
當時就有禦林軍解釋說,過幾天這裏會張貼《漢報》,而且《漢報》出刊當日辰時,會有紫金衛在報欄前,為不識字的百姓讀報。
京都誰也不知道《漢報》是什麽,誰也沒當回事。
可在大年初六,報欄上果然張貼了四版《漢報》,也果真有紫金衛在報欄前,為百姓讀報。
中間有百姓沒聽懂的,紫金衛還會耐心地給大家解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