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不想讓蔡成領十軍棍,就開始辯解。
“主公不也衝出鬥將了嗎?”
蔡成把眼睛一瞪。“我那是去救你們兩人,你們不知道嗎?我要不衝出,你們兩人已經被呂布取了性命。”
“要救我們兩人,可以動用強弓神弩呀。”文醜還是沒有反應過來。
“動用強弓神弩,是射殺呂布,還是射殺呂布的胯下赤兔?”蔡成衝上去,就給了文醜一腳。
這時,顏良和文醜才想起大帥定下的策略,放呂布出京都,越兗州、入徐州。
強弓神弩射殺呂布不難,甚至可以說輕而易舉,可誰引護民軍入兗州呢?
如果不射人而射馬,那更不行了。
呂布胯下戰馬,可是赤兔寶馬,從長安到洛陽,主公已經念叨一路了。
然後,顏良和文醜兩人,就爭著替代蔡成領這十軍棍,說是大帥事務繁忙,打了十軍棍,至少十天就起不來,肯定會影響大事。
最終,兩人各領了十軍棍,此事才算是揭了過去。
賈詡、法正、孟達、華雄、公孫瓚五人,看得是震驚不已。
這護民軍的軍紀這麽嚴嗎?
蔡成看到了他們的不解,告訴他們,軍規軍紀,是護民軍的立軍之本。凡違反軍紀者,無論上下,一律按軍法處置。而且越往上越嚴格。
管篤笑著對賈詡、法正兩人說道:“我護民軍‘餓死不搶糧,凍死不入房’。要了解護民軍,必須從其軍法了解起;要接受護民軍,同樣要從軍規軍紀了解起。”
賈詡、法正看蔡成的眼神,已經有了相當的崇拜。
如此軍隊,亙古未見!
因為賈詡、法正私下裏聊過,這成公子用人,似乎有點怪異。
他護民軍自己培養出來的將領,都居低職;
而外來的將領,似乎均居高位。
於禁,兗徐犯青州的降將,鎮北軍團的軍團長;
張遼,並州狼騎的一個都尉,卻居征北軍團的副軍團長;
高順、高覽,一為並州都尉,陷陣營統領;另一為冀州都尉,還是賈琮臨時封的。高居征東軍團的軍團長和副軍團長;
張合,也是冀州一都尉,被成公子帶入並州後,就成為征南軍團的軍團長了。
征南軍團的兩個副軍團長,一為兗徐犯青州的降將,另一為黑山軍的一個小頭領;
征西軍團的副軍團長,本屬冀州常山郡別部軍從事,連官都不是,隻是一軍吏。投奔成公子後,直接任命為管亥的副手;
而征西軍團的參謀長,竟然是大將軍何進的人,去並州招兵,未及回京,何進就已被戮,投靠成公子後,一躍而為征西軍團的參謀長。
這成公子用人,實在讓人看不明白。
難道他就一點不擔心這些人的能力?
難道他就一點不擔心這些人無法服眾?
難道他就一點不擔心這些人的忠誠?
賈詡和法正私下交流時,也曾想過是否要提醒一下成公子。
可他們兩人初來乍到,這樣敏感的事情,實在是不好開口。
很明顯,他們從長安到洛陽,這一路上看到的成公子,絕對不是輕許官職之人。
而且,他們也看到了謝堅、厲虎、馮可、鄧辰這些年輕小將,不僅個個不凡,而且假以時日,必是護民軍頂梁之柱。
蔡成似乎看出了賈詡、法正的疑惑,笑著問道:“文和、孝直可有話講?”
賈詡看了法正一眼。
法正年輕,直接就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大帥,我觀護民軍中,領軍將領或為降將,或為新入之將。我對這些將領均不熟悉,亦無成見。可他們剛剛入軍,大帥便拜高位,此舉孝直委實不解。”
蔡成看向賈詡,賈詡馬上說道:“文和亦有此惑。”
張合特別懂事,馬上也站起身來,拱手說道:“大帥此舉,合亦不解。合曾請教於允誠、效起,他二人所說,亦未能解合胸中塊壘。合每日如坐針氈,生怕有些許閃失。”
蔡成麵色逐漸變得嚴肅。
這事兒果然引起波瀾。如若今日不能說清楚,必將給護民軍留下很多不安穩因素。
思索片刻後,他問道:“一軍之將從何而來?”
賈詡馬上應道:“來者有三。
“其一,浴血廝殺而來。在廝殺中證明自己的武力與謀略,便可逐步擢升,亦得麾下將士敬佩與擁戴;
“從古至今之名將,大多如此。
“其二,裙帶關係而來。如大將軍何進,亦如烈侯衛青、冠軍侯霍去病;
“其有才者,自可用戰績證明主上慧眼;其無才者,亦可用自己的無能,證明主上的昏庸。
“其三,靠家族背景及自身名望而來。
“如此次《討賊倡議書》的發起人袁紹,如若不是有人當場揭露朝廷之亂皆因他起,聯軍盟主必為此人。”
“哈哈哈哈——”蔡成放聲大笑。“文和通古博今,讓人讚歎。”
蔡成先對賈詡進行了褒獎,然後又慢慢地環視眾將。
“可就沒有特例嗎?如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他豈不是從小卒而一躍而就大將軍之位?”
蔡成的話,馬上引發眾人的思考。
是呀,當初高祖拜韓信為大將軍之時,可是把陣仗做足了。
什麽齋戒沐浴、登台拜將……,反正一切能夠做的姿態,全做了出來。
你可以說高祖是在賭,也可以說高祖信任蕭何……可不管怎麽說,韓信確實在剛剛賈詡所說三者之外。
蔡成看到大家都不說話了,輕咳兩聲,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方才緩慢開口吟出一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蔡琰忙不迭地把這首詩給記了下來。
至於詩的名字,事後再問公子好了。
吟完之後,蔡成再次環視眾人。
“為將者,其能有三。
“一者能謀善斷,戰術一流;二者目光長遠,有戰略規劃之能;三者精研軍策戰策,指導實戰。
“從古至今,一者最多;二者極少;三者最為稀缺。
“而我選將,首先看重的便是三者。如效起、孝直二人。
“他們無法上陣殺敵,卻有著閃光的軍事思想。不僅能料敵先機,甚至還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
“主公不也衝出鬥將了嗎?”
蔡成把眼睛一瞪。“我那是去救你們兩人,你們不知道嗎?我要不衝出,你們兩人已經被呂布取了性命。”
“要救我們兩人,可以動用強弓神弩呀。”文醜還是沒有反應過來。
“動用強弓神弩,是射殺呂布,還是射殺呂布的胯下赤兔?”蔡成衝上去,就給了文醜一腳。
這時,顏良和文醜才想起大帥定下的策略,放呂布出京都,越兗州、入徐州。
強弓神弩射殺呂布不難,甚至可以說輕而易舉,可誰引護民軍入兗州呢?
如果不射人而射馬,那更不行了。
呂布胯下戰馬,可是赤兔寶馬,從長安到洛陽,主公已經念叨一路了。
然後,顏良和文醜兩人,就爭著替代蔡成領這十軍棍,說是大帥事務繁忙,打了十軍棍,至少十天就起不來,肯定會影響大事。
最終,兩人各領了十軍棍,此事才算是揭了過去。
賈詡、法正、孟達、華雄、公孫瓚五人,看得是震驚不已。
這護民軍的軍紀這麽嚴嗎?
蔡成看到了他們的不解,告訴他們,軍規軍紀,是護民軍的立軍之本。凡違反軍紀者,無論上下,一律按軍法處置。而且越往上越嚴格。
管篤笑著對賈詡、法正兩人說道:“我護民軍‘餓死不搶糧,凍死不入房’。要了解護民軍,必須從其軍法了解起;要接受護民軍,同樣要從軍規軍紀了解起。”
賈詡、法正看蔡成的眼神,已經有了相當的崇拜。
如此軍隊,亙古未見!
因為賈詡、法正私下裏聊過,這成公子用人,似乎有點怪異。
他護民軍自己培養出來的將領,都居低職;
而外來的將領,似乎均居高位。
於禁,兗徐犯青州的降將,鎮北軍團的軍團長;
張遼,並州狼騎的一個都尉,卻居征北軍團的副軍團長;
高順、高覽,一為並州都尉,陷陣營統領;另一為冀州都尉,還是賈琮臨時封的。高居征東軍團的軍團長和副軍團長;
張合,也是冀州一都尉,被成公子帶入並州後,就成為征南軍團的軍團長了。
征南軍團的兩個副軍團長,一為兗徐犯青州的降將,另一為黑山軍的一個小頭領;
征西軍團的副軍團長,本屬冀州常山郡別部軍從事,連官都不是,隻是一軍吏。投奔成公子後,直接任命為管亥的副手;
而征西軍團的參謀長,竟然是大將軍何進的人,去並州招兵,未及回京,何進就已被戮,投靠成公子後,一躍而為征西軍團的參謀長。
這成公子用人,實在讓人看不明白。
難道他就一點不擔心這些人的能力?
難道他就一點不擔心這些人無法服眾?
難道他就一點不擔心這些人的忠誠?
賈詡和法正私下交流時,也曾想過是否要提醒一下成公子。
可他們兩人初來乍到,這樣敏感的事情,實在是不好開口。
很明顯,他們從長安到洛陽,這一路上看到的成公子,絕對不是輕許官職之人。
而且,他們也看到了謝堅、厲虎、馮可、鄧辰這些年輕小將,不僅個個不凡,而且假以時日,必是護民軍頂梁之柱。
蔡成似乎看出了賈詡、法正的疑惑,笑著問道:“文和、孝直可有話講?”
賈詡看了法正一眼。
法正年輕,直接就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大帥,我觀護民軍中,領軍將領或為降將,或為新入之將。我對這些將領均不熟悉,亦無成見。可他們剛剛入軍,大帥便拜高位,此舉孝直委實不解。”
蔡成看向賈詡,賈詡馬上說道:“文和亦有此惑。”
張合特別懂事,馬上也站起身來,拱手說道:“大帥此舉,合亦不解。合曾請教於允誠、效起,他二人所說,亦未能解合胸中塊壘。合每日如坐針氈,生怕有些許閃失。”
蔡成麵色逐漸變得嚴肅。
這事兒果然引起波瀾。如若今日不能說清楚,必將給護民軍留下很多不安穩因素。
思索片刻後,他問道:“一軍之將從何而來?”
賈詡馬上應道:“來者有三。
“其一,浴血廝殺而來。在廝殺中證明自己的武力與謀略,便可逐步擢升,亦得麾下將士敬佩與擁戴;
“從古至今之名將,大多如此。
“其二,裙帶關係而來。如大將軍何進,亦如烈侯衛青、冠軍侯霍去病;
“其有才者,自可用戰績證明主上慧眼;其無才者,亦可用自己的無能,證明主上的昏庸。
“其三,靠家族背景及自身名望而來。
“如此次《討賊倡議書》的發起人袁紹,如若不是有人當場揭露朝廷之亂皆因他起,聯軍盟主必為此人。”
“哈哈哈哈——”蔡成放聲大笑。“文和通古博今,讓人讚歎。”
蔡成先對賈詡進行了褒獎,然後又慢慢地環視眾將。
“可就沒有特例嗎?如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他豈不是從小卒而一躍而就大將軍之位?”
蔡成的話,馬上引發眾人的思考。
是呀,當初高祖拜韓信為大將軍之時,可是把陣仗做足了。
什麽齋戒沐浴、登台拜將……,反正一切能夠做的姿態,全做了出來。
你可以說高祖是在賭,也可以說高祖信任蕭何……可不管怎麽說,韓信確實在剛剛賈詡所說三者之外。
蔡成看到大家都不說話了,輕咳兩聲,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身上,方才緩慢開口吟出一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蔡琰忙不迭地把這首詩給記了下來。
至於詩的名字,事後再問公子好了。
吟完之後,蔡成再次環視眾人。
“為將者,其能有三。
“一者能謀善斷,戰術一流;二者目光長遠,有戰略規劃之能;三者精研軍策戰策,指導實戰。
“從古至今,一者最多;二者極少;三者最為稀缺。
“而我選將,首先看重的便是三者。如效起、孝直二人。
“他們無法上陣殺敵,卻有著閃光的軍事思想。不僅能料敵先機,甚至還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