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們一聽就明白了,蔡成這是把他洛水之誓中的內容,以及青州的考成法,都壓到丞相的肩上。
朝臣們早知青州考成法的內容,而且紛紛詬病,說是這是要逼死官員,實不可取。
可今天,就要被蔡成帶到大漢朝廷了。
用考成法考校丞相,那丞相必會以考成法考校下屬官員。
丞相,那可是皇帝以下的第一人,什麽三公,什麽九卿,都將納入考成法之中。
蔡成說完後,就朝著殿外走去,邊走邊說:“如有未聽清的,可索要記錄查看。”
蔡成剛出殿門,丁宮陰陽怪氣的聲音就響起來了。
“青州考成法用於朝廷,你們幾位州牧也要納入其中吧?”
這明顯是要挑撥離間,蠱惑劉虞、劉岱、賈琮三人抗拒考成法。
至於青州牧蔡立,就不管在其中了。畢竟人家父子連心。
誰知道,劉虞、劉岱、賈琮三人相互對視一眼,都笑了起來。
“何故發笑?”楊彪不解。
劉虞在三人中的地位最高,所以劉岱和賈琮都看向他,讓他來回答。
劉虞先將一塊茶點送入口中,嚼了幾下後,再端起熱茶,用茶水把點心送入腹中。
然後他才對著眾多朝臣拱了拱手。
“不知堂上諸公,是否了解青州考成法?”
這話問的,簡直讓群臣無法作答。
回答了解,那就等於是把他們在青州派了很多暗探之事,大白於天下;
回答不了解,那他們連反對的資格都沒有。
劉虞本就沒有想讓他們回答。
他之所以有此一問,就是想看看群臣的反應。
這些人兩年前,還和他同處朝堂。他對這些人可是太了解了。
劉虞微微一笑,繼續開口說道:
“幽、冀、並、豫四州,也就是先帝封的四個州牧,在上任伊始,就已經接受了考成法,而且每年均由成公子下屬的監察司來考成。
“至於益州是否也采用了考成法,目前未知。
“今天豫州子琰(黃琬字)因推行新農體係未能來京,他的態度我亦不知。
“但於我們三人而言,覺得考成法確實是檢驗官吏的絕佳方法。
“這方法好就好在,從年底提交第二年規劃時,就可以看出一個官員是否對自己的責任了如指掌,是否能夠在自己的治轄範圍內,發現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連規劃都做不出來,說明該官員,包括其手下,都是不稱職的。就需要批量的調換官吏。
“而自己寫的規劃,如果自己卻沒有完成,那隻能說明該人不適合該官位,需要立即下調。
“一言以蔽之,任何官員都要知道自己的職責,都要知道自己在任期內該做什麽事。
“所以,現在在青州隨意挑選出一個縣令,恐怕都比我們高居廟堂之人擅做實事。”
劉虞不僅表明了他們幾位州牧對考成法的態度,還順便為大家簡要講解了一下考成法的核心精髓。
用大白話來說,你不僅要能夠發現自己在未來的一年中,需要做些什麽,而且還要真正做到、做好。
許栩抓住了“監察司”三字,馬上問道:
“這監察司為何?”
“監察司是成公子建立的,獨立於牧府之外的一個機構,專門負責監察官吏、士族、地方豪強是否有欺壓百姓、魚肉鄉裏、貪汙腐敗、才不配位、能不配位等事。
“監察司的司長,由護民軍的總參謀長何山何子讓擔任,受成公子直接管轄。
“監察司很是神秘,誰也不了解其內部情況,包括有哪些官職、有多少人、有哪些下屬機構等。
“你不犯事,肯定沒人找你麻煩;你犯了事兒,監察司會突然上門,戴著麵罩,身著製服,持有監察司長簽字的公文,直接把你帶走。
“所以,除護民軍總參謀長何山何子讓外,你根本就不知道誰是監察司的人。你想結識都找不到門。”
“這麽神秘嗎?”眾臣皆驚。
“沒錯,就是這麽神秘。據說,這次從京都救出陛下者,就是監察司的人。”賈琮添了一把火。
這把火一添,溫度驟然上升,那些朝臣頭的汗就出來了。
這豈不是說,京都內早有監察司的人?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王允。
因為陛下是他救出去的。
“董卓毒殺少帝,監察司就在我府上找到我,要求我配合他們救出陛下。我其實什麽都沒做,隻是進宮一次告知陛下逃走的時間和方法,然後就沒我什麽事了。”
王允的頭上也在冒汗。
不過,他可不是因為害怕而冒汗,而是因為身穿毛衣,太熱了。
此時,他已經看到眾臣開始害怕,王允巴不得繼續嚇嚇他們。
要知道,他可是馬上要做廷尉之人。
突然,一個聲音從大殿門口傳來。
“諸位都是我大漢一朝的重臣。陛下要求你們推舉一個丞相,結果過了這麽久,你們還在扯這些用不著的,就是不商議何人可任丞相。
“時日便在這閑聊與相互試探中流逝,可見當今朝堂之弊。”
大家這才發現,不知何時,一個風流倜儻、年近三十的公子,正施施然地走入大殿。
“哈哈,文若,快來,我來為你引見當朝重臣。”蔡立高興地起身,去迎荀彧。
不過,此時他也明白了成兒為何要讓自己把州牧讓給荀彧荀文若。
這是讓他盡早接觸高官的事務,然後準備來做丞相的。
“汝乃何人?如何能入宮,還能直闖朝會?”崔烈怒斥。
蔡立目光不善地望向崔烈。
如果沒有成公子的允許,別說進入朝會大殿,連皇宮都進不來。
崔烈此言,是想針對成公子嗎?
荀彧不慌不忙,走到朝臣中間,笑著示意蔡立返回座位,才對著左右拱手行禮。
“吾乃潁川荀彧荀文若。日前伯涵公偶患小恙,吾受成公子之命,暫代青州牧一職。不知我如此官職,可否參與朝會?”
“荀家之‘王佐之才’?”
眾人大驚。
荀氏可是大漢著名士族,而被稱為“王佐之才”的荀彧,則是荀家不世出的人物,據說有經天緯地之才。
朝臣們早知青州考成法的內容,而且紛紛詬病,說是這是要逼死官員,實不可取。
可今天,就要被蔡成帶到大漢朝廷了。
用考成法考校丞相,那丞相必會以考成法考校下屬官員。
丞相,那可是皇帝以下的第一人,什麽三公,什麽九卿,都將納入考成法之中。
蔡成說完後,就朝著殿外走去,邊走邊說:“如有未聽清的,可索要記錄查看。”
蔡成剛出殿門,丁宮陰陽怪氣的聲音就響起來了。
“青州考成法用於朝廷,你們幾位州牧也要納入其中吧?”
這明顯是要挑撥離間,蠱惑劉虞、劉岱、賈琮三人抗拒考成法。
至於青州牧蔡立,就不管在其中了。畢竟人家父子連心。
誰知道,劉虞、劉岱、賈琮三人相互對視一眼,都笑了起來。
“何故發笑?”楊彪不解。
劉虞在三人中的地位最高,所以劉岱和賈琮都看向他,讓他來回答。
劉虞先將一塊茶點送入口中,嚼了幾下後,再端起熱茶,用茶水把點心送入腹中。
然後他才對著眾多朝臣拱了拱手。
“不知堂上諸公,是否了解青州考成法?”
這話問的,簡直讓群臣無法作答。
回答了解,那就等於是把他們在青州派了很多暗探之事,大白於天下;
回答不了解,那他們連反對的資格都沒有。
劉虞本就沒有想讓他們回答。
他之所以有此一問,就是想看看群臣的反應。
這些人兩年前,還和他同處朝堂。他對這些人可是太了解了。
劉虞微微一笑,繼續開口說道:
“幽、冀、並、豫四州,也就是先帝封的四個州牧,在上任伊始,就已經接受了考成法,而且每年均由成公子下屬的監察司來考成。
“至於益州是否也采用了考成法,目前未知。
“今天豫州子琰(黃琬字)因推行新農體係未能來京,他的態度我亦不知。
“但於我們三人而言,覺得考成法確實是檢驗官吏的絕佳方法。
“這方法好就好在,從年底提交第二年規劃時,就可以看出一個官員是否對自己的責任了如指掌,是否能夠在自己的治轄範圍內,發現真正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連規劃都做不出來,說明該官員,包括其手下,都是不稱職的。就需要批量的調換官吏。
“而自己寫的規劃,如果自己卻沒有完成,那隻能說明該人不適合該官位,需要立即下調。
“一言以蔽之,任何官員都要知道自己的職責,都要知道自己在任期內該做什麽事。
“所以,現在在青州隨意挑選出一個縣令,恐怕都比我們高居廟堂之人擅做實事。”
劉虞不僅表明了他們幾位州牧對考成法的態度,還順便為大家簡要講解了一下考成法的核心精髓。
用大白話來說,你不僅要能夠發現自己在未來的一年中,需要做些什麽,而且還要真正做到、做好。
許栩抓住了“監察司”三字,馬上問道:
“這監察司為何?”
“監察司是成公子建立的,獨立於牧府之外的一個機構,專門負責監察官吏、士族、地方豪強是否有欺壓百姓、魚肉鄉裏、貪汙腐敗、才不配位、能不配位等事。
“監察司的司長,由護民軍的總參謀長何山何子讓擔任,受成公子直接管轄。
“監察司很是神秘,誰也不了解其內部情況,包括有哪些官職、有多少人、有哪些下屬機構等。
“你不犯事,肯定沒人找你麻煩;你犯了事兒,監察司會突然上門,戴著麵罩,身著製服,持有監察司長簽字的公文,直接把你帶走。
“所以,除護民軍總參謀長何山何子讓外,你根本就不知道誰是監察司的人。你想結識都找不到門。”
“這麽神秘嗎?”眾臣皆驚。
“沒錯,就是這麽神秘。據說,這次從京都救出陛下者,就是監察司的人。”賈琮添了一把火。
這把火一添,溫度驟然上升,那些朝臣頭的汗就出來了。
這豈不是說,京都內早有監察司的人?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王允。
因為陛下是他救出去的。
“董卓毒殺少帝,監察司就在我府上找到我,要求我配合他們救出陛下。我其實什麽都沒做,隻是進宮一次告知陛下逃走的時間和方法,然後就沒我什麽事了。”
王允的頭上也在冒汗。
不過,他可不是因為害怕而冒汗,而是因為身穿毛衣,太熱了。
此時,他已經看到眾臣開始害怕,王允巴不得繼續嚇嚇他們。
要知道,他可是馬上要做廷尉之人。
突然,一個聲音從大殿門口傳來。
“諸位都是我大漢一朝的重臣。陛下要求你們推舉一個丞相,結果過了這麽久,你們還在扯這些用不著的,就是不商議何人可任丞相。
“時日便在這閑聊與相互試探中流逝,可見當今朝堂之弊。”
大家這才發現,不知何時,一個風流倜儻、年近三十的公子,正施施然地走入大殿。
“哈哈,文若,快來,我來為你引見當朝重臣。”蔡立高興地起身,去迎荀彧。
不過,此時他也明白了成兒為何要讓自己把州牧讓給荀彧荀文若。
這是讓他盡早接觸高官的事務,然後準備來做丞相的。
“汝乃何人?如何能入宮,還能直闖朝會?”崔烈怒斥。
蔡立目光不善地望向崔烈。
如果沒有成公子的允許,別說進入朝會大殿,連皇宮都進不來。
崔烈此言,是想針對成公子嗎?
荀彧不慌不忙,走到朝臣中間,笑著示意蔡立返回座位,才對著左右拱手行禮。
“吾乃潁川荀彧荀文若。日前伯涵公偶患小恙,吾受成公子之命,暫代青州牧一職。不知我如此官職,可否參與朝會?”
“荀家之‘王佐之才’?”
眾人大驚。
荀氏可是大漢著名士族,而被稱為“王佐之才”的荀彧,則是荀家不世出的人物,據說有經天緯地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