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當然看得明白。
但要看自己是站在什麽立場上。
如果自己站在新農體係的立場上,自己不僅不會被架空,反而因掌控了底層百姓,權勢會變得更大、更牢固;
如果自己站在新農體係的反麵,那才真正會被架空。
所以,五位州牧在臨淄反複商議後,就共同表態,他們支持新農體係。
準確地說,他們就都成了蔡成的麾下,願意服從蔡成的指令、聽蔡成的調遣。
他們真的忠誠於蔡成嗎?
當然不是。
他們忠誠於皇室,忠誠於皇帝。
在他們看來,等自己把新農體係全部掌控之後,這一州之地,最終還不是在自己手上?
當然,他們想的很好。
隻是他們不知道,新農體係不是隻有農耕這單一體係的。
所以,一旦他們開始推行新農體係,事態的發展,就不再以他們的意誌為轉移了。
可見,蔡成的“顯富”陽謀,讓劉宏隻有一條路可走。
蔡成的潛台詞是:把北方數州交給我,否則你大漢朝廷就活不下去了。
當然,劉宏也有自己的盤算。
有蔡立在朝為質,青州把數州治理好,最後還是要回到皇帝的手中。
到時候,大不了給蔡成封侯,甚至是封公,不就可以了嗎?
可劉宏沒有蔡成的“上帝視角”。
他不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可蔡成知道呀。
這些州一旦交給蔡成,等劉宏一完蛋,就再也回不到朝廷的手上了。
哦,不對,最終還是會回到朝廷手上。
蔡成並不想反漢。
不反漢,自然就會完好地交給朝廷。
隻不過,劉宏死後的朝廷,就不再是劉氏皇朝,而是真正的大漢皇朝。
而如今,蔡成要對朝堂大換血,同樣采取的是陽謀。
讓陛下下旨,弄個丞相出來,朝廷就等於握在了蔡成手上。
至於那些不合格的朝臣、京官,則用考成法慢慢調整好了。
反正蔡成培養出的官吏,還需要一個成長時間。
而且,讓三公九卿陪陛下出巡,更是擺明了要這些重臣表態。
你們昨天在城西門外,不是說要和我一起擔負起大漢江山嗎?
陛下要成長,走萬裏路,體察民情,這很正常吧?
群臣既然忠誠於陛下,那陪同陛下同行,也方便一路上隨意商議國策,這也應該吧?
至於朝堂事務,不是已經有人操心了嗎?
誰說過缺了你們這些人,朝廷就無法運轉了?
何況,路上還有神醫同行,可以幫你們調理身體。這可是天大的福利。
怎麽讓你們陪陛下出巡,你們都不去呢?
隻要你們去了,其他朝臣群龍無首,也就翻不起多大浪花了。
這也算是對“討蔡聯盟”的釜底抽薪。
如果你們堅決不去的話,那就說明你們對陛下不忠。
而且,等報紙一出來,這些全都會宣揚出去。
你們士族不是最重聲望嗎?
那我就讓你們聲望掃地。
誰說任何皇帝都要與士族共治天下?
蔡成就不信這個邪。
我蔡成來了,這個規矩就得改改。
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士族與皇族共治天下的局麵,將被蔡成逐步打破。
再過一些年,貧民子弟也成長了起來,開始充實基層的莊主、鄉長,甚至是縣一級的官吏……
蔡成估計,最多二十年,就可以打開“天下人治天下”的全新篇章。
當然,這期間士族豪強肯定不會甘心安樂死。
他們會反抗,會使出各種陰謀詭計。
可這有什麽?
隻要軍隊在手,蔡成不怕他們各種陰謀詭計。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憑著腦中的眾多知識和經驗,蔡成可是無所畏懼。
蔡成就是要改天換地。
京都的所有朝府都接到了通知:年節的前一天,所有官吏必須按時來朝府點卯,新任丞相要盤點京都的所有朝府。
朝府,就是朝廷在京都內的各個機構,相當於現今的京城各部委。
一般來說,在漢代,年節放假五天,初六各朝府恢複辦公。
實際上,年節前麵的十幾天,如果沒有什麽特別的事情,辦公也會處於停滯狀態。
古代人的節奏慢,很慢。
大冬天的,哪有那麽多政事?
可丞相府的通知說,今年的年節,一天假都不放。
因為新任丞相要用年節期間,把所有朝府清點完畢。
這段時間,任何官吏都不得告假。
當然,真有病了,會有治安軍帶著大醫堂的郎中上門查看。
確實病重,張神醫都會親自出手。
先帝還沒駕崩之時,京都就流傳著“青州大醫堂的郎中,一點不比禦醫差,甚至要比禦醫還要強上那麽幾分”的傳言。
此時,青州大醫堂的總堂還在來青州的路上,目前隻來了不到十位郎中。
京都的官吏到達各自的朝府時,發現青、冀、幽、並四州的官吏,早已經等在門口了。
每個朝府門口,還有二十個禦林軍。
這二十個禦林軍甲胄鮮明地站在門口,威風凜凜,讓京都的官吏望而生畏。
還是昨天,相府出了告示:兩萬青州治安軍,改名“京都禦林軍”,負責京都的城防和治安。
就是說,他們目前不再是私軍,都屬於朝廷了,而且還是朝廷禁軍。
各個朝府前,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二十位禦林軍,而是五個十五六歲的孩子,而且男女都有。
他們人手一個算盤,五人一組,負責一個朝府。
大家肯定都猜到了,這些孩子都是學算學的,他們來京都有兩個責任,一是查賬,二是接替各衙門的記賬人員。
各部門中的官吏先是打聽他們手上的是什麽,聽到那叫“算盤”,是用來算賬的,而且這五個少男少女都是來朝府查賬的,皆很是驚奇。
這些孩子會查賬嗎?
他們恐怕連賬都看不懂吧?
這些官吏哪裏知道,這些孩子,都是從十歲出頭便開始培養,五年下來,個個都是大師級的人物。
五年就成大師了?
那是因為蔡成編撰的《財會學》和《統計法》,比漢代時的記賬方式高明了很多。
在青州時,包括牧府在內,所有的賬目都是歸他們管的。
他們是一邊學一邊實踐,算是速成法培養的會計師吧。
但要看自己是站在什麽立場上。
如果自己站在新農體係的立場上,自己不僅不會被架空,反而因掌控了底層百姓,權勢會變得更大、更牢固;
如果自己站在新農體係的反麵,那才真正會被架空。
所以,五位州牧在臨淄反複商議後,就共同表態,他們支持新農體係。
準確地說,他們就都成了蔡成的麾下,願意服從蔡成的指令、聽蔡成的調遣。
他們真的忠誠於蔡成嗎?
當然不是。
他們忠誠於皇室,忠誠於皇帝。
在他們看來,等自己把新農體係全部掌控之後,這一州之地,最終還不是在自己手上?
當然,他們想的很好。
隻是他們不知道,新農體係不是隻有農耕這單一體係的。
所以,一旦他們開始推行新農體係,事態的發展,就不再以他們的意誌為轉移了。
可見,蔡成的“顯富”陽謀,讓劉宏隻有一條路可走。
蔡成的潛台詞是:把北方數州交給我,否則你大漢朝廷就活不下去了。
當然,劉宏也有自己的盤算。
有蔡立在朝為質,青州把數州治理好,最後還是要回到皇帝的手中。
到時候,大不了給蔡成封侯,甚至是封公,不就可以了嗎?
可劉宏沒有蔡成的“上帝視角”。
他不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可蔡成知道呀。
這些州一旦交給蔡成,等劉宏一完蛋,就再也回不到朝廷的手上了。
哦,不對,最終還是會回到朝廷手上。
蔡成並不想反漢。
不反漢,自然就會完好地交給朝廷。
隻不過,劉宏死後的朝廷,就不再是劉氏皇朝,而是真正的大漢皇朝。
而如今,蔡成要對朝堂大換血,同樣采取的是陽謀。
讓陛下下旨,弄個丞相出來,朝廷就等於握在了蔡成手上。
至於那些不合格的朝臣、京官,則用考成法慢慢調整好了。
反正蔡成培養出的官吏,還需要一個成長時間。
而且,讓三公九卿陪陛下出巡,更是擺明了要這些重臣表態。
你們昨天在城西門外,不是說要和我一起擔負起大漢江山嗎?
陛下要成長,走萬裏路,體察民情,這很正常吧?
群臣既然忠誠於陛下,那陪同陛下同行,也方便一路上隨意商議國策,這也應該吧?
至於朝堂事務,不是已經有人操心了嗎?
誰說過缺了你們這些人,朝廷就無法運轉了?
何況,路上還有神醫同行,可以幫你們調理身體。這可是天大的福利。
怎麽讓你們陪陛下出巡,你們都不去呢?
隻要你們去了,其他朝臣群龍無首,也就翻不起多大浪花了。
這也算是對“討蔡聯盟”的釜底抽薪。
如果你們堅決不去的話,那就說明你們對陛下不忠。
而且,等報紙一出來,這些全都會宣揚出去。
你們士族不是最重聲望嗎?
那我就讓你們聲望掃地。
誰說任何皇帝都要與士族共治天下?
蔡成就不信這個邪。
我蔡成來了,這個規矩就得改改。
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士族與皇族共治天下的局麵,將被蔡成逐步打破。
再過一些年,貧民子弟也成長了起來,開始充實基層的莊主、鄉長,甚至是縣一級的官吏……
蔡成估計,最多二十年,就可以打開“天下人治天下”的全新篇章。
當然,這期間士族豪強肯定不會甘心安樂死。
他們會反抗,會使出各種陰謀詭計。
可這有什麽?
隻要軍隊在手,蔡成不怕他們各種陰謀詭計。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憑著腦中的眾多知識和經驗,蔡成可是無所畏懼。
蔡成就是要改天換地。
京都的所有朝府都接到了通知:年節的前一天,所有官吏必須按時來朝府點卯,新任丞相要盤點京都的所有朝府。
朝府,就是朝廷在京都內的各個機構,相當於現今的京城各部委。
一般來說,在漢代,年節放假五天,初六各朝府恢複辦公。
實際上,年節前麵的十幾天,如果沒有什麽特別的事情,辦公也會處於停滯狀態。
古代人的節奏慢,很慢。
大冬天的,哪有那麽多政事?
可丞相府的通知說,今年的年節,一天假都不放。
因為新任丞相要用年節期間,把所有朝府清點完畢。
這段時間,任何官吏都不得告假。
當然,真有病了,會有治安軍帶著大醫堂的郎中上門查看。
確實病重,張神醫都會親自出手。
先帝還沒駕崩之時,京都就流傳著“青州大醫堂的郎中,一點不比禦醫差,甚至要比禦醫還要強上那麽幾分”的傳言。
此時,青州大醫堂的總堂還在來青州的路上,目前隻來了不到十位郎中。
京都的官吏到達各自的朝府時,發現青、冀、幽、並四州的官吏,早已經等在門口了。
每個朝府門口,還有二十個禦林軍。
這二十個禦林軍甲胄鮮明地站在門口,威風凜凜,讓京都的官吏望而生畏。
還是昨天,相府出了告示:兩萬青州治安軍,改名“京都禦林軍”,負責京都的城防和治安。
就是說,他們目前不再是私軍,都屬於朝廷了,而且還是朝廷禁軍。
各個朝府前,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二十位禦林軍,而是五個十五六歲的孩子,而且男女都有。
他們人手一個算盤,五人一組,負責一個朝府。
大家肯定都猜到了,這些孩子都是學算學的,他們來京都有兩個責任,一是查賬,二是接替各衙門的記賬人員。
各部門中的官吏先是打聽他們手上的是什麽,聽到那叫“算盤”,是用來算賬的,而且這五個少男少女都是來朝府查賬的,皆很是驚奇。
這些孩子會查賬嗎?
他們恐怕連賬都看不懂吧?
這些官吏哪裏知道,這些孩子,都是從十歲出頭便開始培養,五年下來,個個都是大師級的人物。
五年就成大師了?
那是因為蔡成編撰的《財會學》和《統計法》,比漢代時的記賬方式高明了很多。
在青州時,包括牧府在內,所有的賬目都是歸他們管的。
他們是一邊學一邊實踐,算是速成法培養的會計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